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楼都能听见我心声 第44章

作者:北有佳鱼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系统 成长 轻松 BG同人

  而且看样子摔得还不轻,不知道是摔到了哪儿,脸色惨白地躺在那里都不知道动弹一下,以至于连贾赦都愣在旁边儿,忘了伸手扶他一把。

  众人看到都是大惊,连忙手忙脚乱地把贾政从地上搀扶起来,但贾政的面色却仍是惨白惨白的。

  早有人问起“二老爷可伤着哪儿了”,贾政这才回过神来,惨然一笑道:“不妨事,不妨事,有客在,不必声张,且引我进去便是。”

  众丫头婆子这才应了几声,推开门儿引着贾赦、贾政进去了。

  贾母等人早已经听见了门外的动静,贾母原本还有些担心贾政,一见面立刻就问起了方才发生了何事,贾政忙回说无事。

  贾母哪里肯信,但见他行动如常,似乎也不太严重,便也就作罢了。

  因笑道:“两位老爷都来了,快来见见你四妹妹。”

  贾赦、贾政便同贾敏见礼寒暄,黛玉和莫郁也少不了被拉出来拜见舅舅们。

  兄妹们二十年未曾见面,此时重逢,俱都眼眶通红、互诉思念之情,实在是感人至极。

  黛玉和莫郁也是又收了一波礼物——之前在女眷那边儿,她们姐弟已经收了一波了。大户人家,规矩就是多,这么老远地来了,又是第一次见面,那必须得给见面礼的。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甚至是李纨、凤姐儿都有表示。

  不过贾敏这边儿也都给了礼物。

  每个人都有份儿,三春年纪还小,虽然存在感不高,但是礼物也都给了。

  贾宝玉这是刚回来,还没来得及给,这次也就一起给了。

  于是,整个花厅里瞬间就热闹了起来,宛若菜市场一般,来来往往、推推搡搡、说说笑笑,好像刚刚无事发生一样。

  但,几乎是除了莫郁之外的所有人都知道,根本就不是无事发生。

  不但有事儿发生,还是个大事儿。

  莫郁刚刚无意间就透露了一个可怕的真相——他们家搞的这个“衔玉而生”的宣传,似乎迎来了大失败。

  本来么,家里忽然降生了一个身带祥瑞的嫡子,贾家全家上下都十分高兴。特别是贾母,她因着上了年纪,最喜欢这等神异吉兆,也是因此才把贾宝玉当成宝贝宠上了天。

  王夫人更是疼爱贾宝玉跟自己的眼珠子似得——本来就是老来得子,又赶上长子贾珠早逝,她一辈子统共就剩下这么一根独苗苗,那还不往死了宠。

  女眷们,特别是老娘贾老太太都是这么个指导思想,哪怕身为贾宝玉亲爹的贾政私下里感觉这个事儿不太妥当,也根本无力回天——他就算管得了王夫人,难道还能管他亲娘贾老太太吗?

  他之前因着他爹、先荣国公贾代善临终上的遗本的关系,被康师傅赏赐了个工部主事的职位,前年女儿元春进宫之后,又升了员外郎,好歹也是个从五品的官职,万一因为家里头这点儿事儿,被御史台参上一本,一个“忤逆不孝”的帽子扣下来,那就完蛋了。

  再加上他也没有意识到宣扬一下自家嫡次子“衔玉而诞”这个事儿有多严重,便也就随便贾母和王夫人折腾了——小孩子的事儿,哪里有什么要紧,老娘和老婆高兴就让她们俩高兴高兴好了,反正家里头这些事儿,他也是一贯懒得管的。

  如此,贾政虽然一向以严谨、木讷著称,但居然对这件事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于是,贾宝玉这个名声就这么着传遍了京城,甚至都还借着亲戚们的口传遍了他们的老家金陵城、还有贾敏她们所在的姑苏。

  没办法,四大家族盘根错节、各有联姻,基本上算起来大家都是亲戚,这还不传的哪里都知道了。

  这个事儿闹的这么大,当然也早有好事儿的人传进了宫里头,当成奇闻异事告诉给了康师傅知道。

  康师傅原本也不太当回事儿,但是当时伴驾的是高士奇,这就难免有个说法了。

  这位高大学士是明珠那边儿的人,当然看着贾家这种站队太子的老臣不太顺眼了。

  他本就深受康师傅赏识,本身的才学又十分出众,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一番典故讲完,康师傅立刻回过味儿来了。

  好家伙,这贾家可以啊!胆儿挺肥啊。

  家里有个孩子落草的时候嘴巴里头就衔着块美玉?

