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然后就是……命荣国府进京谢恩。
史苗觉着是不是自己近来累懵了,她内心对皇家的这份嘉奖旨意没有半分波澜。
面上还要做出一副感念圣恩,诚惶诚恐的表情。
传旨公公念圣旨的时候,史苗满脑子都是……
贾赦这小子的婚事咋办啊!
老皇帝一个圣旨就要人走,当古代有高铁飞机吗?
史苗恭敬的接过圣旨:“犬子成婚在即,且容我安排一二,收拾物件,即刻随公公去。”
两个公公相视一眼,会心一笑:“圣上都想到了,圣上口谕,命大公子进京完婚。”
当今圣上有这么惜才?
原本那东西受到重视,是一件好事,但史苗此刻却不踏实起来。
这一波人走了,下一波知府大人亲自登门拜会。
糟老头子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得比唱的还好听:
“早前夫人赠与我的书籍,十分高妙,圣上历来潜心政务,尤为看中农事,下官回去已经仔细研习过,将来一定尝试引进。”
史苗皮笑肉不笑:“大人亦是一片爱民之心。”
仔细研习过种植简本,会今年春耕一点动静都没有?
如果真心记挂着农事,应该早就来找自己要没有精简过的原本了。
仔细研习过简本,简本上特意注明,还有一份原本,怎么会不知道荣国府有原本呢?
瞧瞧林如海他妈徐慧,人家拿到教材废寝忘食就学起来,快马加鞭把成果往金陵送。
这才是研究的态度!
老头子现在来这样说,像是认真研习的样子?
他只想史苗进京说些好话,最不济也不要告地方官的状。
荣国府上下陷入一种诡异的热闹又平静的状态,各个院的下人们匆忙的收拾着东西。
贾敏向她提议:“母亲,要把雕版献上去吗?”
圣上既然因那份万寿节礼龙心大悦,如果把雕版献上,兴许会更悦。
史苗摇头,她总觉得皇帝陛下反应过激,荣国府最好不要再有动作,当弄巧成拙,多做多错。
史苗:“圣上虽然看中,但朝中司农官员肯定还有高议,暂且不必。”
史苗又让人把白琪和赖嬷嬷都找来。
对白琪道:“我们此番进京不知前程如何,你与湘湘且在家中,照例要教家中的丫鬟婆子们读书习字。”
圣旨让荣国府进京,白琪不是荣国府的人。
万一进京有个好歹,也不能连累别人。
史苗蹙着眉头,这一回进京,不知还能不能再回江南。
史苗道:“若事情定了,我再遣人来接你不迟。”
白琪安慰史苗,也说出自己的推测:“太太放心,当下圣上必然要将您立为典范,此去肯定有赏。”
史苗如何会想不到呢!
可是,皇家就喜欢玩这套。
原著中宫里是又封贤德妃又让省亲,王子腾也是官场上平步青云。
吹得太高太多,是会爆的啊!
她史苗就是写了本册子上去,皇帝陛下表现得过于欣喜了。
史苗笑笑,又嘱咐白琪:“借你吉言,还有印书一事,也要你多关照,暂且印五百份,不必分发,看我入京之后如何。”
白琪领了任务识趣的先告退,当下的情形,太太应该会把赖嬷嬷留下。
也如白琪所料,史苗也懒得和赖嬷嬷绕弯弯。
“原本进京最该带嬷嬷,如今事情紧急,外面瞧着圣恩浩荡,但您也学过,月满则亏,我们一走,最怕下面的人生事,他们瞧着规矩,还不是因为有主子镇着?”
没办法,赖嬷嬷是真好用啊!
