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37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每每大朝会时,贾政都会在文官末尾遥遥看见站在勋贵堆儿里的贾赦。

  贾政对此很不服气。

  只是因为早出生了几年,贾赦就可以拥有一切,而他却一无所有,只能靠自己打拼。

  (你真的自己打拼过吗?)

  即使现在他从贾赦手里夺走了大半爵产,但还是改变不了贾赦是爵爷而他是个小官的事实。

  贾政对此十分不平,却又无力改变,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贾珠身上。

  除此之外,还有贾政没有凭借科举入仕的遗憾,也被寄托在贾珠的身上。

  贾政一直都很自信,觉得如果贾代善不给他求官的话,他也能靠着自己考上进士。

  他是真的没想明白贾代善为什么要给他求官啊!

  贡院门口,贾珠站在队伍里,拎着考篮闭目养神。

  可惜的是,他闭得住眼睛闭不住耳朵,周围窸窸窣窣的议论声涌入到他的耳朵中。

  “本科来考的福建举人数量为国朝历史之最,唉,潮州威势,我等不得不服气啊。”

  “苏兄慎言,我等白衣举子,安可在这里议论中书?!”

  “怕什么?大不了自作白衣卿相!大上科没中,上一科又没中,这一科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日后满朝南音,本也没有我等容身之地了!”

  “唉,你这张嘴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京中出现了这样一条流言。

  说是此次春闱,陛下增加录取名额,本是为了造福天下学子的。

  可是首辅周东野周阁老为了给乡党牟利,私相授受,想把那些多出来的名额大半都分给闽人。

  礼部尚书祝郢就是首辅周东野的亲密战友,又是本科的主考官。

  周阁老想要操作的话,便宜得很。

  国子监坐落京师,其中消息向来灵通。

  贾珠自然也在监中听说过这则传言,此时听到那些人如此议论,更是心烦意乱。

  天色青明,星子西沉。人群熙熙攘攘,无端地让人感觉气息压抑。待到贡院大门訇然中开时,候考举人也可以依次进场了。

  会试的巡检成员与乡试的巡检成员构成不同。

  与乡试那由衙役组成的巡检队伍相比,会试的巡检成员要更加正式一些——其主要成员全都是从五军营里抽调的什伍。

  而那些从顺天府与宛平大兴两县抽调的衙役吏员,只是作为兵卒们的辅助人员留用。

  这些兵卒搜查应试举子时,态度也十分严苛。

  会试是国家抡才大典,通过会试的贡生在殿试上很少会被黜落,基本上能通过会试的,都是未来的官老爷。

  正因为如此,会试的搜查巡检才会比乡试、院试等考试严苛许多。

  就比如说现在吧,太阳还未升起,学子们却要一一解开衣裳、脱下鞋袜……

  不少人被风一激,就直接打起了喷嚏。

  周瑞在一边看着,心里害怕极了。

  他是真的害怕贾珠病倒!

  怎奈何那些搜检官兵铁面无情,会试又是不能不考的。

  周瑞也没有办法,只得提心吊胆地目送贾珠进去。

  贾珠在被检查完后,穿好自己身上的五层单衣,领了考牌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号舍门外守着一个五千营的兵卒,见贾珠过来,板着脸检查了贾珠的文书和考牌,在贾珠进入号舍后更是不错眼儿地盯着贾珠,守在号舍外头一动不动。

  这和贾珠打听到的消息全然不同。

  无论是贾珠向那些参加过会试同学打听到的消息,还是岳父李守中告知的内幕,都只说了会试时会有官兵在贡院里巡逻,并没有说过考生号舍外会有兵卒看守的事情。

  贾珠看着号舍外杵着的人,只觉自己浑身不适,只是他也不敢对此提出异议。

  在贡院内喧哗,可是要取消考试资格的。

  在那黑脸军士的视线下,贾珠硬着头皮草草收拾了一下考棚,坐在原处静待发卷。

  天光大亮,钟鼓交织。

  提调会试主考官、礼部侍郎蒋南春拈香宣旨,巡检兵丁依命发放考卷。

  会试考官竟然不是祝郢吗?

  这是出了什么问题?

