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造反的日子 第64章

作者:想见江南 标签: 种田文 女强 历史衍生 爽文 BG同人

  至于其以后会不会生出贰心,赵孝颖到不是太担忧。且不说花荣形单影只,赵淳楣好歹也是实权皇帝,手握十几万重军,周围的一切都是她自己经营出来的,再加上血脉、功绩,这都能被个外男篡权,那她这么多年算是白干了。

  满意的不光是赵孝颖,可以说随着赵淳楣的大婚,整个朝廷都消停了不少。倒不是大臣们从此就信服于她,主要如今官家算是表明了态度,关于未来的继承人,大概率还是想自己生,众人拿准了方向,该研究研究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如此,赵淳楣与百官进入了一个短暂的蜜月期,几项关于民生的政令推行得比较顺利。

  在修复东京城的同时,几座工厂也开始选址,有了青州这个先进试点,众人对此接受度不错,不少百姓已经跃跃欲试打算报名。

  二龙山上那些跟随着赵淳楣进汴京的旧部,也都顺利安插进朝廷,其中大部分在军队。二龙山大军是她安身立命的底牌,自然要牢牢掌握在手中,零散的进入各部门。甚至像解珍解宝等人,赵淳楣还为他们单独成立了个衙门。

  这两兄弟乃猎户出身,之前带领手下四处勘测地形,寻矿记录水文,工作能力非常出色。如今领五品官身,挂在工部名下,遇到大事可以越级直接跟皇帝汇报。

  两兄弟自认未曾上战场杀敌,只不过四处跑跑就成了官老爷。现在于京中养尊处优,都十分忐忑,寻了个日子进宫,求官家给自己摊派点活儿。

  赵淳楣也知他二人心中所想,安抚一番后沉思片刻,开口道:“如今的话,倒还真有个适合你们的活儿。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解珍解宝迫不及待道。

  赵淳楣眉头微皱,“只不过路途遥远,还有一定风险。”

  兄弟二人当即表示,他们都是跟随官家从刀枪里滚出来的,对此完全不怕,只求能为国家效命!

  想到这两人确实天南海北四处走,任务交给他们倒也放心,于是赵淳楣缓缓道:“我需要你们去西夏走一趟,帮我考察下地形。”

  “西夏?”

  赵淳楣点了点头。

  其实长久以来,她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当天下大乱,宋辽金脑浆子都要打出来的时候,西夏,到底在干嘛?

  将时间倒转回七年前,此时在位的宋徽宗雄心勃勃,延续了之前几任皇帝的政策,委派童贯领军,大举进攻西夏。

  依靠着还算充盈的国力以及种师道等名将,还真打下了几座城池,不过自己损伤也不小就是了。

  最终西夏无奈求和,割让城池给大宋,两国约定好以后互不侵犯才算结束。当然了,这并非宋徽宗心慈手软,而是他要集中精力去干一个大事——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极度抽象的宋金海上之盟就此诞生。

  余下的,大家也都知道了。

  鸣金收兵后,西夏则全力帮助自己的好大哥辽,不断给辽国天祚帝写信,并且还想着出兵打金人。

  辽国对于西夏不光是宗主国这么简单,现任西夏国王取的就是大辽的公主,他自己身上也流着契丹人的血,恩情加上姻亲,使得西夏铤而走险。

  然后就被金人揍服了。

  金国将领完颜娄室以一当百,打得西夏抱头鼠窜,最后无奈俯首称臣,转头帮助金国打北宋。

  打完北宋,西夏按照之前的习惯管新认的大哥要钱要地。毕竟之前一百来年一直是这么过来的,小国的生存智慧就是在大国后面捡些残渣剩饭。

  然而金国这个刚从山沟沟里出来,尚未融进儒家文化圈的懵逼了。

  什么玩意儿?你是我打赢的,帮我干活理所应当,怎么还跟我要上东西了?滚滚滚,不给!

  如此西夏也怒了,他对宋朝称臣的时候,宋朝每年赏赐大把,对辽国称臣的时候,辽国有事儿也是真上,就你金国,连吃带拿,白让我们卖命是吧!

