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莫郁原本也的确打算用这个法子的。
不过话到了嘴边,他却忽然顿住了。
不行,用了这个理由的话,皇太后那边儿倒是没有啥问题了,不过他自己这边儿问题可就大了。
这不就还真的成了他林默玉出主意让康师傅废了太子的吗……这么一来,太子不疯狂地要杀了他才怪呢。
而且不单单是他,就连整个林家大约都得受牵连。
真是细思极恐,冷汗直流。
可恶,光看着康师傅可怜了,差点儿就上当了。
莫郁默默将到了嘴边儿的完美借口抛到了一边,决定“死道友不死贫道”,让康师傅自己承担太子的怒火就完事儿了,他才不背这个锅呢。
莫郁打定了主意要装傻,但是奇怪的是,皇太后的表情也逐渐变得有些奇怪起来。
她先是有些困惑地东看看西看看,像是在找什么东西,继而脸上露出既迷茫又惊惧的表情。
最后,她的表情倒是恢复了平静,反倒带上了一股祥和淡然之意,很有点儿佛性那个意思了。
“既然是这么着,那哀家知道了。”
孝惠章皇太后叹了口气,缓缓站起了身,看了太子一眼,终究还是有些替他惋惜。
不过既然是“佛祖”的旨意,那也只能接受了。
“既然皇帝都决定了,那哀家也不再多言了。只是……”她看了一眼莫郁,长长叹了口气,“这事儿是咱们家的家事儿,就别牵连别人家的孩子了。”
莫郁一听,就知道老太太肯定在说他——嗨呀,没想到皇太后她老人家居然还关心他这个吃瓜路人,真是让人感动啊。
看吧,连人家皇太后都知道不要牵连外人,怎么康师傅你就不知道呢?
【个糟老头子,真是坏死的坏。】
莫郁一时没忍住,在心里头悄悄骂了一句,完全没发现现场忽然死一般地安静。
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发现,康师傅正站在他面前,咬牙切齿地看着他,甚至直接伸手捏上了他的脸蛋儿:
“好你个林默玉,你那是……那是什么眼神?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在腹诽朕?”
莫郁连忙摇了摇头,奈何嘴巴却发不了声音,只能无奈地任由康师傅揉搓。
他本以为康师傅揉搓两下就完事儿,没想到这老头子一上手就搓了个没完,就跟故意泄愤似得,让他愈发心惊——不会真的猜到了自己在骂他吧?
管他呢,只要自己没开口,那就死不承认,心里头想算什么?
没听说有句话说的是“君子论迹不论心”※么?
心里头想着怎么了,只要没说、没做,那就不算。
莫郁冷静地任由康师傅揉搓,直到他自己觉得没意思了,放开了他,这才算完事儿。
康师傅那边儿小小发泄了一通脾气之后,也忍不住被自己这个幼稚的行为逗笑了。
这么一笑之后,康师傅的心境倒是豁然开朗。
是啊,哪里那么多纠结,直说就是。
想到这里,他直接对皇太后和在场所有人公布了太子被废的理由“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自己作为皇帝已经忍了胤礽这个太子二十多年了,如今不想再忍了,索性直接就废了吧。
众人一听,俱都无言——原来林家小公子“说”的果然是真的,太子还真的被废了。
这理由,也还真的挺充分了……
还没等众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康师傅又发了一个大招。
这一次他直接来了一招“破釜沉舟”,表示,废了太子之后,不再另立太子,等他百年之时,留下遗诏,择能者传位。
作者有话要说:
※君子论迹不论心——出自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允(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出自《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七》。
第191章 干脆
这话的意思就是以后都不再立太子,等于就是要“秘密立储”了?
不是,老爷子您直接就玩儿这么大的吗?
连个过渡期都没有,这真的好吗?
康师傅这话一说,在场的所有人心态都炸了。
好家伙,康师傅这是一下子就快进到了二十年后了啊。
迅速跨过了“两废两立”的纠结期,直接让全部数字军团一起陷入了为了争夺最后的“秘密立储”资格而大混战的时代。
主打一个一步到位、快速解决战斗。
虽然的确很是干脆利落,但是着实让大家有些接受不了了。
毕竟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听到过莫郁之前的心声外放——明明是要“两废两立”太子,然后才会进入到没有太子、秘密立储的时代的呀。
这可是“神谕”来着,难道做皇帝的,就可以不管老天爷降下来的神谕吗?
就算万岁爷您是“君权神授”,但不管怎么说,老天爷都是最大的啊。
总而言之万岁爷您可别冲动,须得三思而后行啊……
是啊是啊!皇阿玛您老千万可得三思啊……
众位阿哥和围观的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众说纷纭,有点儿像是菜市场的既视感,但是最后的观点都很统一。
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能一日无皇太子。
怎么能够说不立就不立呢?