  在坐举子心中都疑窦丛生,但是还是那句话,在贡院内喧哗,可是要取消考试资格的。

  因此也没人敢对此提出异议。

  贾珠接过第一场的墨卷,只见墨卷上写了一长串的题目,字多得让他眼晕。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此科会试题目的数量之多,竟是上一科的两倍。

  而且除了第一道题目“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很简单之外,其他的四书文都非常难,甚至还有无情搭。

  贾珠在五经中专治《诗经》,所以其他四经的题目贾珠并不是很清楚其难度高低。

  但《诗经》的题目,确实和四书文一样艰涩无比。

  这什么“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1]”,前半句出自《大学》,后半句出自《诗经》,两者之间毫无关联,简直让人无从下手。

  贾珠逼着自己连做了一整天题目,但还是对那“无情搭”的四书文毫无灵感。

  心情焦躁之下,贾珠晚上也没睡好。

  第二天醒来只觉自己鼻塞眼花,腰酸背痛。

  交卷前,贾珠才勉强着把那道无情搭的题目写完交了上去。

  但是第一场的题目难度极高,远不是最煎熬的事情。

  真正煎熬的事情是,贾珠他要在贡院里待上整整九天。

  科举考试一级比一级严格。

  县试就在县衙的考棚里考,尚且有宽阔方桌。

  到了府试、院试,考生们就得进专门搭建的号舍里考试了。

  到了乡试时候,三日一场考试,连考三场。

  但好歹每一场结束后,考生们还可以离开考场回家休息一晚。

  可会试一连三场共计九天,应试举人都得住在贡院里头,就算生病也得挺着。

  只要选择出场,就算是你自动放弃了考试。

  这还是朝廷照顾考生呢。

  在前朝的时候,就算是乡试也得在考场里连着待上九天哩!

  贾珠是荣府长孙,自幼娇生惯养。

  莫说整饬家务,就连衣裳都是小厮丫鬟给他穿的。

  往常参加乡试时,一场连考三天,府里都提前备好了搁得住的吃食。贾珠进号舍后,只用烧水把食物热熟就好。

  如今一连九天,头几天从府里带的干粮酱菜还能吃。

  后面的日子里,就要贾珠自己去做饭了。

  不做也不行,早春天气虽然不冷,却也不热。

  不吃些热乎的根本熬不住。

  而且馒头点心等食物也搁不住太长时间。

  其实在会试前,贾珠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他还专门请了厨房的秦嫂子教他做饭,那时候贾珠已经学会了——虽然手艺很一般,但好歹能煮熟粥饵。

  可是此时他却四肢无力,做饭也没甚精神,熬得粥都糊了。

  若非还想继续考试,贾珠他肯定喝不进去这糟乱的东西。

  等到一场考试时,贾珠窝在朝廷发放的棉被里,咳得都快要把肺咳出来了。

  因为止不住咳嗽,贾珠也睡不着觉,起身往外一看,只见外头月光惨白,好似在天空被撕裂了一个口子。

  贾珠忽然觉得这很是不祥,在月光的笼罩下,他的脸色竟然比这月光还要更白三分。

  他想不明白会试的题目为什么会这么难,也想不通考官为什么从祝郢变成了蒋南春。

  只是有些疑惑:会试增加录取名额,不是为了庆祝皇上圣寿吗?为什么要把题目出得这样难?

  会试期间,应试举子家属的心情都十分忐忑,很多人因为担忧自己的儿孙/丈夫,成天成宿地睡不着。

  但除了他们这些家属外,不少朝臣也因为会试一事彻夜难眠。

  若是寻常春闱,他们这些没被选去筹办会试的官员倒是没有什么好焦心的地方。

  只坐等着新科进士选官就是。

  可眼下,内阁的派系斗争波及会试,这中间的暗潮汹涌,惹得不少人胆战心惊起来。

  周首辅被人将军了。

  祝郢为了拍皇上马屁,请求增加会试录取名额开恩科的建议变成了一步臭棋。

  这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事情。

  若非如此,会试的主考官也不会突然变成礼部侍郎蒋南春。

  要知道,蒋南春在丙辰科的时候已经做过会试主考官了。

  按规矩,这一科的会试主考官也应该让别人来做了。

  更何况现任礼部尚书祝郢是刚被调到礼部的。

  他身为礼部主官,却还没做过会试主考,这很不合适。

  所以皇帝才在一开始就点了祝郢做主考来主持此次的抡才大典。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