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101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贾璋学得也用心,说句心里话,在盛朝理学下的几个分支里,贾璋最喜欢的就是实学。

  他对“闲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做法并不认同,比起嘴上功夫,他还是更喜欢实心用事的态度。

  不过到底怎样做,才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黎民,也只有浩渺青天与煌煌史册才能说得清楚了。

  处于历史迷雾中的人,又怎能提前知晓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杨宗祯对贾璋的学习进度很满意,也很欣喜。

  学习四书五经实学义理的进度快也就罢了,关键在贾璋在时事上的见解鞭辟入里,很有深度。

  这样的天赋却是极难得的。

  杨宗祯心想,这孩子表面上光风霁月,心里却有极有成算,还长了一张极具欺骗性的脸,天生就适合当官。

  他们师门自然要好好培养这孩子,省得浪费了他这难得的天赋。

  于是贾璋他就过上了今天在师父那里听听《四书衍义》的课程,明天去师父那里听听时事写写评论文章的日子。

  成长的速度很快,收获的东西也很多,他终于勤奋成了范孟起第二。

  对贾璋有滤镜的舍友范孟起范举人对此非常欣慰。

  而在国子监的月考和季考里,贾璋也表现得相当出色。

  每一次考试,他都能考到最高档的分数,想来年末时他就能去翰林院历事了。

  真是可喜可贺。

  春去秋来,转眼间又到了中秋节。

  国子监在中秋节假期期间休沐三天,贾璋得了假回家。一家人团圆赏月、听戏吃酒,却是好不快活。

  宫中也办了中秋家宴,诸王、宗亲、内廷里的各位娘娘公主全都到齐了。

  在这些皇亲国戚中,最春风得意的就要数六皇子景王和十二皇子瑞王了。

  四皇子齐王被陛下从春天禁足,到现在还没有陛下被放出来。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齐王失宠了,也没有登基的希望了。

  陛下对对景王和瑞王也愈发重视了。

  要知道,陛下让景王和瑞王接手会试的烂摊子后直接让二王接替齐王的差事,这其中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大家已经默认了,储君乃至未来天子的人选,必然会从景王和瑞王之间抉择出来。

  中秋佳宴,体元殿内歌声曼妙,水袖蹁跹,正是歌舞升平时候。

  乾元帝与皇后娘娘坐在上首,甄贵妃坐在左手边第一个位置,倒是好一副妻妾和乐景象。

  乾元帝起身说了一段开场词后才宣布开宴。

  而在开宴后,诸王就纷纷跑来献礼,献上的礼物全都是异宝奇珍。

  耗费无数民财,只为了得到皇帝一个点头,半张笑脸。

  乾元帝今天心情还算不错,因此还算给他这些儿孙面子。

  毕竟他这半年放权,把身体养好了一些,此时的心情也很不错。

  即便眼前这些人这般奉承讨好,不过是为了他屁股底下的这把椅子。

  但是乾元帝心里根本不在乎他们有没有真心。

  他是皇帝,更是独夫,本来就没有渴求过真心那种可笑的东西。

  就在诸王宗亲都满脸喜色、殿内气氛其乐融融时,有绣衣使者疾行至殿内,对乾元帝禀报道:“陛下,刑部衙房失火,现在火势已经控制下来了,不过烧光了不少卷宗……”

  乾元帝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

  这场大火,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

  景王的脸色比乾元帝的脸色还难看一些——刑部衙门可是由他署理的。

  现在出了事,责任自然也全都是他的。

  即便在赴宴前他已经让人排查过隐患,即便他留下了心腹看守衙门,但是出错就是出错,狡辩是没用的。

  父皇他向来只要结果,不看过程。

  于是景王立刻跪下认罪:“父皇,这一切都是儿臣之罪。”

  乾元帝的脸色并不好看,他阴阳怪气地问道:“老六,你何罪之有啊?”

  他这一句话问出来,诸王中有无动于衷的,有幸灾乐祸的,还有像顺王一样忧心如焚的。

  景王却很沉得住气:“父皇让儿臣署理刑部,儿臣就应该尽到自己的职责。如今刑部出了事,不管起因是什么,儿臣都辜负了父皇的信任。此儿臣罪一。”

  “中秋佳节,父皇母后皆心怀欢喜之情。刑部之事却扰乱了父皇母后的欣悦之心,这是儿臣的不孝。此儿臣罪二。”

  “不过儿臣为了预防意外情况发生,特意命人留了卷宗的备份。”

  “这些卷宗藏在不同的府库,开门的钥匙共有四把,儿臣和刑部尚书、刑部左、右两位侍郎一人拿着一把。只有四把钥匙齐全,才能打开府库的大门。”

  “因此,即便刑部失火,损失亦然不大,不会耽误国家大事。”

  他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膝行上前,重重地磕头道:“千错万错都是儿臣的错,父皇怎么罚儿臣都可以,儿臣只恳请父皇息怒!气大伤身,父皇龙体安康,才是万民之福,儿子们也才能安心啊!”

