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只是,细节做得再好,又有啥用,大方向错了那啥都白搭了。
这就是贾家甚至是甄家倒台的根本原因了。缺乏方向把控最为致命,偏偏他们家那么多人,一个真正的明白人都没有,那不倒台谁倒台啊。
总之,贾蓉对贾琏的态度那就是,熟悉,并且敬畏。
贾珍对贾敏也差不多是这样。只不过,贾敏比贾琏更聪明、更有手腕儿,故此,哪怕她只是个姑娘,也轻轻松松地就把贾珍这个隔房堂侄子给拿捏得服服帖帖的。
当时他们姑侄俩都在贾家的私塾念过书,贾敏是学霸,贾珍是学渣,两个人都是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
当然,贾敏那边儿是怕她觉得课上讲的东西太浅显了。
贾珍这边儿,则是头痛他怎么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想学,还总在课堂上招惹姑娘们,甚至“男女通吃”,连稍微平头正脸些的男子也不放过……
平日里瞎胡闹也就算了。但这老小子千不该万不该,某一天忽然昏了头,调笑取乐到了贾敏的头上,这就一下子炸锅了。
贾敏是荣国府最受宠爱的嫡幼女,自幼都是以聪慧果决备受瞩目的。
她哪里吃过这种亏、受过这种气,当即就给了贾珍好大一个教训,直接找了贾珍的爷爷、她的堂伯老宁国公贾代化告状,逼得万事儿不管的贾敬急了眼——可怜这位敬大老爷,不但因为自己的事儿被他老爹贾代化暴揍,甚至连儿子闯了祸也是他挨揍。
这找谁说理去呢?
难怪等贾代化死了之后,贾敬立马就撂挑子不干了呢。
这种日子过了几十年,没死就很不错了,疯一点儿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嘛。
何况只是普通的厌世,想要去道观出家清静清静,这已经很好了。
不过他这一撒手不要紧,整个宁国府就彻底倒退了三十年了。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贾家这个家学的由来了。
因着贾府祖上是靠军功封的国公,所以在家庭教育这块儿一贯走的都是简单粗暴的画风。一开始,根本就没有私塾,就是请个先生到家里的祠堂教几个年幼的孩子读书。
说是读书,其实也不过只是让他们认识几个字儿,不是睁眼的瞎子便罢了。
在他们这种以军功起家的人家家里,老太爷、老太太们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
贾家也不例外。
这就不得不提到贾母的老公、老国公爷贾代善了。
这位老太爷不但长得好看,人也读了不少书——他还就真是在贾府之前那种放牛班儿一样的读书方式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可以说是纯粹靠的是天赋异禀、自学成才了。
估计贾珠少年进学也是遗传到了他这位祖父的聪明才智,反正老爷子非常猛,硬是靠着这种非常水的教学方式学到了不少文化,而且靠着这些知识把荣国府带到了巅峰。
也是他在继承了荣国公的爵位之后,劝服了隔壁东府里头他的堂兄宁国公贾代化改革了贾家的教育方式——放牛班是不行的,还是得搞得正式一点儿才行。
宁国府、荣国府占地都挺大,除此之外,城郊不远处还有他们贾家的祠堂、祭祀用地,随便从哪里划出来一块地,就能够建一所私塾了。
是的,贾家的家学是贾代善老爷子一手促成的。
也是他因为疼爱女儿,让女儿们也可以跟儿子们一起去家学读书。
当然,允许是一回事儿,本人的意愿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贾代善跟贾母一共生了两个儿子四个女儿。
儿子就是贾赦、贾政,不管他们俩愿意不愿意,那是肯定必须进家学读书的。
但是四个女儿里头却只有最小的女儿贾敏最爱读书,其他三个女儿对读书这个事儿都不太当一回事儿。
这除了跟她们自己的喜好有关,跟贾母的引导也分不开——贾母自己也没有怎么读过书,她的想法儿还是那种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这种观点影响之下,贾敏的三个姐姐基本上就丧失了想要读书的想法。
而且贾母作为荣国公夫人取得的人生大成功也给她们仨树立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榜样,那就是,就算不读书,也没有啥影响,她们的出身就决定了,她们根本不可能嫁的不好,也根本不可能失去现在的富贵荣华的生活。
女儿一般都是要高嫁的。
荣国公府的嫡女更是嫁的低不了。
虽然原著里头没说,但是既然已经到了这个世界,很多信息只要莫郁想知道,那系统零零六还是有办法给他弄来的。
比如贾敏这仨姐姐,那嫁的的确都是非富即贵,甚至还有做郡王妃的——其实以那个时候贾家的地位,嫡出女儿嫁一个亲王当王妃都绰绰有余,最高不过郡王妃还是贾代善保守了……
但正是因为这么保守,才显出了贾代善的明智。
可以说他是少有的那种聪明人,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看透了事实的真相——贾家已经太过于鲜花着锦了,是时候急流勇退了……
就是吧,慧极必伤、天妒英才,老爷子年纪轻轻就没了,啥都没来得及做完,剩下贾母一个人带着四个姑娘、两个儿子生活,一晃也几十年过去了。
而贾府没有了他这唯一的明白人的带领,再加上隔壁东府他堂兄贾代化没多久也没了,脑子还不错的堂侄贾敬因为情绪问题直接甩手不干了,宁国府落在了啥都不行的贾珍手里,算是彻底完了。
荣国府这边儿落在贾赦和贾政手里,也没见得好多少,可以说除了贾代善、贾代化,贾家现在的众人都是辣鸡……显赫一时的宁荣两府,果然也到了大厦将倾的时候。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儿。
且说贾敏单单用几句话加一个眼神儿就搞定了贾珍,让他再也不敢胡咧咧着要给她们林家一双年幼的儿女乱说媒,转头就见到自家的宝贝儿子睁着一双黑葡萄一般的漂亮眼珠儿不知道在想什么。
或者说,他其实什么都没有想,因为这会子她根本没有听到任何儿子的心声。
那应该就是啥都没有想了。
所以是不是困了?
