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陨落
姜叶和江雪语气调侃,诸朝为买房所困的。名人们却笑不出来。
“未来房价,没有降下来。”
他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未来同样也有。
至于身份和财力不如他们的人,不会有在京城买房的奢望,比他们身份和财力高的人,同样不会为房子发愁。
总之,房价卡住的,只有不上不下的中间阶层。
【其实不光是古代名人,就是古代官员们,历朝历代在京城没有房产的人也很多。
很多朝代的官员们都是租房当官,也有的朝代建立了一批公房,低价租给官员们,或者免费让官员们住。】②
【不过需要注意,公房仅限于官员们执政时期使用,只有居住权,没有拥有权。
跟租房的同僚们比,相当于租房上班和住宿舍的区别。
所以难怪古代官员们致仕后,都会回乡,现在想想,能理解了。】
“噗!”诸朝租房或者住公房的官员们只觉得心口被扎了一箭,让他们透心凉。
“我们之所以回乡,是因为要落叶归根,才不是因为在京城没房呢!”有人当场破防,忍不住辩解。
“连官老爷们都买不起房,只能租房住,那京城房价得多高?”诸朝底层百姓们震惊,只觉得京城房价超出想象。
因为他们连官老爷们都比不上,官老爷们都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就更得不到了。
这样一想,他们焦虑都缓解不少。
【除却地理位置、政。治等因素,我们来看房价本身。
没有了那些外力,那跟房价直接挂钩的就是房子的材质。】
【房子材质有土胚、装砖、实木等。
它们的价格层层递进,分别对应不同财力的阶层。】
【土胚房的原材料是泥巴和稻草,两者混合而成,可以垒成墙和涂抹墙面。
缺点是不防水,下雨时容易被冲塌。】
【内部的话,会有相应的木头和砖,因为仅靠泥巴,是撑不起房子的。
至于为什么有砖,还被称为土胚房,是因为房子使用。的泥巴量多。】
【就像砖瓦房,不管是墙壁还是房屋,使用。的大都是砖,很少见到泥巴,所以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姜叶放出土胚房和砖瓦房的对比,一个土不拉叽,一个气派耸立。
“别说,砖房就是比土胚房好,咱们土胚房一到下雨屋里就漏水,冬天也四处漏风,让人冷的不行,砖房一看挡风效果就好。”
“砖房可不是谁都能住的起的,一个村子,不一定能有一家砖房,就是放眼一个县城,也没几家能盖的起砖房。”
诸朝基层官员们感叹道,当然他们说的是百姓,他们的府衙砖房可不包括在内。
【关于土胚房,可以算是底层百姓们的专属,我们直到现在,某些地方还能找到这种土胚房的踪迹。
大家来看一下咱们现代人跟土胚房的对比。】
上一次姜叶和江雪是拿土胚房和砖房做对比,这一次姜叶和江雪则在土胚房和后世的人做对比。
看到新的对比后,诸朝人睁大眼睛,惊诧道:“怎么会……”
在诸朝古人心里,土胚房比不上砖房是应该的,可是当换了对比对象,他们才发现其中差距。
因为当后世人站在土胚房前,土胚房的房门小的对方无法正着身体进入,得斜着才行,还有高度,一个不留神,头就会碰到门槛,至于房顶高度,更是伸手就能碰触到的感觉。
等人进去土胚房以后,光线明显昏暗,以及房屋也被衬托的十分窄小。
诸朝古人听到后世人惊叹,“土胚房里面的家具,个头也很小巧。”
至于精致,倒算不上。
诸朝古人脸色麻木,“后世孩子个头怎么那么高?连进门都得侧身和差点碰头,家具在他们手里,就跟玩具差不多?”
以前他们对后世身高没参照物,没什么概念,直到有熟悉的土胚房做对比,他们才发现,后世人的身高,不是一般的高。
也有很多女孩子注意到后世女子体型就算比不上男人,却也面色红润,身上有肉。
这让经常忍饥挨饿,面黄肌瘦的她们十分羡慕。
【由于古人经常吃不饱,自然长不高和长不胖,所以对于咱们来说可能碰头的门槛,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还有房门宽窄也是。
而相应的,古代那些能吃饱饭的人,所住的房子也是比土胚房高和大的。】
“是啊,咱们个头没那么高,那么壮,的确不需要大门和更高的房子。”
诸朝住土胚房的百姓们呢喃,尽管如此,他们依旧难掩心中的渴望和羡慕。
【砖房房门和高度,起码进门不需要再侧身,头顶的话,也不需要担心磕碰住。
就是门的话,好像没有想象中的气派。】
诸朝住砖房的古人们:“还不够吗?土胚房可是单门,我们的砖房,可是两个门的!”
