作者:北有佳鱼
林如海心中自然也跟明镜儿似得,不过他是个聪明人,深切地明白看破不说破的道理——他沉默的时候,康师傅就拿他当成自己人来随意倾诉内心深处的烦恼。
若是他真得为此感动,真的把康师傅当成了自己人,那事情可就大条了。
不管是他附和还是反驳,劝解还是进谏,最后都是一样完蛋。
毕竟康师傅可是出了名的小气记仇,很多事儿他自己说可以,但是你跟着说就肯定不行。
连他自己亲自教养长大、视若珍宝的太子都中过招,何况是他这种外臣呢,最后受伤的肯定就只会是他这个外臣啦。
林如海心中门儿清,故此不管康师傅跟他说啥,他都只做一副倾听状,总之坚决不表态就是了。
康师傅没法,也只能放他回家,不过临走之前,康师傅还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
那就是要把这个事儿回家跟他儿子林默玉转述一遍。
本来呢,这种事儿不需要这么麻烦的。
莫郁原本也在宫中当差,要是康师傅有什么想法,大可以直接传召莫郁入宫,把这些问题再当场问他一遍就行了。
可是康师傅不知道怎地就不想这么做——你要说他体恤莫郁是个孩子,不想他来回奔波劳累吧?但是但凡要是有个什么出巡的活动,莫郁也肯定跑不了伴驾陪游的任务。
总不能是进宫嫌远,出巡又不嫌了吧?
那就还真的有够双标的了。
所以,基于一种不知道为啥的理由,林如海就成为了康师傅和莫郁之间的“传声筒”了。
而莫郁也果然没有让林如海失望,满满地都是干货,不管是口头上还是心声里,莫郁已经把林如海想知道和不想知道的信息都给出来了。
这些当然也是康师傅想要知道的消息。
不过林如海当然不会把所有的信息都上报——至少那个什么废太子的事儿就不能说。
太子被废应该已经是早晚要发生的事儿了。
这个事儿不管什么时候发生,它都是个大炸雷。
所有跟这个事儿扯上关系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故此,虽然这是康师傅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林如海却还是决定不明说。
太子废不废原本就是康师傅自己的事儿。他才具有绝对的主动权。
只要说康师傅自己打定了主意要废掉太子之位,那么根本没有什么人能够阻止他。
虽然说现在的朝政也都是大家商量着来,但是很明显,经过大半辈子的耕耘,康师傅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年仅八岁,啥都不会的小孩子,只能默默躲在皇祖母孝庄皇太后身后瑟瑟发抖了。
现在的他,完全可以力排众议,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并且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毕竟,他几乎已经是这个世界的最强者了。
事实上,历史上发生的事儿跟康师傅现在的想法差不多。
康师傅就是以一己之力把太子给废了,然后再立再废……整个儿就是主打一个折腾,然后再看看文武百官,特别是各位阿哥们的反应。
这种行为搁在现世来说,就是一种标准的“服从性测试”了属于是。
通过这种状似疯癫的行为确定这些目标人群的服从性——那些不管他这个万岁爷干啥都只会山呼万岁,觉得自家万岁爷什么做的都是对的人,肯定是最为服从的。
那些什么话都不说,只会静静看着他发疯的,是高手,一般来说不是千年的老狐狸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啥,你说真正淡泊名利或者早就站好队了的那些人,谁又能够说这种人设不是一种故意为之的设计呢?
当然,还有一批是持反对意见的。
这一批似乎跳哒得最凶,反对得最激烈的,有那种刚烈的老臣甚至都要搞一把“撞柱”什么的来劝谏。
这种类型其实是康师傅关注的重点。
毕竟谁都害怕底下人们造反,要是“反骨”太多,心保不齐就会偏移,到时候肯定就要倒戈相向了。
而康师傅之所以要折腾出来这么多事儿,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害怕——他害怕太子和阿哥们渐渐长大真的要造反取代他的位子。
他现在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显然心还不老。
不说再跟上天借个五百年了,就算是五十年都行啊。
所以,这太子之位可以给你,但是要朕给你才行。
你们自己抢来的不算。
总之,康师傅在这么一种扭曲的心情之中开始瞎整。先是派了更多的粘杆处的精英们潜入太子、各位阿哥还有主要的一些朝廷要员们的家中刺探,生怕错过一点儿风吹草动。
然后又开始变着法儿地折腾阿哥们。
在现在这个时间线,大阿哥被提前监禁之后,太子的问题就愈发暴露了出来。再叠加上一些贪污腐败、结党营私问题,这位太子殿下更是首当其冲。
康师傅在这次南巡的路上就已经训斥过太子了,奈何这位兄弟是不见黄河不死心,非得继续纠结一群人马准备“逼宫”。
