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里头那一位年纪略大一点儿,衣服的颜色也更深一点儿的,自然就是贾珍的续弦尤氏。
而另一位,穿着偏红色系衣裳、多少带着些新嫁娘氛围的妙龄少妇,显然就是秦可卿了。
这位秦可卿姑娘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年纪,与其说是什么新嫁娘,倒不如说是个小姑娘。
让人感觉难受的是,在现世里头,她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应该还在读书,但是在这里,她却已经嫁为人妇。
最可怕的是,她的丈夫很可能不是什么小蓉大爷,而是小蓉大爷他爹,珍大爷。
就,虽然能够推断出来这妹子这么干的原因,但是总感觉非常玄幻的亚子。
似乎是注意到了莫郁打量的目光,如同神仙一样灿烂辉煌、光辉耀眼的秦可卿莲步轻移、款款朝着莫郁走来,继而弯腰靠近了莫郁,对着他莞尔一笑:
“这位便就是林家的那位默叔叔罢?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侄儿媳妇儿这厢有礼了。”
作者有话要说:
老规矩,晚点儿来修文。
第83章 婆媳
秦可卿不打招呼不要紧,这一打招呼弄得莫郁差点儿一头栽倒,着实是有些汗流浃背了。
不是,我说妹子啊……不对,是侄儿媳妇啊。
宝宝我呀,今年才只有三岁半,您看着您这么一个十五六岁的大姑娘……哦,对不起,是小媳妇,居然当众管我这种三四岁的小毛孩子叫叔叔,还叫得这么自然,真的是让人佩服啊,佩服。
但是美人儿就是美人儿,哪怕这个称呼让身体年龄仅仅才只有三岁半的莫郁十分心情复杂,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人家的确是礼数周到,从说话到动作,从装扮到笑容,每一处儿都完美无缺。
所以,等到莫郁好不容易从这种脚趾扣地的尴尬中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被迫跟俯身跟他说话的秦可卿近距离、面对面了。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这位小蓉大奶奶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美。
基本上是属于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那种极品美人了。
其实在原著里头,关于这位小蓉大奶奶的描写就已经非常地顶级了——人家号称是“兼有钗黛之美”,作者曹公甚至还直接给她的名字取为“兼美”。
那种努力地拔高人设的意味,简直是不要太明显了。
至少可以说,在美貌这里,秦可卿同学是基本上都拉满了。
再说性格,这姑娘那也是兼具宝钗和黛玉的优点,而没有见到什么缺点的。
温柔和善,聪明伶俐,既可以风花雪月、又能够理财持家,简直堪称完美。
唯一有那么一点儿不好的就是,绯闻有点儿太多了。
因为这个,她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而且也因此在各种研究红楼的文献中,拥有着最神秘、最具争议的地位。
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她到底是怎么死的。
这位小蓉大奶奶秦可卿,虽然在金陵十二钗里头排名最末,但是却是第一个死的。
她在原著中的出场时间也挺短的。
不过正所谓生命的精彩程度不在长度而在精度,秦可卿的故事,基本上是每个对红楼梦的原著小说或者影视作品有些涉猎的人都无法忽视的存在。
秦可卿,红楼第一奇女子,不管是在原著里头,还是在各种红学家们的研究里头,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毕竟这位是唯一一位跟“淫”字紧密联系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
当然,原著里头跟这个字儿有关系的女性其实并不唯一,只是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些地位低下的女性。
什么多姑娘、多浑虫儿、鲍家的就不说了,属于奴婢、仆从家眷类的,那就是最底层的女性了。
说实话,按照金陵十二钗评选的标准,这种类型的女性角色甚至连又副册都上不去。
毕竟那里头好歹是要有通房或者大丫鬟的身份才行的,这种嫁了小厮的肯定是没戏的。
还有什么尤二姐、尤三姐,这种最多也只能够上副册的人物,在这个字儿上都有些故事,但却也不是那种纯然享受的类型,哪怕是刚烈泼辣的尤三姐,也多少有些被逼无奈的意思。
只有秦可卿,她在很多“解说”“探秘”的故事里头,都是自愿的。
甚至有那种“冲破世俗”“追寻真爱”的说法。
他们甚至还能从原著里头抠出来蛛丝马迹——如果不是天性□□怎么会在卧室里头布置的那么香艳,还毫无顾忌地把隔壁荣国府的堂叔贾宝玉留在自己的卧室午睡呢?