  碍于金人的武力压迫,西夏也不敢说什么,但是对于他们的命令,自此只是阳奉阴违。

  之前大宋的西军打西夏也算打出心得来,只不过如今西军大部分都葬送在太原城,许多信息需要重新整合。

  解珍解宝虽然没直接上过战场,但也是跟着大军一点点走来的,听到赵淳楣的话,瞬间反应过来朝廷可能是要对西夏用兵。两人没有丝毫犹豫,十分丝滑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毕竟相较于宋辽两国百年承平,西夏这种年年进犯边关的更像是死敌,花荣、鲁智深等一众武将在上二龙山前都和西夏战斗过。当年宋神宗时期朝廷五路伐夏,最后死伤十几万人,也算是大宋百姓心中的伤痛了。以致解珍解宝十分激动道:“官家尽管吩咐,我二人愿作大军前哨,铲除党项人!”

  赵淳楣微愣,旋即哭笑不得道:“想什么呢,金人那边还未有定数,怎么可能去打西北。更何况现在开始准备,大军动身时估计入夏了,真动起手来刚好秋天,对面膘肥马壮粮草充足,打起来也太麻烦了。”

  “那……”解珍解宝不解,都不打仗,派他们俩干嘛去。

  “不说了吗,让你们去勘测地形。”赵淳楣悠悠道。

  现在不打,不代表以后不打。西夏扼住大宋与西域沟通的要道,而且三不五时来宋这边打草谷,长此以往赵淳楣可受不了。

  万幸的是他现在与金国关系平平,再加上连年的征战,再与宋挑衅大概率是不敢了。

  赵淳楣翻出舆图,再几个地方

  虚点了几下,“重点考察一下附近,我想在此修两三段路,再建几个粮站。”

  天子大婚的那几天难得有假期,她将之前宋夏两国的各种战报通通看了一遍,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么些年宋朝拿不下西夏,纯属自找的!

  就好比神宗之前五路伐夏,说出来可能不信,光看记载,宋朝几十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全部打赢了!其中一路更是飞龙骑脸直接打到灵州门口。最后因为后勤补给失败以及将领内斗无奈放弃,死的十几万人,除了少数折损在战场上,大部分都是饥寒交迫而死。

  纵观舆图,大宋与西夏被衡山山脉以及瀚海毛乌素沙漠相隔,后勤运粮草主要靠人力背挑,像牲畜基本是使用不上的,衡山一带地形太过恶劣,牲畜不够灵活,很容易将粮道堵死,所以只能靠民夫。三十万大军西征,总共需要三十万民夫。最重要的是,民夫也是人,同样要吃饭,一个补给不上,大家一起挨饿。

  西夏打大宋也算打出心得来了,只要绕后断粮道,宋人大部分时候是要退兵的。

  二龙山现在有水泥,修路便捷不少,也不用太靠近边界,只要在衡山附近修上几段,好歹让推车上去,都能节省不少人力,如果再在后方修上些粮仓储存粮食,那么整个后勤压力大大减轻。

  赵淳楣不是什么谜语人,也不玩帝王心术天恩难测那一套,对于给自己办事儿的部下,她喜欢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告知,让下面明白她想要干什么,尤其在此危难时刻,君臣一心方能度过难关。

  于是在听了详细的分析讲解后,解珍解宝对于其高瞻远瞩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保证完美完成任务,点了一队人马稍作准备便动身前往西北。

  看着他们的背影,赵淳楣长舒一口气,视线看向远方。

  最后,就剩金国那边了。

第87章

  金国,宋人军帐。

  还不到一个月,大宋这边的生意就愈发红火。

  宋朝使团这次不是空手来,赵淳楣似乎早有准备,携带了大量白糖棉布,价格也非常公道,引得金人百姓纷纷携东西来交换,甚至有一些官吏加入其中。

  原本金国朝廷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渔猎民族本身性子粗野,金人对宋人又没什么坏印象。之前女真人受辽统治,不光年年被逼着进贡,辽臣还肆意侮辱本族妇女。现在看宋使们斯斯文文,买卖东西又实惠,便下意识亲近起来。金人就这么多,多多少少互相沾亲带故,一些个嘴上没把门的甚至连自己家底都交代干净了。

