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当然,也是因为他没想到那些人居然那么恶毒,直接就玩儿起了下毒,要他们林家断子绝孙。
等他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儿子已经快没了。
他原本以为这事儿已经无力回天了,万万没想到,他儿子默玉大病了一场之后居然觉醒了这个特异功能,更没想到的是,这个功能居然这么好使——总之,在经历了各种惊恐混乱、好几次差点儿以为全家都要当场被满门抄斩之后,林家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地迎来了空前的辉煌。
这都是拜默玉所赐。
所以说,默哥儿这孩子可真是他们林家的小福星啊。
林如海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
不过可惜,升职成巡盐御史之后,他的差事就更多、人也更忙了,最惨的是他还要跟他们家默哥儿两地分居,真的是……比起其他所有问题,唯有这个他最是无法承受。
虽然非常舍不得,但是正所谓“皇命难为”,既然是万岁爷亲自下的旨意,那他也还是只有遵旨的份儿了。
好在还有这一路伴驾的旅途可以同行,那也就且行且珍惜吧。
而且万岁爷也说了,他可以抽空就来京城面圣顺便探亲啊。
行吧。
万岁爷的良苦用心他都懂。真是非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聪慧如林如海当然看出来这是康师傅对他和他们整个林家的保护和照顾——不管是给他升官儿还是赐宅子、要求伴驾,这一系列这么高调的行为,很明显就是做给暗处那些人打算对林家下手的东西们看的。
这老爷子恨不得在自己脑门儿上写上:林家是朕亲自要保的人,哪个不长眼的敢来动,朕要你们好看!
不得不说康师傅还是懂威慑的。
他也能威慑住。
反正经过他老人家这么一操作,林家接下来的日子就滋润很多了。
赏赐的财宝之类的东西暂且不说,单说这安全感,那还真是满满的都要溢出来了。
林如海感动之下,每日里查案办差便愈发努力,贾敏也带着小黛玉不时到伴驾的妃嫔、女眷们那里拜访,很明显是要让年仅五六岁的小黛玉开始熟悉贵族女眷圈儿的交际了。
全家人都在各自的领域精耕细作、干劲儿十足,只有莫郁对此兴致缺缺。
他随时都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每天除了必要的社交陪同活动之外,就跟条咸鱼似地趴在御舟的角落补眠,或者躺在软榻之上看看窗外的风景。
如此几日下来,他倒也开始觉得这伴驾的日子过起来好像也不错。
就只有一点,康师傅的精力真的是太充沛了。
在这次南巡期间,他不但游了山玩了水、上了香拜了佛,还办了好几件大事儿,包括但是不限于断了江南官银案还有拐卖案、视察水利工程、检阅驻军部队、慰问灾民等等。
可以说,随便把任何一件事儿拎出来,就能秒杀他孙子乾小四南巡的“功绩”——如果这孙子有的话……
当然,这些事儿也不是他一个人干的。关键还是靠他“慧眼识珠”,大胆启用了不少真正的人才。
就拿破案来说吧,一向以铁腕儿无情著称的四阿哥一出手,那肯定是不可能空手而归的。更何况,还有著名能吏林如海从旁协助,那更是不得了。
总之,他们一路走,这些个案子就一路被破,还没等康师傅离开扬州,案子已经破了个七七八八。最厉害的是,好几个大案破下来不过就用了区区数日,堪称神速。
这中间其实也有莫郁的功劳,不过不管是四阿哥还是林如海,肯定都不会吝啬对莫郁的赞美和“利用”就是了。
默哥儿能窥见天机、给案情非常好的指引耶?
这谁顶得住,那不得逮住机会就多问个几句啊?
难得人家也不会不耐烦,只要知道的都说——就算没有说,心里也会想,总之呢,要破案子记得多找默哥儿就是了。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案子破的又快又好,但是莫郁却被烦的不知如何是好了……
康师傅对四阿哥、林如海他们这些个办事效率十分满意,但是对这些个案件结果却非常生气——这俩案子深挖起来就不说了,大面儿上看幕后的主使果然是甄家。
自己的这个乳母,果然还是心大了。
罢了,还是林家小娃娃说的对,到底不是亲妈,甚至连养母都算不上,就是个下人,那么真情实感做什么,简直是人间不值得。
康师傅默默地自我开解了一番,努力催眠自己这不是真正的亲情,他自我催眠的能力原本就很不错,又见到十三阿哥年少聪颖、纯孝恭顺,四阿哥稳重踏实、淡薄公正,实在很是欣慰。
不过再想想太子,他就又生起气来。
这次南巡他要做的事儿基本都做了,想解决的问题也基本都解决了,就是有两件事儿暂时还是解决不了。
一个就是水利的事儿了。
自他登基以来,黄河没事儿就决堤,河工是年年修,但是洪水也是年年泛滥,还真就是解决不了了吗?
