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鱿不右
虽然不知道当年曹操迎救刘协的时候具体是怎么个过程,但或许刘协的心情和小吕此时是相同的。
他整个鬼简直就像是在发光!!
突然出现的红衣青年让司马懿和司马昭都为之一怔,分明是个寻常年轻人的样貌,却有似泰山沉重的气势。
司马昭只觉得这人有些古怪,但司马懿脸上轻松的表情却全然消失,此时眉头紧皱仔细打量这个红衣青年。
明明只是个小年轻,为何觉得他竟如此神似魏太祖曹操?司马懿在曹操任丞相之后就被强征入仕,在曹营工作多年,见证了曹操一步步成为魏公、魏王,薨后世子曹丕继任魏王,没多久称魏皇帝,追封曹操为魏武帝。
曹操很多的孩子司马懿都见过,单论年龄的话,司马懿和曹家公子们是一个辈分。比如曹操的长子曹昂,就比他要大两岁,他后来选择辅佐的世子曹丕,也只比他小八岁。
在司马懿看来,曹操的孩子们更多的是某一个方面很像曹操,外貌上都更像各位夫人。反而是眼前这个陌生的红衣青年,与曹操竟有八成的相似,毫不夸张地说,估计曹操年轻的时候就长这样。
司马懿不禁怀疑,难道魏武早年在外打仗的时候还有过风流债?
“你……”红衣青年盯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仔细盯着老头这双眼睛。尽管苍老,却并不浑浊,透露着精明劲,眼角细长带着审视警惕,看似慈祥的皱纹都掩盖不住狠色。
老头并不是完全转身正视,而是半侧着身体扭头回看,观察红衣青年的同时,大方向还是面着前面那一群鬼影。
眼神锐利如鹰,神态警惕如虎。
好一个鹰视狼顾!
“司马懿?!”红衣青年已经认出了老头是谁,当即一声暴喝。
尽管同一个人青年和中老年的样貌差距挺大,但声音的变化则会小很多,司马懿再次听到这个声音,哪怕已经在他生命里消失了很多年,还是能第一时间确定。
眼前这个红衣青年,并不是长得像曹操,而就是曹操年轻时!
还没来得及惊讶疑惑,就见曹操已经一伸手拽住他将他撂倒按在地上,青壮年的身躯有着几十年的征战经验,司马懿一个领兵的自然不可能是领兵且能冲锋的曹操的对手。
“魏……”司马懿还没想好该称呼魏王还是魏武,鹰眼已经挨了一拳。
司马昭见状立刻抽剑,怒道:“贼人放肆!放开我父亲!”
“……”吕思彤深吸一口气,不愧是你啊司马昭,这么勇的吗。活着的时候敢杀曹髦,死了勇气倍增,敢杀曹操了?
司马懿脑海一片空白,他在高平陵之变后曾经无数次地想过,倘若死后见到文帝、明帝该如何解释?
和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的曹爽最开始还能同心戮力共同辅佐小皇帝曹芳,但随着时间推移,曹爽专权横行,甚至将太后幽禁阻拦小皇帝亲政,而对蜀的战事又连连失败,任人唯亲,朝中多有怨言。
那时他司马家为保命不惜装病且手上并无多少兵力,高平陵的计划乃是诸多大臣协助共除曹爽,选了他这个同为先帝托孤四朝元老的重臣罢了。
可他这么说,两位先帝会信吗?
现在倒好,他躲开了文帝,竟是要直面魏武?
魏武是个很会玩弄权术人心的,总是“既要又要”。魏武看中他的才能想为曹家所用,又认为他“非人臣也”,所以叮嘱曹丕以及后人,不可以给他实权。
如今,果真应验?
