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鱿不右
吕思彤认真点头,说:“那按照同理可得,孙权=曹丕=朱元璋,你们三个都是同一个人。”
魏太祖的正经继承人是明太祖,这很合理吧?
魏太祖当年统一中原,明太祖也统一中原;魏太祖努力匡扶汉室,明太祖恢复汉人政权;好好好那就,魏太祖=明太祖。
由此可得,曹丕=孙权=朱元璋=曹操,曹操和孙权是同一个人。
曹丕=曹操那就更实锤了,曹□□后曹丕才当了皇帝,这不就是马甲下线真身上线吗。
逻辑缜密的推理把袁绍和孙权都说沉默了,好小众的语言,每句话都能听得懂,怎么串在一起就像是天外之音了呢。
吕思彤特意这么插科打诨一阵,成功让他们不再讨论朱元璋的沟史话题。
而开启了这个话题的袁绍被莫名其妙地等式绕进去,真以为后世是把这几个人并排对比的,连逆贼都能和开国皇帝比,就是没他的份。
他冷哼一声,说:“曹丕篡逆之辈,孙权既不是受禅让也不是刘姓称帝半点没有正统。曹阿瞒更是狼子野心,毁大汉基业。我对朱元璋再不了解也知晓他是个驱逐鞑虏复兴华夏的人物,将他和两个曹贼已经孙贼对比,岂不是折辱人家小朱。”
孙权瞥一眼,调侃嫌弃小朱的是他,帮小朱说话的也是他,现在又开始踩他和曹操曹丕。
两人争锋相对,暗流涌动。
袁绍心里头憋着气呢,后世对比,什么后世对比,不是比曹操就是比刘备和孙权,就没有人比他。因为他是输家,是个坟墓就随意在马路边上都没有人在意的输家。
他又何尝不知晓那些乱七八糟的野史是杜撰,只是可悲的是,因为在历史长河里远不及别人知名,就连杜撰他的人都没几个。
他嫉妒“青史留名”,嫉妒“功盖寰宇”,嫉妒一切胜利者的光辉。
那一年曹操屠徐州,琅琊诸葛氏流离南阳,谁能想到千年之后那个和尘埃一样的难民少年,竟是汉末最璀璨的一颗星星。
而在汉末时期曾经威风无二,声望最高的袁本初,被一年年的尘埃掩埋。
他嫉妒,他真的特别嫉妒。
但他又不想嫉妒坐实史书上记载的小心眼,外宽内忌。
这些情绪都藏在他高傲的白眼里,他白一眼孙权似乎是不屑于和他争吵,通过后世吴王卖沟子这样的话题来贬低吴地之人,才能找回内心一丝的平衡。
“好了,打住,野史咱们就别讨论了。”吕思彤无奈扶额,说,“最后决定去不去,等天亮我就出发去高铁站了。”
“我当然去。”孙权毫不犹豫地说。
袁绍撇嘴,已经开口说不去,那就是不去。
第二天早上,吕思彤很早就起来,厨房里是爸妈烧好的粥,已经放着降温了一段时间,看样子他们起得更早,按照他们的行程安排,今天就出发回种植基地去了。
吃完早饭背上旅行包,包里放了苦茶子和大背心。
随后带着孙权下楼去坐第一班地铁,却见袁绍也一起飘了下来。
“你不是不去吗。”吕思彤一边走一边疑惑地问。
袁绍白眼一翻,说:“我又没说跟你们走,顺路走些罢了。”
走进地铁站,坐上车辆,袁绍又说:“顺路往那边去罢了。”
等到了高铁站候车室,袁绍则说:“你们等你们的,管我上那辆车?”
一起上了高铁,两个鬼找了她前后排的空座坐下,袁绍又说:“我只是去梅花山看梅花的,你们跟我顺路,是你们的问题。”
说完就气鼓鼓地坐在前排空位上不说话了。
第一班高铁人并不算多,这个车厢总共只坐了六七个人。
吕思彤头靠后问孙权:“昨天晚上我休息后,你们是又吵了吗?”