她肯定就是自己喜欢那种事儿……
支持这个观点的人居然还挺多的,就,挺难评的。
当然,秦可卿可能也并不是享受,只能说,在这种情况下,她自己到底怎么想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人言可畏,这个事儿最后终于逼死了她,以她的身份地位,居然都还没法避免这样的事儿,可见在这个年代,女子的命运有多惨了。
且不论她跟贾珍那事儿,大抵是贾珍逼迫,就算也有那么一丝隐秘的你情我愿,但是最后为这件事儿买单的,还是只有秦可卿一个人。
真是悲哀。
但也没有办法。
其实贾珍要是真的喜欢她,原本也可以有别的办法的,但是他啥都没有做,就是非得要馋人家的身子,果真是下贱。
莫郁一想到这么美好的女子就要被这肮脏的宁国府毁了,整个人就有些不好。
但是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在心里头悄悄感叹一下子这样子。
他光顾着感叹,根本就没有发现在场众人的表情都有些僵硬。
特别是贾珍,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要不是旁边儿还有很多客人在,他简直都想当场拂袖而去了。
关键,看着周围人虽然不动声色,但是却很明显每个人都在竖起耳朵倾听的模样,他愈发不敢动了。
毕竟,在大庭广众之下,他即便要动手,也不敢太过于明目张胆,这样的话,不就是正好坐实了他就是个觊觎新进门儿子媳妇儿美貌,想着对人家威逼利诱、各种这样那样的禽兽了吗?
故此,就算他心里十分难受,也不敢做啥。
辩解那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不辩解那就是“做贼心虚衣冠禽兽”……反正不管辩解不辩解结果都是一样,那不如就沉默算了。
至少还能往“清者自清”上面努努力,也算是可以勉强挽个尊。
反正就算挽不了尊也没有啥关系。
毕竟宁国府也没有啥人能够管住贾珍不是。
一想到这个,贾珍忽然就理直气壮起来——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作为一个公公喜欢儿媳妇儿怎么了,他又还没动手,而且这个事儿,在大户人家,也不算什么啊。
不说他们这种只能勉强算是中等人家的国公府了,便就是皇家,那种更加需要重视脸面的地方,不是也经常干出来这种事儿吗?
就说那唐明皇和杨贵妃,不就是干的这个事儿?
非得拿这种事儿说道,要算什么丑闻,还没完没了了是不?
根本就是庸俗的世人无法理解他们伟大的爱情。
就比如唐明皇和杨贵妃,人家俩也是公公和儿媳妇儿,管它谁要讽刺还是辱骂、人家俩就是在一起了,光明正大地出双入对,不是照旧成为千古佳话。
为此有多少文学作品和戏曲艺术在歌颂他们这个美好的爱情啊,什么长生殿啦,长恨歌啦,“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种千古名句连他这个没有读过几天书的人都知道……
当然,他确实是听戏的时候听来的。但是听戏也是学习的一种嘛,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能够学到了、有用处,那就是好的。
逻辑通!
