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 第38章

作者:最爱冰萄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基建 BG同人

  “我上一次试炼还得到了十斤名为棉花的种子,计划打乱降卒后让他们卸甲归田,就地耕种这种作物。”

  棉花一种功能颇多的经济作物,性温和,具有止血、消毒、祛湿止痒等功效,可制作成医用脱脂药棉,辅助治疗出血症状,而军用价值,无论子弹还是火炮炮弹用的炸药都是无烟火药,主要制作材料便有棉花。

  在古代,棉花还有最重要的保暖功能,冬日寒冷,贫苦的百姓们容易被冻死,有了棉花制成的防寒衣物,就有了过鬼门关的机会。

  几十万降兵,能开亩的荒地只种棉花远远不够,宴明婉想了想,建议道:“拿去和小麦或豆类物一起套种吧,能顺便收获些粮食,种点甘蔗制糖也行。”

  屈原《楚辞招魂》中诗句提到“胹鳖炮羔,有柘浆些”,柘指甘蔗,说明当时楚国已经能够从甘蔗中提取汁液。甘蔗经过简单处理,能做成红糖,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风散寒,活血化淤的功效,适于产妇、儿童和贫血患者食用。

  古代男女绝大部分都是贫血患者,除了上层的权贵,百姓一年也难吃到一回肉,更别提古人的饮食习惯与现代不同,一日只用两餐,吃的东西老早就在艰辛的劳作中消耗没了。

  再者,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小麦和水稻,两者和棉花套种,一方面能控制蚜虫灾害,提高农物产量,一方面也能满足几十万俘虏的温饱需要。

  “多谢天女大人。”

  白起安静地听着,道:“你这样为我考虑,我无以为报,我.....”

  “晚安!”

  宴明婉赶紧挂了电话,总觉得他下一秒要说出“以身相许”四个字。

  要命,谁为他考虑了,她是想着战国的穷苦百姓好不好。

  摇摇头,宴明婉打开电脑,继续制作起下一个医家视频,按照朝代顺序,下一位盘点的医家代表正好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医。

  让曹老板差点社死的那一位。

  想到三国众人看到的反应,宴明婉兴致勃勃,当晚就熬了个大夜,连夜把视频剪了出来。

第28章 医家篇4社死的曹老板

  是夜。

  繁星密布,茫茫夜色之中,忽然响起节奏优美的鼓点敲击声。

  有乡野间的百姓赶紧搬了小板凳出家门,呼朋唤友一起看天女授课。

  百姓们对医家篇视频爆发出巨大的热情,宴明婉上回才讲艾草的功效,各村河边的艾草都快被拔秃噜了,还有脑子灵活点儿的,当下便决定在自家三亩地里种些,平日里自用或是供给镇上的医馆。

  李世民携着长孙皇后看向天际,上回没得到试炼机会心里可难过了,这次医家盘点总该轮到他们了吧?

  他们唐朝有超多名医!

  【东汉末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天灾、瘟疫、战乱和人祸相互交织,诗人王璨用一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形容当时的社会现状。

  而在乱世之中,有一人的出现如同灵药,解救苍生痛病。】

  一人背着药篓,于清晨日出的光芒下从林中缓缓走来,人们看不清他的面容,却感觉对方如菩萨般悲天悯人。

  如果他们生活在后世,就会明白这是影视剪辑里的常见套路。

  俗称,救世主专用出场。

  连续的生灵涂炭、水旱成灾的画面,看得一些统治者羞愧掩面。

  曹操坐在营账中,莫名生出一种不妙的预感。

  等等,东汉的名医?不会是那一位吧——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后人常以神医之名称呼他,奉他为“外科鼻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赞美医术出色的医师。

  在那个疫病流行的年代,他是百姓心中天神一般的存在。】

  此名一出,曹操嘴角僵住,迎着众谋臣的视线,他脑海闪过两个大字:

  完了。

  华佗不肯来曹营为曹冲治病,曹操没办法,小儿子的病要紧,于是只好向刘备讨要两粒阿莫西林,刘备同意送药,但条件是他两年不能进攻汉中。

  曹操同意了。

  药物拿到手,曹操一颗给了郭嘉,另一颗给曹冲,两人吃完了药,病症有所好转,又在其它药物的辅助治疗下渐渐能够下床行走。

  憋着邪火的曹操回头就把华佗下了大狱,“自大狂妄,以为天底下除了他就没有其它医术高超的大夫了吗?”

  “咳,咳咳。”

  一人的咳嗽声打破账内寂静。

  来人披着黑浓的长发,左眼下方有一颗细小的青痣,容貌风流若桃花,脸庞却苍白得毫无血色。

  男子乃是郭嘉,英年早逝的三国鬼才,才识超群,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赫赫功劳。

  听到郭嘉的咳嗽声,曹操关心道:“我都说让奉孝你呆在房里休息,别随便出门,小心受寒发热。”

  郭嘉说:“我不出来,怎知主公惹下了这等大祸,听说荀令君曾劝主公不要把华神医下狱,结果主公却骂华神医是无能鼠辈。”

  现在好了,天女亲自点出华佗在后世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社死的是谁?

