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消息传到德麟宫,黛玉倒是愣住了。
第299章 白雪红梅夫妻情深
宝钗的自尽,让黛玉一时间有种不真实感。
最初的最初,黛玉对宝钗,是带着审视与警惕的。这可不是因为王夫人的高调迎接,而是因为曾经听母亲和父亲提过薛家。
“薛家这些年,靠着官商勾结,垄断经营,实非地方幸事。”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但小小年纪的黛玉就已经听明白了其中之意。
何况,当时探春也有提到,薛家进京,宝钗的哥哥就打死了人。
这样一家子,黛玉自然没有好感。
但后来,在宝钗劝自己不要读那些闲书、并且推心置腹一番后,黛玉反倒是将宝钗当作了知心长姐。
若不是最终宝玉和宝钗的订亲,只怕黛玉都没有时间去细细思考:那个劝自己要看开想开、又送自己燕窝的宝姐姐,到底是什么样真面目?
细思起来,就能看出端倪。
尤其是宝钗搬离大观园一事。也怪不得日后云妹妹都要感叹一句: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
是呀,平日里无事,姐姐妹妹的很是亲热,但一旦出了事儿,宝钗立刻救躲得远远的。
彼时湘云在大观园里,住的可不就是蘅芜院,而宝钗为了躲避抄检口舌,立马搬了出去,根本不告知湘云。
不得已,湘云只好去了稻香村住。
越想,越能从平日不起眼的小事,找出蛛丝马迹。
黛玉一时间陷入回忆之中,萧霆钧回来时候,见德麟宫着实安静,很是好奇。
院内碰见紫鹃,低声问了一句。
紫鹃伺候黛玉多年,知道黛玉心思,只怕是宝钗之死,让太子妃想起陈年旧事了。
于是将自己猜测说了,萧霆钧点头:“下去吧,不必伺候了。”
进屋,果见黛玉独坐沉思,旁边的红木下卷式香几上,孤舟蓑笠翁香插上,一根长寿香已经燃了一半。
放轻了脚步,然而还是将黛玉从沉思中惊醒。
然而不等黛玉开口,萧霆钧直接上去牵了黛玉的手:“走,咱们赏梅去。”
“急什么,总得穿上斗篷。”黛玉其实没有心情不好,只是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听得萧霆钧说要去赏梅,黛玉一面去拿出来一件墨色刻丝鹤氅,递给萧霆钧。
自己则从红木衣架上,将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大氅取下来,自己穿上,一面要叫春雨跟着,萧霆钧却已经拿了一只花朵形小铜手炉:“不用他们,就你与我便是。”
黛玉想起还在怡郡王府的时候,也有那么一次,二人趁着夜华月色,雪后赏梅。
今日还真成了回忆之日了,似乎总是在不断想起曾经的生活。
萧霆钧带着黛玉去的,是梅雪居。
朱红的宫墙在雪色中愈发鲜艳,墙头积雪勾勒出飞檐优美的弧度。梅枝横斜,几点殷红从雪堆中探出头来,像是宫娥纤指上未干的胭脂。
黛玉脱口而出:“果然是红梅点破胭脂雪。”
萧霆钧接的倒也自然:“胜景天公是画家。”
二人踩在蓬蓬松松的积雪上,发出的“梭梭”声,甚是悦耳。黛玉心情变得明媚起来,她突然来了一句:“你知道吗,我以前都是喜散不喜聚的。”
萧霆钧从未听过这样的话,也从不知道,竟然还有人喜散不喜聚,于是他放慢了脚步,听妻子说下去。
“那时候觉得,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这话说的萧霆钧心一紧,他握着妻子的手,也不禁用了点儿力:妻子是怕离散的伤悲,所以情愿不要相聚的欢乐。她自幼没了父母,千里迢迢到京城来,寄人篱下。她孤身一身,看着别人阖家欢乐团团圆圆,才会有此想法。
“但现在一想,未免太过天真悲观。东坡先生云,人月有阴晴圆缺,有悲欢离合。这本就非人力能控制。如今的我,倒是学会了把握当下,人应该主动些,即便是被动的境地里,也要取得主动与被动的平衡。”黛玉感受到萧霆钧为自己心疼,侧过头冲他一笑。
“那看来,我有不小的功劳,是不是?”萧霆钧得意道。
“那是当然,我感到足够安全,所以信心就足了。”黛玉并不吝啬对萧霆钧的感激,相爱的两个人,只是相爱,还远远不够。
“看来我们真的心有灵犀。”萧霆钧今日带黛玉来赏雪赏梅,就是想与妻子好好聊一聊:紧接着就要举行继位大典,而后又是封后大典,而后,他们夫妻就会处于一个全新的位置,要面临的人和事,与今日都会不同。
“我曾经想过,我的妻子该是个什么样的,但从未想过,会是玉儿你。”萧霆钧认真道,“我想象中的,该是大度、聪慧,贤妻良母大概能够概括。”
“但后来才知道,是自己肤浅了。因为当人真的爱一个人的时候,大度这个词,就有些讽刺了。”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乾坤有私。”
黛玉听见这话,扑哧一笑:“庄子这话,的确最有意思了。”
“你是想和我说,我们俩都不是圣人,是不是?”黛玉反问,她眼中有光。
“知我者,玉儿也。”萧霆钧开心一笑,“我们不是圣人,也不必以圣人要求自己,日后所有事情,尽力就好。不要为难自己,你说呢?”
