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还有说没想到敬大老爷跟夫人关系这么好,真正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那可不是,两个人成婚快三十年了,都四十多奔五十的人了还能再添个嫡出孩子,不管男女,那也都算是佳话了。
而且这孩子是老宁国公病逝之前有的,也不算是家丧期间逾距,没有坏规矩,不是什么坏事儿。
挺好。
如果这真的是贾敬的孩子的话,那当然是挺好的了。
可惜的是,根本就不是。
别人不知道,贾敬和他夫人都是一清二楚的。
夫人晕倒想必也是跟这个事儿有关系。
不过贾敬也算是个狠人。
得了这个信儿之后,他只是愣怔了片刻,脸上就露出了一种似悲似喜的表情,什么话都没有说,便就打发了送信的人回去了。
他自己则继续留在铁槛寺守灵,仍旧是沉默着没有多说什么,众人还道是他高兴坏了,想要跟先宁国公贾代化这位老太爷说道说道呢。
但是时候久了,就发现不对了。
铁槛寺守灵按说做个样子也就完事儿了,但是贾敬这一呆就呆了大半年,直到他夫人没了那天才回府。
贾敬的夫人是因为难产没了的。
不知道是心里压力太大,还是年纪也实在是太大了,总之贾敬夫人这一胎怀的不怎么安稳,不过七个多月就早产了。
不但早产还是难产,折腾了好几天,好不容易生下来,人也不行了。
贾珍跟他那位当时还活着的发妻一个反复跑铁槛寺请贾敬回来,一个在家里头守着婆婆,真是不一般地兵荒马乱。
好在最后贾敬终于被说动了。
毕竟人命关天,哪怕真有什么怨气,好歹也是他结发多年的嫡妻,给他生育了嫡子,也替他奉养过婆母的。
没有爱情也总是有亲情在的,听说嫡妻情况不好,估计撑不过去了,贾敬终究还是心软了。
可惜的是,这心软来得太晚了些。
等贾敬跟着贾珍赶回宁国府的时候,他的嫡妻已经咽气了。
正房里头只留下女眷们悲痛的哭声还有初生婴儿孱弱的哭声。
贾敬在院门口站了片刻,并没有理会贾珍带着哭腔的跪请“求老爷看太太最后一眼”,只是静静地看了那间他跟嫡妻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正房一眼,然后就在这一片浓郁的血腥味儿和惨烈的哭声中转身离开了。
这一回他没回铁槛寺,而是漫无目的地闲逛了一个时辰之后,不知道怎么就拐去了玄真观。
从此就再也没有出来。
这便就是宁国府大老爷贾敬从新科进士、宁国府的继承人转变为玄真观修行居士的过往故事了。
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的过程堪称跌宕起伏,但是结局却有些茫然若失,很有现在那种“咯噔”文学的味道。
莫郁从系统零零六的讲述中回过神来的时候,还有点儿心情复杂。居然感觉这位敬大老爷也真的是非常难评的一个人物了。
如果只看原著,当然几乎所有的读者对他都没有什么好感。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句判词儿说的虽然是秦可卿,但是又何尝说的不是贾敬呢?
就算判词儿暗示的还不够明白,那金陵十二衩对应的十二曲里,秦可卿的那一支《好事终》也直接点明白了——“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这“敬”就说的是贾敬了。
甚至都还用了明朝那位著名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皇帝朱佑樘的典故,点明了宁国府的问题就在于贾敬孩子生的太少,没有给宁国府留下合适的继承人。
不管贾敬跟他嫡妻的感情是不是有那么好,就单说只有一个儿子能够继承家业这点儿,倒是跟朱佑樘一样。
而贾珍这个独苗苗跟朱佑樘的独子朱厚照也是一样的荒唐。
加上贾敬出家、他的嫡妻又死了,诺大的宁国公府就只有贾珍这个浪荡子一个人说了算,那还不可这劲儿造?
果然,靠着这位珍大爷一个人就把宁国府几辈子的积累都给造光了。
这事儿虽然是贾珍动的手,但是归根到底也还是贾敬这个上任继承人的责任。
你说你自己不想接班,那就努力多生几个孩子啊。
这样还能择优选一个袭爵继承家业,就跟隔壁荣国府似得,老大贾赦不行,至少老二贾政还有拨乱反正的可能,但是若是只有贾赦一个儿子,那就不过是贾珍和宁国府这样悲剧的翻版罢了。
因着这一点,好多人看完了原著之后,都会感叹这位敬大老爷既不多生孩子、也不管好好教养孩子,只顾着自己悲春伤秋、寻仙问药、自己快活,宁国府里头的事儿啥也不管,完完全全地不作为才是造成宁国府那么混乱的根本原因。
却根本没有人关心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句话虽然不够客观通用,但是显然在贾敬的身上倒很是适用的。
就比如莫郁在了解了这些过往之后,再面对着贾敬的时候,就也有点儿说不出什么责备的话了。
他的确不靠谱、没有责任心,但是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
就,说来说去,也都只是被命运开了玩笑的人而已。这一切看似反常、叛逆、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不过只是绿帽侠的倔强罢了。
所以说,这位敬大老爷今儿忽然自己从城郊的玄真观大老远儿地回来,是为了什么事儿呢?
难道说,是有比先夫人去世或者隔壁堂侄子高中或者堂侄女入宫更重要的事儿,需要他亲自跑这么一趟?