他不信。
他是天子,他要与天争上一争。
这也是他三番五次南巡的重要原因——视察河工,把河工搞好了,才能真正解决黄河的问题,才能让他的百姓们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可惜,努力了这么多年了,还是收效甚微,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法子了。
再有就是太子了。
他跟太子的矛盾由来已久,但是到底还是自己亲自抚养了这么多年的,要说真的撕破脸决裂,那也真是舍不得。
可惜他越来越明白,与他最喜欢的几个皇子比起来,太子资质平庸、性情暴躁,实在是不适合当皇帝。
而谁适合当,他现在也没有决定好。
这两个难题困扰着康师傅,让他的回程之路也愈发不顺心起来。
只要想到这些康师傅就一脸烦闷,习惯性地就又叫人去传召林家的小公子来陪他用膳。
作者有话要说:
小修一下。
第39章 视察
其实自从到了姑苏城之后,康师傅基本上每天都要莫郁陪他吃饭的。
偏偏这几日不管是午膳还是晚膳,居然一次都没有成功。
因着最近康师傅事务繁多,等他忙完了回来,让人去请莫郁过来的时候,得到的回复都是“林家的小公子早已经睡下了”……
对此,康师傅表示十分无奈——就,林家这小娃娃还真是能睡啊,感觉一天能睡十个时辰以上吧?
他甚至回想起来之前有一次他传召这孩子过来陪着自己用膳,这孩子在用膳中途就直接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因着这孩子实在太可爱,他也不忍心打扰孩子睡觉,便也就让他娘给他抱回去了。
在扬州这几天她们母子回去的就是他新给林如海的那间宅子。
康师傅也希望他们一家子能在这里松快几日,等到了京城,可能就没有这么舒服了——全家进京那是肯定的,这么小的孩子怎么离得开亲生母亲、同胞姐妹的照顾呢?
他们林家这一家子除了林如海都进京。
不然京里头也给他们赐个宅子得了。
哦,林家京里头有宅子啊?
那更好了。
正好你们家从姑苏带过来扬州的行李都别拆箱了,直接打包接着往京城运送得了……
康师傅和林如海对了几句话就把举家北迁的事儿给定了下来。
这里就不得不说康师傅真不愧是个心细如发的大佬,他既然打定了主意要把莫郁弄到京城去,那一切肯定都给莫郁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让莫郁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
具体到他给林家的方案是这样的:林如海伴驾顺便送贾敏、小黛玉、莫郁母子三人去京城林家老宅常住。他自己因着担任的是巡盐御史的职位,就辛苦些,扬州、京城两地跑。
那个巡盐御史的职位职责跟他之前的兰台寺大夫也差不太多,都是到处跑着查案子的——主要就是御史本职中的纠察奸弊和盐政方面的巡捕私贩两方面的案子。
相比之前的兰台寺大夫来说,这巡盐御史的权力更大些、职责范围更广,因为涉及到利益巨大发盐务,当然也更危险。
这也是康师傅非得要把他老婆孩子弄到京城的原因之一。
如果还是跟之前那样,在姑苏老家或者是扬州任上,这天高皇帝远的,少不得还是会有人故伎重演,再对林家的老弱妇孺动手,试图以此来掣肘林如海查案。
毕竟这回,林如海要动的可是盐政,这中间的水有多深,没有人比康师傅更懂。
那还不得赶紧把人家的家眷弄到京城来、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保护起来吗?
不然得让人家四处奔波卖命的林大人多寒心啊。
康师傅是懂怎么用人的,也是懂怎么能够让他看重的人心甘情愿被他重用的。
所以这个搬家的事儿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如同莫郁没法拒绝康师傅那个让他进京给小阿哥们当伴读的旨意一样,林如海、贾敏和小黛玉当然也不能抗旨不搬家。
甚至他们不但不能不搬,还得搬得又快又好。
林如海这边儿,因为他要经常在扬州这边儿办差,所以扬州这边儿的府邸里头也得给他留些日用的东西,但是他每年至少要回京城两次向康师傅述职汇报,故此要搬到京城那边儿的东西也不能少。
至于贾敏、小黛玉和莫郁母子三人要搬的东西就更多了,因为他们仨以后主要的生活地点就是京城了。
莫郁是要进京给阿哥们做伴读的。
康师傅明确规定,皇家的阿哥们五周岁就得开蒙,所以现在十五、十六、十七三位已经都开蒙了,甚至已经读了几年书了。
而最小的十八阿哥马上就三周岁,最多一两年也要读书了,莫郁给他们做伴读,怎么着也得伴读好几年,那估计至少十来年都别想再回江南了。
这么一想,贾敏便亲自指导几个心腹丫头媳妇们打包好了行李,告诉她们哪些人和东西要留在姑苏老宅,哪些跟着林如海留在扬州巡盐御史府旁边儿的宅子,哪些跟着她们母子三个上京。
其实这个事儿说起来简单,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安排妥当,其实还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贾敏却轻轻松松地安排完了,莫郁随便听了几耳朵就大为震撼。
【艾玛,我这便宜老娘简直堪比优秀CEO啊,看看这个组织管理能力,实在是超一流了!儿子佩服。】
因为那个心声外放的设定,莫郁这番赞叹自然也被贾敏等人听个正着。
林如海和小黛玉对此深表同意,就算碍于限制不能直接表示赞同,也可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重新赞美贾敏一番——他们家太太这个能力本来就很厉害,怎么了,就许他们家默哥儿称赞,他们俩就不能了?
那必须能。
而且他们父女这文化素质水平,能连续夸半个时辰不重样……
对此一无所知的莫郁表示:栓Q,这也大可不必真的。
主子们都这样了,丫头婆子嬷嬷管事小厮们当然也都要跟上。
于是整个林家上下立刻便就充满了快活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