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先生还可惜姨母把心思放在算学上,近年来文章辞赋上,反而太少了,虚耗光阴和才华。
全哥儿也知道,小姨母哪儿都好,就是没孩子。
私下里早他听母亲和祖母婶娘们议论过好几次了。
今日一见,小姨母果然是天人之姿。
全哥儿可惜的心里暗自叹气。
莫不是今后就没人承袭小姨母的衣钵?
再看姨夫林如海,和姨母确实是一对璧人,若是姨父能高中,这个样貌,当探花最合适不过了。
全哥这么想着,却被打发带着弟弟妹妹们玩,大人们还有话说。
他只能不甘心的先和贾瑚一起招待几位在大人跟前装模作样的混世魔星。
姊妹们多年不见,虽然亲热,史苗也看出来,都是来回车轱辘话,贾敏和几个姐姐能聊的话题,已经不多了。
贾姝她们,重心免不得要是家长里短,围着孩子转。
贾敏没那么多分享的,诗词歌赋,贾姝等人已是有些生疏,至于种植、算术、天文、地理、医药等等。
贾敏知道几位姐姐就算想聊也是有心无力,倒也不提出来冷场了。
等这一回散了,荣国府给林海和贾政腾出来院子专门读书。
贾敏和丈夫兄长讨论文章考试,倒还更自在一点。
史苗留了贾敏和林如海在荣国府上住。
荣国府好歹挂着一块匾额,能挡很多不必要的应酬。
高墙大院的,安保工作也比林家在京城的宅子好。
林如海没拒绝,一来长者赐不敢辞,再者贾敏多年未归,也该叫她多多住几日。
况且,林如海还想看看,妻子小时候长大的地方。
贾敏笑道:“掐指一算,我离开京城,竟然将近二十年了。”
贾政想起昨个儿去见国子监和博士的情形,隐晦道:“这一科,说是圣上主考,实则应是那一位。”
贾赦瞥了他一眼,老二掉科举里了,动不动就提。
谁都不提,就他提。
贾赦道:“忘了母亲如何说的?东揣摩,西揣摩,揣摩到驴蹄子上,阴差阳错,弄巧成拙!世事无常,瞧瞧如今是谁住咱们旁边!”
贾政被怼的没话说。
谁又想得到,旁边的宁国府,被摘了匾,改了院子,现在竟然变成了甄家的地盘?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都不用三十年,三年之中一个京城就能翻出多少风云来。
京城会试,结果在史苗预料之中,放榜那日一家齐齐整整的等着。
敲锣打鼓的声音远远传来。
小厮气喘吁吁跑进来:“姑爷中了第三,二爷中了二十二!”
林如海的成绩在意料之中,贾政让人惊喜,众人欢欣鼓舞,荣国府外锣鼓喧天。
“给老太太道喜,给姑奶奶道喜。”
“有赏,有赏!”
贾姝、贾媃、贾娴各家都来道喜,甄家离得最近,更是早早的到了。
三日后殿试,林如海和原著发展差不多,因为样貌年轻,长得一个花美男模样,被当场点了探花,贾政下落了两名次。
史苗还有些遗憾,要是手上有录影设备,也该把这种热闹景象记录下来。
殿试后的鹿鸣宴,林如海和贾政一起去的,晕乎乎手脚无着的被送回来。
进了家门,贾敏忧心忡忡让人把半婚不昏的林海移到屋里。
哪有人鹿鸣宴上喝成这样的?
林如海一轱辘爬起来,就着贾敏凑过来的脸颊亲了一口。
狡黠一笑:“无事,我装的。”
贾敏恨恨拧了他的腰一把:“你又做什么,也不怕被参一个醉酒失仪!!”
