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爱冰萄
以往讲到这里,天幕就该结束了。
但女音略微一顿,继续说道:【有一件事让后世的医学者们感到非常可惜——
孙思邈抢在生命结束之前,为后人完善《千金药方》,写成了《千金翼方》一书。
此书却在后来的战火中遗失,如今的版本还是从日本传过来的,与原著有很大差距。
《千金翼方》是医学界的重要瑰宝,它的遗失成了华夏医学界一大损失。】
“战火.....哪里的战火?”李世民莫名预感不妙。
紧接着,女音道:【这场战乱便是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若说之前的唐朝是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那么安史之乱它终结了大唐百年盛世,
百姓们家园一夜之间被摧毁殆尽,短短八年,唐朝的人口削减了三分之二,堪称史上最血腥叛乱。
而象征着大唐繁华与荣耀的帝都长安从此一振不撅。
长安城,再也不复长安。】
第37章 医家篇13神啊,求您垂怜
立政殿内一片死寂,长孙皇后与子女们面面相觑,说不出话。
几秒后,李泰率先反应过来,先将李承乾一军:“呵呵,大哥治理的好国家,叛军作乱,民不聊生.....”
李承乾粗暴的打断他:“李泰你闭嘴!我绝不可能把父皇的国家变成这样!”
李泰不屑:“大哥这么怕弟弟说做什么,你也知道自己干得不行啊,也对,你本来就不是当皇帝的料子....”
“啪!”
李泰捂着刺痛的脸颊,不可置信地看着李承乾,李承乾居然敢打他。
还是当着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面!
好啊,你自己送上来的把柄!!
泪水瞬间就飙了出来,李泰顶着红肿的脸庞,三分委屈,四分表演,五分真实的愤恨道:“父皇,母后,你们看大哥.....”
“够了。”
李世民沉声道:“都给朕跪下!”
他还没死,两个儿子就在这里拳脚相见,等他驾崩了,是不是又要上演一场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失望的看着李承乾,被亲弟弟轻而易举的激怒到动手,实不堪为仁君气度。
一个人的性格会那么容易改变吗?
将来的唐高宗,真的是承乾?
李世民忍不住内心生出了怀疑,但他现在有一件更关心的要紧事,那就是安史之乱怎么发生的。
叛乱者到底是谁!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1]
李渊之后继位的唐太宗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重视民生疾苦,知人善用,在他的统治下唐朝的威名远播四海。
摩诘居士王维曾写诗赞美唐太宗治下的繁荣景象: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
国衣冠拜冕旒“。
太宗皇帝的贞观之治为子孙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到了玄宗一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天宝末年全国的人口更是增长到了八千万户。
这样繁华的大唐,是如何在一夕之间急转直下,沦落到了衰败的境地呢?】
金龙鱼灯飞往高空,胡人女乐载歌载舞,街市繁荣,诗人吟唱着震铄古今的名作。
少数民族国家的领袖们举起酒杯,憧憬的望向大殿最上方。
“愿为大唐皇帝陛下上尊号,名曰——”
“天可汗!”
一石惊起千层浪。
唐朝以前的时空,君主们面露惊讶。
可汗是游牧民族对最高级首领的称谓,向来只用来称呼他们的部落酋长,汉人的君主,居然也能得到异族如此尊崇?
“好生威风的尊称!”
刘彻的心脏扑通直跳,这“天可汗”比他的武帝称号还特别,至少匈奴老儿讨厌他的很,绝不会这般叫他,真想了解一下未来的那位唐太宗是怎么做到的。
李世民:等你把异族都打服了,让他们都当上舞王,就能得到这个限定称号了。
贞观年间。
李世民满眼血丝的看着天际,心里为后来唐朝的乱象感到愤怒,大脑一团乱麻,即便听到天幕夸赞自己也生不出任何欢欣情绪。
“二哥。”长孙皇后担心唤他。
“.....嗯。”李世民朝爱妻挤出一个微笑,道:“虽然子孙不争气,可朕这皇帝好像当得还不错,不用日日舔着脸去找史官看《起居注》了。”
长孙皇后几乎要落泪,她见不得骄傲的李世民这种姿态,正要再说些软话开解一下对方,这时有宫人来报:
“陛下,皇后娘娘,国舅爷,梁国公、蔡国公三人前来求见。”
长孙皇后闻言,欣喜看向李世民:“是兄长。”
李世民:“请他们进来。”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入殿,几人目不斜视地掠过跪在地上的太子和魏王,走到李世民身前,向李世民、长孙皇后问好。
房玄龄对李世民说:“陛下可从天幕看出了关键之处。”
李世民见房玄龄的表情,便知他心里有了主意,说:“请爱卿指点。”
房玄龄说:“人。”
“人多,生乱。”
“人多,地不足。”
两句话仿若一双无形之手挥开眼前迷障,李世民加重了呼吸。
是啊!贞观的人口也就一千万户左右,天宝末年却足足有八千万户!