  见此金国上层终于坐不住了,想要暂停交易,无奈百姓太过热情,思考许久,在城内专门寻了个地方,如此所有一切在金国士兵的监控下,防止自己人乱说话。

  宋人这边倒是无所谓,该收集的信息也都收集差不多,他们这么多人每天总要吃饭,生意还是照做。

  现在使团内李纲主要游走于金国上层,每日都有不同的饭局酒局,扈三娘出身二龙山,对自家特产比较熟悉,负责所有贸易往来。而梁红玉则坐镇帐内,有她在各位帝姬也能轻松些。

  说起帝姬们,一开始待在军帐中尚且有些不自在。好在梁红玉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与人相处十分有方法,在她的安抚陪伴下,一帮少女渐渐恢复了些本性。

  使团中除了梁扈外只有烧饭的婆子,平日梳洗穿戴皆要由公主们自己动手,这反倒随了她们的心愿,毕竟才从噩梦一般的环境脱离开来,正是难受不敢见人的时候。如今独处时间长了,刚好能调整调整自己。

  都是天真浪漫的年纪,确定安全后大多活泼起来,唯有年龄最大的赵多富,望着远方,时不时露出忧伤的神色。

  她本身就多思敏感,再加上身为在场众人的长姐,有很强的责任感,一想到其他在金国受苦的亲人,就心如刀绞。

  赵多富的表现,其余妹妹也都看在眼里,虽然都是公主,但之前在东京城里,大家交往得不多,关系也平平,现在落难,反倒情谊深厚起来。

  于是在某日,永福帝姬赵佛宝偷偷将姐姐拉到某处,神神秘秘道:“你看这是谁?”

  前方干瘦的妇人抬头,一张憔悴的脸显现出来。

  赵多富愣住了,半天,颤抖道:“乔娘子……”

  妇人眼含热泪,上前与赵多富拥抱在一起。

  此人姓乔,乃是宋徽宗的才人,赵多富生母去的早,余下的几年都是乔才人抚养她。相对于帝姬宗妇,嫔妃们受到的侮辱小了不少,主要还是赵淳楣在北方打出名堂了,赵佶赵桓二人有战略价值。不过金人也不可能惯着他们,两位皇帝与嫔妃挤在一个小院,吃喝拉撒都要自己解决。

  乔才人位份低年龄大又不受宠,每日要负担的劳作是比价多的。不光是做饭打扫,就连洗衣服刷马桶这些都要由她负责。之前曾说过,金人才刚从山林里走出来,皇宫十分简陋,就连皇帝十年前还要自己放羊,所以在管理上非常混乱。由于水井不够,许多粗使宫女甚至要定点出宫做清洁,这其中就包括乔才人。

  赵佛宝在浣衣局干活的时候早就摸清了规律,这次买通管事让乔才人离开片刻,当然了,她也与梁红玉商量过此事。因着乔才人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想着不会出什么岔子,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赵多富抱着养母痛哭流涕,半天才平静下来,心疼地看着对方满是冻疮的手,“娘子受苦了。”

  乔才人摇摇头,柔声道:“我入宫前就是做粗活的,现在无非是回到年轻时候,如今宋史来了,日子好过许多,没什么辛苦的。倒是官家,整日愁眉不展,你身为子女,还是从旁使力,早日将他们接回来才是。”

  赵多富愣了下,之后含含糊糊地应了下来,临行前又塞给她一些银钱以及生活用品。

  乔才人吓了一跳,连忙摆手表示可不敢收,万一让金人看见如何是好。

  赵多富知其胆小,安慰道:“领队的已经打点好,你偷偷带回去没人知道,娘子再忍耐几日,我一定尽快将您救出来。”

  乔才人忐忑地点了点头,双方就此分别。

  在与养母见过面后,赵多富心情好了许多,她开始教养妹妹,甚至主动与梁红玉接触,商议之后的事情看有没有自己能帮上忙的。

  宋使这边在金国可谓如鱼得水,就连金国皇帝都有些被说动,然而就这么顺了对方的心意又有些不甘,于是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希望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日,赵多富见大臣间气氛紧张,似乎心情不太好,迟疑片刻,对梁红玉开口询问可是发生什么事了。

