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127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她语重心长地道:“政儿,听母亲的话,以后看好你媳妇,好好过日子吧。”

  “借这个机会求你舅兄帮你活动一下,在朝中动一动也是好的。若有花费,母亲可以为你出,这也是母亲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贾政羞愧的声音微若蚊蝇,他问道:“大哥怎么说的,他要怎么处置王氏?”

  贾母没必要骗贾政:“老大说不能走漏风声,影响家里几个孩子的前程呢。”

  虽然这些话不是贾赦的真心话,只是贾赦背诵的小纸条,但是贾政不知道。

  贾母的这句话,对贾政来说简直就是会心一击。

  但到了最后,贾政还是勉强维持住自己的体面,艰难地对贾母道:“多谢母亲和大哥的好意,儿子知道了,日后会看好王氏,好好过日子的。”

第100章 后续处理潜心向学,宝玉求情无功而返

  因为最近发生的事情, 荣国府上下人心惶惶。

  赖大管家出事了,二太太的陪房周瑞、吴新登也都出事了。

  二太太被不成器的家奴气病了,老太太没法子, 只得让琏二奶奶和大太太多分担一些家务。

  就连丧居的珠大奶奶都被老太太提溜了出来,让她帮衬琏二奶奶管理二房的事务……

  不少体面管事和他们的家人都被林管家发卖了。

  在璋三爷身边伺候雪檀说, 这些人偷窃府库, 罪大恶极。

  若主子们狠心把这些奴婢送到顺天府问罪, 说不定他们统统都要被发配到军中做马奴呢。

  如今被卖掉去别的地方当差是主家的慈心,有什么好哭哭啼啼的?

  难道当初这些管事偷窃府银时,他们的家人没跟着吃香的喝辣的吗?

  这倒也是……

  □□府的奴婢打小过着祥和的生活, 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一时之间, 众人都胆战心惊。在贾母颁布贾璋拟定的新规矩时, 也没人敢提出半句质疑。

  这当口,谁敢炸刺儿啊?

  王夫人和赖大把金陵的田产卖掉后, 是用卖古董的钱和放利子钱的利息填补田租的亏空的。

  如今真相大白, 高利贷生意断然不能继续做了, 古董也不能继续当了。

  但金陵田产没了,租赋也不能凭空出现。

  贾母心里很是犯愁。

  荣国府朝中无人,每年光是维持人情往来就需要很多银子。

  如今家里又少了一大笔田租,府库里的银子还被送去户部还债了,他们家的开销该怎么办呢?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 端午、中秋、重阳、冬至、新年,哪个节日不得抛费上千银子置办节礼?

  勋贵老亲、文武大臣家里办的红白喜事, 来了请帖后哪一家可以不去?

  宫中万寿节、千秋节,哪一年他们家不得随大流地向宫中敬献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

  衣食住行也不能缩减排场, 否则其他人家会自动认为荣国府不行了。

  到时候荣国府交往的人家都会变成破落人家,你家里孙男娣女的婚事也都跟着降级。

  很多人家的败落, 就是从这一步开始的。

  所以就算银钱不凑手,外面的架子也绝对不能垮下去。

  贾母跟史湘霓算了一笔账,家里卖掉了不少贪弊奴婢,府里的开支能减一些,东西“折损”的速度也会慢下来。

  有被发卖出去的铡刀在头上高悬,家里的奴婢老实多了。

  而且璋哥儿设定的家规很严苛,日后家仆犯错贪墨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祖母,咱们家可以多置办一些田地,就算进项不多,但细水长流,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贾母同意了她的建议。

  其实邢夫人和史湘霓都隐隐地猜测过,王夫人可能是贪污的主犯之一。但是贾母和贾赦说没有,她们就假装没有。

  两房还没分家,若是王氏有了偷窃的名声,对她们儿子的名声也不好……

  “饮食上的开支也削减一些吧,我一个人也吃不下十来道菜。”

  “还有大老爷和二老爷那里,以后每个月最多只能支五百两银子。咱们家现在供不起他们那些乱七八糟的爱好,要是想玩儿,让他们自己掏私房钱。”

  看史湘霓神色为难,贾母道:“这事不用你跟你们老爷和二老爷说,我会派人通知他们的。”

  史湘霓脸色微红,搂着贾母撒娇道:“我就知道老太太最心疼我了。”

  贾母拍了拍她的手:“好孩子,这段日子辛苦你了。”

  在削减掉这些开支后,荣国府的存银暂时还能支撑荣国府的体面。

  但他们的损失到底能不能弥补,还要看王夫人在王子腾心里的重量。

  贾赦为此主动请缨,去京郊田庄里清查贪弊。

  以前他们家不缺钱,自然能端着姿态,善待那些伺候贾家几代人的家生子。

  可如今,荣国府还完国库欠债后都要寅吃卯粮了,哪里还顾得了底下伺候的人?