“我们砖房窗户比土胚房大多了,土胚房就一个巴掌大的窗户,进去后连光都没有,不像我们砖房,进去后亮堂多了。”
【砖房比土胚房更能遮风挡雨,且光线比土胚房更充裕,唯一的问题就是成本昂贵。
可惜古代砖头价格降不下来。】
“我们砖头已经很便宜了好不好,要搁以前,砖头价格更贵。”
“对啊,现在砖的种类多起来,有贵的也有便宜的,就像土胚房里的砖,虽然比不上更结实的青砖,但总比没有砖强。”
“后世砖是怎么制作的?!”也有人眼前一亮,迫不及待想知道后世砖的效率。
他们古代的砖要是能烧制更多,价格自然也会降下来。
有人转变语气,话成功变成评论。
他们的问题让姜叶和江雪有些疑惑,【砖的话我们不太了解,毕竟青砖类型的砖,很少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瓷砖。】
“瓷,瓷砖,陶瓷也可以做成砖吗?”
“陶瓷不是易碎吗,后世居然把那脆弱的玩意踩在脚下?”诸朝古人们震惊,想象不出来瓷砖的样子。
别说外行人,就是烧制瓷器的内行人,也对瓷砖充满疑惑,“瓷砖样子跟青砖样子一样吗?”
“不是,我们不是烧瓷器的吗,为什么会有和烧砖扯上关系的一天?”也有人震惊陶器和砖行业的技术结合。
【烧砖过程其实并不难,砖的原材料是泥、土、沙,原材料整合到砖模具里定型,定型后晒干,干燥后烧制,烧制出来的就是砖头。
当然添加不同的原料,最后烧制出来的砖颜色和质量也不同。】③
姜叶和江雪大概说了一下烧砖流程,包括瓷砖在内。
说着,还有相应的配套视频。
诸朝古人们睁大眼睛,不愿意错过每一步,“没想到砖是这样制成的,砖的原材料那么简单,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制砖啊。”
“砖主要是烧制消耗掉的材料,砖烧的少,算下来还不如买的划算,烧的多咱们没有钱。”他们要是有钱,直接买砖不就行了。
“烧砖并不难,既然天幕已经公布烧砖方法了,那咱们就大量招人,争取让咱们的砖做到以量取胜。”有烧砖的管事们咬牙,做出一个决定。
之前他们烧砖人少,主要是为了保密,不让烧砖技术泄露。出去,现在既然都知道了,那他们只能改变方法,争取以量取胜。
不改变不行,不改变以后其他人都会烧砖,他们家砖就卖不出去了。
只要他们把砖价格压下来,这样一来成本就可以阻拦不少人。
“原来瓷砖是平的,我还以为瓷砖也是方的,样式跟瓷枕差不多,原来并不是。”
“那咱们要试着烧制吗?瓷砖恐怕没多少人买吧。”毕竟瓷砖比青砖价格都贵。
“不,你不了解那些贵族们,他们才不在乎价格,只要能合他们心意,更别说瓷砖效果比地砖还实用。”
“瓷砖铺地更明净,我们之前怎么没想到呢!”诸朝贵族们看到瓷砖铺地的效果,眼睛发亮。
他们住的一般都是大宅子,大宅子地上铺砖,已经是身份的象征。
可是跟光滑便于打理的瓷砖比起来,地砖一下变得灰扑。
这好面子的贵族们怎么能忍,他们让人去定瓷砖,至于价钱,他们不在乎。
【古代因为会烧砖,砖的价格比较偏平价,而木材不是。
那些普通木材也就算了,那些好的木材,堪称价值连城,所以古代许多有名的建筑,都是用名贵木材建造的。
而烧火做饭和建房子,是古代木材消耗的两大来源,加上古人没有。种树习惯,以至于咱们今天面临木材匮乏的危机。】
听姜叶和江雪又提起后世木材危机,诸朝古人们咳嗽,“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种树了!”
虽然他们还砍伐树木,但已经比之前光砍不种好很多。
【像我国古代传统的木质结构建筑,现在被我们称为古建筑,毕竟现在大家建房,很少再用木头。
所以木质风格的建筑,也越来越少。】
“后世不用木材建房,那用什么建房?”
“后世应该都是砖房吧,毕竟前面说过,后世木材数量不多。”
【当然纯粹古色古香的建筑,现在也非常少见,因为翻建时,跟建筑同款的原材料已经没有,且古代的风格,不是很符合我们现在的习惯。
就像窗户,古代的窗户窗棂是用纸糊住的,整体光线并不通透,我们现在把它们换成玻璃,看着是不是让人眼前一亮。】
说着,视频里,出现后世的古建筑,那些建筑和诸朝古人记忆中的建筑,差别很大。
“他们的窗户怎么是透。明的?上面真的有东西吗?”玻璃的通透,让人十分怀疑。
“玻璃是什么?是琉璃吗?可琉璃也没这么透啊?”
前面朝代的人,对于玻璃十分陌生,很多人也不认识玻璃,不过倒是知道琉璃。
“居然是玻璃,玻璃窗户……”这是明清时期的古人,明清时期,华夏也有了玻璃技术。
可是那么透。明的玻璃窗户,哪怕是明清时期也做不出来。
【古人的窗户为了美观等原因,把窗户设置成一个个小格子,不过小格子,很难体会到玻璃窗户的美。
而玻璃窗户,大块的才美。】
视频画面从窗棂转到别的地方,只见那是一块通透巨大的落地玻璃,被安装在走廊上,透过玻璃,让人的视线对院中的风景一览无余。
那是一种让人震撼的美,深深吸引住诸朝古人的视线。
“后世的玻璃,怎么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