  上头还有字儿?

  还是什么“仙寿恒昌”之类的词儿……

  这是要上天啊。

  你一个国公府第五代的小娃娃就敢这么大的口气,这是比朕的阿哥们,甚至朕本人都还要牛气冲天啊。

  贾家近来是愈发不安分了,莫不是有什么想法?要造反了?

  康师傅越想越觉得不对,当下就派遣了粘杆处的精英开赴贾府……

  这一监控果然就发现了不少问题,不过要说造反呢,倒是暂时还没有。

  康师傅本着“敌不动我不动”的原则,只是命粘杆处收集罪证,暂时先不用动手,没想到,过了几年,贾家又把这个“衔玉而生”的小子的嫡亲姐姐给送进宫里来了。

  ……

  要说他不气,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康师傅毕竟是经历过腥风血雨、年纪轻轻就搞死了鳌拜那种枭雄坐稳皇位的,耐心他有的是。

  他心里头的账本儿上,贾家的“罪证”一笔又一笔地往上加,等到终于到了只要他想就能让贾家万劫不复的地步的时候,那贾家就真的完了。

  原著里头贾家翻车是在四大爷上位之后。

  但是现实里头,四大爷上位还要二十年。

  莫郁感觉,看这个样子,估计贾家根本就坚持不到那个时候。

  就是不知道康师傅准备啥时候动手了。

  反正,甄家已经倒牌子了。

  有四大爷跟林如海两大高手联袂出手,他们家完蛋能有啥悬念呢?

  估计也就是今年的事儿了。

  那身为甄家姻亲的贾家,也不知道能再狗多久了……估计也快了吧。

  莫郁这边儿只是随便一想,旁“听”的贾家众人都不免吓得瑟瑟发抖。

  特别是贾政,他好歹也是在外头做官的,虽然官职不大,但是胜在处于那个环境之中,多少有点儿政治敏感度。

  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自家宝玉那个“衔玉而诞”这么小的事儿居然就引起了万岁爷的不满。

  也没想到,元春进宫的事儿也被万岁爷认为是在搞事儿的手段……虽然说他们家的确是有点儿想法,但是最多就是想看看局势,两边儿讨好一番,以确保家族利益最大化,就算暗中支持太子,他们也没有真的想要造反啊。

  连太子都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他们这些拥趸就更加不用说了。

  可是若是按照他大外甥,也就是林家这位默哥儿的“说”法,这两件事儿还有家里的其他一些事儿都被万岁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那这个事儿就大发了。

  贾政吓得脸色愈发惨白,连手都颤抖起来。他有心想要问莫郁一句,如今之计该当如何破局,但是当然还是一句话都问不出来。

  贾赦在旁边儿看着,却愈发有些幸灾乐祸起来。

  他原本还觉得有些惊慌,但是听了林家外甥“说”的那些事儿之后,他反倒是不慌了。

  好么,就知道是二房惹的祸事。

  他们大房的下一辈儿虽然没有出啥人才,但是胜在老老实实地、省心啊。

  他们家统共就琏二这么一个儿子,虽然科举不成,但是袭个爵还是没有啥问题。

  虽然因着老太爷、老太太偏心,非得把爵位和爵产分开,让老二家得了爵产,搬进了正房住着,他们大房明明继承了爵位,却只能窝在影壁夹道里头,实在是让人生气。

  既然这么着,索性大家都别过了,反倒清静。

  故此,一家子愁云惨雾里头,只有贾赦笑得十分灿烂,他甚至还有闲心问了莫郁一句:

  “默哥儿今年几岁,现读什么书?若是有什么想吃的、想玩儿的,只管跟大舅舅讲,大舅舅保管都给你找来。”

  莫郁一愣,还想着说怎么这位赦大老爷为啥无缘无故地跟自己这个初次见面的小孩儿示好,贾母已经十分不高兴地打断了他道:

  “大老爷也是一把年纪了,怎么说话做事儿还是如此不着调?你妹妹一家子今儿才到,默哥儿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哪里有时间想这些事儿。再说了,家里的事儿怎么不见你多操操心,倒是总想着这些没有用的杂事……默哥儿要什么,早有我们安排了,要你多嘴乱舌的又说一回?”