  趁着这个机会,把上上下下都习以为常的“火耗”全都停了才是正经。

  敢不听话的全都发卖出去!

  这世上,总没有主子为银钱犯愁,奴婢们却能吃得满嘴流油的道理。

  除了抄捡罪奴,贾赦还把贾琏拎了过来,把贾璋为荣国府操的心全都告诉了贾琏。

  他得让琏哥儿记住璋哥儿的好,这样大房分家的时候,他就能名正言顺地给璋哥儿多分了。

  贾琏和贾璋关系好,贾赦不想破坏他们兄弟感情,又想偏心眼,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他这话无非是在暗示贾琏,没有你弟弟,这些钱就全都被你二婶和那些奴才弄走了,所以以后老爷给他多分点也是应当应分的……

  贾赦还对贾琏道:“你休沐时,跟着我一起去清查咱们家在京郊的产业,也好好看看那些奴才是怎么弄鬼儿的,省的日后被人蒙骗!”

  贾琏连忙点头称是。

  他一个月不过二十两月钱,这还是出门做官后才涨的。

  结果这些奴才们个个比他这个当爷的有钱,贾琏心里也很愤怒!。

  虽说贾琏手头没缺过钱,出门应酬、打点上官的花销都可以从公中支取,但是谁不想攒点儿私房钱了?

  愤怒的贾琏办事效率很高,抄家抄得又快又好。

  当然,和贾赦一样,他也私藏了一点零花钱。

  贾赦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自己没看到。

  还有馒头庵。

  这里的小尼姑长得不错,贾琏看了都有点动心。

  可是一想到自己被弟弟押着背下来的律法,再想想老爹贾赦的杀威棒和自己越做越美的小差事,贾琏的那点子旖旎心思就烟消云散了。

  他和妻子感情不错,祖母给的通房也乖巧,所以他完全没必要沾染这些是是非非。

  权力是春药,为了手里的小小权力,贾琏都学会在外面维护自己的名声了。

  他对兴儿道:“你去查清楚,若有良家女子,就遣返她们回乡,或是让她们去庄子上做事。若有来路不清的,给几两银子把人打发了,不许他们留下。咱们家穷了,可养不起那么多丫头小子。”

  兴儿心里纳罕,二爷这见了漂亮姑娘也不动心,真是转性了。

  不过这样也好,要不然他夹在二爷二奶奶中间也难做。

  京郊的产业也就这样了,而金陵老家的产业,也只能让贾赦前去查抄。

  荣国府刚还了欠银,这个时候新帝会给荣国府面子,批了贾赦的请假折子的。

  毕竟他请假的名义是去金陵老家祭祖,而孔云已经代贾璋向户部尚书赵树生禀告了荣国府还债的原因——老国公托梦让史太君还债,如今债还完了,贾赦当然要去老家祭祖,把这件事禀告给老国公听。

  “嗐,要不是琏哥儿身上有差事,老爷我何必遭这个罪?”

  离家前夕,贾赦忿忿不平地抱怨道。

  邢夫人一边给贾赦收拾行李,一边不走心地对贾赦道:“江南风致好,说不定琏哥儿也羡慕老爷呢?”

  “那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次去金陵能见见妹夫。咱儿子和表姑娘岁数都不小了,把婚事定下来才是正经的。”

  邢夫人听到这话后,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凑过去给贾赦捏肩道:“辛苦老爷了,这些日子老爷出去办事,一定累了吧?妾身给您按按……”

  贾赦撇了撇嘴。

  他就知道,除了儿子和银子,邢氏对什么事都不上心。

  而贾璋早在把欠债还完后,就包袱款款地回国子监销假读书去了。

  明年新帝改元,必开恩科。如今家里的隐患已经除了,他也该好好念书了。

  叶士高对贾璋最近的文章非常满意。

  在听过他专门讲授的义理实学,又在文渊阁历练两个月后,他这个小徒弟的文章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在此之前,贾璋的文章就很不错,要不然他也不能中解元。

  贾璋他带着前世记忆重生,比同龄人努力许多。

  他博览群书又善于思辨,还结合前世经验认真研究过食货赋税与典制沿革等事务,获得好成绩也是正常的事。

  但是,当贾璋彻底摆脱那些情夺其性的桎梏,学会在八股里阐述自己的理学观点后,他的文章就自成一家了。

  堂皇正大又考核精详,实事求是又说理透辟。叶士高看了都忍不住在私下里感叹,他这小徒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了。

  贾璋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进步过分骄傲。

  九州四海,英才多若过江之鲫。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算文章写得好,贾璋也不敢称自己独步天下英才。

  所以还是潜心向学来得更加实际。

  贾赦离京的时候,正赶上贾琏和贾璋休沐的时候。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