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黛玉见了老太太,不知为何,总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第277章 不愿攀附私下相认
见了老太太后,黛玉总觉得很是熟悉,晚间才叫了雪雁来。
“你还记得吗?以前扬州父亲那儿,有一张我祖母的画像。”黛玉问起来。
雪雁今儿见到那老太太也觉得有几分熟悉,听见黛玉问,忙道:“记得,太子妃是不是觉得,这老太太跟老爷书房里的画像,有几分相似。”
黛玉点了点头:“我才出生没多久,祖母就过世了,所以对祖母,我是一点儿印象也没有的,倒是听母亲和父亲讲起过,祖母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嫁到了山东。”
“难不成,太子妃您觉得,这一位就是......”雪雁有了猜测,却也不能肯定,毕竟对方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要认亲的意思。
如果这一位老太太,真的是太子妃祖母的姐姐,那按理说,对方应该很高兴来认亲才是呀。
黛玉同样也有这个疑惑,除却老太太的长相与画像有些相似外,老太太总是看向黛玉的眼睛,也给了黛玉信息。
如果是陌生人,老太太的眼神不该是那般。
但若真是有亲戚关系,老太太一家子,似乎都没有要来相认的意思呢。
就在黛玉想不明白的时候,老太太的大丫头雪柳,用喜鹊登梅的托盘送了一盅黄桃酥梨汤来。
“我们老太太,想单独来拜见太子妃。”雪柳不是直接去见太子妃,而是端着甜汤找到了紫鹃,“这是老太太亲手熬的,知道太子妃不会随便吃外头的东西,还请姐姐查验后,代为呈给太子妃。”
紫鹃接过托盘,交给了医女孟氏——说起孟氏,本来太子妃觉得,天子出行有贺太医他们跟着,孟氏也不必跟着出门了,萧霆钧觉得还是有孟氏跟着更为妥当。
孟氏十分细心,不只是黛玉的饮食,就是皇后和小公主小郡主的饮食,全都是孟氏悉心照料。
黛玉听了雪柳的话,喝了几口甜汤,让雪雁陪着雪柳一同去,邀请老太太前来坐坐。
老太太倒是直接,拜见太子妃后,坦言道:“老身娘家姓杨。”
黛玉的祖母,也正是姓杨。
“老太太可是镇江府的人?”黛玉的祖母,就是镇江府的。
老太太点了点头后,缓缓说道:“老身同太子妃祖母,同父异母。这些事儿,只有老身那儿子知道,其他人都是不知道的。老身也特意嘱咐,不允许儿子告诉家里其他人。”
“老身想的十分清楚,可不能让他们借机来攀附,反倒是让您在宫内不好做。”
黛玉微微点头,心中对老太太的深明大义感到敬佩。她知道,宫中的关系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老太太能够如此谨慎,显然是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不让自己卷入纷争。
老太太的目光落在黛玉的脸上,眼中闪过一丝慈爱:“只是老身看着太子妃的眉眼,就想起您的父亲,心底还是忍不住,想来说上两句话。”她的声音微微颤抖,仿佛在压抑着内心的情感。
黛玉听了,心中一震,连忙起身,按着晚辈对长辈的礼节,恭敬地行了一礼。老太太见状,急忙伸手扶住她:“快别这样,老身可受不起。”
“论起来,那我得称呼您一声姨婆呢。”黛玉抬起头,眼中满是真诚。
“可不敢当,您如今是太子妃了,君臣有别。”老太太赶紧摆手。
“今日呀,您也说了,是私底下见面,咱们不论君臣,就论亲戚。”黛玉亲自扶着老太太入座,“我也想听听,我祖母的事儿呢。”
听太子妃这么说,老太太这才开始慢慢讲起来。
“老身比太子妃祖母,可要年长六岁多呢。老身两岁多的时候,生母因病去世,父亲两年后娶了新的妻子,就是太子妃的曾祖母。”
“那时候,老身总觉得,后娘不亲,所以一开始,有了个妹妹,心底是极为不舒服的。总是借机要欺负欺负小妹妹。”
“太子妃的祖母,虽然是家中幼女,却最是温柔善解人意的一个人了。老身反倒是年轻时候,脾气急躁,多数时候,都是妹妹忍着让着的。至今想起来,还觉得自己这个做姐姐的,很是不称职呢。”
“后来,老身长到了十二岁,才终于懂事起来。其实母亲待我和妹妹,是一样好的。于是老身这才学着跟妹妹和睦相处。”
“老身和太子妃的祖母,后来就姐妹感情是极好的。那时候父亲在镇江府做知府,时常带了我们姐妹出门。”
