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让莫郁即使身在京城也能够感受到沿途的风光。
特别是到了大漠之后,这种感觉就更是强烈了。
不得不说,康师傅的文学造诣还是不错的,当个皇帝,到底还是有些过于全面发展了。
经过了这种游记系列的洗礼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心情日记了。
康师傅的心情变化也十分有意思,常常是某一天十分开心,第二天的心情却又沉入了谷底,一整个儿的就是个反复横跳了。
心情日记分享过了之后,终于进入了剖白心曲时间——老爷子想要跟莫郁说点儿掏心窝子的话了。
一开始倒也还好,主要是点评几个阿哥们的优缺点。
这个莫郁倒也能够跟他复合几句,倒是让康师傅的倾诉欲愈发强烈,简直有些一发不可收拾的意思了。
莫郁也没太当回事儿,还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主打一个陪聊。
然后就在这种你来我往、轻松惬意的氛围之中,康师傅忽然憋了一个大招,用一封轻飘飘的家书,给莫郁透露了一个重磅炸弹般的消息。
一整个儿就把莫郁给炸得差点儿当场就破防了。
作者有话要说:
坚持就是胜利!
第187章 家书
关于太子到底废不废,什么时候废这个事儿,以前康师傅也隐约透露过这方面的意思。
不过不管是莫郁还是林如海,都没有太当真。
毕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康师傅对太子的感情还没有完全消失。
因为还有感情,所以就还会犹豫纠结。
因为还会犹豫纠结,那其实就是还有感情。
既然如此,那么他不论表现得如何,都还是不会真的有什么动作的。
而莫郁如此笃定的原因,除了这些表面的现象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系统零零六给他提供的史实。
虽然他自己的史实并没有学得多好,但是有系统零零六这个外挂系统啊。
它都那么说了,那肯定就是对的了。
是的,就算是在这个已经完全面目全非了的世界里,有些东西还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的。
比如,关于这里头的大清的一些基本的史实还是一样,并没有什么变化。
太子还是会被废,不过不是现在,要再等三年。
这就很是耐人寻味了。
大约他们父子之间的情谊还没消耗完,所以还需要另外的三年来相互伤害吧。
这样的事儿多了之后,没有人再认真把康师傅随时放在嘴边儿的“再不长进就废了你”的威胁放在心上了。
哪怕是太子本人也是这么想的。
狼来了的故事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代表着世界的普遍规律——炸胡太多次了之后,再想要取信于人就很难了。
你老人家天天地搁那儿发疯,说要废太子、废太子,结果弄了半天都是雷声大、雨点儿小,那很快就不好使了。
连太子如今都淡定了许多,根本就不把他的威胁放在眼中了。
没有想到,老爷子搁这儿憋着大招呢。
而且居然是采取这么随意的方式,也是醉了。
是的,康师傅在某一次的来信里头直接就跟莫郁说了,他已经做好了决断,回京之后,就要废太子。
不是,您老这又是怎么了呢?
莫郁一时间有些发懵,还想着这不会又是康师傅开的一个玩笑,毕竟这老爷子进来愈发调皮,上回还骗他说想要把他家的十九格格给自己当老婆,这不是鬼扯呢么。
十九格格现在还是个在摇篮里吃奶的小婴儿呢,怎么可能现在就指婚?
难道说他居然还要搞童养媳那一套吗?
这也太过分了吧?
很明显这就是玩笑话了。
肯定是玩笑话没有错!
怎么想都感觉这个事儿实在是太过于荒谬,所以莫郁无视了康师傅和林如海某次相视一笑的默契和他把康师傅专门写了封家书跟他说这个事儿当个笑话跟林如海说的时候,林如海那欲言又止、似笑非笑的表情。
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康师傅说得其实都是真的,真的以为老爷子就是开玩笑来着,哪里知道……
总之,当时因为莫郁坚定地认为康师傅有这么个“前科”,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有把这个事儿当真。
开什么玩笑,一国的太子,那是说废就废掉的嘛?
