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40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可是贾母也清楚贾珠是个敏感多思的孩子,若她因为担忧珠哥儿而生病,珠哥儿醒来后也会愧疚万分——上一次乡试时就是如此。

  而王太医和孙大夫都说了,珠哥儿日后是不能动怒生忧的。

  否则只怕会有损寿数……

  在贾璋和几个贴身大丫鬟的陪伴下,贾母回了荣庆堂。

  不过她也没心思用晚饭,不过是和贾璋一起随便对付了一口,也就罢了。

  贾珠的事情让贾璋对习武一事更上心了。

  强身健体是无比重要的,若是考试把自己考到连命都没了,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他虽然不喜欢贾珠,可是看着贾珠那副恓惶模样,贾璋心里也有些闷闷的。

  于是贾琏跟着遭殃了,他被贾璋押着过来和高彬学太祖长拳。

  看着贾琏的花拳绣腿,贾璋满意地点了点头。

  虽然贾琏学的这点儿东西半点用处都没有,但是好歹能强身健体啊!

  若是可以的话,真想把父亲母亲都拽过来一起锻炼。

  只可惜母亲是大家夫人要讲究仪态,父亲又只爱吃喝玩乐不像贾琏这样好忽悠,是不可能过来和他一起习武的。

  因为贾珠生病,贾璋还产生了一个新的烦恼。

  每年会试放榜是在四月,而府试的时间也在四月。

  虽然孙大夫和王太医都说,贾珠只要好生保养,情绪稳定,就能活到四十。

  可是贾璋很怀疑贾珠能不能够保证自己做到情绪稳定。

  杏榜可是很快就要出来了。

  若是贾珠榜上有名,或许还能养好身体;若是贾珠名落孙山,以他的敏感心思,又如何能不产生忧虑之心,乃至陷入忧郁的泥沼?

  毕竟,太医和大夫都说了,贾珠以后不能劳心费神,想来是再也不能考了。

  这也就是说,这一科,大抵就是贾珠最后的希望了。

  而贾璋面临的难题是,万一贾珠真的因为没考上进士就气急攻心以至去世的话,他这个堂弟,是要给贾珠这个嫡系堂兄守大功服的。

  按照盛朝律法,官宦只需要在父母去世时丁忧即可(长房嫡长孙在祖父母去世时也要丁忧)。

  但是在嫡系亲属丧礼期间,士子们却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

  但问题是贾璋他也不能未卜先知,提前算出来贾珠他到底能不能考上进士啊?

  更算不出来贾珠若是考不上,会不会在四月去世……

  若他真有能掐会算的本事,谁还去考这劳什子的科举!

  直接去做皇帝陛下的国师难道不香吗?

  贾璋辗转反侧了好些时辰,最终还是决定要去报名参加考试。

  若是真出现了意外,他不去参考就是了。

  毕竟朝廷今年开恩科,增加了不少录取名额。

  他又考上了案首,只要参加府试,就有板上钉钉的童生名额。

  若是不去报名,说不定二叔二婶还会觉得他在诅咒贾珠呢!

  可是,万一他运交华盖,贾珠就是在他考试当天,甚至就是在他去考试的路上没了的话,他又该怎么办呀?

  虽然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很小,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做“无巧不成书”哩!

  贾璋想了想,从床上坐了起来。

  他在帐子里面朝南方跪拜,双手合十祈祷道:“玉皇大老爷保佑,玉皇大老爷保佑,千万别让我那样倒霉呀!”

  却说贾珠那里,王夫人和李纨衣不解带地照顾了几天后,贾珠才终于苏醒过来。

  王夫人见儿子苏醒,拉着他的手上上下下地打量,心疼地问他道:“珠哥儿,你感觉怎么样?”

  贾珠边咳边问:“母亲,您怎么……咳咳咳,您怎么在这儿?”

  他这两日在昏迷中一直在咳嗽,现在有了知觉,只觉得嗓子痛得要命。

  “珠儿病了,母亲过来照顾你。”

  王夫人勉强撑着笑意,听他嗓子哑了,便端起一旁的小吊梨汤要喂他喝。

  贾珠不好意思被母亲喂,便侧过头去躲开王夫人递过来的勺子。

  可是一侧过头,便见到李纨她脸色苍白地跪在地上。

  “母亲,宫裁她怎么跪在这里?”

  王夫人脸色一滞,缓了缓心神后才漫不经心地道:“你媳妇看你迟迟不醒,便要为你跪经。我拦也拦了,可她偏不愿意听我的。珠儿,现下你可醒了,还不快点儿让你媳妇起来?”

  贾珠听了,心里既感动,又可怜李纨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连忙哑着嗓子让李纨快点起来,又让嬷嬷去扶李纨。

  王夫人听着儿子越说话声音越哑,愈发痛恨李纨勾着儿子多说话。

  面上却只得忍了。

  她在贾珠面前,素来都是一个慈母,一个和善的好婆婆。

  李纨也不敢揭穿王夫人的谎言。

  这屋子里的丫鬟婆子全是王夫人的心腹,她的大丫鬟又被王夫人指使出去熬药不在这里……

  只要她反驳王夫人,屋内的人就全都会指认她忤逆婆母、谎话连篇。

  她只得忍下这份苦楚,而且贾珠的苏醒令她满心欣喜,她已经顾不得和婆婆怄气了。

  她拖着发麻的腿站起来,握住贾珠的手:“大爷你醒了,这可真是老天保佑……”

  贾珠想说两句话安慰李纨,就听王夫人道:“珠哥儿,你嗓子都是哑的,哪里说得了话?”