“镇江城依山傍水,城墙高耸,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商铺林立。城外的码头繁忙,船只往来如织。一家子一旦得闲,清晨就去看江面上渔船穿梭,时常就在江边买了鲥鱼、刀鱼等,送到临近酒楼做了,一起享用。”
“这样悠闲惬意的日子,一直到老身出嫁,来了泰安。后来,妹妹嫁到了姑苏,跟着他丈夫一直住在姑苏。两家距离实在是隔得太远,平日里只有书信往来,年节下互相送些土特产也就罢了。”
“倒是有一年,太子妃的祖父祖母,竟然一起来了泰安。说是要一起去泰山拜一拜。”
“想来太子妃也才上了泰山,知道那西配殿的送子娘娘,掌管生子,他们夫妻来,正是来求求送子娘娘的。”
“他们结婚五年,却一直没有孩子,家里头自然就着急了点。本来呢,您的曾祖母都想说,给您祖父收个房里人,哪知道您祖父坚决不答应。”
“您祖父祖母十分恩爱,所以您的祖父极力说服了您曾祖父和曾祖母,坚决不纳妾。”
“他们夫妻来泰山拜送子娘娘,还顺道在山东游玩了整整一个月呢。在这儿,也住了十来天,就是住太子妃您住的这个小院子。”
黛玉一听,就明白,是老太太特意安排自己住这儿的了。
“说来也巧,您祖父祖母来拜了送子娘娘,回去的年底,就怀上了您父亲。”
老太太讲起来,还觉得一切就在昨天一样。
“只是你祖母去早早离去,再后来你祖父也思念妻子,几年后也驾鹤仙去了。”
“之后,两家虽有礼节往来,但山高路远,到没能上门拜访。”
“老身家里两个儿子,既没有读书天赋,也没有做官本事,老身觉得,倒不如好生经营家业,以待后人。”
“后来,您父亲去世,其实老身也曾想过,要不要去将您接过来。只是那时候的事儿,有些复杂。”
那时候的事儿,黛玉也知道很复杂,说到底,还是因为荣国府。
第278章 回忆往事记下一笔
老太太说起当年旧事,第一个提到的就是荣国府。
“当年,原本老身想着,到底是妹妹的骨血,直接就让老身那两个儿子去了一趟扬州。”
什么?黛玉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山东有人来?她心中一震,手中的茶盏险些跌落。她一直以为,父亲去世后,除了荣国府,也就林家远房来过人。她的眉头微微蹙起,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那时候,老身的儿子到了扬州,就发现事情不对劲。”老太太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回忆的沉重,“不只是荣国府有人来,还有那金陵地界上最大的甄家,竟然也插手其中。”
甄家?这更是让黛玉意外了。她从未听人提起过甄家与自家有什么瓜葛,父亲在世时也从未提及。她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帕子,心中翻涌起无数疑问。甄家为何会插手?他们与父亲有何关系?
其实当年,林家并非真的没有族人了,虽然远些,但也没有出五服。林家的人也来见过黛玉,但那时候黛玉瞧着外祖母待她极好,又有贾母和二舅舅写给父亲的信,黛玉年少天真,以为自己将来肯定是要嫁给宝玉的。
再加上,当时贾琏亲自来了扬州,帮着黛玉处理父亲的身后诸多事情,黛玉当时伤心欲绝,不曾细细去想去看。
何况,就连父亲,也都错信了荣国府。
“若不是甄家的阻拦,兴许老身的儿子就能进去见见您。”老太太觉得,有些事儿,还是该告知太子妃,免得她被蒙在鼓里,让人给利用了。
“彼时甄太妃还在,甄家在江南可谓是一手遮天。”老太太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而荣国府,虽然是国公府,但到底已经离开金陵多年,且朝中也没有说得上话的人,所以论人脉论影响力,那比甄家真是弱了许多。”
“您的父亲,同时身为盐政一把手,又兼任兰台寺大夫,有着监察百官的职责。他手中握着的,不仅是盐政的权力,还有一份极为重要的官员观察录。这份观察录记录了许多官员的隐秘之事,甚至包括甄家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勾当。”
