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离昧
瑶光靠在大迎枕上,接过女儿在怀里逗弄了一番,对郭氏道:“等会儿王爷要来,郡主就先留在我这里,你去用膳吧。”
因晋王府驱逐过一个王奶娘,同样出自内务府的郭氏半点不敢拿大,得了瑶光的吩咐,直接就谢恩出去了。
没过多久,换了干净衣裳的景阳就来了,站在门口问秋萍:“王妃醒了吗?”
秋萍道:“已经醒了,刚用过早膳,这会儿正逗郡主玩呢。”
景阳点了点头,又踌躇了片刻,才推门走了进去。
虽然他心里清楚,昨天的事若是不说明白了,就永远都是一根刺,直直扎在他们夫妻之间。
可是,他想了整整一夜,脑子里乱糟糟的,两种观念激烈碰撞,直到现在也没碰撞出个结果来。
既然没有想出头绪,还不如不提,省得越闹越僵,越弄越糟。
因而,他装着没有昨天的事,进来之后就柔声问道:“你的身子感觉如何?孩子没闹你吧?”
瑶光盯着他看的片刻,忽然一笑,抬手示意红绒出去。
见她开始清理伺候的人,景阳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下意识喊道:“瑶娘…
…”
但瑶光的目光十分坚定,态度也十分坚决:“红绒,你先出去,我和王爷有话要说。”
红绒自然是听瑶光的,低头应了一声就退了出去。
内室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景阳觉得十分尴尬,头一次在妻子面前手足无措。
瑶光轻轻叹了一声,主动握住了他的手,柔声问道:“你可知晓,产育之事对女子来说,是极为伤身的?”
两人肌肤相贴,妻子手上的温度传递了过来,景阳下意识就放松了。
听见这话,他点了点头:“我知道。母妃是因难产去世,我能自己做主之后,就着重查问过这方面的事。”
“是呀,母妃是难产去世的。”瑶光道,“女人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我这两次过去了,下一次不一定还能过去。”
景阳最听不得这个,立刻道:“咱们以后再也不生了。等你出了月子就让府上良医开药,我来喝。”
瑶光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就知道,八郎对我的心一直都没变过。昨天咱们争执的事,你只是一时没转过弯而已。”
景阳抬头看向她,见她脸上并无半点怒色,也无半点嘲讽,确定并不是在说反话。
“咱们夫妻一向有话直说,我的脑子转不过弯,瑶娘何不开解一番?”
瑶光道:“说不上什么开解不开解的,是人都有私心,我也有自己的私心。”
她直言道:“我以后是不想再生了,算上宫里的那个,你我夫妻膝下,也只有这三个女儿。
我问你一句话,你要照实回答我:你希望咱们百年之后,女儿们没了父母庇护,战战兢兢养别人鼻息而活吗?”
就算是皇家郡主又如何?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皇家郡主没有亲生的兄弟做依靠,依然会被人轻视。
就算碍于他们的身份,人家表面上不敢说什么,但这世上多的是让人有苦说不出的法子。
其实瑶光心理的话,只说出了一半,另一半更加嘲讽。
就以她自己为例,她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在娘家时不但长辈千娇百宠,下面的弟弟妹妹也个个都以她为尊。
可自从出嫁之后,再回去就变成了客人。哪怕她的夫家身份尊贵,傅家的一切也都和她没关系了。
再说回他们的女儿。
就算他们夫妻日后再有了儿子,对女儿又有多少好处呢?
女儿出嫁之后会变成客人,王府的一切都由弟弟继承。还不如没有这个弟弟,让他们自己能够当家作主。
但她知道,景阳自幼在这个时代熏陶下长成,若是瑶光把后面那一半说出来,非但不会引起他的共鸣,反而有可能引出他的逆反心理。
因而,她只说一半,把另一半留在了自己肚子里。
果然,景阳立刻就道:“我当然不愿意!”
瑶光又问:“那你愿意咱们夫妻辛辛苦苦挣下的基业,将来便宜了过继来的儿子吗?到时候咱们的亲生女儿反倒成了客人,分明是回自己的家,却要看别人脸色行事。”
“不可能!”景阳想到那种场景,立刻就炸了。
两个小女儿才出生,还没来得及培养出父女之情。但佩瑜却是他从小抱着长大的,他疼爱佩瑜如珠如宝,怎么可能容忍不知道哪个兄弟的儿子欺负自己的亲生女儿?
瑶光循循善诱:“那咱们就好好培养女儿,将来最好能让佩瑜接手你的王位。咱们的女儿自己当家作主,趁着咱们夫妻还在的时候,替他招个听话的赘婿回来,一辈子不用看别人脸色。”
听着妻子描述的未来,景阳心动了。
剩下的就不用瑶光再多说,景阳立刻就换了常服进宫,去找圣人旁敲侧击了。
景阳离去没多久,刘吉就进来禀报,说是昨夜中宫的司寝女官诞下一子,不幸难产去世,圣人已经做主,将皇子记在皇后名下养育。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瑶光暗暗叹了口气,吩咐他把张五找来,让张武准备小皇子的洗三礼,替她送到宫里去。
如今她还在坐月子,小皇子的洗三礼肯定是参加不成了。
等景阳回来的时候,又带回来圣人的口谕,说是恩准与小皇子同日出生的怀嘉郡主,满月时抱到宫中,和小皇子一起举办满月礼。
瑶光道:“圣人倒是一点都不避讳,也不怕有心人看出什么来?”