  “珠儿媳妇,你也体谅一下珠儿,有什么话以后不能再说呢?”

  母亲都这么说了,贾珠哪里会不听呢?

  李纨又哪里敢继续跟贾珠说话?

  当然,无论这对婆媳怎么不和,她们都默契地把贾珠再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死死地埋在心里。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万事皆休。

  这样的噩耗,便是正常人都受不住,更别说贾珠这个病人了。

第27章 府试制义春闱放榜,心怀死志严父刺心

  玉皇大老爷还是很保佑贾璋的, 今年的府试被定在了四月初五。

  今年的会试是在三月初九那天开考的,三月十八日结束。

  而每年判卷子最少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 贾璋考完府试后,春闱的杏榜都还不一定能够被张贴出来呢。

  贾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总算是不用担心贾珠在他考试的时候驾鹤西游, 以至于让他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了。

  四月份考试是最舒服的, 天气不冷也不热,贾璋在考试当天穿了两件柔软的单层春衫,外面披了一件单层的石青色斗篷, 也就尽够了。

  这件斗篷不但能在早晚天气冷的时候穿, 晚上还能当铺盖, 一衣两用,确实是用处多多。

  因为贾珠病重的缘故, 四月初五这一天, 贾璋早早地带人前往贡院去了, 离开得十分低调。

  在京城,除了县试被安排在大兴、宛平两县的考棚里,其他各级科举考试都被安排在贡院里头。

  卯时一刻,贡院开门,乌泱泱的考生们依次上前接受衙役的审查。

  在被翻检了考篮, 检查了衣服鞋子头发里有无夹带后,贾璋顺利地进入考场, 按照考引找到了自己的位子。

  这次考试所在的号舍就没有参加县试时的考棚宽敞了,贾璋拿起抹布, 蘸了清水,细细地擦掉了号舍里的灰尘后才安心坐下来闭目养神。

  接下来仍旧是老一套, 叩拜圣上,祭祀孔子,然后拜见顺天府尹和学政大人,在这之后,墨卷才被巡逻的兵卒们分发下来。

  府试共考三场,第一场考帖经墨义,只考一天;第二天考刑律和算学,也考一天;第三场考策论,连考两天——第一场和第三场占据的比重较大,必须精心答题才能通过考试。

  到了府试,考试内容就不像县试一样,只要通读四书即可。

  在府试的时候,必须通三经以上才有报考资格(这里指的是十三经,并非五经,四书中《论语》和《孟子》也在十三经之列),通五经(十三经里选其五)者才可以被选为甲等(前十名)。

  在帖经墨义这个考试项目里,考官在出题时会把十三本经书的题目都编纂出来,然后按照考生报上去的经书来分发试卷。

  贾璋在报名时就在自己的文书里填写了《孝经》、《论语》、《孟子》、《诗经》和《春秋》。

  这几部经书都是蒋凤举给他讲完了的内容。

  他既然已经学会了,而且经常记诵,对这几部书都记忆犹新,就没有只报三部经书的必要,哪怕是为了稳妥。

  毕竟,在考官对两个考生谁前谁后、谁中谁黜犹豫不决时,该考生是通三经的还是通五经的就会变成一项重要的裁决标准。

  第一场和第二场的内容都不算太难,贾璋顺利地考完了。

  到了第三场的时候,策论的题目是“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贾璋只细细写了一篇时文,观点也并不十分新颖锋锐,只在制义格式上模仿了顺天府尹朱城的时文。

  “三代圣君之治,自节用而爱民!噫嘻,夫古圣贤之治,今人亦可复焉!”

  费尽心血后,贾璋终于写完了最后一句——因为最后一场要考两天,贾璋没法子回家,只能在贡院里头住,却是吃了不少苦头。

  所幸现在是四月,晚上把斗篷罩在顺天府发的被子上面,倒也不是很冷。

  他松了一口气,离开了考场,一上车就是呼呼大睡,倒是把贾琏吓得够呛。

  反倒是高彬和王善保年纪大,不会像贾琏一样草木皆兵,这两人摸了摸贾璋温热的手,小声安慰贾琏道:“二爷不必太过担心,三爷这不过是累狠了,睡一觉就好了。”

  贾琏听了,点了点头,也不再说话,生怕吵到贾璋睡觉休息。

  回家后,贾璋半梦半醒间能感受到有人在给自己擦洗身体,有人在给自己把脉,不过他实在是太累了,便也没睁眼,只是径自沉入黑甜之乡。

  第二天醒来,大丫鬟红杏给他端了温水来喝,贾璋慢悠悠喝了,用了早膳,才去后街蒋家找西席先生蒋凤举品评他的府试文章。

  贾璋这边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府里上上下下也绝口不提会试之事。

  贾母为了让贾珠醒来后不天天思索科举之事,特意发话不许府里人乱嚼舌根子。

  有老太太发话,又有几个人敢嚼舌根子呢?

  就是大房的几个主子,虽然不喜欢二房,可是看见贾珠那病歪歪的模样,也不愿意在这个关节眼儿上戳人家的心窝子。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