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本宫的意思呢,年后这事儿,也交给玉儿你处理。”皇后这话,让黛玉立马就明白了:此番不仅仅是皇后要培养自己,只怕也有父皇要考校自己,太子妃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同时还让宫女太监们都服气。
而且,让除夕宫宴和人员精简的事儿连在一起,也是要看看,自己这个太子妃,能不能同时兼顾多项任务。
黛玉当即领命:“只有一点,儿媳现如今对各处人员还不够了解,不知道能不能着急内务府各处管事,先认识认识?”
“这是自然,本宫已经跟内务府打过招呼了。”皇后点了点头,见太子妃似乎在思考,倒是缓言温声的提点她,“这事儿横竖也不用太着急,你心底有个谱,慢慢来就是了。”
黛玉连忙应了,从凤仪宫出来,黛玉决定回到德麟宫内,把德麟宫中的人先召集起来。
顾嬷嬷和许嬷嬷不愧是宫中多年的老嬷嬷,一听黛玉说到的两件事,顿时都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陛下和皇后娘娘如此器重太子妃,这两项任务,可都是要培养太子妃呢。
忧的是,宫中裁撤人手,那可是涉及到方方面面,里头油水多,甚至换个心思别样的太子妃,借机打压对手,安插提拔自己的人手,也是很有可能的。
也正因为如此,裁撤人手会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
本朝帝王及后宫诸事,皆属内务府管辖范畴,茶膳房、储物司、礼仪司、建造处、鹰犬房等无一例外,甚至御前侍卫亦归其统辖。而后宫事务,不过是内务府下辖中的一部分。
而内务府对外则统一由朝廷命官统领,这些官员属于吏部和朝廷管辖,因此此番裁撤,自然是只涉及宫内部分。
许嬷嬷当即向太子妃建言:“娘娘兴许要先见见各处管事,比如内务府宫内两位总管事的。”
“见当然要见,只是本宫的意思呢,先和你们打个招呼,毕竟这事儿本宫总览,就怕日后有人说不得要来走你们的门路。”黛玉秉持凡事都要说清楚说明白的观念,“本宫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你们中任何人,收人钱财,一旦被查出来,那可就被怪本宫不讲情面,定然是要严加惩罚的。”
顾嬷嬷等跟着黛玉的日子也不浅了,知道这位主子别看娇娇软软的,但做事儿是雷厉风行的,管理人也相当有一套,奖惩分明,规矩森严。听了这话,众人齐声应了。
而后黛玉单独留下了许嬷嬷和顾嬷嬷,这二位在宫中时日长,以前又是伺候皇后娘娘的,对各房的宫人,尤其是各房总管该有印象才是。
同时,黛玉将皇后娘娘给的内务府各司的人员名册,翻了开来。
“二位嬷嬷,劳烦你们先讲一讲,对这几位管事的印象。”黛玉想了想,叫了雪雁和春纤来。
“你们另外拿出纸张,将二位嬷嬷讲述的,一一对照着名字,记录下来。”黛玉横竖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了解。
黛玉也很清楚,宫女们但凡入宫,不仅仅需要先试过绣锦、执帚等技艺,尤以礼仪和规矩为重。若有不合者,早已驱逐出宫,断无入宫之可能。
而能入宫者,亦非如小门小户般随意抓人使用,须先至教训处学习半年规矩,每三日皆有嬷嬷考核。半年后,于合格者中再选面容清秀、适宜侍奉主子者往各宫去,余者则分至尚服局、司珍房、茶膳房、花木房等处。
而且大家分到各处之后,每年也有考校,尤其是尚服局司珍房等,若是懒惰者、偷奸耍滑者,轻则罚俸重则逐出宫去。
但此番既然要裁撤人手,那就要细细斟酌。
顾嬷嬷和许嬷嬷听见黛玉如此说,便打起精神,将她们所知道的全都讲述出来。
她们二人都很清楚,如今她们跟着太子妃,只有太子和太子妃好了,她们这些人将来的日子才会好过。
因此,太子妃的事儿,就是她们的事儿,她们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太子妃办好除夕的宫宴,以及此次裁撤人手的差事。