做皇帝难,做皇后也难。萧霆钧觉得,他们只要用心去做,就是了,不要太过勉强。否则倒是得不偿失了。
黛玉点头道:“你是怕我为难我自己吗?你放心,以前我的确是个多思多虑的性子,如今早已不同于以前了。何况,你总是站在我身后,我也会总是站在你身后,就行了。”
只要彼此相互扶持、给予对方力量和鼓励,那么对于未来也就无需再有过多的担忧和惧怕。此时此刻,萧霆钧与黛玉静静地并肩站立着,一同凝望着那株傲然挺立在庭院之中的梅树。只见梅树的影子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者,轻盈地投射在高耸而庄重的宫墙之上。
那斑驳的光影交错之间,梅树枝桠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分明。明媚的阳光如同一位神奇的画师,巧妙地将它们的身影拉伸得悠长而优美,远远望去,恰似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丹青画卷。
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梅花的清幽香气,萦绕在两人身旁。他们不自觉地转过头来,目光交汇的瞬间,彼此的眼中都流露出一抹温柔而会心的笑意。这一笑,仿佛时间都为之定格,周围的一切喧嚣都渐渐远去,只剩下他们两人沉浸在这份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里。
第300章 大舅远虑惜春回京
然而,萧霆钧继位前,他大舅舅乔雨霁申请外放的折子,先呈送到天子面前。
天子看了一遍后,叫来了萧霆钧。
“你看看。”天子直接把折子给了萧霆钧。
萧霆钧一看就惊到了,看了两遍,同时他的脑子也在不停思考:大舅舅如今是兵部尚书,竟然主动申请外放,看来,还是为了自己这个外甥考虑。
天子观察着太子表情的变化,看起来,乔雨霁申请外放可没有跟萧霆钧商议过。
“你大舅舅,待你倒是真好。”天子都不得不感叹一句:萧霆钧的母亲早早去世,而太子妃又是父母都不在了,如此一来,乔家是唯一可以说得上是外戚的。
所以等着萧霆钧继位,不管是追封生母,还是册封妻子,获益的都只有一个乔家而已。
而且不得不说,乔家子弟也真的是很有出息:他大舅舅乔雨霁,兵部尚书,二舅舅乔雨山,陕甘总督,大表兄骁骑营参领,二表兄前些年春闱后高中传胪,翰林院待了一年后,外放当了青州知州,如今又调任兖州知府。
乔家两个姑娘的婚事,也都很幸福。
别说他们还有一个做太子的外甥,就算没有,那也是不可小觑的一家子了。
如今,乔雨霁主动申请外放,不用分析也能明白,就是为了避嫌——天子要禅位的消息,六部尚书都是知道了的。
这么一想,只怕不用多少年,乔家就能权倾朝野。
萧霆钧当然也明白,大舅舅此举,一则为了自己能顺利登基,二则,为了保全乔家。
于是在听到天子的感慨后,萧霆钧点头道:“乔大人深明大义,儿子铭记于心。”
然而,正当他准备开口说话之际,却突然又听到太子紧接着说道:“只是,如今仓促之下,立刻更换兵部尚书,并非上上之选。”
这话则说到了天子的心坎上:要知道,天子虽说对于乔雨霁主动请求外放之事感到颇为欣慰和乐意接受,但眼看禅位在即,若是此时贸然去更换兵部尚书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位,万一因此而引发什么意想不到的混乱局面来,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天子赞许的看着萧霆钧:不得不承认,这个老三如今确实是越来越成熟稳重、处事老练了。他刚才所说的那句话,既没有丝毫想要阻拦自己舅舅外放为官的意图表露出来,同时又能够如此周全地考虑到整个朝廷的大局稳定,当真是难能可贵啊!
