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郑老大还以为大爷是在夸他,若不是主家在乎收成,他这辈子都没机会和大爷说上话呢!
听说大爷在圣上跟前也是说过话的。
这么一来,不就等于他和圣上也说过话了吗?
郑老大只顾着自己高兴,全然没听出贾赦话中阴阳的意味。
不等贾赦发话,跟着贾赦的荣国府管事忽然恶狠狠道:
“来人,把他拿住!!”
郑老大呜呜两声,就被人七手八脚捆住,堵了嘴巴。
贾赦懒得理他,自己领着一群人,往远处走去,围着另外几片地,指指点点,不知在讨论什么。
好一会儿,贾赦才慢悠悠走过去料理郑老大,两个小厮跟在他左右,那架势简直活脱脱包青天身边的王朝马汉。
两个小厮绷着脸,个子比较高的那个审问郑老大:
“大爷让我再问你一回,这些当真是亩产?”
郑老大双手被反绑着,一脸委屈:“是,小的不知做错了什么事,爷是不是怪罪小的田没种好。”
这话真是滴水不漏。
贾赦冷笑:“呵!要是我罚你,反而显得我们家误杀功臣似的。”
贾赦居高临下,看着面前表面憨厚的庄稼汉子。
“想必这边的猪也养得很肥,什么猪肥塞大象,庄子上杀一头,全庄吃半年?”
看到田里堆了这么多粮食,贾赦可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离家前母亲特意提醒过。
去年大张旗鼓查过收成,今年庄户肯定会虚报数据作假,比如把其他地块的粮食都堆过来,做出超级大丰收的假象。
当下场景,可不就和母亲说得一样吗?
还好没叫他们养猪,不然他们肯定编得出猪比大象肥的谎话。
贾赦想起来母亲和他们说的例子,自己咕咕哝哝:
“再往后就要有多大的萝卜白菜各样妖异之事。”
郑老大显然不甘心,还是一脸的无辜样:“大爷,您说什么,小的不明白。”
可真是委屈死他了。
贾赦旁边的小厮喝了一声:
“你当人都和你一样是傻子,我们大爷英明神武,怎么看不出来你从别处挪了粮食来凑数?”
另一人也道:“大爷和太太再家中都开了天眼,你们做的手脚一清二楚。”
他们报名调研小组,可是有产量表要填。
两人恨恨道:“自古以来,好大喜功的人多得是,你这样造假,弄得咱们反而不知道真是产量,真该死!”
贾赦看着这二人一唱一和,双簧一般,敲敲扇子:
“别提死啊活啊,传出去像是大爷我迫害他,他既然是一把管地好手,咱们家北边也有田庄,正愁收成起不来,让他一家子迁过去,好好种地。”
母亲交代过,不要打打杀杀的,他的身份犯不着,贾赦觉着自己处置得十分妥当。
又派人把郑老大和他的同伙审了一回,问他们从何处挪来的粮食。
这一群人造假还挺高明,从库房和十里外的田里挪动过来的粮食。
没有傻兮兮把周边的都收拢来堆在一处。
证据确凿,郑老大和他的共犯只能招认。
跟着贾赦的人吹捧起贾赦来。
“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咱们大爷动身之前,早就有耳朵眼睛先来了!”
“我们太太,早就用过微服私访那一套。”
明察暗访,能不能找出问题,就要看你是不是真心想找问题。
贾赦是来明察,史苗早派人先出来暗访。郑老大他们犯的事,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前车之鉴。
总体来说,这次的调研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史苗看到谎报数据最高的能达到亩产三千斤,不由得咋舌。
悠着点啊!现代社会都没攻克呢!
史苗还对这次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彰,颁发奖状和纪念银币,在内院外院都设了展示栏,把优秀调查成果的样本都放上去展示。
这事要搁以前在京城的时候行不太通,但是经过集体学习,府里上下都能读个大概。
赖嬷嬷的儿子赖大原本是奔着要将事情干好去的。
这一回出去调研的成果,反而是那队名不见经传的门房小厮得了最优。
虽然史苗给所有参与的人一个安慰奖。
可是赖大才不稀罕那一星半点呢!
赖大恼得很:“倒是叫人抢了先,烦死了!”
