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惊鸦
九月初八,天高气爽,惠风和畅,正是迎亲嫁娶的好日子。
缮国公府嫡次子石端明带着一众人马吹吹打打地来荣国府迎亲。
前来迎亲的石端明也没怎么被为难。
贾珠为人斯文闹不起来,贾琏倒是爱热闹,但他和二房关系冷了,不想凑上去为了元春装疯卖傻。
因此兄弟两人只让石端明念了几首催妆诗,就让人进去了。
元春一早起来,便绞脸梳妆,穿戴凤冠霞帔,描眉画眼艳光四射,果然端丽异常。
她身边簇拥着后街贾家的女眷与史王两家的亲戚。
值此欢喜时日,众人或是恭喜荣府喜事,或是夸赞元春品貌气度,断没有乱说话的人出现的。
贾母与邢王二夫人兼荣府大奶奶李纨分别与同辈分的亲戚应酬——几个年龄与元春相仿的姑娘围着元春说话。
这些未婚姑娘中没有王熙凤。
王熙凤那么精明的一个人儿,在贾家和史家定亲后立刻就寻思过味儿来了。
她这好姑妈前脚暗示她,贾家上下都有意定她做媳妇,让她和贾琏培养感情。
后脚贾家就定下了史家姑娘。
这也就是说,贾家老太太根本没有一点点娶王家女做孙媳妇的意思。
既如此,她这好姑妈,贾琏隔房的婶母,为什么还信誓旦旦地跟她说贾家巴不得让她做孙媳妇?
哈,她这好姑妈怕是想拿她做筏子和婆婆妯娌斗法!
真是没得恶心。
所以她才不会来这里看贾元春出嫁。
她又不是没骨气的人,哪里能那般下贱?
她才不会被人算计了,还上赶着和人家好。
因此这次元春出嫁,王家只王子腾夫人一人前来贺喜。
王子胜夫人直接称病,王熙凤则对外宣称自己要给母亲侍疾,实是来不了了。
王夫人察觉到了王熙凤态度的变化。
只是王熙凤不嫁进贾家,对她来说就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
所以她根本不在意王熙凤的想法。
就在众人其乐融融时,跑腿的小丫鬟掀了帘子进来,脆生生地道:“老太太,太太,新姑爷来接咱们大姑娘了!”
抱琴听了,连忙扶起自家小姐。
元春被抱琴扶起来后,给贾母王夫人磕了头,声音哽咽道:“孙女不孝,以后就不能承欢于祖母与母亲膝下了。”
贾母心肠一软,搂着她道:“好孩子,哪个姑娘能不嫁人呢?以后想家了,好好和女婿说,回来看看也就是了。”
王夫人眼中含泪,拉起元春的手千叮万嘱,一时竟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似的。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就算贾母和王夫人再舍不得元春,也不能耽误吉时。
待贾母把盖头盖到元春头上时,元春的眼圈儿也红了。
贾母和王氏送元春出门去了。
邢夫人和李纨则留在原地招待女客。
荣庆堂里,石端明一一拜见了荣国府的长辈。
在贾母与贾政勉励完新姑爷后,贾元春就被贾珠背出门去上花轿了。
到了这个时候,被奶娘抱着的贾宝玉才发觉不对,哇哇大哭起来。
宝玉还小,众人以为他舍不得姐姐,还夸了他亲昵姐姐,是个好孩子。
只是在元春离开后,宝玉还哭个不停,王夫人的心都快被他哭碎了。
贾政不耐烦,瞪了宝玉一眼。
谁也没料到宝玉一个小小的孩儿,居然这么怕贾政。
被贾政瞪了一眼后,宝玉瞬间偃旗息鼓,眼泪也停下来了。
贾母和王夫人给元春置办的嫁妆十分丰厚,虽比不得贾敏嫁给林如海时的十里红妆,却也足以让鄯国公府看到元春的分量。
迎春、探春还是小姑娘,根本不懂这里头的事儿。
邢夫人没有女儿,也酸得有限。
府里给男孩子的东西远比给女孩子的要多,她有嫡出儿子,并不是特别眼红元春。
赵姨娘却嫉妒极了。
心里腹诽,那些好东西,竟给了元春一个姐儿。
这些好东西,要是给她的哥儿才好呢。
元春一个丫头片子,居然拿了那么多好东西去婆家……
也不怕命小福薄,折了寿数。
赵姨娘很是有些痴心妄想,她也不想想,王夫人怎么可能给贾政的庶子体面?
