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31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他对今年恩科的事情也一清二楚,所以即便担心贾璋年纪太小,也没有反对贾璋下场一试。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增加录取名额的好事儿不是年年都有的。

  说不得整个国朝就这么一回呢?

  像当今皇上这样长寿的帝王可不多。

  贾赦找来了林之孝,让他拿着帖子去办理这些手续。

  同时,他还吸取了从贾珠那里得到的经验教训,让王善保把荣国府的供奉大夫请来给贾璋请平安脉。

  又吩咐跑腿儿的小厮,去厨房那边吩咐一声,璋三爷要参加科举了,例菜要加倍。

  至于花销……

  按贾珠的例,一应花费都从公中出。

  王夫人得知此事后,腹诽大房嫉妒她珠哥儿都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居然让贾璋那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崽子去参加县试。

  也不看看那个只会讨好老太太的小崽子能不能和她珠哥儿相提并论!

  贾赦那个贪花好色的老酒鬼还说什么“按珠哥儿的例”!

  那贾璋不过是续弦生的次子,哪里比得上珠哥儿这个原配所生的嫡长子高贵?

  奈何她就是再不愿意,也得同意林之孝支钱。

  贾赦是个混不吝的,王夫人要是敢不给钱,贾赦就能立即闹起来。

  弟媳妇管家,克扣大伯嫡子,这可是天大的笑话!给满京城看。

  令王夫人更生气的是,她还没法子跟贾母上眼药。

  往常贾赦漫天撒钱,支大笔银子买丫头买古董,她还能去贾母那里说贾赦坏话。

  这可不是她在损人不利己,每次她告完刁状,贾母都会给贾政贴补私房。

  可现在贾赦是为了贾母的宝贝孙子要钱。

  她要是去和贾母说坏话,贾母肯定会觉得她这个做婶娘的连小孩子都容不下,不够慈爱。

  没错,人这种生物最会双标。

  贾母做媳妇时可以讨厌庶子、讨厌侄子乃至讨厌贾赦这个和她不亲的嫡亲儿子。

  但是到了媳妇这里,贾母就要施加不同标准了。

  邢夫人对儿子参加县试的事情既期待又担忧。

  期待是期待贾璋榜上有名未来可期,担忧则是担忧贾璋的康健。

  贾珠被科考磋磨成什么样子了?她璋哥儿身体是好,可是……

  只是她儿子看起来兴兴头头的,她也不好给儿子浇凉水。

  二月初二,顺天府下宛平、大兴两县对外就张贴了告示:顺天府县试时间被定于二月十六,考点定在两县的县衙。

  在京三品官员子弟可以寄籍在顺天府参加科考,贾璋身为一等奉国将军贾赦之子,自然名在其列。

  至于考试的一应手续,包括寄籍文书、结保文书等,都由林之孝提前办妥,不消贾璋操心。

  贾璋只消在考试前亲自去宛平县衙礼房验明正身,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及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履历,正式报名即可。

  天子脚下一块砖头都能砸死三个官。

  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宛平和大兴两县简直就是惨中最惨之县——以上这三条他们全中。

