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256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陆英摇了摇头,不再继续思考这件事。

  但派去津海宣旨的太监,已经被陆英默默地换成了徒弟黄宏。

  在绍治帝阅读贾璋的奏折时,杨宗祯和叶士高也收到了贾璋的私信。

  金米的成功,让这对师徒心中无比欢悦。

  他们一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富足安乐,二是为了贾璋通畅光明的前程。

  不知道陛下会怎样赏赐他的徒孙/徒弟呢?

  但是,不论陛下怎样赏赐贾璋,贾璋与杨门的未来都已经稳了。

  因为,只要有贾璋在,只要杨门不作死,杨门就会一直在朝中保持着声量……

  派系传承有序,后辈宏图大展。

  这世上,哪还有比这更让人开心的事?

  杨宗祯和叶士高都在庆祝这件喜事时喝醉了,绍治帝和太子殿下同样在庆祝这件喜事时喝醉了。

  他们喝醉了,但贾璋没有。

  他的头脑,一直都很清醒。

  所以,在听到绍治帝赐他荫子名额与蟒袍玉带后,贾璋脸上挂上了难以自抑的欣喜。

  但他心里,却保持着前所未有的冷静。

  在供奉圣旨时,贾璋心中还在想,还好他现在不在京中。

  要不然,就太树大招风了。

  现在这样就很好。

  他不在京中,即便有人钻营,皇帝与内阁也看不见他被人攀附的场景。

  如此一来,上面的人猜疑他的几率就大大下降了。

  还有那些风闻奏事的御史,在看不到他周边情况的前提下,更是找不到弹劾他的正当理由……

  不过贾璋琢磨着,御史们大概也不会那么没眼色。

  金米高产,他刚刚立了大功。

  若那些风闻奏事的御史,在现在这个时候弹劾他,岂不是会被外人讥讽,说他们是妒贤嫉能的小人?

  所以,贾璋才猜测他们不会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来。

  等过些日子,风头过去了,贾璋就不用担心树大招风惹人眼的问题了。

  因为金米的丰收,津海行省的老百姓全都喜气洋洋的。

  金米的产量有六石那么多!种植金米的土地又不用交粮税!

  他们今年冬天都不会挨饿了!

  等到把粮食卖了后,他们就去扯布做新衣裳,再买点饴糖给家里孩子甜甜嘴。

  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今年也能过一个好年了。

  在京中君臣与津海百姓都在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时,贾璋已经开始伏案编纂起农书来了。

  他以自己前往官庄观察金米时记录的笔记为基础,以对老农的询问与茜香人的口供为补充,细细编纂了一本《金米录》。

  书中内容十分详细。

  贾璋他不仅记录了种植金米的步骤、细节与各种注意事项,还记录了金米从发芽、出苗,到成株、收获,金米生长的各个环节。

  这本《金米录》,堪称金米种植推广大全。

  只要把这本书派发到各省亲民官手中,他们就能立即上手推广金米良种!

  而贾璋的内心想法十分朴素。

  他心里的想法是,他早一天把这本农书写完,大盛就能早一天全面、便捷、高效地推广金米良种。

  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此时他身为三品经略、超品伯爵,身怀蟒袍玉带,俨然是闻名显达之人了。

  既如此,他又怎能不多尽一份力,又怎能不兼济天下生民,做一场功德呢?

第217章 吉人天相喜得千金,满月宴会神仙眷侣

  在冬日来临前, 贾璋的《金米录》已经编完了一大半。

  不过,在冬日来临后,黛玉预产期快到了。

  他们夫妻的感情, 和孟光、梁鸿一样深厚,甚至还要更加深厚一些。

  面对妻子生产, 贾璋这个做丈夫的, 哪里放心得下呢?

  在黛玉的预产期来临之际, 贾璋恨不得日夜跟在黛玉身边照顾她。

  心都乱了,哪里还有继续编纂农书的心思?