“昭儿!”司马懿喝止住要动手的司马昭,被按着但还是抬手作揖,以曹操生前称呼道,“魏王,臣并无二心,只是天下局势如此。天子曹芳赐我加九锡、为晋公,我不曾应允,至死仍是大魏太傅。”
实话确实是实话,只是“至死没称公”这话听在曹操耳朵里,就全是嘲讽了。
曹操冷笑一声,还没开口。那边鬼群里一个身穿天子冕服的中年鬼抢走张春华手里的剑,直奔这边过来,后面几个鬼也脚步匆匆跟上。
“逆贼司马昭,竟敢伤我父王!!”正是曹丕,他认出了年轻时的父亲,也认出了仲达那双眼睛,那么剩下的一个鬼就是埋在崇阳陵的司马昭!
生前因为一时犹豫,宛城那一夜骑上马头也不回地逃跑,造成了一辈子不被父亲所喜爱的悲剧。
原本是绝无挽回余地的事情,现在却有了机会,他比曹昂先反应过来,在见到曹操出现地时候就已经想要给这次重聚一个良好的开端。
曹丕厉叱的同时已经来到司马昭面前,司马昭也是个带兵打仗的武官,立刻接下这么一招。盯着这天子冕服四十来岁的鬼觉得有些眼熟,但没反应过来,冷笑道:“如此纤弱,岂会是我对……唔!”
曹昂已经赶上步子,见逆贼司马昭竟如此猖狂,毫不犹豫直接加入战局,对着司马昭就是一脚。司马昭后退两步,面露狠色,与曹昂曹丕打了起来。
曹植感觉两个哥哥二打一应该不成问题,自己便先与父王见过,随后十分恼火地盯着被按住的司马懿,道:“先帝和陛下都那般信任你,你竟做出此等事情!我一心匡扶大魏,兄长和侄儿却都各位疏远我,如此想来必定是你在其中挑唆!”
“逆贼竟敢夺我父兄之基业!”曹植也想表现一番,当年父亲让他出战,结果他喝酒误事贻误军机导致失去一切,现在打个被按住的司马懿还不是轻轻松松?
曹植一拳打在司马懿脸上,岂料曹丕却因此恼火,过来将曹植踢开骂道:“曹子建!你越发狂妄了,连朕的老师都敢打!”
一旁曹操踢了曹丕一脚,指着他鼻子大骂道:“交代你的话是一句没记住!这么信任司马懿,还为了他踢你亲弟弟!曹子桓啊曹子桓,你给我跪下!”
“父王,我……”曹丕当了皇帝后就再也没有跪过谁,除了跪天祭祀跪地哭灵,一国之君是不会再随意跪其他人的。此时面对既陌生又熟悉的父亲,没能在第一时间跪下,但也还是跪了。
只是这么一小会的犹豫,曹操已经在心里又将曹丕贬低得一文不值,道:“我才去世多久,你就火急火燎称帝了!袁本初都能给他养母守孝三足年,你一年都不守?我说冲儿病逝你心里头开心得很,果真是没说错!骨肉亲情在你眼里算什么?曹子桓,说话!”
跪在地上的曹丕仍旧挺直了腰板,听得这话伤心欲绝,瞬间红了眼眶,质问道:“父王,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比孩儿早来后世许久,难道孩儿在你心里半点没有改观吗?”
而司马懿再次见到曹丕,不由愣住。文帝的样貌和他印象里逐渐淡去的那张脸一样,没有任何变化,阴郁又倔强,恍惚很多年前他还是世子老师的时候,就经常看见这双眼睛微微阖着,将所有悲伤和不甘心都藏起来,待无别人之时才与他倾诉。
司马懿不知道当年曹操至死不称帝是怎么想的,他自己至死不称公确实是念着对曹魏的感情,从曹操的知人善用,到曹丕的知遇之恩,再到曹叡的推心置腹。
高平陵后两年多,他就大限将至。
他清楚当时局势,如果手中的权力不能紧紧捏住,司马家和曹爽将会是一样的下场。郭太后默许诛杀曹爽只是为了能够将权力交还给小皇帝曹芳,如果权力还给了曹芳,他们父子便是走狗烹。
大权在握,权倾朝野。
他更清楚自己栽培起来的两个孩子的本事和野心,临终时的他看着最满意最优秀的司马师并无遗憾地笑了,哪怕师儿要做个不忠的权臣、甚至僭越称帝,他都支持,他的师儿比曹芳可优秀太多了。
有的时候,他能在师儿的身上看到魏武的影子,不过就是再走一边曹家的老路。文帝明帝就挺好的,或许将来司马家真走上那条路,师儿能做得更好。
可心里头,又觉得愧对先帝们的信任,是实打实的不忠和背叛。
所以他把权力交接给司马师后留下遗言:
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惊骇。吾死以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神州,慎之!慎之!
