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惊鸦
鸠占鹊巢,那是小人行径。
他永远都不会那样做,因为他不想让自己一生一世,都良心难安。
第181章 马氏早产公主养母,同年宴会密谋上谏
冬月时分, 滴水成冰,雪花成片,天下大寒。
启祥宫里, 鎏金铜炉里,银霜炭散发着热意。
红木小几上, 金盏玉台开得极好, 把室内熏染得清芬无比, 蜜枣鹅梨都生得饱满圆润,让人见了就十分欢喜。
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绍治帝没有苛待马氏这个孕妇的生活标准。
即便绍治帝已经厌弃了马氏, 即便绍治帝对马氏为娘家求情的行为极度不满, 但他不会迁怒马氏肚子里的孩子。
那个孩子, 或许是小皇子,或许是小公主, 他/她还没有出世, 不应该蒙受母族的阴霾。
所以他没有苛待马氏, 但已经做好了夺走马氏的孩子,把这个孩子送给其他宫嫔抚养的打算。
稚子无辜,何必拥有一个叛逆罪臣出身的生母?
更何况,这个母亲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
治国公府叛上作乱,他们家的男丁就合该被斩首流放, 根本没有任何值得求情的地方。
马氏要是聪明,就该好好养胎, 好把孩子生下来,换取他的怜惜, 进而捞出他们马家无罪的子侄。
但马氏没有,她整日里哭哭啼啼地恳求绍治帝宽恕马家, 还整日里胡思乱想,茶饭不思,甚至不喝安胎药,只为了和绍治帝见面。
听到太医的禀告,绍治帝怒极反笑。
她这是在威胁谁?
她以为她是谁?
当初绍治帝有多喜欢笨蛋美人,现在就有多憎恨宠爱马氏的自己。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他对马氏已经没有任何耐心了。
所以他直接从太后那里要了好几个手段厉害的嬷嬷看管马氏,不喝安胎药就灌下去,太后身边的嬷嬷总是有办法的。
大人怎么样都无所谓,但他不允许马氏亏待无辜的孩子。
还有马氏……
他原本想的是,看在孩子的面上,日后把马氏禁足,好吃好喝地养着也就是了。
现在他已经变了主意。
既然马氏那么喜欢母家,那等到孩子诞生后,他就让马氏送去北境白云庵带发修行吧!
这样马氏就可以和她娘家人经常相处了,只希望她不会后悔。
下定决心后,绍治帝就再也没有理过这个一见到他就为娘家求情的女人。
他没有想到的是,即便有太后的人看管,马氏还能出事。
那天晚上还在下雪,绍治帝与兵部尚书商议完三边之事后,正准备沐浴更衣,直接留宿在玉熙宫休息。
——没错,绍治帝在上皇去世后并没有迁宫,依旧住在玉熙宫里。
他打算等到三年孝期结束后再搬进乾清宫,至于玉熙宫,绍治帝要留给太子居住。
因为义忠亲王的事,绍治帝觉得毓庆宫很不吉利,所以根本就没有让太子搬进去住的打算。
他在册封太子后,就命人把明月台打扫出来,让太子暂住。
明月台矗立在玉熙宫与典籍馆中间,原是先皇赏月的楼阁,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处处精致华美,它又毗邻玉熙宫,足以昭示绍治帝的圣心所在。
等到日后绍治帝迁宫后,太子就可以按照绍治帝的心意,带着一家老小搬进玉熙宫了。
不得不说,绍治帝待太子祁晟,绝对比乾元帝待义忠亲王要真心实意得多。
因为太子的成长伴随着绍治帝夺嫡的步伐,绍治帝对太子的感情格外不同,这种感情,是比乾元帝对嫡长子虚无缥缈的宠爱要更加厚重的。
而且绍治帝自己就经历过夺嫡逐鹿的风刀霜剑,所以,他不想让这样的人间惨剧再次发生在自己的儿子身上。
这也是绍治帝这样用心地维护太子地位的原因。
绍治帝看得很明白,若父皇他老人家没有准允其他人挑战太子的地位,那他们这些皇子也不会在那么早的时候,就生长出蓬勃肆意的野心。
绍治帝维护太子地位的事情暂且不表,且说这天晚上,绍治帝刚准备沐浴更衣,就听见外头喧哗吵嚷的声音。
陆英听到后,连忙出去怒斥跑来的小太监:“怎么吵吵嚷嚷的!打扰到陛下休息,你们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那几个小太监听到陆英的训斥后,脸刷地一下苍白了下来,只有为首的那个小太监还算稳重,稳住心神,煞白着一张脸禀告道:“陆公公,不好了,启祥宫娘娘小产了。”
陆英听到他们禀告的事情后,心里一凛。
他连忙走进玉熙宫东暖阁,向绍治禀告了马氏早产的消息。
绍治帝叹息道:“朕知道了,备车,去启祥宫一趟。”
陆英伺候绍治帝穿好大氅,机灵的小太监跑出去,命人备好了车驾。
待绍治帝抵达启祥宫时,皇后和各宫妃嫔都在,殿内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绍治帝被迎到主位上,问皇后道:“马氏这是怎么了?”