就算两个姨娘也留在家中,她们处理些琐事勉强还成,外面肯定镇不住。
赖嬷嬷去不了不要紧,反正赖大这回跟着去,正是赖嬷嬷尽力表忠心的时候。
她拍着胸脯打包票:“太太,老奴都晓得,老奴必定管好他们。”
第65章
荣国府上下在接到圣旨的第三日离京。
还好先前已有过去农庄的经验,收拾起东西效率极高。
荣国府下人经过调.教,办事情利索,史苗一行人轻车前行,带上必要东西,安排好船只。
江南上下的官员密切配合,水道畅通,清了场子,史苗上船时候,知府大人还特地来送一程。
至于余下的物件,交给后面安排的人,用大货船托运
荣国府的船才刚离开码头不过两丈远,忽而码头一阵骚乱吵嚷叫骂声沸反盈天。
史苗赶紧让人打开窗户去看,码头上一群人扭打在一处,有人械斗。
贾赦和贾政派人去查探情况,担心吓到母亲和妹妹们,得了消息就回来报告。
“那边有几家商船起了冲突,官府已经派人来拿人。”
“儿子让他们仔细,别碰了我们家的货船。”
贾赦话才说完,果然见那几队官兵将打架的人都拉扯开,一排一排,赶鸭子似的带走。
行船转了一个弯,码头被一排排青柳挡住,再看不清上面情形。
……
荣国府里,赖嬷嬷去港口送太太们和姑娘们才回。
家中一下子就清冷了,赖嬷嬷坐在议事厅上,眼熟管事媳妇的也走了好几个。
赖嬷嬷拿出自己的工作笔记,把太太临行前列的事情清单又看一遍。
大姑娘的嫁妆船。
原先几家酒楼定了东西取消,要赔人家一笔。
大爷成亲要用的必要物件,要送进京城。
等京城的消息和大爷岳家商议以后大奶奶嫁妆安置方案。
还有许多琐事,都等着一件一件处理。
不知这回府上得个什么赏赐?
赖嬷嬷很有事业心,深知她和主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瞧着宫里的态度,荣国府渐渐有了起色,赖嬷嬷对外来充满希望。
她才把单子收起来,见负责门房的媳妇捧着一张精美蓝银色烫金名帖进来:“嬷嬷,林家夫人递的帖子。”
赖嬷嬷晓得这个夫人。
先前太太给林家送过书,他家哥儿见过一次。
赖嬷嬷识了许多字,打开帖子一瞧,这帖子说的果然也拜会讨论文章之类的事。
可惜太太前脚才走。
赖嬷嬷合上帖子,微微叹一口气,递给内院伺候的丫头:“真是不巧,咱们家的人才走,你送去给白先生。”
白琪看过帖子,也遗憾时候不凑巧。
那也不是太太能掌控的事,白琪提笔给林如海的母亲徐慧写了一封信,说明当下状况,又让赖嬷嬷找人送出去。
林海今年也下场考了一回,考完之后便想出来散心。
刚好借此将母亲带出来游历山水,母子往金陵来。
徐慧先前收到史苗的计算手册,加以研究后又生出许多新想法。
本想借此机会与博学的国公夫人讨教一番,奈何只能改变计划先去拜会甄家老太太。
在甄家徐慧看到了国公夫人编写的农书,深感震撼,圣上果然惜才,着实该奖赏一番,怪不得急急召入京中。
徐慧拜会过甄家太太,便又带着儿子折返回姑苏,此乃后话。
……
此次出行匆忙,行船好几日,四个姑娘似乎还没适应过来。
早前在家无趣,史苗变着法子想出去玩。
姑娘们每次出门都兴致勃勃。
唯独这一回,大家不太高兴得起来。
几人一面庆幸虽行程紧急,母亲依旧齐齐整整的带着她们走。
另一面,几个姑娘都对圣上突如其来的奖励感到惴惴不安。
史苗知道不得不进京那一刻,从没想过把哪个姑娘留下,除非她们谁病了。
要走当然一大家子都走。
见姑娘们打不起精神,史苗强自笑道:
“出来放风一次,都开心些,这回进京是好事,怎的一个个比我还愁眉苦脸?是不是坐不惯船?”
贾姝赶紧活跃气氛,笑着道:“进了京城肯定好一番收拾,咱们还是趁着在船上,多偷个闲。”
就算她们已经将家中的桌游牌和各类玩意儿都带着,偶尔能打发时光,心底那块石头肯定落不下去。
行程过半,遇到宁国府从京城派来的人,贾赦和贾政见了他,问过京城状况,到史苗跟前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