至于贾母,人家老太太的东西愿意给谁就给谁,尚且轮不到赵姨娘来做主。
这些东西,就算是不给元春,也轮不到赵姨娘的孩子。
第17章 贾家诸子读书实情,应试秋闱卧病不起
元春嫁到鄯国公府后, 日子很过得去。
她夫婿不是浪荡子弟,又和她新婚燕尔,感情颇为融洽。
虽然石端明屋里有通房, 但那通房很是老实,不似赵姨娘一般惯会撒娇卖乖。
贾元春凭借她从王夫人那里学到的磋磨姨娘的手段, 轻轻松松地就把人压下去了。
元春出闺成大礼, 贾母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在元春回门后, 贾母挑了良辰吉日,携邢夫人一同前往史嵩家下聘。
且说贾琏信了贾璋的话,约了牛继祖等好朋友去京郊, 废了好大的力气, 才射下来一对儿活雁。
现下下定, 正好拿着这对儿活雁去讨好岳父。
不但如此,他还给史湘霓送了几盆名贵的菊花, 花了他好些私房银子。
未婚夫妻经由长辈之手交换礼物不算私相授受。
贾母和邢夫人对此都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贾母也乐见贾琏喜欢她定下的媳妇。
下定之日, 史嵩夫人见到贾琏这个未来女婿,心生十分的欢喜。
这琏哥儿生了一双桃花眼,一张傅粉面,全然不似自家老爷和哥儿那般五大三粗。
湘霓最爱好颜色。
女婿长得好看,想来女儿也欢喜。
贾琏见未来丈母娘喜欢他, 便拿出了自己哄人的本事,一通马屁下来, 哄得史嵩夫人直夸他贴心。
贾母和邢夫人听史嵩夫人的称赞,忙谦虚道:“他小孩子不懂事, 哪里当得这样夸赞?”
双方见过礼后,贾母就把贾琏撵去前院, 让他去找史家的表哥说话。
贾琏离开后,史嵩夫人吩咐丫鬟去请大姑娘来。
丫鬟应声离去,没过多久,一个钟灵毓秀的姑娘就娉娉婷婷地走进来,向贾母与邢夫人行礼问安。
贾母拉着史湘霓的手,对她好一阵夸奖,邢夫人脸上也挂着欣喜的笑容。
不过她心里却兴致缺缺——这又不是给她宝贝儿子选媳妇,她精神奕奕个什么劲儿?
史湘霓过来时,在影壁后瞧了贾琏一眼。
见他生的好看,她才放下了提着的一颗心。
她对夫婿没什么别的要求,只求对方生得好看,否则她害怕她吃饭时吐出来。
贾琏容貌风流蕴藉,她还算满意。
贾琏在史家小厮的暗示下也远远看了一眼史湘霓。
这是双方长辈提前安排好的节目,贾琏对此心知肚明。
他顺着小厮的手势看过去,只见到一双清澈的杏眼。
当天晚上,贾璋又一次被贾琏劫走去听他喋喋不休地倾诉。
不是说史家舅母亲切和善,就是说史家表妹生得像瑶池仙女。
贾璋心里吐槽贾琏又没见过仙女,怎么知道仙女长什么模样?
嘴上却敷衍道:“嗯嗯嗯,知道了,我嫂子特别好,二哥你特别喜欢人家。”
反正看贾琏的样子,好像也不用他认真回话。
他只是想找个人炫耀罢了!
春去秋来,转眼间,贾璋就五岁了。
此时他已经学完了四书,开始研习五经了。
蒋先生还建议他精研《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朱子大全》、《大学衍义》等书。
荣国府里,除了贾璋在努力读书外,贾珠也在全力备考明年的乡试。
这次贾珠比前两次备考时还要更加刻苦。
一来是岳父李守中给他开了小灶,他的功课比以前多了很多。
二来他生性多思,大伯和父亲的境遇之别与母亲明晃晃地的偏心让他危机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