  诸王听到景王这话,连忙蹦出来争先恐后地跟乾元帝表孝心,生怕自己比别人晚了一步。

  乾元帝的脸色依旧不好看,他走上前,俯身捏住了景王的下巴:“朕若让你像老四一样回家闭门反省,你也甘心吗?”

  “你不会怪朕无情寡义吗?不会怪朕是个狠心的父亲?”

  景王瞳孔一缩,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儿臣心甘情愿。”

  乾元帝轻轻松开手:“刑部虽然出了错,但你提前做好了卷宗的备份,损失并不算大……”

  景王妃听着乾元帝毫无波澜的话,心里也跟着七上八下的。

  景王则一边落泪一边道:“儿臣出了错,父皇惩罚儿臣,本来也是应该的,儿臣不敢有怨怼,也不会有怨怼。父皇对儿子严厉,便是不徇私。不徇私,便是有情于九州黎庶。又怎么能被称之为无情呢?”

  “天下无不是的君父,就算是禁足反省,儿子也心甘情愿。”

  乾元帝定定地看了一眼景王,突然笑起来道:“你是个孝子,朕啊,也是个慈父。所以朕只罚你半年月俸,拿去修刑部衙门的房子。”

  瑞王听到乾元帝的话后瞳孔微缩,指甲也扣到了掌心的肉里。

  平日里,他也没看到父皇有多看重六哥。怎么今日父皇对六哥这般心慈手软?

  而景王脸上却恰到好处地露出了感激涕零的表情:“这是父皇对儿子的恩德,儿子不胜感激。”

  乾元帝亲自把景王扶了起来,又拍了拍他的肩头:“父子之间,说什么恩德不恩德的?只是你还需去细细查证刑部失火的原因。若是天灾,那大抵是你没做好防范;若是人祸,朕也不会让你白白蒙冤。”

  “儿臣谨遵父皇之命。”

  这一番问答,倒还真有些父慈子孝,人伦典范的态度了。

  高座上的皇后娘娘唇边漾起了一抹浅淡的笑意,而左上首甄贵妃眼中却积聚了不少恼色。

  以前她就听人说过老六他不知变通还脾气差,谁能想到全都是假的!

  看看老六现在这副巧言令色的模样吧,真是令人作呕。

  乾元帝看着殿内不知所措的宗亲们,竟还能笑出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日大家团聚,本该欢饮达旦。可惜小六署理的衙门出了错,扰了咱们的兴致,这是他的过错。”

  “简王伯,晋王伯,你们是长辈,朕做主,让小六给你们敬杯酒道歉吧。”

  简亲王和晋亲王听到这话,心想他们可真是倒霉,居然被皇帝当做缓和气氛的筏子了。

  但他们除了说两句怎敢劳烦六殿下外,又能怎么办?

  说好听点,他们是伯王,是皇帝的伯父。

  但实际上,他们与外朝的那些臣子相比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因此,他们又怎敢忤逆皇帝的意思呢?

  景王亦是个乖觉的,乾元帝话音刚落,他就端起了酒壶过去,亲手给简亲王和晋亲王倒了酒:“两位伯王请了。”

  简亲王和晋亲王连忙说了两句劳烦,与景王一起把酒水喝了。

  觑到乾元帝脸色和缓的模样,简亲王和晋亲王又壮着胆子上前说了两句吉祥话。一番折腾下来,殿内凝重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了。

  可是,皇帝这种生物,从来都是秉承着“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的处事原则的。

  如今殿内气氛虽已缓和,可除了皇帝陛下外,又有谁真正地放松下来了?

  但陛下金口已开,说了今日他们要“欢饮达旦”。

  所以即便紧张,即便恐惧,大家也只能戴上欢笑的面具,举起精雕细琢的金杯,高声祝贺陛下“圣寿无疆”。

第79章 贾璋分析人君之望,将计就计孝子贤孙

  中秋节休沐后, 贾璋就离开荣国府上学去了。

  刚到国子监,贾璋就被请去叶士高那里,听他复述中秋节宫宴上的变故去了。

  参加中秋宫宴的宗亲人数不少, 里头总有嘴巴不严的人。

  因此各位阁老对中秋宫宴上发生的事情知道得一清二楚。

  叶士高是杨宗祯的学生,对中秋宫宴上发生的事也了解颇深。

  在给贾璋讲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后, 叶士高道:“陛下很满意景王殿下的回答, 你师祖给你们这些小朋友出了题目, 殿下的回答好在哪里?”

  叶士高拈起了一炷线香,插到了黄铜白鹤香插上面。

  点燃线香后,叶士高笑道:“景王殿下的奏对, 我刚才已经说给你听了。现在你就在我这里把你师祖留给你的课业写了吧。”

  贾璋听话地拉开了窗边的红木圈椅, 这里是他往日里来叶士高这儿听讲的座位。

  坐下后, 羊毫笔蘸上了徽州墨。

  他轻轻动笔,雪白的宣纸上被拖出一道迤逦的痕迹。

  待到线香燃烧过半, 贾璋吹干了自己的答卷, 将其交到叶士高手里。

  叶士高接过他的答卷, 细细读了。

  他点了点头,贾璋的答案让他很满意。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