  曹操燥得满脸通红,他属下里也就只有郭嘉敢如此不留情面地阴阳他。

  “咳,我这就派人去把华神医放出大牢。”

  郭嘉撩起眼皮子:“不,主公您要亲自去请。”

  曹操一口气噎在了胸口。

  华佗自恃才能,不听他诏令,还冲使者骂他是乱臣贼子,这样的人,他凭什么向他服软?

  然而所有的气话消失在了郭嘉静静凝视他的双眼里。

  “主公,您明白该如何做。”

  【华佗自幼聪慧好学,沛相陈珪多次想要举荐他做官,华佗拒绝了他的好意,说自己志在钻研医术,不求仕途。

  他行医天下,足迹遍布黄河两岸,渐渐的,名声传扬四方。

  如今后人耳熟能详的华佗行医轶事之一,便是来自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

  天幕中出现了新的画面,布衣老者用小刀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肉上的剧毒,关羽面不改色,一边伸出手臂让老者切开,一边与人饮酒下棋。

  此情此景,怎能让人不赞一声真汉子!

  白发苍苍的华佗感慨道:“我华佗行医一生,所治病人何止千万,还从未见过有如将军者。”

  “将军气概,世俗罕见也。”

  关羽扶起他:“先生,我戎马一生,不过稍能忍痛而已,怎比先生神术起死回生,令人钦佩。”

  “!!!”

  众人惊呆了。

  张飞喃喃道:“二哥也太能忍了吧。”

  神人啊,手臂骨头都出来了都不喊一声痛。

  周仓崇拜眼:“将军好厉害!”

  关羽有种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感觉,如果他在后世上过网,就会明白这叫做“装”,视频里的关羽简直就是逼王在世,装得没边了。

  正主看到都忍不住脚趾抓地。

  关羽满脸疑惑,他确认自己没见过华佗,这段故事到底哪里冒出来的?

  明朝。

  老年罗贯中呆呆的看着天幕里的景象,他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在《三国志通俗演义》75回 写的故事 。

  罗贯中今年已经六十多岁,年近花甲,一生创作无数小说作品,经历过父亲的不理解,也遇见过志同道合的朋友与老师,也曾想做出一番大事业,参与过灭元的农民起义。

  然而他最爱的依旧是文学,图王未果,于是在小说里抒发自己对仁君的追求。

  为了纪念帮助过他的老师施耐庵,近些年,罗贯中在完成《三国演义》后,便开始了《水浒传》的加工和增补工作。

  猝不及防听到自己作品的名字,罗贯中花了一些时间反应。

  “四大名著.....”

  说的是他的《三国演义》?!

  【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本书被认为是华夏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讲述了风云动乱的三国争霸时代。

  《三国演义》对华夏小说的发展有着划时代意义,有读者赞美作者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同时,罗贯中老师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一起并列为古典四大名著,是无比珍贵的历史遗产。】

  轰——

  一言惊起千层浪。

  各朝官员、读书士人面露惊异,就连小说发展最为繁荣的明清时期的作者们,也难以置信的张大了嘴巴。

  小说家不是不入流吗,居然在后世有如此高的名望!

  小说家虽然属于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但历来不被主流学者重视,常被人说“小道”,即使在发展较为繁荣的明清时期,写小说的也大多为考不中科举的落魄读书人,存在感微弱。

  天幕第一次出现时,天女曾经盘点过小说家,但大部分人没仔细关心过这个学派,毕竟小说家当时排在最后一位,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排名顺序就是各学派在后世子孙心中地位的体现。

  各位小说家不敢发表啥意见,他们能被提上一嘴就心满意足了。

  没想到.....

  罗贯中的小孙女说:“阿爷,你怎么哭了。”

  “没事,爷爷的眼睛进沙子了。”罗贯中握着毛笔的手微微颤抖。

  能在历史上留下如此浓重的一笔,证明自己做的不是无用功吧。

  不管他还能写到何时,这辈子最高兴的一刻就在这里了。

  明洪武初年,施耐庵哈哈大笑:“好好好,不愧是我的徒儿。”

  作品并列四大名著,一段多好的师徒佳话。

  自己收徒的眼光真不错!

  紫禁城内,朱元璋遭遇了和曹操一样的尴尬。

  无他,因为《水浒传》里描写的起义事件太具有煽动性,他也把施耐庵下大狱了,后来是刘伯温求情,他才把人放了出去,后又听说施耐庵回乡途中染病,不久后便去世了。

  朱标:“父皇你....唉。”

  朱元璋悻悻然:“咱也不知道那老头能名留青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