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申请退出! 第90章

作者:辰木离火 标签: 红楼梦 正剧 BG同人

  贾敏不太安心,板着脸,皱着眉头,在史苗身边小声道:“宫里怎么只让母亲去,还以为会让大哥哥一起去?”

  贾敬听贾敏说话,脸色登时垮了。

  一个丫头片子,这种大事几时轮到她插嘴了?

  但贾敬知道贾敏是一家子心肝,上头婶娘没发话,他不好当面发作。

  贾敬开口道:“圣上的心思,我们当臣下的难以揣测,这回一去,出宫的时候,兴许就把封赏的旨意带回来,至于能带回来多少,还要看宫里的意思。”

  贾珍也跟着一起接旨,却没敢往大人议事堆里凑,贾敬看见他在院里墙根下杵着,忽然拉下脸就破口大骂:“你在那儿做什么!又是混吃等死天天生事,还不快滚出去!”

  史苗真想有个什么东西,能把煞风景的贾敬直接捆起来,发射到宁国府。

  要撒野回自己家撒野,本来接到旨意是一件好事,贾敬一个指桑骂槐,打量她看不出?

  贾敏也是这个家的人,担忧一下又如何?

  况且话不是说给贾敬听的。

  贾姝看出来了,敬大哥骂的不只是小妹,还有其它三个姑娘呢!

  以前父亲刚走,东府那边就对母亲让姑娘们拿主意有不少闲话。

  贾姝当下就上前:“母亲,前儿库里的东西还没归置好,我们再去瞧一瞧。”

  史苗冷笑:“你们姊妹几个都去。”

  贾赦还没瞧出里面的机锋,只觉得气氛十分怪异,母亲让他们都去,贾赦便也跟着去。

  其他人都走,贾政肯定也走,贾敬眼睁睁看着两兄弟离开,没敢喊出让他们哥儿俩留下的话。

  这里是荣国府,不是宁国府。

  史苗对贾敬夫妇笑笑:“我要想想明日进宫如何应对,今日就不留你们吃饭了。”

  大家都瞧出来太太心情不好,而且还是因为敬大爷的缘故。

  既然如此,这几日打听到的几桩事,大约也不必瞒。

  管事媳妇端了一碗参茶进来:“太太,外面打听到一些事,和东府的敬大爷相关。”

  奉茶是假,想汇报情况是真。

  端看汇报人的神情,就能猜出好坏。

  史苗揭开盖碗,幽幽问:“什么事?莫不是他养了外室?”

  贾珍能撺掇着贾琏把尤二姐养在外面,没准就是和他老子学的。

  贾珍挺烂,不过这几年看着,贾敬也没好到哪儿去,不要觉得他考了一个进士,后面又去修道,就给他带光环。

  那媳妇眉头都蹙在一起,像是极难开口:“若养外室也就罢,敬大爷养的都是漂亮小厮,养了好多。”

  她们也跟着上大课读书知礼,又是爷们间那种事,是以难为情。

  史苗见怪不怪,眼皮也不掀:“怎么就让你打听到了?”

  那媳妇压低声音:“东府的人都知道。”

  这种事情在京中不稀奇,但也算不得光彩。

  家里两个爷在金陵都好好的,来到京城遇着乌七八糟的这些,没准一不小心就混到一处,她们当下人的也担心。

  不知是不是贾敬沉迷于此,影响到生育能力,导致他膝下儿女不多。

  史苗冷淡道:“今后少在咱们这边讲,免得脏了耳朵,那也不是我这个做婶娘的能管的事。”

  至于两个儿子,若真要跟着堕落,儿大不由人,史苗只能尽力,未必拦得住。

  宁国府不值得史苗烦心,她夜里睡了个囫囵觉,天色未明就起来梳洗大妆,乘上宫里的马车。

  还是几年前那条道儿,甚至连跟车公公都是原先那几个,史苗照例给了打赏。

  一桩油水大的差使,那些公公轻易不会挪窝。

  史苗没有像上一回一样见了圣上,又见后宫女眷。

  这一回却是在太后娘娘的寿安宫里,太后和皇帝一起见了。

  挺好,只用跪一次。

  和上一回见皇帝不同,史苗是结结实实跪下了:“臣妇给圣上请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给太后娘娘请安,娘娘福寿安康。”

  至于其他四宫娘娘,史苗这个超一品诰命,她们受不起。

  史苗敏锐注意到皇后不在其中,看来皇后缠绵病榻的消息,有几分真。

  皇帝抬手让起。

  “——赐座。”

  宫人扶着史苗起身,史苗规规矩矩小步挪到圆凳上落座。

  不规矩不行,头冠太重。

  皇帝陛下拿着一本折页册子,开口问:

  “种植观察手册,当真是夫人所写?”