  在别的地方做县太爷做胥吏能耍威风摆阔。

  在京城这地界,是虎你得窝着,是龙你得盘着,却是万万嚣张不得的。

  在这权力的核心地带里,就连主官位居三品的顺天府衙门的日子都不好过,更别提宛平和大兴两个县衙了。

  所以宛平县衙的小吏都是相当有眼色的——这些人对京城各家权贵如数家珍,平时极尽见风使舵之能事。

  荣国府贾家虽没有当年老国公还在时的风光,但碾死他们,还是如同碾死蚂蚁一般简单的。

  因此这些小吏见贾璋前来报名时,态度也是极恭敬的。

  在整个报名的过程中,贾璋没受到半点儿刁难,顺顺利利地报了名。

  在县试正式开考前,蒋凤举和贾赦分别通过自己的门路打听了宛平县令的文风倾向给贾璋作参考。

  贾家不混文人圈儿,消息有些不通畅。

  但贾赦品级高,大朝散了后请人出去喝酒,人家总不能无缘无故地伸手打笑脸人。

  所以他还真问出了些有用的消息。

  县试二月十六开考,贾赦和邢夫人打算让王善保和高彬去陪考。

  贾琏也主动提出来,他也要去陪考。

  邢夫人本不放心贾琏这个半大小子照顾贾璋的,但一想到还有王善保和高彬这两个妥帖人跟着,她也不必过于担心。

  在贾母同意贾琏照顾贾璋后,邢夫人就由着贾琏去了。

  二月十六日早上,贾璋兄弟二人用过早膳后就要前往宛平县衙的考棚。

  邢夫人给贾璋准备了好几层暖缎单衣,又给他披上了雪青色羽纱狐狸皮里儿的斗篷。

  考试时不能穿夹层衣服,只能多穿几套单衣。

  邢夫人担心贾璋穿绣娘赶制出来的衣服不服帖,特意给贾璋新量了尺寸,亲手给他做了衣裳,这才放下心来。

  贾母也殷殷叮嘱了贾璋好些话,无非是照顾好自己云云。

  然后又吩咐贾琏记得照顾好弟弟,出门在外不要贪玩,要听王善保和高彬的话。

  贾璋和贾琏两人连连应是。

  贾母又给王善保和高彬拿了赏钱,让他好生照顾贾璋。

  贾璋知道,老太太偏心二叔,可是是老太太对他的好也不是假的。

  清官难断家务事,贾璋也只能和光同尘。

第20章 县试初试诗清文尧,五场连考文思泉涌

  早春时节天气阴凉, 所幸天公作美,今年没有倒春寒。

  贾璋来考试的这一天也没有下雪。

  兄弟两人坐车坐了大半个时辰才到宛平县衙。

  这时候,天还没亮透, 苍穹上尚且悬垂着星子,荧荧惑惑。

  而在考棚之外, 已经排起了长龙。

  贾琏、王善保和高彬几人把贾璋送到了与他结保的五人小组里。

  贾璋的结保人都是后街贾家的旁支, 对待贾璋这个嫡支少爷都十分热情。

  科举考试中结保人互相连坐, 所以贾赦给儿子找的结保人都是族中子弟。

  这些族中子弟都靠着荣宁二府过活,纵然常出纨绔,也不敢在正经事上作妖。

  王善保不错眼儿地盯着贾璋的考篮——这东西最容易被人动手脚, 王善保被蒋凤举和邢夫人分别嘱咐过好几回, 万万看紧了贾璋的考篮, 断不得有一点儿马虎。

  王善保也知道自家老小的荣辱都系在贾璋这位小爷的身上,也不敢有半点儿的不仔细。

  其实在贾璋出发前, 二房那边儿还送过来不少考试用得到的东西。

  贾珠久经考场, 经验丰富, 二房送过来的东西可谓是色色俱全。

  不过邢夫人统统没用,直接把这些东西扔进了库房里。

  她可信不过二房,谁知道王氏会不会突然脑子抽筋,去搞实名制陷害的把戏?

  虽然这不太现实,但邢夫人素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她的妯娌的。

  县衙考棚外候考的队伍里什么样的人都有。

  既有贾璋这样的垂髫小儿, 也有六七十岁的白发老翁;既有身着锦衣的富贵公子,也有身着葛袍的寒门书生。

  不过为了防止发生口角, 影响自己的考试,大多数考生都只和熟人说话, 并不去四处寒暄结交朋友。

  贾璋在队伍里等了一会儿,就听见礼鼓的轰鸣响声。

  循声望去, 只见考棚龙门大开,吏目衙役们鱼贯而出搜检应试考生有无夹带。

  贾璋来得时间不算晚,没等多久就轮到了他被检查。

  搜检的衙役先是让贾璋解了衣裳鞋袜,然后又打开考篮一一搜检。

  毛笔要检查是不是中空的,砚台要检查有没有机关,带来的吃食也要掰开检查里面夹没夹带小抄。

  等到把这些东西都检察完了,吏目才拿出文书核对考生的户籍和容貌能不能对得上号,有没有替考、冒籍等事由。

  检查完了,那衙役和吏目才让开路,让贾璋自行提篮入场。

  宛平县衙的考棚还是比较宽敞的,虽然桌椅木料只是杨柳木这种便宜的木头,但斫制得十分齐整。

  比起外地诸县的考场环境,宛平这里的环境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

  贾璋的座位在第三排,光线充足又避风。

  能拥有这样好的位置,自然不是因为贾璋运气好,而是贾赦派人打点过的缘故。

  贿赂考官是不可取的行为,可是权贵之家在县试这种低等级的科举考试里花钱给孩子安排个舒服的考试位置,却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毕竟谁家还没个参加科举的孩子了?

  大家的屁股上都不干净,所以也没人对此吵嚷指摘。

  这种打点,早就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了。

  待到钟鼓声息,考棚落钥,宛平县令带领诸考生先拜圣上,再拜孔子。最后焚香宣旨,宣布开考。

  迟到的考生则被禁止入场,只能明年再来了。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