本着天大地大、色心最大的原则,贾珍很快就完成了自我攻略,觉得他看上新进门的儿媳妇儿秦可卿这件事儿不但不是丑闻,还是美好的爱情。
虽然可能为世俗所不容,但是,他有信心,他们的爱情一定会跟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一样,冲破世俗礼教的桎梏,变成千古绝唱的……
所以,在一开始的片刻慌乱、尴尬和无措之后,贾珍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不但从容不迫地该干啥干啥,甚至还公然对秦可卿赞叹了几句:
“蓉儿媳妇今儿办的不错,你头先还说自己没有办过这么大的席面儿,怕出什么纰漏,我看你做得挺好嘛,比你太太做得好。”
这话一说,秦可卿和尤氏的脸色都变了。
莫郁在旁边儿看着,忍不住在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有一说一,今儿这宴会平心而论的确是办得挺不错的,就算是按照世家大族最严苛的标准,也挑不出什么错儿来,要是真的是秦可卿一手操办的,那她的能力还真的很厉害了。
就是吧,贾珍你这么公然地表扬这个儿媳妇也就算了,怎么还捧一踩一,非得拉踩你老婆尤氏呢?
虽然是继室夫人吧,但是人家尤氏进门儿也十来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虽然人家平日里头的表现都不太亮眼,但是人家这管家的能力可不是盖的。
现在感受不深主要是没有遇到什么大事儿,后头等你爹贾敬死的时候你就知道啦。
原著里头的那一回剧情叫“独艳理亲丧”,说的就是人家尤氏一个人就把贾敬的丧事给操办得十分稳妥的事儿。
拜托,那可是宁国公府真正的主人的丧事儿,要是贾敬当时脑子没抽,留在宁国府的话,那就是贾家的族长老太爷——比隔壁荣国府他堂婶儿贾母的地位还尊贵。
这种等级的丧事儿那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排场,对主办人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估计就只有贾母年轻时给她公公先荣国公办丧礼能与之媲美吧,其他的场面都还不太够看。
别的不说,就说当时王熙凤帮着宁国府给秦可卿料理丧事儿的情况吧。
当时秦可卿忽然死了,虽然她是宁国府的嫡孙媳妇儿,算是冢妇,不过也不过是个女眷。
就算是贾珍为了让她的丧礼面子上好看,加上他心里头那点儿腌臜事儿,打肿脸充胖子,把这个儿媳妇儿的葬礼搞得排场堪比亲王妃,其实说到底也就那样罢了。
就这样的规格儿,王熙凤还是劳心劳力,累的半死,又得了很多人的支持才勉强办下来的。
对比尤氏那一回,不管是环境还是条件都好的多,可以说,尤氏是在宁国府已经走了下坡路的时候,独自一个人把当家老公公的丧事儿给办了。
不但办了,还办得十分妥帖,从头到尾什么错儿都没出,一个人都搞完,可比王熙凤当时那大张旗鼓的架势低调了很多,也从容了很多。
可以说,小门小户出身的尤氏,她这管理事务、掌控全局的能力,甚至比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出身的王熙凤还要厉害。
这也是件十分了不得的事儿了。
总之,虽然人家尤氏说话做事儿一直很低调,但是并不代表人家没有能力。相反,越是如此,越说明人家才是真正的高人,还是深藏不漏的那种。
不知道贾珍到底有啥脸面在这么多亲友面前辣菜人家,要是尤氏是个有血性的,说不定就想法子“去父留子”了。
自己生不生的无所谓,既然是正房夫人的身份,那完全可以再整几个庶子来养啊。
嫡子贾蓉要是养废了,再换几个小号上呗,反正都不是亲生的,重新养一个小的,至少跟她还亲近些呢。
别的不说,就凭着尤氏这个能力,培养个贾兰第二也不是啥问题嘛。
不拘泥是读书科举还是经商,只要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就挺好的啊,总不能还比不上贾宝玉那个纨绔吧。
话说到这儿,其实连庶子不庶子的都不是啥必要条件了。
在贾家这种世家大族,实在没有儿子还可以过继呀,你们家都到了这种大厦将倾的时刻,能不能不要把条件限制的这么死?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原著里头还有好几个不错的贾家子弟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