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不由感叹:“生下来就睁眼了,滴溜溜好像能看着人,所以才不哭的。”
其实小婴儿这时候没多少视力,这娃儿叫人看着就觉得机灵。
大嫂周若让贾敏放心:“小手小脚都齐全着,好得很,比我家那两个生下来皱巴巴的强。”
甭管儿子闺女,手脚齐全,不多不少,就是最好。
知道林家几代单传,可她们也不会在这时候哪壶不开提哪壶。
等史苗她们出去,林如海才得到允许进来。
看着软软的新生儿,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总算轮到我了。”
林如海也把孩子的手脚都拉出来瞧瞧。
小丫头手指握着他的小拇指,睁开眼睛,眨了眨,小嘴撅起来,还打哈欠。
“都是好的,这么小就会握人手指了。”林如海高兴的声音都夹了起来:“你说她瞧不瞧得见我?”
贾敏:“她们说还看不见。”
林如海不信:“她认得我是爹,看得见吧?”
第119章
古时候有一点不人性,林如海没有陪产假。
女儿出生的第二日,还要苦哈哈去翰林院当值。
林如海拎了一篓子红鸡蛋,同僚们就明白了。
虽然弄瓦之喜,但林如海这么大岁数才得一个孩子,总是一件大喜事。
人逢喜事精神爽,饶是前两日没怎么睡,林如海精神抖擞,半点看不出疲惫来。
每日回来换过衣裳,一脑袋就扎屋子里开始看孩子。
睡觉、吐舌头、打哈欠。
什么诗词文章都先扔一边去了,一日看有一日的新鲜。
看到满月,孩子越长越可爱,林如海是越来越喜欢。
史苗已经可以确定这小妞儿就是来还愿的绛珠仙子了。
长得太好看了。
说不出哪里好看,就招人喜欢。
一般来说新生儿要养上三四个月才是最可爱的时候。
这孩子刚满月,就把一干人等迷得五迷三道的。
林如海可羡慕贾敏了,能天天在家吸娃。
林如海盘算着,想个法子解相思之苦:“什么时候能请到西洋画师,画一张你们娘儿俩的小相,我闲了可以拿出来看看。”
林如海当了爹以后,越发黏糊吧唧的。
贾敏当了母亲以后,反而沉稳了不少,无奈笑道:
“你还不如去找以前咱们在姑苏见过的泥人张,他手艺捏的好。”
一个好主意,只是林如海总不能到翰林院去,还带着两个面人。
林如海笑道:“还是你聪慧,我叫人留意着。”
时间过得很快,小黛玉马上就满月了。
林家却没大办满月酒,就如史苗说的那样,人来人往的唯恐过了病气。
贾敏生个孩子,不是做个月子就能完全补回来,莫说贾敏,先前荣国府那四个哥儿,史苗也如这般。
先紧着产妇和孩子先养好,等到百日也好,周岁也罢,孩子长得有筋骨了,再怎么热闹也不迟。
荣国府那两个媳妇就知道这里面的好处,就看老太太虽然记挂着女儿,也没去打扰几次,只是问照顾贾敏的身边人问得勤快。
贾敏这边孩子满月,也只有荣国府的家里人来看。
贾赦运气不好,什么都没赶上,等他回到京城,外甥女出身都快两月了。
要说有些人嘴巴管不住,先前贾敏没孩子,背里有人念叨。
而今有了孩子,仍旧是有人嘴上闲不下来。
偏生还是贾政这边屋里的人,贾珠的乳母嬷嬷。
这人磨牙也不是一两次了。
今日嘴上又闲不住:“四姑奶奶添了孩子又怎样,老太太再怎么疼爱,偏生是个姐儿。”
也负责带贾珠的丫鬟听了却道:“都说先开花后结果,而今已开了花,后面就会结果了。”
不想这嬷嬷神神秘秘,拍了拍丫鬟的肩膀:
“你知道什么,这林家几代单传,如今来的是个姐儿,占了位置,后面还有哪一个?”
小丫鬟不信,转头去拿针线篮里面的剪子。
嬷嬷见人不理她,更要说自己的歪理:
“要我说,这四姑奶奶真存了养儿子的心,不如把姐儿送出去养,给哥儿腾位置,我老娘村里就有这样的事!”
那丫鬟觉得她烦,抄起篮子就走:
“先生说了,平日少议论旁人家事,姑奶奶的事与您什么相干?”
丫鬟走出去几步,回身又好心提醒她:“哥儿去进学了,您闲着发慌,也别乱说话。”
满家里有的是人,这嬷嬷原本嘴上就不紧。
但她奶了贾珠一场,平日照管还算上心。
如今还改不了这毛病,二房奶奶关氏心里就有计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乳母行事越来越拿大。
她定了主意,事先要和贾政通口气:
“那嬷嬷嘴上不好,原先看她奶了哥儿,留着情面,越是这样下去,怕要惹事生非,刚好她儿子要出去,我就让他们一家子都走了。”
贾政看见奶奶脸上带着倦色,打消了深究的念头,家里因为婆子丫鬟口角出的事不是一件两件。
贾政点头:“你看着办就是。”
过了几日,太医惯常来给史苗诊平安,史苗没诊出来什么,却号出二奶奶又有了喜脉。
贾政这一趟却比往日心更热。
如今事业上稳定了,反而对此事更加上心:
“咱们家有四个哥儿,要是能有个姐儿,最好不过,怪不得前几日奶奶神情恹恹的。”
史苗也觉得好笑,贾政性子一直有点闷闷的,难得见他情绪如此外露。
大房媳妇有两个儿子了,这回贾赦回京,圣上还口谕嘉奖了几句。
倒也没什么好嫉妒老二家,就是羡慕:
“凡是都以稀为贵,怨不得老太太喜欢,瞧着姑娘就是比家里那几个天魔星可人。”
老太太不怎么拘着几个孩子,散学了就叫好好玩。
什么时候听见外面呜呜嗷嗷,就是几个哥儿散学了。
黛玉两个月的时候,荣国府又齐齐整整去看了一回。
史苗还有一件事放不下心来:“可有取了名字?”
千万要叫林黛玉啊!
她可不想因为自己,把女主名字都换了。
林如海道:“想了一个小名,余下等周岁再说。”
贾敏见林如海不干脆,自己先和母亲说了:“他的意思是,想请母亲赐个名,将来进学读书,要用的。”
史苗还真没想过这一茬。
赶紧找个理由先推脱一下:“先把你们的名儿想好。”
林黛玉这个名字,究竟是家里叫着的小名,还是进学时候也用的大名?
史苗先不干涉为好。
又过了几天,林家那边才传过来消息。
林如海给他宝贝闺女取名了。
就叫做黛玉。
史苗心里石头总算落地。
贾瑚看了写法,还嫌弃起来:“又是玉字,会不会太俗气了?”
史苗笑他,她作为祖母辈的,也有自己的理论:
“玉字多好,宫里给圣旨盖章的东西,都是玉雕的,我看最好。”
宫里给圣旨盖章的东西,不就是玉玺吗?
就说贾家这四个哥儿,哪个不是沾着玉的边?
这会儿嫌弃直接用玉字俗了。
贾琏那个小机灵鬼,专门捡着好听的话投其所好,说话一套一套的:
“古人常以玉比君子,若是一味为了不留俗,反而落了俗,我觉得很好。”
大家都说好,贾瑚也只能暂时倒戈。
热烈的夏日开启,后面跟着端午、黛玉百日、还有各家人情作客往来。
谁都没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