景阳道:“圣人说了,他们本就是嫡亲的堂姐弟,生得相似理所当然。咱们越是不避讳,越是不会有人多想。”
对此,瑶光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景阳精神振奋,说起了他们夫妻真正关心的事。
“我已经说动了圣人,想来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在朝中挑选大儒,在上书房教导四位公主和瑜儿读书。”
瑶光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好消息,忙问道:“既然要去尚书房读书,是不是要挑选伴读?圣人是什么意思?是在宗室里选呢,还是在勋贵重臣家里选?”
景阳道:“圣人的意思,是每人四个伴读,在宗室里选一个,在外戚里选一个,在勋贵里选一个,在文臣里选一个。”
雨露均沾,让大家都有肉吃。
任何原则在利益面前,都能够让步。
让这些人都有利益可拿,十几年后公主郡主们学成了,圣人顺势提出允许公主、郡主及其伴读入朝为官,反对的声浪必然会小很多。
瑶光暗道:当今天子不愧是自幼学习帝王道的储君,只要下定了决心做某件事,就必然会思虑周全,以阳谋大道取胜。
“既然圣人已有了安排,那就等几位公主先挑选了之后,咱们再给瑜儿选吧。”
景阳却道:“不,瑜儿的伴读,我准备请圣人做主挑选。”
这也算是一种投诚。
不管他和圣人之间的关系再好,君臣二字,就划定了距离。他自己时刻注意,才能长久维护这份兄弟之情。
对此,瑶光没有意见,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第111章 林黛玉出生小皇子的满月……
小皇子的满月礼过了之后,圣人就吩咐把尚书房收拾了出来,又在朝中选了几个比较开明的官员,挂上“侍讲学士”的职位,送到尚书房去,给诸公主、郡主开蒙讲书。
头一批入学的有圣人长女东阳公主,次女金乡公主,嫡出的三女长平公主。
最小的襄阳公主还不到年岁,等明年再入学。
除了几位公主之外,还有晋王长女怀懿郡主,湘王(六皇子)长女怀璋郡主,吴王(七皇子)长女怀素郡主,燕王(九皇子)长女怀安郡主。
吴王着实没想到,这样的恩典还能落在自己头上,更是感念当今圣人的心胸宽大。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点不可为外人道的小烦恼,就是多年以来只有怀素郡主这一个女儿,不说王妃这个亲娘疼得如珠如宝,家里的几个庶妃侍妾也看得跟眼珠子似的。
王妃李思蓉扒着字典翻了许久,到最后还是给女儿取了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珍,直接就告诉所有人,女儿就是他心目中最珍贵的宝贝。
若是这次,兄弟们的女儿都得了恩典入宫读书,只有他家珍儿被落下了,他府里从王妃到侍妾,只怕个个都要跟他闹,再别想有一天安稳日子过。
就为了这个,接到圣旨之后,他特意换了常服,入宫向圣人和太后谢恩,顺便献上了一点小礼物,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和顺服之意。
这些入宫读书的贵女们,年纪最小的是湘王府的怀璋郡主徒玥。
徒玥虽然不是王妃亲生,却也是杨婉的族妹杨侧妃所出。家里又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孩子,不但杨婉视如己出,就连贪花好色的湘王也对这个女儿很是疼爱。
对于伴读的人选,几个兄弟都向景阳这个爵位最高的看齐。燕王仗着和他关系好,直接就跑来问他的意思。
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景阳直接就说:“等着圣人的旨意就
是了。”
与其他们自己挑的时候提心吊胆,官职高的不敢选、家族得力都不敢,还不如把权力直接交给圣人。
燕王眼睛一亮:“还是八哥有主意!”
出了晋王府的大门,他就把和景阳的对话传了出去,湘王等得到消息,立刻跟着摆烂,直接给圣人上了折子,请圣人帮着操心一下女儿的陪读人选。
圣人让公主和郡主们入上书房读书,本就是因为被景阳挑动了心思,能借伴读的人选多拉拢些自己看中的人手,他当然不会推辞。
七天之后,佩瑜的陪读人选送到了瑶光手里,瑶光只打眼一看,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王熙凤,父国子监监生王子胜,祖统制县伯王升。
看见王熙凤,难免就想到荣国府,这位可是荣国府的管家奶奶,最风光的时候同时管理宁荣二府。
瑶光叫来张五询问:“荣国公如何了?”
张五虽然不知道她为何忽然问起荣国公,却还是仔细答道:“就在王妃坐月子的时候,荣国公旧伤复发,已经仙逝了。
其世子贾赦已扶灵回了金陵老家。想来等他回京之后,就能得到袭爵的恩典了。”
确定了自己的猜测,瑶光就点了点头,示意他下去了。
原著里的贾赦分明是国公世子,表字都是“恩候”,到最后却只得了个一等将军的爵位。
那是因为站错了队,他们家支持的太子没能登上帝位。
如今太子顺利登基,想来贾赦这个“恩候”,也能坐实了。
转眼又是一年,公主和郡主们逐渐适应了上书房的生活,朝臣们的纷纷议论也都在圣人的强势下平息了下去。
当一切已成定局的时候,不管是原本反对还是支持的人,这时候都削尖了脑袋,想让自家适龄的女孩儿给公主郡主们做伴读。
眼见到了七月里,排行第四的襄阳公主,还有宗室里两位新册封的郡主也要入上书房了。
上一次没赶上的,这一回当然要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