就算是历史上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还是有个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的。
事情的导火索是年仅八岁的十八阿哥伴驾出巡的途中不幸因为水土不服生了病,然后因为病重不治,不幸夭亡。
当时几乎所有的伴驾的阿哥们都表现得十分悲伤,毕竟小十八是那么可爱的一个孩子,又是一个比他们当时在场的所有阿哥年纪都小的小弟弟,跟他们所有人都没有什么利益冲突,那当然就是大家的宠儿啦。
这样的十八阿哥忽然一病没了,那谁能够不伤心难过呢。
偏偏只有太子表现得十分冷漠,据坊间传闻是“毫无悲戚之色”,那可以说是真的有够冷血了。
不过其实这在太子身上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毕竟这位太子殿下,以暴戾好色又狠辣出名,每年从太子府里抬出去的少女尸体不计其数,当然男性家仆也不少。
奴才而已,在他这个高贵的太子殿下的眼中,那都不是人……
为此,御史台、都察院、甚至是宗人府都有人实名举报、弹劾过,奈何不管大家收集了多完备的证据,到了最后都变得一场空。
因为那个时候康师傅并不想处置太子。
虽然太子他行事无状、暴戾张狂,但是就是这样的太子,还是被康师傅原谅了一次又一次。
为什么就偏偏这一次老爷子破防了,这中间也有个缘故——因为人家废太子的诏书里头都说了。
太子“窥探圣躬”,就是深夜不睡觉跑到康师傅的帐篷外头窥探,意图不轨——比如没事儿刺杀个皇帝,自己上位啥的。
哪怕这皇帝是自己的亲亲皇阿玛也没有啥用。
不然为啥古往今来那么多太子选择造反,还不是因为这皇位一天不是自己的,那这日子就一天过不舒坦。
太子只是“窥探圣躬”,还没有直接动手,其实就已经算是顾念着父子情分了。
不过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些一念之仁,最后反倒成了自己被废的“罪证”。
所以说,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那就索性走到底,一会儿想要弑父篡位,一会儿又心慈手软,这可是兵家大忌。
果然,太子这么纠结犹豫之下,终于把康师傅给彻底惹毛了,最后成了被废黜的那一个。
哪怕他后来真的想要造反,也集结了一批有些能量的大臣们,却还是已经迟了。
康师傅对他已经有了防备,那他就彻底没有赢的可能性了——开什么玩笑,人家老爷子可是十几岁就能够干掉鳌拜这种大权在握、一手遮天的枭雄级别的人物,太子不过就是个被宠坏的孩子,哪怕有些才能,也可能翻不出康师傅的手掌心儿去。
都说“知子莫若父”,太子还是康师傅亲手教养大的,可以说,太子还没动作,康师傅就已经把他后续可能的行动都猜透了,这还怎么玩儿呢。
只有完蛋了。
最后证明,果然太子一步错、步步错,第一次被废黜之后,虽然康师傅很快就后悔了,不过一年的时间就又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但是隔阂还是造成了。
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什么君臣父子,只有仇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君臣父子了。
太子第二次那是真的想要谋反了的,都找了好几个大臣,甚至包括康师傅的心腹,禁卫统领之类的要害职位的人,这很明显是想先把康师傅给控制住,必要时候弄死好确保自己登上皇位的。
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太子的这个谋反行动还没有成形,甚至都还在集结队伍阶段就被康师傅给识破了。
不但识破了甚至还抓了个现行,这就非常尴尬了。
当然,对于康师傅来说,气愤多过了尴尬,但是对于胤礽来说,就是恐惧多于尴尬了。
这么一来,原本不想真的废了太子的康师傅,还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第二次废了太子,并且一直到临终的时候,都没有再立新的。
所以四大爷并不是先夺得了太子的位子才上位做的皇帝。
他是康师傅在临终之前,直接下的一道遗旨,甚至都还不是最心腹的辅政大臣传达出来的,而是新的步兵统领隆科多。
这就很是让人奇怪了。
是时间根本来不及找内阁学士们进宫,还是有意为之,甚至是有什么猫腻,反正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其中是非曲直,也是正史学界和民间野史传说这么多年争吵了很多次的——当然争吵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谁都没法说服谁。
毕竟这中间太多疑点和奇怪之处,恐怕只有康师傅自己才能解答这中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了。
考虑到上述康师傅和太子胤礽之间的爱恨情仇,再看着康师傅这一封来信,就很是让莫郁感觉心情复杂了。
这一封家信其实十分简单,连平时的天气、心情之类的套话和废话都没有,只有一句。
“朕要废了他。”
这真的是,太过于简单,反倒让人不敢相信了。
不是,这次出巡塞外,好像太子也真的去了。
不但太子去了,大阿哥、十三阿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几个都去了。
到底半路上发生了啥,让康师傅这么生气,甚至气到了直接想要废掉太子呢?
这个事儿本身,就是个超级大瓜,让莫郁上蹿下跳、抓耳挠腮,非常想知道原因。
所以,他就直接问了。
回信也是十分简单,只有个“?”
聪明人对话,原本也不需要说的那么明白,意思到位就行。
果然,康师傅看了莫郁的回信,立刻就懂了。不过他也没有回复,直接就用行动代替了回答。
不过数日之后,废太子的诏书就传回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