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陨落
要知道古人抄书历史,可是历经很多朝代。
【那项发明就是印刷术。
印刷术的出现, 极大增加书本的速度, 让书本价格也降下来。】
“我就知道是印刷术!”之前有猜到的诸朝百姓们忍不住激动。
而没有印刷术的朝代, 则是一知半解,“印刷术是什么技术?”
【印刷术最先出来的是隋唐的雕版印刷术,是由古人们的印章和石刻演变而来。
只是比起印章和石刻, 雕版印刷的字迹更多、范围更大。】①
“原来是印章和石刻。”哪怕是秦朝,对印章和石刻也不陌生。
姜叶一举例他们就明白了,更别说还有相应的视频。
当然, 视频里面雕版印刷术和印章、石刻流程还是有所区别的,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
只见雕版印刷术先是雕刻好模板, 然后拿纸张拓印, 速度比抄写快了不知多少倍。
“陛下,我们现在就能弄出雕版印刷术来。”秦朝, 李斯激动道。
他们已经在造纸,雕版印刷术完全可以同步进行。
“后世果然有增加书籍数量的办法。”嬴政等执政者唇角微勾。
然后就下令让人雕刻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技术并不新奇, 新奇的是其拓印思绪。
那些习惯抄书的时代,看到雕版印刷术, 都惊呆了, “这, 这比咱们抄书速度可快多了。”
“本以为咱们能够抄书,已经是大幸,没想到后世居然还有这种办法。”
“这样一来,未来的书籍数量,肯定会增加,不会再像咱们现在捉肩见肘。”
“可是雕版印刷术拓印出来的字体,哪有咱们一笔一划写出来的记忆深刻和清晰。”
“确实,雕版印刷术的纸张会缺胳膊短腿,不过瑕不掩瑜,且它们拓印的数量并不止一张,有瑕疵完全可以替换。”
“雕版印刷术最先出现?难道后面还有别的类型的印刷术?”唐朝,李世民感兴趣道。
他们已经有雕版印刷术,现在对其他的印刷术很感兴趣。
【雕版印刷术后,是活字印刷术。
跟雕版印刷术比起来,活字印刷术更加灵活,成本也更低。
雕版印刷术不能出错,一旦失误,整个模板就会废掉,活字印刷术则避开了这个缺点。】②
“活字印刷术,难道是把整块模板上的字,分成了一个一个的?!”有人从名字上做简单推断。
“要真这样,那活字印刷术,还真比雕版印刷术更灵活。”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是北宋毕昇,但可惜直到毕昇临终,他的活字印刷术都没得到重视。
诚然,那时候活字印刷术还不成熟,比不上已经体系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但其思路想必没有人会觉得无用。
可事实确实,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毕昇,在北宋却是籍籍无名,如果不是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可能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是毕昇。】③
“活字印刷术,怎么可能没用呢,就算当时用。的是雕版印刷术,也可以对毕昇进行嘉奖,而不是无视对方的存在。”北宋的做法,让其他朝代不知说什么是好。
吐槽过后,他们赶紧去记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他们可不像北宋,让宝贝从手中直接溜走。
“后世懂个屁,活字印刷术成本也不低,还需要排版,耗费精力也不少,反倒是雕版印刷术虽然过程不能出错,但只要成功,就能使用很长时间,还有那毕昇是什么名人吗,我们必须认识他?!”北宋一些帝王心里不爽道。
就好像毕昇在北宋籍籍无名是他们有眼无珠一样,对比已经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他们不觉得自己不选活字印刷术,有什么问题。
东汉,蔡伦通过毕昇想到自身遭遇,“所那毕昇在太后娘娘手下,一定也能凭功绩封侯。”
“可惜,只能说同人不同命吧。”有这强烈对比,这让蔡伦对邓绥越发感激。
因为他知道,毕昇那样的处置,才是执政者们的常态,倒是邓绥这类愿意支持他造纸和张衡研究的才是少数存在。
“毕昇,是你的活字印刷术,还有我的《梦溪笔谈》。”沈括高兴的来找毕昇。
“这次有天幕帮你,陛下说不定会嘉奖于你。”毕竟天幕所有人都能看见,别管帝王们怎么想的,面上他们都会做到位。
“是吗,那我就谢你吉言了。”毕昇轻笑。
说实话,身为普通人,他还是很需要朝廷嘉奖的,毕竟是人都需要生活,更别说他还有家人。
“听后世意思,虽然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更先进,却没短时间内取代雕版印刷术。”闲谈完,两人说正事。
“毕竟活字印刷术才刚发明出来,确实不如雕版印刷术方便。”毕昇道。
【华夏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比西方的铅活字印刷术早了数百年。
而印刷术,又被称为世界“文明之母”,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历史上没有对毕昇的记载,后世会在活字印刷术的最初归属上,发生多少争执。】④
“因为这能提升民族自信,和增加凝聚力。”嬴政用后世的话术归纳原因。
确实,华夏的民族自信,就是靠这些一点一滴积累出来。
“世界文明之母,印刷术确实当得。”
有人一开始诧异这个称谓,但仔细一想,觉得这个称号还真贴切。
“确实,印刷术和文字之间相辅相成,这两样少了哪一样,都不可以。”
没有印刷术,文字将得不到普及,而没有文字,印刷术也会没有用武之地,两者之间的联系,是那么的紧密。
【我国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就占据一半。
从它们的历史地位,咱们可以看出文字的重要性。】⑤
“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剩下两个发明又是什么?”