这个不满意,可以看看下个啊皇阿玛万岁爷……
在短暂的懵逼之后,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对这件大事儿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场可以说是十分热烈,然而康师傅却根本不管这些。
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得到了顿悟,总之,好似从刚刚开始,他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别人还在暗暗思忖康师傅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脑子进水了或者秀逗了,居然这么突然地就做了这个决定。
但是莫郁却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如果是康师傅的话,会忽然做出这事儿来原本也并没有什么出奇的。
事实上,康师傅现在才这么干,已经算是反应慢了的。
毕竟,说一千道一万,他康师傅本人才是这个大清江山唯一的主人。
太子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终究还是在一人之下。
而康师傅就是这唯一的“一人”了。
那么他当然有权利决定谁来做这个太子了,也当然也能够决定,要不要设立这个太子之位。
至于什么等到临终的时候再决定谁继位,这一点倒是正好跟大清历史上真实的情况一模一样。
据历史记载,康师傅两次立胤礽为太子之后,又两次废了他,自此之后,直到他去世,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就再也没有立过太子。
不管内阁大学士们或者是左都御史等肱骨大臣们如何上书请求立太子,康师傅都不为所动。
主打一个“我的江山我做主”,只要朕不想立太子,你们谁都别想强迫朕。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康师傅才是大清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的皇帝。
虽然此前经历过两立两废太子的折腾,但是考虑到最后十年的真空期,以及最后即位的根本就不是最开始立的太子胤礽,而是经过康师傅最终考核决定的四大爷,那么把这整个儿的传位过程称作“秘密立储”好像也没有什么毛病。
关键这个时候,这种立储方式还是原创的。在此之前,除非突发疾病或者意外来不及的情况之外,各朝各代的皇帝都是采取的明立太子的方式来确定继承皇位的皇子人选的。
自从康师傅这么干了之后,这种“秘密立储”制度才正式确定了下来。
而四大爷作为康师傅的继承者,不过就是有样学样,也把传位的这一套东西直接照搬过来就完事儿,严格说来根本不是什么原创。
当然,要说完全照搬,也有失偏颇。想来四大爷也是从康师傅当皇帝最后这十年的安稳时光里头看出了门道——胡萝卜要吊着才有用,太早揭晓谜底,反倒不美。
因为不管谁成为明确册封了的皇太子,那都要成为一个活靶子,少不得要被所有想上位的阿哥们围攻。
这么一来,不立太子,反倒是对真正的皇位继承人的一种保护了。
毕竟,在明立太子的情况下,不管是谁上位,都得经过层层考验,不但自己要优秀,还要防着别人陷害设计。
而如果不明确谁是太子,只说“能者居之”,那所有人都多多少少会顾忌着大局不会那么过分。
虽然也可能会因此造成更多的内耗与拉帮结派,但是,如果参与竞争的阿哥们足够多,那倒是可以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让大家相互监督,反倒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
真有那种傻瓜想要弄死别人,做这个出头鸟的话,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不过真有这种人的话,就算立了太子结果也是一样。
甚至可能因为太子这个目标太过于明显而逼得其他原本想要采取温和方式参加竞争的阿哥们也出狠招——之前的“九子夺嫡”就是如此。
而前朝里头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事儿——比如著名的“玄武门事变”,那不就是秦王跟太子大战,最后成功获胜的事儿嘛。
所以说,选择继承人这种事儿,一旦涉及到皇位更迭,那肯定就会是十分血腥的了。
还不如秘密立储,反倒会因为神秘感而让大家保持表面的和平。
说起来这个事儿跟立遗嘱也是一样一样的。
没有知道答案之前,人人都觉得自己有份儿,那立遗嘱的人就能够掌握最大的利益,安心度过晚年。
轮到皇位继承这个事儿上,那当然也是一样的。
康师傅到了最后临终之前才把人都叫到自己床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这事儿就做得极其成功。
也就难怪四大爷要学了。
他之后传位给乾小四,也是用的这个法子。
不过他并没有把人都叫到自己的病床前,而是用的遗诏。
这传位诏书就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任谁也看不到,毕竟四处都是巡逻的人,想要在这么多人的眼皮子底下查看诏书,那真的是不太容易。
而且看了之后又能如何呢?
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也没办法强求。
当然,你要是李二凤那种大佬倒也没有什么影响,感觉不对,直接干掉别的兄弟就完事儿——当时在玄武门,他可不是只针对他大哥李建成,也还是顺带手地把他四弟李元吉也给料理了的……
父皇您不是觉得仨儿子有点儿多了吗?
没关系,二凤我呀,一定帮您解决这个烦恼,只要我把多的那俩给弄没了,您就再也不用发愁要把皇位传给谁啦,因为没有别人可以选,就只有二凤我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