第113章
林如海今日兴致很高,盘着腿坐在塌上,摇头晃脑,还想再亲一口芳泽。
却被贾敏侧身避过。
林如海赶紧去扶贾敏的肩膀,哄着道:
“我有分寸,以前岳母大人不是说,要会立人设吗?如今我就是一杯倒的人设。”
林如海长得嫩,圣上看吃了酒不知事昏昏欲睡,只会觉得这孩子不胜酒力。
多来几回,旁人就知道林如海喝不了酒了,林如海历来如此。
以前朋友之间不会有人劝酒,现在到了官场上有些时候喝的不是酒,而是服从。
反正喝多了伤心伤身甚至还会伤和气。
贾敏听他这份歪理有理,且随他去。
林如海和贾政一起入了翰林。
林如海在三甲之列,故而捞到一个编修,贾政就是寻常的庶吉士。
先前的贾敬身上有爵位,还,得了进士就像是一个荣誉称号,没有进来当庶吉士的机会。
翰林院里除了学习宫廷政务处理,还要学习其他科目,除了经典、文书、断案有一门就是算经。
很多进士老爷,从开蒙就是之乎者也,精力大部分都花在文章上,算学一项甚是薄弱。
唯有林如海和贾政在这一项上出类拔萃,其中林如海更甚。
国子监算经科的何博士有些问题还要来请教林如海,自愧不如。
林如海也不敢拿大,谦虚道:“都说术业有专攻,家母钻研此道,故而我学得几分,而今还是不如内子。”
何博士点头,也不吝对贾敏的夸奖:“那是自然,现下国子监里的样题,都是从尊夫人编的书籍里挑拣的。”
何博士主教算经科,虽然朝廷大小税务、军费、赈灾、修缮的开销都需要算。
这账目算不清楚不行,算清楚了,多半是圣上震怒,大人们记恨。
非算不可,还处处讨不了好。
何博士早就听说林翰林的妻子除了编书,还开坛教算学。
何博士是羡慕又惭愧,羡慕的是旁人可以把算学也当做孔孟经典来讲。
惭愧的是,他自诩一辈子钻研算学,最后没有编出一本像样的算学书。
且看国公府哪位老封君,才是真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林如海家去,天天都不忘和贾敏讲,外面又有谁夸她。
好一副与有荣焉:“下回我就说,举荐你去国子监给他们讲一讲。”
林如海说的是真话,国子监里算学讲的不如贾敏。
那些算法要是贾敏去,肯定早就教会了,同科的几位老大爷,也不必如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也不是林海不尊重,这一科就有四个老进士。
有两个都在五十五岁上,还有两个过了花甲之年,用东北那边的话说,就该叫做老大爷。
贾敏笑了一声,摇头不敢:“这可算了,那些老学究拉不下脸,你当人人都是不耻下问呢!”
来京城有一点不好,贾敏不好继续开坛讲课了。
京城人多口杂,就在皇城根儿下,不像江南,在史苗和一干出书作集的才女带领下,对各类教习之事都很推崇。
离着皇帝近了,就是不好!
林如海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今日贾敏好像没出门:“明儿你还去府那边吗?”
贾敏摇头:“不去了。”
林如海既入朝为官,也不好继续在荣国府中住,当下住的地方是很早之前,林家祖辈在京城置办的宅院,只得三进,也没什么花园。
林家祖上为了表现自家急流勇退的决心,没在京城留像样的房产。
左右都是其他大人家的院子,再想置办扩出去,却是不能了。
这一头的好处,大约就是上朝近一点,好些不上不下的大人们,都住在附近。
林如海还以为贾敏担心她与荣国府走动太密,会影响他和其他大人交好,刚想开口劝。
见贾敏揪着帕子,沉着脸,有些严肃:“我和你说个事。”
林如海醒了神,看贾敏表情不对:“怎么了?”
贾敏又道:“你别害怕。”
林如海就更忐忑了。
“我……”贾敏顿了顿,神色仍旧不好:
“好像有孕了。”
有东西在脑内炸开,林如海脑袋嗡了一声,懵懵的差点没坐稳从塌上栽下来。
林如海眼神都还是呆滞的,嘴巴却先动起来:
“几个月没来月事了?”
贾敏瞥了他一眼,含笑含嗔。
有些人嘴上没说,背里倒是把妇人孕产各种书籍都看得七七八八。
她伸出手指晃了晃:“两个,白天请王娘子来号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