“今夜冬至,马妃思念家人,忧思过度,动了胎气,致使早产,太医已经用过针了。”
马氏原本的封号是德妃,在她跪在玉熙宫前,为娘家求情不肯离去的那一天,绍治帝就褫夺了她的封号。
顾惜反贼之人,哪里还称得上是有德之人?
“尽力保全吧。”
至于他想要保全的人到底是大人还是孩子,大家都心中有数。
看到绍治帝不太好看的脸色,这些莺莺燕燕全都闭上了嘴。
她们生怕自己一个不对,就触怒皇帝,惹来惩罚,唯有皇后敢在这个时候开口说话,她命人给绍治帝端热茶过来,劝他喝两口暖暖身子。
绍治帝接过茶盏,喝了两口,胃里暖和了起来,眉头也终于松开了一点。
但他心里依旧很不高兴,若是孩子出了问题,他一定要把马氏全族的罪人全都送下去给他的孩子陪葬。
否则难解他心头之恨!
启祥宫产房内,杏红色的被褥已经被鲜血洇透了。
马氏躺在床上,脸色青紫,满头大汗,接生嬷嬷更是心惊肉跳,生怕马氏肚子里的孩子生不下来,自家吃了瓜落。
太医在外间拟定新方,女医神色冷静地给马氏用针,催产药被端进去,又被灌进马氏口中,一阵痛苦的哀嚎声响起,直到月上中天之时,马氏终于诞下一位小公主。
只可惜小公主在胎中没养好,又是早产儿,身体先天不足,十分孱弱。
绍治帝听完太医对小公主身体情况的汇报后,直接做主,把马氏的孩子交给了膝下无子、性情温柔的曹贵嫔。
“曹氏,你膝下无子,朕做主,把公主交给你抚养。”
听到绍治帝的吩咐后,曹贵嫔连忙站出来,欢天喜地地向绍治帝谢恩。
对于宠爱平平、年纪又大了的曹贵嫔来说,天降女儿可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好事。
她今天喜得公主,回到自己宫里后,只怕睡觉的时候都会笑醒,怎能不感激皇帝?
虽说公主身体不太好,但曹贵嫔有信心能把公主养好……
公主生下来,玉牒就落在了曹贵嫔名下。
在所有皇家的记录里,公主都是永和宫碧月堂出生的皇女。
而马氏养好身体后,就被绣衣使者的人强制性地送到了北境白云庵里去。
明面上说是带发修行,为国祈福,但所有人都清楚,这是皇帝给她的惩罚。
曾经和治国公府有过往来,但又没参与叛逆,因此还在朝中任职的臣子又一次受了他们家的牵连。
绍治帝不是昏君,自然不会因为看谁不顺眼就把谁贬谪三千里。
但皇帝看你不顺眼,找由头扣你俸禄、给你难堪、对你阴阳怪气都不会影响朝政,所以绍治帝没少干这种事出气。
皇帝的小鞋很是不好穿,不少人都因为皇帝的迁怒受到了惩罚,虽说没有伤筋动骨,但实在是脸上无光,面子难看。
这些人全都在心里暗骂马氏。
不论是谁,都不会愿意自己被别人的愚蠢牵连,遭受这等无妄之灾。
虽然不敢在明面上辱骂前宫妃,但腹诽两句也不犯罪,他们心里可不会对罪魁祸首口下留情……
不过这件事情对贾璋来说,倒算是一个颇为利好的消息。
贾璋私下里统计过,绍治帝刚登基那年纳的妃妾,娘家全都是欠债的大户。
如今绍治帝因为马妃之事,很是厌恶治国公府的旧谊,而这些旧谊里面,有不少人家都欠着债没还,甚至还妄图赖账,嘴脸很是无耻!
这个时候弹劾这些人家正对绍治帝心意,贾璋和郭子守筹谋之事的成功几率也随之变大了。
所以,这对贾璋来说,当然是一条极好的消息!
但眼下还不是上疏的好时机。
趁着皇帝恼怒某些勋戚人家时上疏,未免显得太过刻意。
说不定还会让皇帝觉得他们这些人不怀好意,天天都在揣测圣心。
所以即便出现了变数,贾璋也不打算改变原来的计划。
他依旧打算等到今年收支结算后再上疏启奏此事,只有这样,他们的谋算才会显得圆融自然,不露设计之痕迹。
不过在年终结算之前,邀请绍治元年的同年共襄此事,还是很有必要的。
贾璋和郭子守给他们两人觉得愿意参与到此事当中且在京中任职的同年发了帖子,邀请他们前往兰庭别居赴宴。
休沐之时,这些被邀请的会试同年全都抵达兰庭别居赴宴。
别居的宴会厅内,贾璋和郭子守坐在主位,其他人坐在客位,在梅花的清香中,主宾一同聆听缥缈歌声,观赏羽衣霓裳,颇有些心醉神驰之感。
今日这些弹唱功夫甚佳的清倌人,是柳湘莲寻来的歌舞班子,所有人都有一把宛若黄莺出谷的好嗓子。
一曲菱歌初罢,同年们就喝起彩来。
今时今日,他们也算是见识到什么叫做“歌声似磬韵还幽”了。
在欣赏过歌舞,用过酒席后,气氛愈发融洽,贾璋和郭子守也终于把话题转到他们今天要说的事情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