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一定给学校带回去现在的稻谷植株和种子,肯定有很大的研究效用。
真可惜啊!
她学无所成,实践能力和经验都不够,就穿到这个地方了。
史苗弯腰摘了一个稻穗。
果然,没有杂交过的稻谷,没有那种她印象中沉甸甸的感觉。
庄头被赶走,只留了几个说话还顺溜的佃户女人。
她们没见过生人,直接和史苗说话,舌头都捋不直,只能由跟着的办事媳妇中间传话。
“太太,她们说这样的稻子,收成算好的了。”
史苗微微颔首,不能用现代社会的产量和成熟株状态来要求古代植株。
也不看看水肥条件和品种优势。
层层稻浪,让史苗心里头一回在这个世界感受到了安定。
史苗一路走,一路指着路旁的稻田。
“这一片地,量二亩,做记号,圈起来。”
“太太这是……?”
贾赦板着脸,显然已经成了母亲的话事人:
“莫要多话,依着太太的话去办。”
依着分工,贾政捧着本子记录,当场就有小厮拿着木牌和笔墨。
贾赦记录以后,又在牌子上编号写字。
这气氛和她们出去搞田间调查很像。
贾政一板一眼又严谨,挺适合当记录员。
史苗往前走,又指着一块看起来就很稀疏的稻谷:“这一块,也要二亩。”
田庄上人的表情就更踟蹰了。
贾赦冷脸,发狠催促:“种地不就有丰收歉收,只要尽心,太太不会责怪,快圈起来!不许作假!”
史苗圈了十块地,一行人去到庄子落脚。
这庄头挺会享受。
屋子修得阔,院子里花花草草,椅子都是上好紫檀木。
史苗进去,摘掉‘遮阳帽’,马上就有嬷嬷出来传话:“太太说,找个农事上的女人来说话。”
俩儿子今天有事干,又年轻,当下神采奕奕,精气神满满。
史苗叫她到跟前,边喝茶边说话。
史苗:“前儿不是让你们两兄弟去看金陵周边有没有妥当的祭田……”
贾赦和贾政都一愣,旋即又想通了。
母亲肯定是今日到田间地头,忽然想起来这事。
两兄弟办事,暗里较劲,选了两块不同的地,一东一西。
看母亲要选哪一个?
或者母亲早就有了章程,故意考验他们。
史苗放下茶盏:
“依着我的意思,都买了。”
第15章 料事如神
贾赦和贾政两兄弟同时一脸惊讶的神情。
没听错吧?
“都买下来?”
虽然荣国府不是买不起,只是祭田会不会买的太多了。
原本史苗安排工作时,就以贾代善为借口,要他们紧着买。
贾政和贾赦两兄弟可着预算最高来。
一下子要买两份,对贾家旁支族人来说倒是好事,地契虽然在荣国府手上,但祭田的出息默认拿来供养族人。
出钱的是荣国府。
府上出那么大一笔银子,也不知哪年才收得回来?
史苗又补充:“连带着中间那片沼泽也买了,刚好连成一片。”
这两兄弟也是人才,看中的地中间隔着一片泥沼,像是专门打擂台似的。
沧海桑田,谁知道将来会怎样,没准一个大洪水冲点泥巴过去,泥沼就被填起来。
又没准挖一挖就能行船。
瞧瞧上海外滩那块儿,以前怕是还不如这片泥沼有人烟。
史苗道:“那片地虽然现在瞧着不用或填或挖,届时再说。”
贾赦听母亲打定主意的口气,忙道:
“那两家人都说了,这片泥沼地本来就无主之地给几两银子便当白送的了。”
无主之地,基本不用花钱,现在还没人口爆炸到十几亿的地步。
不过……
程序正义不可少,史苗坚持道:
“不成,虽是如此,还要正经历的契书找到主人从官场上过了户籍才行。”
贾赦还想说话,却叫闷声不出气的贾政抢先。
贾政道:“母亲想的长远,田地多了总是好的。”
史苗点点头,叫人把门窗都打开,屋内才敞亮。
她抬头看碧蓝碧蓝的天,希望秋收这段时日天气一直如此。
史苗:“这是小事,今日办的事还没到头呢!”
便宜儿子贾赦顺着母亲看的方向,也看一会儿外面的天。
拍拍胸脯,和母亲保证:“母亲放心,他们就是当夜猫子,也会把事情办妥!”
过了两日,史苗才起来,跟着服侍的婆子哈着腰进来报喜。
“太太果然料事如神!”
“逮着了三个人,偷偷背着谷子去田里,在那块最差的田逮到的!”
史苗全靠猜,割稻脱谷,田庄管事为了政绩,一定要动手脚。
不过他们动手脚的方式真拙劣……
这回史苗让把收来的稻谷装在特制有标记的袋子里,他们就算偷偷把一袋粮食塞进来。
放在那里,简直就是显眼包。
贾赦越干越来劲,不抱怨乡下苦了,他还要向母亲证明自己的算术能力。
拿出以前的册子一查,比大小。
贾赦怒了:“怎么比账上报上来的重那么多。”
没晒干的谷子当然重,贾政在旁边悠悠提醒:
“大哥……还没晒干。”
贾赦:……
“晒,给我守着晒!”
史苗发话:“运回去,找个地方晒。”
贾赦和贾政都觉得母亲有理,要是在这边的场院晒,肯定还会有人贼心不死。
其实史苗只是因为出来久了,不太放心家里的姑娘们,想早点回去。
府上院里青石板上晒谷子,那叫一个稀奇,小丫鬟们看着谷子,又赶麻雀又翻晒,找到有趣的乐子。
晒足八日,史苗让人把谷子称重,计算亩产均值,一亩有二百五十斤产量。
整齐得像是嘲讽。
不过比起之前报上来产量。
贾赦面色凝重,他虽然混,又不傻,尤其在有人侵犯他利益的时候,脑瓜子转的比谁都快。
“还是重……”
负责田庄那一位的媳妇硬着头皮找补:
“大爷不知,前面几年遭灾,产量上不去,今年太太和大爷二爷从京城来,老天也是风调雨顺。”
贾赦怒极,啪的一声,就把手上的杯子摔过去:“你哄鬼呢!”
“太太早就问过,前两年并没有灾,你们报灾荒,不知贪多少去!”
那婆娘差点被杯子砸到,吓得一副要当场尿了的架势。
贾赦不耐烦的让人把她拖走,把记录的结果给母亲看。
要不是他们娘儿几个下金陵,这群人还要作假,继续报灾荒,然后把昧下的部分卖了发财。
怪不得,一个庄头绫罗绸缎穿着,檀木椅子坐着,西湖龙井喝着……
用他的钱,日子过得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