  在贾璋的担忧中,冬月初一那一天, 黛玉用完早膳后, 身上出现了生产的征兆。

  贾璋按照窦大夫的嘱咐, 扶着黛玉在室内缓缓走动。

  又连声命仆役去客居那边请窦大夫与稳婆们来正院这边为黛玉接生。

  没过多久,窦大夫和稳婆们就过来了。

  在诊脉后, 窦大夫退出产房为黛玉对症开方。

  而稳婆们在窦大夫诊完脉后, 认真地检查了黛玉的身体情况。

  发现黛玉羊水还没破后, 稳婆们立即建议黛玉再吃一点东西补充体力。

  这是为了避免羊水破了后,黛玉没力气生产,以至发生危险。

  听到稳婆的建议后,春纤端了厨房常备的、冒着热气的鸡丝面与清爽小菜过来。

  贾璋挑了一小碗面条,喂黛玉吃了。

  在这之后, 贾璋就被稳婆们请出了产房。

  贾璋心知自己留在产房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妨碍稳婆接生。

  因此, 他没有强留在产房。

  只在离开前对黛玉依依不舍地分别道:“我就在外面,就在门口等着夫人。”

  “夫人不要害怕。”

  黛玉轻轻地笑了一下。

  这个笑容很轻很柔, 像是三月的春风。

  但在贾璋眼里,这个笑容不仅仅只是温柔的春风, 更是无比珍贵的宝物。

  在这种时候,他的妻子还在安抚他的情绪。

  他为她对他的爱感到温暖。

  但更多的,还是心疼她的体贴与善良……

  如果玉儿能多为自己考虑一些就好了。

  他听黛玉对他道:“我不怕,三哥哥,你也不要怕。”

  “窦大夫说过了,我这一胎养得很好。”

  “吉人自有天相,想来我是会平安的,你不要太担心了。”

  听到黛玉的话后,贾璋露出了温柔的笑容来。

  他说:“夫人说得对!吉人自有天相,夫人一定会平安的。”

  “我就在外面等夫人,到时候我们一家四口团圆……”

  看起来,他好像是把黛玉的话听进去了。

  实际上,他心中依旧很忧虑。

  不过,贾璋不愿意把紧张焦虑的情绪传递给黛玉。

  所以他才露出一副被黛玉说服的表情出来。

  见贾璋听进去了她的话,黛玉轻轻点了点头。

  而在贾璋离开、稳婆关上产房大门后,黛玉心中默默祈祷起来。

  吉人自有天相,她和孩子,一定都会平安的。

  从产房出来后,贾璋就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地等待。

  他心急如焚地等待产房内传出来的消息。

  看着一盆盆热水被送进去,一盆盆染血的水被端出来,听着黛玉强忍痛苦的呻吟与紫鹃宽慰黛玉的声音,贾璋的心就像掉进油锅里一样煎熬。

  他握紧了拳头,指甲不自觉地抠破了手心。

  但他已经感受不到疼痛了。

  任是谁来劝他用午膳,劝他包扎伤口,他都充耳不闻,只紧紧盯着产房门口。

  除此之外,他还在心中祈求漫天神佛保佑黛玉母子平安……

  如果黛玉能够平安生产,他愿意茹素三年,他愿意每天都做一件好事,他愿意为玉皇老爷、三清道祖与佛祖菩萨重塑金身!

  终于,在午后阳光最盛时,婴孩啼哭的声音从产房内传了出来。

  稳婆欢天喜地地跑出来报喜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夫人母女平安,生了一位小小姐!”

  听到稳婆报喜后,贾璋竟激动到落下泪来。

  看过包裹在襁褓中女儿后,贾璋把眼泪擦了下去。

  他强自按捺住心神,给忙活半天的窦大夫、稳婆们与仆役们全发了大红包,又赏赐了经略府上下三个月月钱。

  在这之后,吩咐提前来待命的奶娘丫鬟,去西厢房安顿大姑娘。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