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毕竟,江南这块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朝历代都出了很多文学大家的。
原本他们林家久居姑苏跟皇家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了,不过这林家毕竟不同于普通人家,也算是看得清楚的、也想得明白的那一类上上等人家了。
清军刚入关的时候,行事做派的确非常血腥,但是后来继位的君主就渐渐开始了汉化,表现出了民族大融合的意愿。
特别是康师傅登基之后,更是大力亲近汉人,别的不说,一连好几次南巡,实在是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这种情况之下,林家人渐渐放下了抵触之心,开始让族内子弟重新科举入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就是吧,随着官运亨通,家族人丁却渐渐凋零。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家这添丁进口的运势跟官运此消彼长,反正,随着皇帝的信任与日俱增,林家子弟们的官职越来越大,他们家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先是很多族人都英年早逝,然后就是,很多人生不出孩子……
便就是勉强生出了孩子,也都不甚康健。这一点在林如海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实在原著里头这个情况就更加严重,毕竟在原著里头,林家最后是都死绝了的。
所以说,人家贾家老太太真的牛啊。就为了安抚她家那个破烂玩意儿投生的宝贝金孙,什么恶毒的诅咒都是张口就来——居然直接顺口就说“林家死绝了,再没有人了”。
果然林家还真的就都死绝了。
真是细思极恐。
不过现在还没有到要死的时候,所以,智力的优势还是完全占领了高地。
好歹是顶级学霸的配置,同样的奇异事件,发生在林家,跟发生在贾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贾宝玉衔玉而生,贾家人以为是“祥瑞”,全家人到处宣扬,弄得人尽皆知,搞得皇家忌惮不满、暗中防备,可以说是弄巧成拙的典型案例。
而莫郁心声外放,林家人却讳莫如深,十分低调,生怕有什么人对他不利,这就是聪明人的正确处理办法了。
除此之外,学霸林如海还另有收获——自从听了自家儿子陆陆续续的心声吐露之后,林如海一直认真思索、努力钻研,到了如今,居然已经大致弄明白了一些儿子那些奇怪的话的意思。
原来他们所有的人居然生活在一本书里,而这书是有所谓的剧情的。
大抵是一种类似于天命之类的力量,让人无法挣脱,只能按照它规定的路走。
比如林家人注定就是要早逝的,但是真的是如此吗?
难受了几天之后,林如海感觉不能如此悲观。反正不管这天命要怎么安排,他本人是肯定会努力挣扎一下的,而且也一定帮着家里头这几位亲人们一起试试能不能逆天改命。
在这一点上,林如海跟贾敏倒是有些不谋而合——上天既然没有把他们家默哥儿带走,还给了他这个神通,那一定是有所启示的。
说不定,这就是他们一家人逆天改命的契机。
总之,坐以待毙是不可能坐以待毙的,怎么都要努力试试才行。
万一成功了呢?
不对,是一定会成功的。
林如海打定了这个主意,才决定主动站队,从明哲保身的纯臣往四爷党靠拢。
反正,说是“明哲保身”,但是最后也没能真的保住全家性命,那还不如放手一搏呢——他们家默玉不是“说”了,将来这位四爷是要登基的。
那么至少别选错人,不是挺好么。
林如海果断地做了这个决定,林家从此就绑到了四阿哥这艘船上,这份果决连四阿哥都敬佩不已。
不过随着林如海跟他继续交心深谈了之后,四阿哥就也明白过来,林如海为什么会如此。
说起来林家这个祸事的根源,还是在太子和他皇阿玛那儿。
因着林家人极其聪慧有才,又偏偏病弱之极,搞得皇阿玛都不敢太用他们。
不过不用吧,也挺浪费的,毕竟有才是真的有才。
比如这位林如海林探花,那真的是千载难逢的股肱之臣。
他年纪虽然不算太大,但是不管是办案查账还是接人待物,都十分得体,让皇阿玛那样眼光高的帝王都十分欣赏。
主要是皇阿玛不管交给林如海什么差事,他肯定都给办得妥妥当当的,很多时候甚至还能超出皇阿玛原本的预期。
这么好用的人才,怎么舍得不用呢。
所以,当听说有人居然敢对林如海动手的时候,皇阿玛都暴怒了。
是的,他这次派自己过来,明面儿上是来查江宁织造亏空的官银的,实际上却是为了查明白暗害林如海一家的幕后黑手而来的。
江宁织造府的官银亏空这个事儿,其实查不查都无所谓,反正内中缘由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他皇阿玛都知道。
就甄应嘉那点儿烂账,可以说没有人比他皇阿玛更清楚了。
毕竟这是皇阿玛的“奶兄弟”,看在他老人家的奶妈也就是甄家那位老太太的份儿上,只要甄应嘉别太过分,皇阿玛估计就会觉得,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他其实都可以原谅。
所以,就算是甄应嘉被那么多人实名弹劾,皇阿玛其实也没有太当一回事儿。
老甄是自家兄弟,又是为了招待他这个皇帝来江南花的钱,多点儿少点儿有什么关系。
皇阿玛非常明显的偏心早就把朝臣们气得够呛——关键是这中间除了一些刚正不阿、真的觉得贪污不好的大臣们之外,还有一些是因为太子才发飙的。
之前林家那小公子也“说”了,现在这个时期,是正好赶上了大阿哥跟太子斗得最激烈的时候。
因着太子对自己当了快三十年的太子这事儿感觉十分不爽,最近也真的是有点儿太心急了。
特别是九月份生了这么一场大病之后,他对皇位的渴求好像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要是他死了他们皇阿玛还没死怎么办?