可怜见儿的,今儿才到的京城,就这么一番折腾,这贾家虽然是她娘家,但是这事儿办得也忒不地道了。
贾敏又想起了之前莫郁说的关于贾家算计林家、只等林家人死的只剩下女儿黛玉一个人了好来吃绝户的事儿,整个人愈发都不好了。
话说今儿出来的时间已经挺长了,也该回去了。
要是没有啥大事儿,这贾家以后也不必经常来了。
当下贾敏去意萌生,随意找了个借口就准备告辞了。
没想到她收拾好了一切,正准备带着莫郁和黛玉离开的时候,却有人不干了,直接跳出来道:“且慢!不能走!”
作者有话要说:
初步补完(?)捂脸,修文狂魔就是我,我就是修文狂魔(喂)!
好消息是,终于放假啦!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吧。
明天睡醒争取早点来更呜呜呜。
第49章 博弈
出声儿阻拦贾敏她们娘儿仨离开的正是贾宝玉。
这倒也不出奇,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在场的这些人里头还能这么不合时宜地干出这种事儿的就只有他这么一个人了。
按说这位宝二爷今年已经六七岁了,早就不是啥事儿都不懂的年纪,甚至都已经开始去家里头的家学读书了,居然还能做出这样没规矩的事儿来,也是很让人震惊。
特别是贾敏,今儿来贾府这一趟,她属实是大开了眼界。
想当初她还在贾家作为嫡出四姑娘生活的时候,贾家还是在最鼎盛的时期,不但排场大,规矩也多,那可真是堪比皇家的威仪。
当然这个说法儿多少还是有点儿夸张了,但也侧面说明贾家还是非常讲究的人家的,反正贾敏是从没见过这种场面——哪里有已经上学的哥儿在外客面前这么大呼小叫的道理,哪怕是东府里头她那个最不成器的侄儿珍哥儿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也从没有这样乱来过啊。
果然贾府是真的没落了。
贾敏眉尖儿微蹙,心中十分不快。原本她还想给贾家点儿面子,毕竟是自己的娘家,今儿又是她外嫁二十年来头一次回娘家来,搞得太难看了总是不太好。
但是之前莫郁心声外放爆出来那么多料已经让她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了,现在贾宝玉又这么一弄,她愈发觉得败兴,是一点儿都懒得再装了。
故此,她之前一直都好好收着的那点子不耐烦是彻底浮现到了脸上,声音里也不免带上几分冷意,几乎是十分直接地对着贾宝玉质问道:“宝玉,你这是要做什么?”
贾母和王夫人也反应过来贾宝玉这行为多少算是有些失礼了——不管平日里在家怎么胡闹,在客人面前还是得讲规矩的。这本是贾母一直引以为傲的荣国府的“家风”,没想到今儿却竟然在她最疼爱的孙子身上翻车了。
当下她是又气恼又尴尬,一时间竟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便也就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力挽狂澜”。
于是这个先发机会就被王夫人给抢了。
当然这个事儿到了王夫人那儿呢,又是另外一番境况。她看问题可是跟贾母完全不同,主打就是一个字儿,护短!
要知道姑嫂关系跟婆媳关系一样,都是从古至今最难处的关系。
王夫人跟贾敏也是如此。
这一对儿姑嫂素来就不太对付。从贾敏还没出嫁的时候开始,两个人就已经相互看不顺眼了。
别的不说,就看王夫人是如何跟外人评价贾敏的就知道了。
再不济看看她是怎么对黛玉的也能明白过来——王夫人这位二嫂子当年肯定没少生贾敏这个小姑子的气。
也是,贾敏不管是家世还是才华、容貌都甩王夫人好几条街,她甚至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让王夫人自惭形秽。
而这位听说在王家的时候也是非常爽利的王二小姐,也是个心气儿高的。
心气儿高,又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足够才能,那格局肯定就大不了。
所以,王夫人也有着许多大户人家的夫人很常见的毛病,那就是心眼儿太小了。
还有就是特别护短。
具体体现在大儿子贾珠死了之后,她把自己的人生、自己所有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小儿子贾宝玉的身上。
可以说贾宝玉就是她的命根子。
不要说贾宝玉今儿在客人面前失礼这事儿,在她看来不过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便就真是什么大事儿,她也会坚定不移地站在儿子这边儿的。
所以,两相叠加之后,她很自然地就站在了贾敏的对立面儿,开始指责起贾敏来。
“姑太太这真是好大的火气。宝玉还小不懂事儿,要是哪里做得不对,姑太太身为他亲姑姑应该好生教教他才是。结果姑太太您倒是好,不但没有教他,还这么大声儿地训斥他,倘或把他吓到了要怎么办才好呢?”
王夫人这话一说,倒是把大家都给震惊到了。
毕竟她平时的人设可是木讷寡言,跟锯嘴儿葫芦似得,哪里一次性说过这么多话呢。
这回大约是涉及到了她的宝贝儿子贾宝玉了,才叭叭叭地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也算是创下了记录了。
故此,很多人,甚至包括她老公贾政都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其他人就更是反应不及,只能傻愣愣地看着了。
最后贾家在场的这么一堆人里,最先反应过来的居然是贾老太太。
要不怎么说,不管是姑嫂还是婆媳,这关系都不好处呢。
这不,贾老太太第一个反应过来,老二家的这是在火上浇油。
完蛋,跟林家的联姻大事儿估计要泡汤了。
这蠢婆娘,真是竟会坏她们家的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