能听,那么司马家就世代权臣,留个体面。
不愿听,那就取而代之,他也不会责备孩子们。
司马懿犹豫很久,还是将先帝御赐之物列在了陪葬品的清单上,不管先帝信不信,至少是该解释清楚的。只是没想到死后并不是立刻就能有解释的机会,而是到了一个更遥远,一切都已经盖棺定论的年代。
他听到那个后世小辈对文帝说出了师儿昭儿的选择,文帝的样貌在他记忆里早就趋于模糊,回想起往事种种,知晓并无面目再相见,不如不见。
如今,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见了,刚才昭儿还和文帝动手了。
“先帝……陛下。”司马懿跪到曹丕边上,伸手抓着他天子冕服的衣袖,语气却是愤怒无奈地质问,“陛下为何不能活久一些?成全臣忠良的美名。陛下驾崩,臣恨不能同往,然而陛下托孤于臣,臣必当尽心竭力侍奉少主,既明帝。明帝聪慧明鉴,自亲政后越有度仪,敢任用臣这个‘非人臣也’的小人物。臣肝脑涂地,与曹真尽心辅佐应对吴蜀敌军,诸葛亮死后本该是大魏的好时机,然而,为何呀……为何明帝也英年早逝?幼主曹芳继任,然而大将军曹爽专权,臣为四朝老臣受众臣所托与郭太后默许诛杀曹爽得大权,又有何错?若陛下能保重身体,长生久视,寰宇之内岂会有奸贼横行?陛下比我年轻,本也能见到诸葛亮累死,那时进攻西蜀又有何难?再收东吴一统华夏,有何不可?”
司马懿停顿,泪流满面地问:“陛下为何!要早早就撒手人寰呢!”
听完这些对话,司马昭再迟钝也反应过来都是谁和谁了。
这个穿着天子冕服的人正是魏文帝曹丕。司马昭对魏明帝曹叡更熟悉一些,而对于魏文帝曹丕,只有很小的时候偶然得见天颜,因此没有太大印象也就没能立刻认出来。
小时候见到的人和事情都是带着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那种对高高在上的天子的敬畏之情,很难消减。
但是他很快就又想起,自己临终的时候已经确定好后来之事,手底下那些人会帮助炎儿登基的。而且,他也看到了自己墓碑上的字,晋文帝。
他稍微硬气了些许,上前搀扶司马懿,道:“父亲,我们与曹家早已不是君臣关系,即便是见了先帝,也不必如此大礼。”
司马懿反手甩了司马昭一巴掌,怒道:“住口!即便是我司马家接禅让继承大统,先帝也仍是先帝!”
见到昭儿被打,张春华也加入战局,走过来甩了司马懿一巴掌,怒道:“你的过错为何要打骂昭儿?”
司马懿恼火,看见张春华就烦,没想到她死后居然敢对自己动手,指着骂道:“老货!岂有你说话的时候!”
司马昭拦在张春华前面,反驳道:“父亲,事已至此,你难道还要求先帝谅解不成?”
“混账。”曹操从背后踢了一脚司马懿,说,“老贼,敢做不敢认!究竟是诛杀曹爽,还是诛杀曹氏宗亲,后世书籍可都写得清清楚楚!”