“这一位花木房的陶公公,学习能力很强的,什么花搭配什么瓶,各色花木的时令、各色花盆花瓶的陶瓷和档次,陶公公心底都是有一杆秤的。”许嬷嬷先将起来的,就是花木房的陶公公。
黛玉不禁想起永嘉公主抓周时候,郭昭仪宫里的水仙花与花盆不相配的事儿来。
那次直接让二嫂的花房失去了给宫里送花的机会,听说后来,二嫂的花房,那些诰命夫人也基本上都不去了。
看来,陶公公可不是个简单的。
“尚服局的管嬷嬷,针线活的手艺那真是一等一的,娘娘册封太子妃的那些华服,都是尚服局一针一线做出来的。”许嬷嬷对尚服局的管嬷嬷,很有印象。
黛玉先从许嬷嬷和顾嬷嬷处打听完,然后借着操办除夕宫宴,开始细细打量这些人。
这项工作细致繁琐,但牵扯面挺大,所以黛玉得多花点儿心思。
萧霆钧回来,看见黛玉还在对着名册琢磨,心疼起来:“这事儿也不急于一时,你要好好休息才是。”
第214章 提及往事太子诉情
黛玉当然明白,劳逸结合才是上策。
“我不过是等你回来,闲着无事就看看。”黛玉说着起身,问萧霆钧饿不饿,要不要吃点儿宵夜,“小厨房准备着呢,见你这么晚没回来,我就让他们等着。”
“不说还不觉得,一说还真有点儿饿了。”萧霆钧见春雨送了热水来,洗了手擦干后,向黛玉讲起朝廷的事儿。
“年后四弟迎娶高丽的公主,他们那边来的人可不少,此番要隆重接待,父皇将接待的差事交给了我。”萧霆钧现如今也是忙得不可开交的,终于体会到,做太子,跟做郡王,差别还真的挺大。上上下下那么多双眼睛全都盯着呢,自己要是稍微不慎,立马就要被揪住不放了。
很快,雪雁就带着人送了鲜虾菜叶粥并一碟子肉末豆角、一碟子炝拌萝卜丝、并一碟子蒸鸭脯,全都是配粥的小菜,看的萧霆钧食欲大增。
“晚膳在父皇那儿,全都是肉,糖醋鳜鱼、干丝清炒牛肉脯、金腿烧鱼圆,我发现了,父皇真的特别爱吃肉菜。”萧霆钧随口笑道。
送去天子处的膳食,自然是按着天子的口味。
“我记得,最初膳房的总管姓胡,如今这一位姓朱,可是有什么缘故?”黛玉记得自己最初进宫赴宴,那时候膳房的总管,好像叫胡全,此番看名册上,就已经没有这人了。如今膳房的总管,叫朱令。
“问我那你还真是问对人了。”萧霆钧开始喝粥,黛玉便让他不用着急讲话,等他吃完了再说也不迟。
“不能白说呀,玉儿得答应我,听完了就乖乖休息才是。”萧霆钧与黛玉约定。
“行行行,你真的是婆婆妈妈起来。”黛玉玩笑一句。
等着萧霆钧用完宵夜,他才慢慢向黛玉讲起事情的始末。
“你对程昭容,印象如何?”萧霆钧先问妻子。
当今天子的后宫人数很少,尤其是跟先皇相比。程昭容在一众后宫嫔妃中,老实说真的没有什么存在感。
论容貌,她比不上郭昭仪年轻漂亮,且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在天子那儿似乎也没什么独特的。
但程昭容一直很懂规矩,黛玉记得自己每次去皇后处请安,程昭容都是在的。
在萧霆钧面前,黛玉便如实说了自己对程昭容的感觉。
“昭容娘娘的确很没有存在感,也正因为如此,膳房的人竟然欺负她。"萧霆钧将膳房苛刻程昭容的事儿说了一遍。
“昭容娘娘这人,一向低调,吃了亏也不吭声,还是那一次她偶感风寒,母后去探望她,才发现,膳房送来的例菜,净是些糊弄人的。”萧霆钧告诉黛玉。
按照规矩,程昭容也是一宫主位,每日每餐都有自己的例菜,大膳房都要按时送来,若是主子自己乐意,也能在小厨房让人做。
昭容的午膳,该有四个荤菜,四个素菜,两个汤品,另外还有主食比如米饭或者馍馍等。
但同样是荤菜素菜,区别可就大了,比如木耳炒肉是一道荤菜,同样,蒸鹿尾那也是一道荤菜,可二者天差地别。
“昭容娘娘是个省事的,一向不用小厨房,母后去的那日,膳房的人哪里会料到皇后竟然亲自到了,送去的菜,都是些糊弄人的,比如白菜炒肉,凉拌豆苗这种,甚至直接还有一盘白馒头。”萧霆钧讲起来,也觉得昭容娘娘挺可怜的。
“更别提点心了,竟然是芝麻烧饼,母后还特意尝了一口,你一定猜不到怎么着?”萧霆钧故意卖了个关子。
黛玉摇头,芝麻烧饼黛玉极少吃,不知道这还能怎么偷工减料。
“糖都没放。”萧霆钧皱眉,对于膳房这些人很是不耻,“母后当即就发了火,彻查一番后,就把膳房总管胡全给杖刑五十后,扔进慎刑司去干苦役,连带好几个人的差事都给夺了。”
黛玉不禁汗颜:“他们如此,只怕是克扣的银子,都贪了吧?”