孙权双手抱臂靠在椅子上,说:“我可不似他小心眼,吵完就结束了,哪还有隔夜的气。”
前排袁绍听到小心眼三个字更气了,呵呵一声说:“是,我就是小心眼,如何。”
吕思彤深吸一口气,拿上电话假装在接听,趁现在前座没人车厢里人也不多,她挪到了前排位置坐到袁绍边上,试图开解道:“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呵。”袁绍瞥她一眼,扭头看向窗外。
特喵的,怎么有人可以翻白眼都像是钩引人!越冷漠越是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胜负心,非要他搭理不可。
“是你创业上出什么事了?还是你弟又惹你不高兴了?说出来我们也好帮你解决嘛。”
袁绍又是白了一眼,说:“我能有什么事。”
真是好心当驴肝肺,死傲娇怎么这么讨厌。
通常来说,治这坏毛病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狠狠炒一顿就好了,再硬的嘴啃起来也是软的。
小吕脸色阴暗红黄变化,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咦,我手机信号不太好,你手机借我一下。”吕思彤问袁绍借过来手机,直接翻看搜索记录。
“!!!”袁绍反应过来她在看什么,立刻将手机抢夺了回去,但吕思彤已经看到。
“袁绍优点”、“袁绍的历史功绩”、“朱元璋评价袁绍”、“李世民评价袁绍”、“朱元璋卖沟子是真的吗”、“曹操卖沟子”、“袁绍事迹”、“袁绍野史”……
“……”吕思彤大为震撼,为什么会主动搜索自己的野史呢。她逐渐回想起之前对鬼魂们说现代野史并无不敬之意,是人们出于喜欢才杜撰故事的。
那时候鬼魂们都是十分排斥的样子,甚至希望自己能冷门一点少被杜撰。
吕思彤不确定,试探地问:“袁总,你是因为搜自己的野史没搜到,觉得自己人气低迷,甚至不如一个要饭的是吗?”
“……”袁绍沉默没说话,毕竟羡慕野史并不是什么正常人的想法。可他正史已经输得彻底,哪怕有人通过野史知晓他,多一个人知晓他的姓名,让他不要被历史洪流所掩埋,他也是愿意的。
无论是什么途径知晓他,从而去了解正史上的他,知晓他曾经也是个霸主就足够了。那些光辉荣耀,即使失败也流传后世。
不说话?那就是猜中了?
吕思彤有些惊讶,但也感觉是预料之中。
站的太高的人未必会被杀死,只需要自己跌落下来就一定粉身碎骨。他并不是承受不了失败,是接受不了落差。
吕思彤说:“其实,也不是没有你的野史,毕竟这东西不光彩。不少人认识你都是从野史开始……嗯……不过我劝你不要好奇,反正是有的,挺多的,具体的就不要问了。”
袁绍心里舒坦了许多,仔细一想迄今为止所遇到的别人的野史确实过于炸裂。
他告诉自己没关系,可以不在意的,有人在杜撰也好,无论怎样的途径总归会去了解真正的他。
只是好奇心一旦起来,就按捺不住。袁绍告诉自己,只是去看看杜撰的大概内容,有没有喜欢他的人帮他杜撰一个匡扶汉室成功,诛杀曹贼的野史。
他便问吕思彤,说:“为了避免不小心搜到野史,我该避开怎样的词汇?”
吕思彤毫不怀疑,回答说:“只要别把两个人名放在一起搜索,但又不加别的具体事件就行。”
袁绍点头,等她回到座位后就开始搜索。
关键词:袁绍曹操
推荐词条:曹操袁绍。
“?”这两个顺序有什么区别吗?