赖嬷嬷倒是乐得见儿子受一回挫,耐心道:“早前我就说你,就算和二爷一起学过几天字,也好好听课进学,你偏不听。”
赖嬷嬷可是也跟着上大课学认了一点字,她虽然年纪大,但学下来不比儿子差。
赖嬷嬷道:“太太的评判很公正,你们也都瞧见了,人家的表格报告写的多好,数也算得对。”
偏生赖嬷嬷说得没错,太太将东西都摆出来让大家评判,没人不服气。
赖大心里就更不舒服了,抱怨道:“你怎么不站在你儿子这边,胳膊肘往外拐。”
赖嬷嬷却没惯着他,反而板着脸,拿出主考官的架势:“我看你就是被我护着,样样不上心,以为这家里什么差事都是你的。”
看赖大还是不够沉稳,赖嬷嬷也不好现在就和儿子说,听太太的口风,将来他们赖家有一件大好事,不知道能不能成。
当下也只能把赖大管好,太太见他们踏实能办事,没准就允了。
赖嬷嬷又道:“你也莫要端什么架子,你看二爷和大爷,什么样的身份?也和旁人一起去书院读书。今后你也要和小厮们一起上大课。”
赖大闷闷应一句:“知道了。”
赖嬷嬷还要叮嘱几句,却见专门给她递话的门房匆匆进来。
听完门房的话,赖嬷嬷眉毛都拧在一处。
“焦大?不是前日才来过,怎么又回来了?!”
第33章
焦大就是两位爷和太太的通讯官,每周一回,会和家中汇报一下两位爷的状况。
事无巨细,尽职尽责。
除了人总板着脸,不好说话逗趣,平日找不出什么大问题。
赖嬷嬷了解贾政,当下只有二爷贾政在钟山书院,二爷历来事少,前儿焦大回来的时候,都没几件事汇报。
不在该回家的时候突然来,当中肯定有事。
赖嬷嬷也顾不得教育儿子,赶紧转身出去,马上就见到焦大,听他说此行回府目的,又马不停蹄去给太太传话。
焦大说的事,赖嬷嬷还觉得有些不好开口,口气里带着几分犹豫:“太太,二爷想支点银子,从库里要几样东西。”
史苗接过赖嬷嬷递上来的东西,看一眼贾政列的单子,都是用来送礼的物件,在荣国府的礼单中算不上贵重。
早前史苗让贾政注意打探各家情况。
想得到消息,肯定要有所付出,花银子送礼拓展交际圈。
想不到贾政行动力还挺快,史苗大方道:“支给他便是。”
赖嬷嬷领了命,脸色却还忧心忡忡。
史苗一眼就看穿了赖嬷嬷的担忧,放下手里的盅子:“等你们大爷回来,我亲自与他说。”
赖嬷嬷这才松了一口气。
贾赦回去复查秋收工作的问题整改情况,暂时不在家。
史苗和赖嬷嬷都明白贾赦的性子。
要是平常时候可能还好,这回贾赦在外面风尘仆仆跑一趟回来,知道二弟贾政在书院读书花钱送礼,吃香的喝辣的。
贾赦那性子,肯定不会安生。
史苗额角有点发胀,端水还真不容易,如果条件允许,还是要早点分家。
赖嬷嬷听太太一说,暂时放心下来,亲自去库房安排二老爷要的东西。
等她从库房出来,刚好遇到史苗屋里的大丫鬟翡翠、珍珠等人一起去看光荣榜。
翡翠、珍珠这几个大丫鬟,她们本来跟着主子,耳濡目染懂的多,办事周全聪慧,是仆从中说话办事的佼佼者,要是能出去,肯定也不会差。
可惜啊……
翡翠叹道:“咱们是内院里的人,什么都只可以瞧个热闹。”
珍珠瞧着上面,外院的小丫鬟也上榜了。
珍珠只能安慰小姐妹:
“这有什么法子,都是贴身伺候太太和姑娘的,就算太太有心让咱们出去办事,不知外面长舌头的会传出什么疯话,姑娘们名声要紧。”
赖嬷嬷见几个丫鬟还知道轻重,且她心里存着事,听过几句,就匆匆走掉。
第二天贾赦就回来了,他这回办事很得母亲的夸奖,十分积极。
尤其史苗在家中弄出一个光荣榜以后,贾赦虽然不会直降身份去榜上和下人一争高低。
但他也不想被下人们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