这一下子可不就捅了马蜂窝了。
太子也彻底与皇位无缘了。
这中间的过程中还牵扯到了老八和老十四。这俩一个是明晃晃地把野心给展示出来——爷就是最强的,爷就要当皇帝,一个是低调内敛——“啊?什么皇帝?你们是说要我做皇帝??这个真做不了。”
反正最后算总账的时候,前头这几位阿哥都倒下了。
按理说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但是好歹他们中间总算出现了一个让康师傅稍微满意一点儿的人。
这个人当然就是四大爷了。
其实四大爷这个事儿,莫郁虽然之前没有跟康师傅透露过,但是他在心里头已经默默念叨了好多遍了。
可怜康师傅和四大爷,几乎每一次跟莫郁见面,就是一次公开处刑。
到了后来四阿哥开始找理由不参加南书房奏报,这可不是个好现象,感觉他的前途是大大的不好了。
接着康师傅也觉得不对,便也就“重重拿起”“轻轻放下”,训斥了一番四阿哥,把他弄到四贝勒府里头禁足了一段时间,然后寻了个借口又给他放了出来。
接着就只剩下三阿哥了。
其实现在康师傅的心中,三阿哥和四大爷也是差不多的。
虽然四阿哥是“天选”的下一任皇帝,但是三阿哥这种温文尔雅的类型,其实反倒更加是个加分项。
康师傅也一度觉得三阿哥好,甚至还经常跑到三阿哥府里去听他讲解四书五经,还有就是给康师傅讲述各种编书趣闻啦,进而又开始说起一些乡野趣事。
这些乡野趣事都是三阿哥豢养的那些门客们从各处搜集来的。
很多都是十分新奇的脑洞,康师傅听得是津津有味,实在是非常完美的天伦之乐了。
三阿哥靠着打造文化人的人设赢得了康师傅暂时性的看好,奈何没有过多久,三阿哥就翻车了。
这一次主要还是赈灾粮款的事儿,三阿哥到底也没有能够逃脱贪腐的诱惑。
听说除了真正忠君之人,贪污腐败早就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原本应该是“法不责众”的,但是在康师傅那里,这就是原罪,就是完全不可饶恕的。
加上有林如海这种好用的能吏,康师傅更是精神百倍,于是最近两年每天都在打打打,但是最近这股子风气已经变了。
主要还是怪康师傅,稍微动作大点了就又开始心软了,重新搞什么仁政,搞得现在这贪官果然还是怎么“杀”都没有办法根除,随时随地死灰复燃。
三阿哥飘了之后,之前的那些贪腐的证据就渐渐被有心人捅到了康师傅那里去了。
现在这个事儿就非常尴尬了。
康师傅果然又大发雷霆,重重处置了三阿哥。
听说已经把他关到武英殿继续编书去了。
三阿哥倒牌子了,按照序齿也轮到四大爷了,但是这个事儿就这么巧,钦天监这会儿来报道,说“近日不宜大动”,硬生生用这么无稽的理由按下了康师傅这次废立太子的举动。
作者有话要说:
老规矩呜呜呜,还有最后两天放假。
第170章 莫慌
原本康师傅并不至于这么迷信。
但是这个钦天监的人非常懂,用一句话打动了康师傅。
“太子废立事关国本,万岁爷万万不可轻举妄动,退一万步说,您也得想想先皇后娘娘不是?”
好家伙,一提先皇后赫舍里氏,康师傅果然又哑火了。
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赫舍里皇后是康师傅心中永恒的白月光。
月光所致,什么事儿都不算事儿。
毕竟太子可是先皇后唯一的血脉啊。
于是这个事儿就这么搁置了。
众位阿哥,特别是太子不由得松了口气。有好事儿的就开始猜测,四阿哥是不急了。
于是四贝勒府就开始有许多人有意无意地来看热闹。
当然他们是什么热闹都看不出来的。
因为四大爷毕竟是四大爷,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着急不着急什么的,只要教你看出来,就算他输。
不过看不出来,不代表不存在。
要说四大爷不着急,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他有一点是其他阿哥们所不能比的,那就是他非常能够沉得住气。
简单点儿来说就是能忍。
这大概是跟他的童年经历有关系。
德妃生他的时候还不是妃位,只是个嫔,又是包衣出身,根本就没有资格抚养皇子。
所以四大爷是在皇贵妃佟佳氏那里养着的。
虽然养母风评并不差,应当也没有什么虐待儿童的事情发生,但是毕竟还是寄人篱下,总归不是自己亲生母亲那么样自在。
所以四大爷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善于察言观色,低调沉稳的个性。
是不是天生如此已经没办法可考,但后天环境的影响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四大爷渐渐长成了一个非常懂事、老成、呆板的“小老头儿”。
偏偏他还喜欢读书,眼睛也早就因为读书熬夜搞成近视眼了。
在那个还没有近视眼镜的年代,他因为近视眼变得愈发沉默寡言——很简单,因为看不清楚别人的脸,多说就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