不过既然推荐词条,那就点进去看看吧。
“……”不一会儿,袁绍就关掉了手机。
要不还是让他默默无名被历史洪流淹没吧。
第082章 男儿吴沟
在袁绍的认知里,所涉及到的野史程度也就孙权跳舞问哥哥权儿美吗的那种,又或者是把诸葛亮写成吴国使臣,离谱是足够离谱,以后世千奇百怪的事情来说倒也算不上多么过分。
甚至于孙策打周瑜皮鼓的野史,他皱皱眉头也是能接受的,打篮球的时候这个动作就很正常,大家互相鼓励,所以可能后世写这个剧情就是想说孙策在鼓励周瑜。
但是为什么,他刚才翻到的那一篇曹阿瞒和自己的野史,过于越线了!!野史说他官渡战败后没有死掉,还在为匡扶汉室诛杀曹贼而奋斗。
太棒了,一定是他的粉丝写的,用野史来弥补他曾经的遗憾,对吧。
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不对劲,他为什么被囚禁在铜雀台了啊?好,姑且算是个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剧情,迟早灭了曹贼。
但是曹贼羞辱他的方式不是让他牵马执蹬,而是……而是!
短短几行字,将用一生来治愈。
特喵的,幸好老夫死得早,曹贼要是那样对老夫,老夫宁死不屈!
袁绍决定戒网,不,戒手机一段时间,否则每当他拿起手机都似乎能看到那些令人心惊的文字。从来没这么后悔学习简体字过,宁可做个看不懂的半文盲。
想了想,又重新开机,把曹操的好友拉黑后再关机
抱歉了曹阿瞒,老夫现在无法直视你。
高铁的速度很快,半小时不到就已经到站。
吕思彤直奔明孝陵,两个鬼跟在后面飘进景区。
进景区后看了下今日的客流量,不算多但也绝对不少,因此不适合直接去陵墓的位置,她的脸皮还没厚到能当众掏裤衩出来的地步。
按照唐伯虎之前的经验来说,超过距离的明朝鬼消失后记忆是属于断片的状态,也就是先前孙权曹操和他们聊天的时候,让孙权直接过去“请”就行,她和袁绍在侧面的新建小花园里等。
袁绍心情不美妙,还记着和孙权吵架的事情,以及因为看到天雷滚滚的野史而颇为愤懑。他在孙权墓碑附近的地下绕了一圈,发现孙权墓居然格外完整,这家伙有先见之明,贵为一国之主却行薄葬,当年有没有立碑不知道,这个碑的位置反正不在正常范围内。
他们那时候打仗没有缺少钱财物资,挖坟的事情没少干,他让陈琳写曹操盗墓夺宝的檄文,实际上自己也干过,或者说那时候的队伍很少有不掘坟的。
正因如此,薄葬反而更安全,不立碑或者把碑立在别处,也是一种防盗手段。
袁绍站在山腰上抬头仰视山顶,整个山头都是明朝皇帝的地盘,后世定期维护,游客络绎不绝,比高陵要气派数百倍。
不说这样的山陵,哪怕是高陵那样的他也没有。
好羡慕,好嫉妒。
袁绍合上双眼,修长的眼睫覆盖下来,细碎到无法察觉的泪水浸湿了浓密的眼睫。说一万次放下成败输赢,没有一次是能做到的。
“大小姐?为何哭泣?”吕思彤确定那肯定是眼泪。
袁绍睁开眼,不断眨眼将薄薄一层泪雾消解,冷哼道:“我岂会落泪,这里风冷刺眼吹红几分罢了。我还能羡慕朱家小辈不成?当年我匡扶汉室的时候,都没他这号人物呢。”
他扭头就走,回到小花园的亭子坐着等。
没多久,孙权就带着朱元璋和马皇后过来了,但是没见到朱标,而且两个明朝鬼的魂魄看上去比汉朝鬼要更淡一些。
在过来集合的路上就已经听孙权讲了大概,是后世小辈需要帮助。
朱元璋乐呵呵地拉着马皇后的手,两人若不是穿着龙凤帝后服,乍看上去与寻常的老夫妻并没有任何区别。
他说:“标儿已经往生去了,我与妹子也差不多该走了。”
吕思彤心头一惊,疑惑该走了是指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