“是啊,还有什么发明,能比得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实力?”
有人好奇四大发明,都是哪些发明,目前已知造纸术和印刷术。
“因为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文字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要是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文字只会被贵族们垄断,哪轮得到咱们这些升斗小民。”
书籍已经得到普及的朝代,人们看着随处可见的书籍自嘲道。
“咱们也快点弄印刷术吧!”
“那要雕版印刷术,还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也有不同的材质……”
“能的话,自然都要,咱们可不能像北宋那样短视,虽然活字印刷术刚开始比不上雕版印刷术,可只要发展下来,它一定会代替雕版印刷术。”
北宋:“……”
“朕本以为够高估蔡侯的造纸术,没想到还是低估了!”邓绥看着蔡伦,决定给蔡伦更多赏赐,还有更多造纸经费。
要知道那可是四大发明之一,从这点看,蔡伦简直功德无量。
“娘娘过誉,臣已经得到臣该有的赏赐,也是有毕昇对比,臣才发觉自己身为娘娘臣子,是何其幸运。”蔡伦叹息。
人常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⑥
他可是亲身验证者。
“毕昇!!”
赵匡胤既悲愤又痛心,恨不得毕昇在自己治下,要是在自己治下,他一定好好嘉奖毕昇,就算毕昇不能封侯,也不至于籍籍无名。
越是知道毕昇的才华,和活字印刷术对后世的影响力,赵匡胤就越对宋朝的帝王们愤怒。
“你就祈祷你子孙后代听到天幕的话后,能好好嘉奖毕昇,而不是什么都不做,那样大宋一定更失民心。”赵匡胤对赵光义气愤道。
说完他又感到无力,因为宋朝还有民心吗?
“他们应该没那么蠢,就算他们蠢,也还有大臣们呢,在不涉及自身利益情况下,那些大臣还是很有脑子的。”赵光义赶忙道。
当然他哥要是没有趁机揍他出气更好。
事实确实是这样,毕昇时期的帝王就算没脑子,臣子们也会把事办的体面。
毕竟这可不是蔡伦所在的东汉时期,蔡伦可以凭借造纸术功绩封侯,宋朝绝不可能封毕昇为侯,也不会让毕昇入朝为官,顶多给点钱和嘉奖,做好面子工程。
外行人哪里懂这些弯弯道道,他们只看到毕昇借自己才华得到朝廷嘉奖和荣耀。
不等他们心里激动为毕昇祝贺,就被明白人点醒。
“朝廷只给了毕昇钱财,连官都没让毕昇做,这还是天幕都肯定毕昇的功绩情况下。
要是没有天幕,毕昇连改善家里的钱财都会没有。”
这话就像一盆冷水泼到宋朝人头上,“朝廷为什么不让毕昇为官?”
“因为毕昇只是布衣,不是那些大人所在派系的人。”
“还因为朝廷官职少,谁都不愿意外人插。进去,且就算他们真让毕昇入朝为官,只怕毕昇也待不了多长时间。”
对于其他人的说法,在朝为官的沈括苦笑一声。
“大家说的不错,朝中局势确实是这样,不入朝为官,对于毕昇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毕竟毕昇有才华,却未必混迹的了官场。
“我会继续做活字印刷术,现在我也有钱了,希望临终前,能把活字印刷术做的更加完善。”毕昇轻笑道。
没钱他都能扑到活字印刷术上,现在有钱了,他的活字印刷术进展会更快。
【说完造纸术和印刷术,咱们再说回科举制。
科举制的发展,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配合,造纸术和印刷术让书籍普及,增加其读书人的数量,正是数量多了,才能突破贵族们的知识垄断。
而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打基础,就算举办科举制,也还是在固定的范围挑选人才,并不能让其有“质”的改变。】
“确实,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知识掌控在贵族们手中,哪怕有科举制,也不过换汤不换药罢了。”
因为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穷人根本读不起书,真举行科举制,参加的一定会是富人。
这样一来,为挑选天下人才而出的科举制,和之前的各种制度,没什么两样。
“这就是时代的发展和演变,秦朝搭配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和科举制,一文一武才是最佳情况,问题是秦朝没有读书人的基础。”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当然现在这个局限,对嬴政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大秦现在也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执政者们需要更多人才为他们效忠,会积极推广造纸术和印刷术。
底层读不起书的人们,也渴望拥有和更多的读书机会,会拥护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