  梁红玉摇头,刚想随意应付过去,看见少女忧愁的神色,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其实也没什么,前几日乔才人不是过来一趟吗,这事儿两位太上皇醉酒不小心说漏了嘴,咱们与金人谈判到最后阶段,那边揪着此事不放,污蔑我大宋想要劫人,跟我们讨说法呢。”

  赵多富听完面色惨白,她不明白国与国之间的这些波谲云诡,听到后本能地想起在浣衣局遭的那些罪,想到还在敌营的父母亲人,顿时抖如筛糠。

  “你看,我就怕你多想。”梁红玉安慰道:“官家才刚让人传话,吩咐我们可以给金国让渡些利益好让你们都回来,事情总能推进下去,金人那边也是想和谈的,放宽心,没事的。”

  赵多富松了口气,两人又说了一阵话,见账内也没个水米,起身打算去煎碗茶。突然,外面有士兵进来,对着梁红玉小声汇报了几句。梁红玉瞪大双眼,许久,双拳紧握,似乎是有些气到了。

  等人走后,她站在原地,踌躇半天,转身对赵多富愧疚道:“乔娘子……今日早上在自己屋里自尽了。”

  “哐当——”赵多富手中茶碗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半晌,账内传来她悲痛的哭喊。

  ……

  趁着与大臣们关系缓和,赵淳楣重新提出市舶司一事额,在经历了各种扯皮,各种角力,事情终于顺利办下来了。

  拿到特许的番商们欣喜若狂,纷纷依照约定跑去平岛搞建设,甚至连初始资金都不用朝廷出,也算是这帮人对大宋的投名状了。

  除此之外,还有件大事儿。距离赵淳楣登基已经满一年,该定个年号了准备祭祖了。

  原本关于此事赵淳楣都没主动提,毕竟她身份实在尴尬,要知道赵桓可没正式退位,她夺了张邦昌的位置,顶多算是正本清源。再加上多方势力的推动,宗室的默许,倘若赵桓回来,她本人的地位还是比较尴尬的。

  也正因如此,哪怕碍于武力,大部分势力都还处在一个“观望”的态度。

  而如今这封由各方上表,请求设立年号的举动,无疑是种认可。

  深究原因,还是那句话,人嘛,就怕比。

  女人为什么不能当皇帝?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女性在古代社会是绝对的弱者,而弱者称帝,无异于三岁小儿抱金于闹市,哪怕嘴上说得再好听,弱肉强食也是刻在人骨子里的东西。

  而天子,在乱世又是“兵强马壮者当为之”的强者象征,然而当着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结合在一体时,所有人都懵了。

  不过好在皇帝这个东西,有现成的参照物。

  赵佶赵桓这两个贵族成年男性,无论是政治手段还是军事手段,都蠢得令人发指!两人一共统治大宋近二十七年,朝臣们就忍了他们二十七年。

  其实除去少数心术不正的,大部分官吏还是希望国家百姓能越来越好,尤其现在外敌环绕,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这其中南方的官吏们尤其如此。

  如今是赵淳楣领兵将金人打跑了,黄河太原等地是前线,可万一没有他们,南方处处都是前线。所以即便对赵淳楣女人的身份不满,大家也没说什么。

  登基的这年,朝廷对外收复了部分失地,打了几场漂亮仗,稳住了北方基本盘,还派人去金国和谈。对内鼓励农桑,轻徭役减赋税,通过征兵以及兴建工厂等等手段吸附了大量无业者,使得各地治安有了明显改善。要知道古代战争后往往伴随着暴乱,在赵淳楣来前东京附近已经有了这种苗头,盗贼闲汉往来不绝,花荣等人领兵镇压了几次方才平息。

  如此哪怕是再刻薄守旧的士大夫,也挑不出赵淳楣什么毛病,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新君确实有些“太\祖遗风”。

上一篇:玛蒂尔达女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