“可不是,要我说这些人也真是该死,他们月例银子已经不少了,尤其是胡全,都做到总管了。加上逢年过节的,还有赏赐。更别提有时候各宫高兴,也会给他们打赏。”萧霆钧摇头叹道。
“可见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黛玉也感慨一句,但还是很好奇,“昭容娘娘这性子,也是难得。”
“其实她也不是一开始就这般性格的。”萧霆钧倒是也知道一点儿,“当年昭容娘娘和如今的容妃娘娘是同年怀孕,那时候的昭容娘娘善于下棋,父皇时常都会去她那儿。哪知道有段日子母后病了,病的还挺严重,期间昭容娘娘的孩子就没保住。”
黛玉还头一次听到这事儿,吓了一跳,想起秋纹,也想起理郡王府去了的春梅。
见黛玉被吓到,萧霆钧忙说:“后来父皇母后都彻查过。根据太医说法,说昭容娘娘是气血虚弱。母后对此一直有几年都很在意,但却一直没能查到旁的缘故,所以兴许,就是昭容娘娘气血虚弱。”
“打那以后,昭容娘娘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变得格外沉静低调。”萧霆钧告诉妻子。
听起来,当年兴许天子更宠爱的,是程昭容。而后来发生了这些事情,程昭容也不如以前受宠了。
不受宠,膳房的人才敢欺负她。
萧霆钧目光紧紧地盯着妻子那不断变换着颜色的面庞,他心中暗自思忖着,凭借对妻子的了解,多多少少也能猜到此刻她内心深处正在翻腾着怎样的思绪。
于是丝毫犹豫,迅速而又轻柔地将妻子娇小的身躯拥入自己宽阔温暖的怀抱之中。
他微微低下头,用无比温柔的声音说道:“玉儿,你放心,你我之间,永远都不可能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相信我,我定会守护好我们这份珍贵无比的感情,不让任何外界因素能够破坏它分毫。”
你放心,三个字让黛玉不禁微微颤抖。
但此时此刻,黛玉能感受到,萧霆钧说这些话的时候,是那么真情实意。
所以,她愿意选择相信他。
这一夜倒是睡得很好,不过紧接着,黛玉就有很多事情要忙了。
首先就是见膳房管事和副管事的。
第215章 黛玉立威惩罚管事
膳房不愧是皇后娘娘才整顿不久的地方,管事朱令和副管事苟嬷嬷都是干净利落之人,对膳房大小事务相当熟悉。
黛玉让二人将膳房目前人数、人员安排和工作内容说了一遍后,直接问:“那依二位这两年经验,觉得膳房的人手,多了还是少了?”
因要裁撤人手的事儿,目前还未对外宣布,所以这二人并不知道黛玉问这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朱令在心底斟酌了一会儿,然后很谨慎的开口:“依着奴才的小见识,膳房如今的人着实多了些,比如点心处,一共二十人,宫里主子们只有这些,就算是年底除夕这样的大日子,十个人也是足够的。”
黛玉点了点头,对二位道:“既然如此,二位可以就膳房人手细细斟酌一番,看看能减少多少人手,拟个章程出来,回头再来报给本宫。”
两人赶紧应了,朱令心底已经明白了:太子妃此番,定然是要有一番动作,看来得小心谨慎才是。现如今摆明了,天子皇后都看重太子夫妇,得罪了太子妃,只怕吃不了兜着走。
但其他人可不见得就如朱令一样拎得清了。
毕竟太子妃虽然操办宫宴这些都有章程,但管理后宫各处,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说到底,太子妃究竟年轻,毕竟不像皇后那么老练。所以宫人们自然要看看,倘若这位太子妃心怀锦绣、智谋过人,处理事务井井有条且恰到好处,那么众人心生敬畏之情,自当兢兢业业地办好分内之事;可要是这位太子妃如同一根草绳去拎豆腐一般,根本无法承受重任,毫无能力可言,那么他们必然不会心生惧怕,甚至会在背地里耍些小心思,搞一些见不得人的小动作。
比方接下来这一位,猫狗房的管事,是个姓桑的公公,是个高高瘦瘦的、今年已经四十岁的太监,副管事姓徐,是个矮矮胖胖白白净净的嬷嬷。
桑公公得到太子妃召见,自作聪明的挑了一只很是漂亮的简州猫带着去,这猫极为聪明灵巧,又威风凌凌。
但没料到的是,太子妃有一只鹦鹉,桑公公抱着猫去,还未进门就被那鹦鹉扑了一鼻子灰。
“坏蛋,大坏蛋~”鹦鹉的还直接开骂。
雪雁赶紧上前解救,一面教训鹦鹉。
“公公别见怪。”春雨赶紧领了桑公公进去,一面伸手接过桑公公的猫,“只怕这猫,公公还是别带进去了。”
桑公公气的不行,面上却还得陪笑,赶紧说没事儿:“都怪奴才考虑不周,倒是让姑娘受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