再加上世家大族里的隐户与没有身份的流民,加上去一共该有多少人?
人变多了,土地的生产力却跟不上种粮水平,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民吃不饱饭,自然就对国家生出怨怼之心。
而这时,头顶的天音道:【说起开元盛世,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统治者,唐玄宗。
唐玄宗是唐太宗的曾孙,名叫李隆基,唐朝的第七位皇帝。
如果能把唐朝的皇帝都拉来参加选秀,这位一定是粉黑对半开的血雨腥风级顶流,毕竟爱他的恨他的都恨不得他早死——
因为活太久而把自己拉到和朱翊钧同一条水平线的昏君。】
唐玄宗神色发狠的看着上空。
他改革经济,增加国库收入,又崇道抑佛,修订律法,重用贤臣,缔造了强盛至极的皇朝,他实绩逆天,威加四海,百官都赞他圣主!
天女凭什么骂他昏君,凭什么因为两个逆贼而抹杀他的功绩?!
朱翊钧是啥玩意,连搞个张居正都畏手畏脚的等到人死了才敢抄他家,换做他早在上位第二年就将人诛杀了!
他才不跟对方一个水平!
【古代有句话说的好,清官的保质期是三年,保质期一过,地方官受封建大环境腐化,开始贪污受贿,趴在百姓的身上做吸血虫。
同理,皇帝也好不到哪儿去,当你处于一个国家权力的最顶点,掌握了他人的生杀大权,很难再听得进他人劝谏,历史上没几个皇帝能从头到尾保持脑子清醒。
众所周知,御史是个高危职业!
半生明皇,半生昏聩,便是李隆基一生最好的写照。
创造了开元盛世,李隆基自认为他的功绩已超越太宗皇帝,于是他开始飘了——
宠幸奸臣,重用宦官!抢占儿媳,骄奢淫逸!
这还不算最厉害的,接下来向你们走来的是节度使制度,下放军事财政大权,十节度要兵有兵要钱有钱,再来个藩镇割据!嗨呀,这不生出狼子野心,抢个帝位玩玩都说不过去了。
可谓叠满了末代王朝该有的Buff。】
李世民两眼发黑,此刻只想穿去开元朝狠狠地削李隆基一顿。
十个节度使,他怎么敢啊!
可全权调度管辖区立的人口土地、经济、军事,这与东汉末年的州牧有何区别?
州牧一职直接滋生了好几个割据一方的桀雄!只要有野心,节度使就会成为皇权大患。
那李隆基的脑子进水了吗?
李承乾、李泰二人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谢天谢地,唐玄宗不是他们!
然后又心里齐齐打起了鼓,他们不会那么没眼光立这种家伙做继承人吧,儿子的儿子.....呃,不好意思,他们的儿子还没出生。
李治身体哆嗦的像得了癫癞症。
到底哪个孙子霍霍了他的大唐?不对.....他与媚娘的孙子里没有叫李隆基的,难道对方不是他跟媚娘的后人,是别的女人生的?
武媚娘眼眸黑深,沉沉的看了李治一眼。
“媚娘?”
李治从没见过爱人这种表情,觉得好陌生。
武媚娘:“陛下,你对不起我。”
【其实统治者的昏庸只是一条导火索,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唐朝的土地兼并使均田制名存实亡。
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流离失所,不得不逃亡他乡,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而长安贵族依然声色犬马,杨国忠、李林甫等贪官奸臣继续搜刮民脂民膏供李隆基享乐。
上一篇:脸盲在木叶和暗部谈恋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