  史苗有点无语,虽然她是穿越人士。但本土诸如林如海他母亲徐慧之流的才女也不少。

  那东西不复杂,怎么就写不出来呢?

  况且如果不是她写的,献上这份礼物,难道不是欺君?

  史苗很想苟命,这么危险的事,学术造假,她才不做。

  史苗垂着眼,恭谨答道:

  “回圣上,所有编撰人员名字皆在附录之中,臣妇知自己乃是一介妇人,不堪大用,内不能建言献策,外不可征战卫国,便与女儿们一起亲力亲为种植采收作物几十余种,总结经验得出报告。若再有几年,数据必定愈发详实,可靠性也更高。”

  皇帝没想到,国公夫人竟能说出这等有见识的话,怔了怔,又道:

  “甚好,甚好,倘若各处地方官员都如夫人,我朝可兴啊!”

  可惜如今朝堂之中,那些不能谏言献策,又不能边境御敌的人,只存着当真内斗的心,尚且不如一女子,还能办些实事。

  史苗可当不得这种夸赞。

  不然那些小心眼的大臣就要嚷嚷什么仳鸡司晨,什么夫人骄纵。

  史苗谦虚道:

  “回陛下,古人有言,术业有专攻,而今君主贤明,我朝人才济济,各位大臣自有其术业专攻。四时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种植经验不可一概而论,臣妇所做之事,微不足道。”

  皇帝这下确定了,这位夫人不是滥竽充数,微微点头:“夫人如此大义,朕重重有赏。”

  史苗也没有假惺惺推辞:“陛下圣明,必然会论功行赏。”

  圣上脸色有了一丝波动:“论功行赏?府上两位公子,不在这之上。”

  史苗坦然答道:“编撰此册他们未尝帮到多少,是以未曾落款。臣妇带着女儿们做这些,是让她们明白,荣国府受圣上隆恩眷顾,纵使女儿之身,也要为国尽忠。”

  皇帝陛下一时不知是迷惑,还是欣慰:“好!好一个为国尽忠。”

  迷惑为何荣国府不为两个儿子请功,反而把女儿们的名字放在编撰名册里。

  甚至和荣国府不相干的人也有姓名,偏偏漏了最重要的两个。

  看来荣国府真心想把这个进献给宫中,又怕太出风头,故而写了女儿们的名字。

  用心良苦。

  史苗也没想到,她说的都是真话,竟然遭到了这样的曲解。

  皇帝陛下看荣国府越发顺眼了,不枉他特意将人召进京城。

  在旁边默默看了许久的太后适时开口:

  “我朝对有才女子,曾有加封孺人的先例,圣上不如赐一个。”

  皇帝陛下很配合的唱起来双簧:“母后说的有理,就这么办。”

  孺人,九品。

  史苗原本想着,这件事能在皇帝陛下跟前挂个号,姑娘们凭本事挣下御赐之物傍身。

  看来宫里想树典型的心,比史苗预想的还坚定。

  尤其封赏姑娘们,就像当初封赏史苗的一品诰命,名头好听,彰显皇恩。

  女子诰命再高,也没有实权,翻不出多少风浪。

  九品孺人,京城一抓一大把。

  但这是未嫁女子加封,和她们的夫家无关。

  姑娘们以后就是有身份的人了。

  皇帝还真是干了一件大好事。

  史苗离席,再度行礼:“臣妇,谢圣上隆恩。”

  史苗一出宫,后脚封赏的旨意跟着命贾赦袭爵的旨意就送到家。

  正好史苗不必换下衣裳,领着全家上下领旨谢恩。

  得此殊荣,荣国府上下欢无不欢欣雀跃,贾敬这下脸上有些挂不住,再不敢大呼小叫,意有所指。

  陛下旨意来得如此快,肯定是婶娘还没进宫,就打定主意要给姑娘们封赏了。

  欢喜过一阵,史苗却不敢得意忘形。

  请走贾敬,召集一家子迅速开会。

  她最担心的就是老大,现下已是一品大官,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史苗不得不把神情放得严肃:

  “明儿你进宫谢恩,母亲要叮嘱你几句,诸如收粮之类你知道的就如实说,但种粮那些你不像是你妹妹们亲眼看着,亲手种着,不可乱开口,实在不知如何,就装傻充楞,也不要自作聪明。”

  贾赦撇嘴,丝毫没有得了官的实感,还是要被母亲训:“儿子知道了。”

  史苗又对难掩失落的贾政道:

  “这次唯独漏了你,不是件坏事,圣上赏的官和你自己考的官不一样。倘若圣上赏了你,今后恐怕就止步于此,你还小,若读好了书,只要圣上愿意,将来必定少不了一份差使。”

  圣上点的很明白了,直接故意问出为什么没有两个儿子姓名,这回的圣意不用猜。

上一篇:吸金男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