那不是太亏了?
一辈子就只是个太子。
虽然两岁就已经是太子了,但是那有啥用呢?最后也没有成为皇上,简直是太让人难受了。
偏偏,他从小到大都是皇阿玛亲自带大的,比起君臣,更像是父子。既然是父子,那么肯定做不到其他阿哥那样,对皇阿玛有那种臣子对君王的敬畏了。
这样的情况,好的时候呢,是很好的。
毕竟,皇阿玛这种缺乏亲情、渴望亲情的帝王,如果能够感受到寻常人家的父子之爱,那是非常舒适的。
事实上,他们父子俩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那是在太子还小的时候,先皇后刚刚因为难产去世,皇阿玛把这个此生挚爱拼死留下的血脉当成心肝宝贝儿一样疼爱,特意带在身边儿亲自教养。
这样一来,他们俩这父子的感情那可不是一般的好。
甚至可以说,比寻常人家的父子关系更加亲密。因为这不单单只是父子感情了,甚至都还夹杂了点儿隐形的母子关系……先皇后虽然薨逝了,但是她一直活在太子和皇阿玛的心里呢。
原本这样的日子可以一直过下去的,但是吧,孩子总是会长大的。
特别是太子本身的才能也不差,毕竟是皇阿玛亲自教育出来的,才能肯定是不差,如此一来,他的心态肯定就更要崩了。
为啥?就因为他做得太好了,让皇阿玛心里不舒服了。
他们俩虽然是父子,但是说到底更是君臣。
因为皇阿玛是君,是古往今来难得的明君。
啥玩意儿,你老子我还正当壮年了,你就比我还要能耐了?这谁能忍啊。
听说是因为二十多岁的太子已经到前朝监国、辅政了,而且做得还挺好的,受到了群臣的一直赞扬这个事儿直接让皇阿玛不高兴了。
真是,做得不好不高兴,但是做得太好了更加不高兴。
是啊,太子很厉害,太子什么都好,可是皇阿玛他还没死呢。
他甚至都不想承认自己老了。
这么一来,太子太能干了,那还有什么好儿。
皇阿玛肯定就是鸡蛋里头挑骨头、没事儿就发发脾气骂他一顿啦。
一来二去,太子也回过味儿来了。这是老爷子有危机感了,故意打压他呢……他肯定也很委屈,继而很生气。怎么地,老了就是老了,还不服老吗?
不服老怎么可以。
难道让他这个太子当一辈子的太子吗?
这肯定不能够。
太子是皇阿玛一手教出来的,那肯定也有跟皇阿玛类似的脾气——比如不甘心屈居人下,还有就是,在大阿哥的刺激之下,他愈发着急,近几年来多少还是有点儿冒进了。
太子与皇阿玛强强相遇,自然是两败俱伤。
虽然两个人都还记得当时父慈子孝的美好时光,但是终究还是回不去了。
之后的时间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长久的折磨。相互怨怼,终于变成了相互猜忌、防范,甚至,一方有不臣之意,另一方有废黜之心。
更加可怕的是,跟太子这样能干的儿子和大阿哥这样能惹事的祸精,皇阿玛他还有十来个……
林家那小公子“说”的那个所谓的“九子夺嫡”大约就是这么来的了。
这么一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
想到自家儿子一顿叭叭叭,把啥剧情都说完了,林如海已经什么话都不想说了。
还说啥啊,啥话都被那小子给说完了。而且这么一来,就算是他们想说也没法再说了。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站队四阿哥也的确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林如海原本是想一直做个纯臣,站在万岁爷那边儿的。奈何,他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啊。
万岁爷的确是很重用他的,不然也不会让他一出翰林院就直接进了御史台,甚至给了个兰台寺大夫的官职直接开始了天南地北到处跑。
这个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代替万岁爷四处巡视,做他的耳目、帮他探听各地的消息,体察各地的民情,最重要的是,看看有没有人搞事。
这几年来,林如海的确是做了不少事儿,当然也就是因此而得罪了不少人。
若不是如此,他一家老小可能也没有这么快就各种因病去逝了。
特别是江南这个地界,原本就是太子的势力范围,他在这里搞巡视巡查,那真的是在老虎嘴巴上拔胡须。果然也就遭到了疯狂的反扑,打击报复一个接着一个来,最后终于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这个结局,他们家默玉早就已经跟他“说”过了。
现在也同样把结局给四阿哥“说”了,那还真是非常之有诚意,让他这个做父亲的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默玉说以后这位四爷是要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的人,他之前说的很多事儿都应验了,是不是说明,这个事儿也是真的呢?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林如海信了。
至于四阿哥,他不说信,也不说不信,但是他这种态度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接下来怎么办了。
万岁爷是肯定会来南巡的,那到时候若是让他们林家也跟着接驾,会不会也“听见”莫郁的那些心声呢?
别的倒还有限,只是这帝位归属之事可是真正的“天机”,一旦妄加议论,那可是会招来杀身之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