“朕等会儿单独叫了乔大人进宫,你陪着朕,见见。”天子当即道。
“是。”萧霆钧赶紧应道。
萧霆钧回来后,将大舅舅乔雨霁申请外放的事儿说给她听,黛玉也是忍不住感慨:真心替你考虑的人,什么时候都会周到如此。
“有个好消息告诉你。”萧霆钧卖了个关子,让黛玉猜一猜,“跟你的表姐妹有关,你猜猜看?”
表姐妹?黛玉几乎没花什么时间就猜到了:“是刘继善升官了?”
“咦?怎的一下子就猜到了。”萧霆钧倒是好奇。
“你说了我的表姐妹,那就只有那么几个,如今二姐姐那儿没什么新消息,三妹妹远在天边,更不可能,细细一算也就是四妹妹了。”黛玉都不用细细思考,“前段时间还收到四妹妹的来信,她去年才有了个姑娘,如今肯定不可能是有喜了,那就是刘大人升官了。”
萧霆钧一听就笑了:“不愧是玉儿。”
“不只是升官,刘大人就要进京了,而且是来兵部。”萧霆钧告诉黛玉。
兵部?黛玉立刻敏感起来:前两日萧霆钧才说了,大舅舅乔雨霁申请外放,现在天子就把刘继善调到兵部。
“看来,父皇真的很信任刘大人。”黛玉忍不住感叹一句。
心有灵犀的萧霆钧当然明白黛玉这话里头的意思,点头道:“可不是,刘大人年纪轻轻,马上就是兵部侍郎了。”
不得不说,刘继善这人升官速度可真快,科举出身,从同知到知府如今再到兵部侍郎,还真是一路顺风顺水。
“不过嘛,刘大人的确年轻有为,在扬州知府上做的有声有色。”萧霆钧夸了一句。
只不过,惜春夫妇还是没能赶在萧霆钧即位前回京,毕竟从扬州入京,走水路需要不少时间。加上,刘继善此番回京,还担着顺道看看沿途吏治的责任,所以就走的更慢了。
而黛玉这里就没有时间关心路上的惜春了,现如今内务府的人早就把黛玉的尺寸丈量好,送去赶制新后的朝服。而皇后那里,虽然黛玉早就开始打理宫务,但皇后那儿,还是有着不少宫里陈年旧册,叫了黛玉去,一样一样交割清楚。
“后宫的大大小小的事儿,玉儿你是早就有数的,原本,本宫还想着跟你说说后宫女人的事儿,但现在看来,老三心底有数,一切也都不大一样,玉儿你又是个秀外慧中之人,那本宫也就不多言语了。”
皇后含笑一句话,倒是说的黛玉有些不好意思:所谓的老三心底有数,其实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如今萧霆钧身边,就黛玉一个。
日后会怎么样,不好说,毕竟御史台肯定还是会借机上书,可无论会有新人还是不会有,皇后都相信,黛玉能妥善处理。
说到底,只要萧霆钧坚定站在黛玉一边,那什么事儿都简单了。
黛玉这里很忙,萧霆钧就更忙了,如今天子禅位的意思已经广而告之,除却京城官员,外地三品以上官员中,挑选了一部分表现优秀者,进京观礼,又有藩属国的一些国主,上书表示想来观礼,萧霆钧带着礼部等,忙的是不可开交。
因此这些日子,萧霆钧能按时回德麟宫的日子都不多。
这一日好不容易晚膳时候回来,紫鹃忙让人赶紧布置晚膳。结果萧霆钧用膳的时候,几乎都快拿着筷子睡着了。
黛玉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终于在忙碌了整整快一个月后,到了新帝即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