莫郁满腹狐疑地抬起头,跟林如海、贾赦、贾政、贾珍、贾蓉等人一起站到了门口,准备迎接这位传说中的敬大老爷。
第81章 礼物
贾敬进门来的时候是穿着道袍的。
虽然以他的身份,碍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能够如愿以偿地真正地在玄真观出家,但是这三四年来,他日日夜夜居住在那里,跟里头的道士们同吃同住、同起同坐,一心求道也从来不跟外头的人交流,其实跟真正的出家也不差什么了。
反正他所信奉的玄真观的观主推崇的那一套所谓“道家真髓”理论,也倡导什么“无为”“清静”“顺其自然”之类的理念,正好也是摒弃这些世俗的虚礼和讲究就对了。
修道的事儿,在于心而不在于形。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只要有一颗执着修道的心,那么出家不出家,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
贾敬对这一套说了等于没说的理论接受得十分良好,还特别吃玄真观观主的这一套忽悠大法,所以几年下来,虽然没有出家,但是也成功过上了自费修仙的幸福生活。
简单说来就是虽然吃住都在玄真观,看起来很“与世无争”“岁月静好”,但是不管是衣食住宿的费用、还是念经、焚香、最重要的是炼丹药的费用,都得自己给。
神仙也是要花钱的,何况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神仙。
好在贾敬当然是不在乎钱的,贾珍也是一样。
特别是贾敬要钱,那他没有不给的,还生怕不够,要五毛至少得给一块那种。
说起来,这位珍大爷也是个千年难遇到一回的极品人物。
虽然他一贯表现得十分孝顺,到处哭诉自家大老爷抛家弃子跑去出家,但是贾敬这一回任性离家、常住在玄真观“修道”这件事儿,最高兴的就是他贾珍了。
原因无他,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罢了。
有贾敬在,哪怕他只是在府里头“修仙”呢,对贾珍来说也是个威慑——父母在堂,哪怕是再混蛋的人,也会收敛一二。
何况贾家一向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光荣传统,就算贾敬大约从来没有对贾珍动过手,但是贾珍也本能会对他心存畏惧。
这大约就跟刻印在贾家男丁们的基因里头一样,属于本能反应的范畴了。
总之,幸好最后贾敬并没有选择在宁国府“清修”——在这种红尘俗世之地,哪里有玄真观那样的世外净土效果好呢?
哪怕贾珍在之前那两三年装大孝子每天往玄真观跑,想要请贾敬回家“清修”,为此都主动在宁国府正院儿里头给贾敬修了一个类似于道观的清修专用院落,人家贾敬都不干呢。
如此,贾珍面子功夫做足,任谁都觉得是贾敬一意孤行,他贾珍这个儿子再孝顺都没有了,他才终于心满意足地暂时收手,从此就彻底迎来了自由的时光。
没有想到,他这自由的时光才过了不到二年,贾敬居然自己回家来了,这谁不懵逼呀。
至于贾赦和贾政,倒是对此反应不大。
毕竟是隔房的亲戚,大家说起来也就是堂表兄弟的关系,不说感情没有那么深厚了,便就是有几分感情,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淡了很多了。
特别是,贾敬生来就是那么一副冷心冷情的模样,就算是想要跟他亲近也亲近不起来呀。
不过好歹也是堂表兄弟,还是比一般人强些,故此贾赦和贾政的脸上也露出了礼貌性质的微笑。
至于贾蓉,他年纪还小的时候贾敬就已经离开家去玄真观了。祖孙之间虽然也不能说毫无感情吧,但感情的确也非常淡薄。
不过贾蓉这小子这大半年成长了很多,看起来居然有了些成熟稳重的意思了。
虽然也不知道是不是装的,但是至少往那里一站还是挺能够唬人的。
前头几个主要的人物都这样了,那些被派过来陪着莫郁的小萝卜头们就更加不要说了。
很多人甚至从出生的时候起就没有见过贾敬——贾家上一任的族长,宁国府的继承人大老爷,可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地就能够见到的。
所以,他们只是机械地跟在众人后头列队迎接,并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这一群人里头,只有林如海和莫郁的表情最为淡定。
林如海当然是什么世面都见到过,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场面都是稳得一批了。
莫郁则是因为有系统零零六给他不停播报各种八卦故事、讯息咨询,被动地成为了“百晓生”,所以实在是有些见怪不怪了。
何况他本身就是来自现世的灵魂,实在是已经过了那种一遇到点儿事儿就一惊一乍的年纪了。
多大点儿事儿啊。
不就是个脾气古怪的糟老头子嘛,好像谁没见过似的。
莫郁原本心中十分平静,最多就是有点儿好奇这位被金陵十二钗判词儿和判曲两度点名的敬大老爷到底是什么模样。
但是等到他看到贾敬本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小小震撼了一下。
好吧,是大大震撼了一下子。
因为这位贾敬大老爷,跟他之前想象中的模样是一点儿都不一样。
既不猥琐、也不怪异,反倒有种淡淡的忧郁和出尘之意。
是的,让莫郁大跌眼镜的是,这位敬大老爷居然是个美男子。
哦,更加准确点儿说的话,应该是位美大叔。
按照原著里头的一些蛛丝马迹计算,他今年应该有五十上下了。毕竟他儿子贾珍都三十好几了,孙子贾蓉都十五六了,再怎么年轻,也得快五十岁了。
但是看着他的样貌,却一点儿都不显老。
不知道是不是他一贯有些清心寡欲的缘故,还是这几年在玄真观真的有点儿什么奇遇,总之,贾敬看起来不过四十出头,身材保持得不错、皮肤状态也挺好,加上外貌实在出色,那还真的是挺让人眼前一亮的帅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