黛玉听得心中一阵冰凉。她从未听父亲提起过这些事,更不知道父亲手中竟握有如此重要的东西。她的手指微微颤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
“荣国府要钱,甄家要你父亲手上收集的官员观察录,甄贾二府一拍即合,否则,单单靠贾府,只怕不敢霸占林家全部家产,毕竟当时新皇已经继位。”老太太这些年,一直让大儿子暗中收集消息,她这会儿将自己这边得到的信息,全部告知太子妃。
“太子妃您从扬州回京城,路上,就应该得到消息,荣国府那姑娘,成为了新皇的贤德妃。”
黛玉一瞬间明白了很多事儿,当初一些想不通的地方,现在全都连了起来。
很显然,天子当初应该是知道了什么,不然,只怕就没有长公主上门,也没有皇后接自己进宫这些事儿。
同样,太上皇一死,天子就出手收拾了甄家,说明甄家办的那些事儿,天子早就是不满的了。甄家的覆灭,看似是天子在太上皇驾崩后迅速出手,实则这场风暴早已酝酿多时。
再往前推,荣国府和甄家暗中勾结,只怕甄家许诺给荣国府的,就是元春的贤德妃之位。
细细一想,为何不早不晚,偏偏是那时候,元春被封为贤德妃?一切还真的不是巧合。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表姐元春,对着自己是那个态度了。若说她作为宝玉的姐姐,觉得宝钗是更好的弟媳人选,这也就罢了,自己成为皇子妃后,她三番四次挑衅,甚至巴不得自己和萧霆钧过得不好,只怕,都是源于她心底十分清楚——她这个贤德妃,得位不正。
而兴许这一切,已经继位的天子心底都是有一杆秤的,只是当时,太上皇还在,他没办法,必须隐忍。
天子隐忍不发,不过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太上皇的去世,正是天子彻底掌握朝政大权的契机。甄家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终究没能逃过天子的眼睛。
“后来听说您做了皇子妃,老身想,也算是老天有眼。”老太太是真心为黛玉高兴的,“同时,老身就越发要求儿子们,不要提及与林家有亲的事儿了。“
“再后来,您还成为了太子妃,老身很是高兴的同时,也越发告诫两个人儿子,绝不能拖您的后腿。”
“而后,听说两江被彻查,老身就觉得,一切都圆满了,您父亲当年为社稷为百姓,也不枉辛苦操劳。两江的贪官们大多落了马,而您父亲也被追封,果然天理昭昭。”
两江的案子,只不过是瑞郡王和王子腾想要害太子和太子妃,没想到,还是天子棋高一着。
“老身所知道的,也就这些了,希望对太子妃您有些帮助。”老太太的话,终于说完了。
黛玉压住内心的震撼、感动、猜疑,一面起身庄重向老太太作揖,老太太慌得赶紧说使不得。
“使得,您深明大义,让玉儿感恩于心。您替玉儿考虑的如此周全,玉儿这会儿先承您的情,日后能相认时候,玉儿就算不能亲自前来,也一定派信得过的人来。”
现在,不是认亲的好时机。
“您告诉玉儿的这些信息,至关重要,玉儿会谨记在心,该查的,玉儿会去查。”
甄家虽然败落了,但甄家后代,可还有人就在京城呢,而且,甄家还有几门姻亲,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
还有宫内的贾昭媛,还有贾府其他有关人。
但这些都是急不得的,必须一步一步来。
而后,黛玉则问起老太太家中境况,闲话一阵后,见时间太晚了,才让雪雁亲自送了老太太回去。
天子的山东之行也基本进入尾声,四日后,启程回京。
京城内,太子和朝臣们都得到了消息。
这三个月来,太子萧霆钧忙的可谓是脚不沾地,反倒是萧霆锴,日子十分滋润。
第279章 纳新人沉迷温柔乡
反而在京城的萧霆锴还什么都不知道,他这会儿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呢,宋家有心萧霆锴有意,很快,宋家庶女,宋慧兰的四妹妹宋惠香,就进了瑞郡王府,成为萧霆锴的姨娘。
宋惠香生的是肌肤白皙如玉,透着淡淡的红晕,仿佛春日里初绽的桃花,娇艳欲滴。她的身段玲珑有致,步履轻盈,宛若风中杨柳,摇曳生姿。
宋惠香不仅容貌出众,更有一身令人难以抗拒的风情。她自幼习得琴棋书画,举止间透着大家闺秀的温婉,却又在眉眼间藏着几分妩媚。她的声音柔媚动人,仿佛能酥到人的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