司马懿看了看曹操,又看向曹丕,说:“臣至死都只是大魏太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臣百口莫辩。”
曹丕信了,他连敌国皇帝孙权都能信,难道反而要怀疑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忘年交挚友、自己的忠臣吗?
寒风吹拂,枯萎的树叶从地面卷过。
站在边上围观着的孙权、诸葛亮和杜甫看得津津有味,其中孙权和诸葛亮似乎正在悄悄讨论什么,时不时还看手机消息,确定之后两个鬼点点头,都认同什么主意。
糟糕的氛围僵持了一阵,孙权和诸葛亮同时上前劝架。
孙权说:“哎呀,诸位,而今天下皇帝都没了,还讨论这些作甚?不似我东吴心胸宽阔,我,孙仲谋,愿意起带头作用,邀请司马昭结识我兄长孙伯符和周郎。”说着,竟还真认真作揖,倒是让司马昭受宠若惊。
那个时代的曹刘孙在任何一国的后辈里都是流传久远的名字,司马昭没想到孙权会有邀请自己的一天,而且还要带他认识知名英雄人物,自然是应下,更觉得这是司马家脱离了“臣”后才有的待遇。
诸葛亮也笑得很是和善,到司马懿面前作揖道:“司马仲达,可认得在下?”
“你是……诸葛孔明?”司马懿也作揖回礼,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鬼魂,他们能年轻那么多。
诸葛亮点头,又说:“当年为敌之时便十分欣赏阁下,正如仲谋所言,如今千载之后,诸多恩怨便罢。我也有意邀请阁下,往成都一聚。”
能得到诸葛亮的认可当然是最好,尤其诸葛亮看上去和曹操孙权的关系都不错,司马懿便也应下。
曹操大为不解,他们还在这边追究责任,诸葛村夫和孙权怎么突然意见统一友好对待司马家??是觉得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很看好篡魏的司马家??
受到邀请的父子二人互相看了看,司马懿拍了拍司马昭的肩膀,似是安慰刚才那一巴掌打重了。
司马昭点点头,明白的,曹家的鬼有点多,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总得有个认错的。
于是,孙权带着司马昭传送回新家去,已经联络了孙策和周瑜回家,好好“招待招待”晋文帝。
诸葛亮这边由于刘备的五铢钱在小吕背包里,所以先等刘备过来,再由刘备带着一起传送去了昭烈庙,黄忠也已经在那边等着了。
杜甫还没反应过来怎么突然就友好了,疑惑地询问小吕。
小吕深吸一口气,摇摇头。
刘备那边能友好对待司马懿有30%的概率,但孙权那边能友好对待司马昭的概率可能不到5%……
杜甫看了半天热闹,突然大惊失色。
“唉不对??刚才那个鬼是诸葛亮???诸葛孔明??诸葛丞相????”
第113章 首阳山上
杜甫后知后觉,大步跑到刚才诸葛亮刘备消失的地方,激动环顾道:“娘咧!丞相,俺在成都有个草堂,串门也方便,恁带俺一道去吧!”
情急之下,乡音都出来了,倒是听得曹家几个鬼很亲切,问询之下才知道是唐朝鬼,后世评价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为“李杜”。
闻言,杜甫老脸一红,竟能和太白兄齐名,真是天大的荣幸。
吕思彤好奇地问:“老杜呀,问你个问题。”
“唉。”杜甫回过神来,看了眼小辈说,“什么问题,请讲。”
吕思彤说:“就是,诸葛亮和李白同时掉水里,你救谁啊?”
“……”杜甫被问住了,犹豫很久,说,“诸葛丞相落水,想必不等我救已经有众多百姓相救,我还是救太白兄吧。”
“要是周围有其他人,我肯定不问你这个问题了呀。”吕思彤继续完善问题,“他们两个都不会游泳,深山老林也没其他人,就你一个,你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