  贾赦被贾母抢白一场,却也不着恼,只笑着道:“老太太说的很是。既然这么着,儿子便也就不说了,还是叫老二说罢,他有宝玉那么一个好儿子,在亲戚们中间都出了名儿了,那可不是得好好说说了。”

  原来这贾赦素日都不满贾母偏心弟弟贾政,偏偏贾政不但自己争气,儿子女儿都那么优秀,他早就愤愤不平好多年了,今儿终于逮住机会了,那可不得跳着高高儿把这口气给出了。

  因着这感觉太好,贾赦这会子甚至感觉连贾母对他惯常的嘲讽都不能让他难受了,实在是太爽了。

  贾赦一边儿笑一边儿看着他弟弟贾政的反应,果然贾政听得他这话,整个人愈发不好了。

  但他也的确没有法子反驳贾赦这个说法,兼且这贾政生性木讷、寡言,平时也不是那种争锋好强的性子,面对大哥贾赦的挑衅搞事儿,他十次有九次都是忍了的,这一次当然也不会例外。

  而且这一次他的关注重点始终还是在自家儿子这个“衔玉而生”的典故可能惹出来的“祸事”上。

  “听”莫郁的说法,这事儿还挺严重的,弄不好全家都要遭殃的那种。

  对了,刚刚他也已经听说了贾家的结局,那是跟金陵甄家一样的抄家的结局……

  这可太可怕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破解之法没有。

  不单是贾政这么想,贾母等人也是一样的想法。

  偏偏,这些事儿他们也只能听听就算,根本就没法问。

  正在众人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外头忽然又有人通传道:“东府里头珍大爷、珍大奶奶并小蓉大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圣诞快乐!

  今天也是生死时速的一天【】

  捂脸爬走,总有一天……

第45章 人才

  贾珍跟尤氏带着贾蓉这个点儿跑过来,显然不是来吃饭的。

  他们一家三口儿今儿也出门了,还是跟贾宝玉前后脚儿回来的。因听府里管事们说西府里姑太太贾敏一家子来了,他们一家子作为晚辈儿,论理儿肯定得上门拜见问候一下的。

  故此虽然时间晚了点儿,但既然都已经回到府里来了,他们仨也不能当成不知道,便也就忙忙换了个衣裳,赶紧地坐车过来了。

  没办法,虽然宁国府、荣国府两府比邻而居,但是两边儿的主院距离足足有一条街那么远,中间还要各种穿门过户,实在麻烦,不坐个车的话至少得走大半个时辰,那就真是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贾珍、尤氏两口子便就命人套了车往荣国府赶,因赶时间,贾珍、贾蓉也一起坐在了车上,并没有骑马或者坐轿子。

  贾珍、贾蓉坐着还不觉得如何,尤氏倒是忍不住小声笑着抱怨了一句:“合着今儿净坐车了。”

  原来今儿恰好是贾珍、尤氏两口子带着儿子贾蓉去城外玄真观给他们家大老爷贾敬问安的日子。

  他们一家三口儿一大早去的,快中午的时候才回来,贾珍、贾蓉骑马,尤氏坐车,跑这么大老远折腾这么一回,就是为了体现“孝道”、展示诚意,却没想到又在贾敬那里吃了闭门羹。

  为什么说是“又”?这中间也有个缘故。

  原来这贾敬也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作为东府里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先代宁国公贾代化唯一的嫡子,他原本有着锦绣前程,甚至是啥都不干就能有大把的好日子的。

上一篇:湖文学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