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245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BG同人

但月兰不一样,不管她以后嫁给谁,嫁去何处,有衍潢在,她以后的生活都能随她的心意过。

既然日子已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她还用怕什么?

她已经决定了,以后不管是嫁在京里,还是嫁去蒙古,她是一定要将家安在承德的。

她以后就守着承德织造局过日子了。

她也打算好了,要是衍潢说话不管用,她就去找德亨。

德亨总是有办法的。

卓克陀达车驾这边,小福在伺候德亨洗漱。

德亨问小福来了草原上,可习惯不习惯。

小福拧了毛巾给他擦背,道:“没什么不习惯的,总是坐车,挺没意思的。”

德亨:“你和姐姐出去骑马啊,看看草原上的白云和蓝天,呼吸呼吸旷野的空气,不好吗?”

小福将用过的毛巾扔水里,展开一件里衫给他穿上,嘴里叨叨道:“白云像棉花糖,蓝天像绸缎,旷野的空气一股子牛羊马的尿骚味儿,我在外头闻了一天就受不了了,也不知道大格格和月兰格格在兴头什么,一天天的不着家儿。”

德亨笑道:“你是因为我没拘着你,在京里你想出门就出门,想在家就在家,她们不一样,她们在京里,到处都有眼睛盯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好不容易没人管着了,可不就不着家门了吗?”

小福叹气:“谁说不是呢,做格格有做格格的苦恼,还不如我这个做奴婢的呢。你转过去,我给你通通头发,后脑勺都湿了。”

外头坐车辕上一腿曲着一腿耷拉在外晃荡晃荡的没个正形的卓克陀达听了这话,就笑道:“做奴婢要是做到你这份儿上,我都情愿做奴婢了。”

坐在中间的弘晖不高兴道:“姐姐别这么说,弟弟可要不高兴了。”

坐在另一侧的傅宁也点头道:“大格格已经很快活了。”

卓克陀达仰头哈哈笑了两声,道:“行吧,是姐姐说错话了。德隆,你也过来坐,你骑马不累啊。”

富昌和福保顺坐弘晖车上,只有德隆,骑马慢悠悠的行路。

德隆叹气道:“心烦。”

德亨已经换好了新衣,此时正脱了靴子拿湿毛巾擦脚,闻言大声问道:“你心烦什么呢?”

回话的是弘晖:“那个策妄多尔济,总是找他麻烦,我看了都心烦。”

德亨换了一双新靴子,顿时觉着浑身舒爽,将帘子彻底掀起来,就坐车地板上和众人说话:

“他为什么要找德隆的麻烦,他不是端敏公主的儿子吗?这算起来,他该是德隆的……”

德亨掰着手指头算辈分,德隆替他续上:“他是我表叔。”

阿尔江阿的父亲雅布是端敏公主同父异母的弟弟,阿尔江阿和策妄多尔济是姑表兄弟,那德隆的确要管策妄多尔济叫表叔。

卓克陀达道:“这个,我倒是知道一点。说起来,这都是上一辈的恩怨了……”

这要从顺治爷废皇后说起了。

顺治爷的第一位皇后是科尔沁左翼中旗卓日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这位蒙古格格,是顺治爷的嫡亲表妹。

顺治爷为什么非要废后这个问题就不说了,他废后的行为,极度动摇了满清朝廷和科尔沁蒙古十旗的稳定关系,为了安稳考虑,孝庄文皇后只能从娘家再选一位皇后给儿子。

于是,大哥家的格格儿子不喜欢,她就从二哥大贝勒察罕家中选,侄女儿当中选不出来,就从侄孙女儿当中选,选中的这个孙女辈的格格,就是现在的孝惠章皇后,康熙帝的皇太后。

这位皇太后入宫后,也是不得顺治爷的喜欢,但为了朝局稳定,还是立了她做皇后。

年纪小小的孝惠章皇后不得丈夫宠爱,可见日子过的有多么寂寞,可巧当时嫁入简亲王府的亲姐姐新得一女,孝庄太后就做主,将这个刚出生的女婴抱入坤宁宫,收做顺治爷的养女,交给孝惠章皇后养育。

这个女婴,就是端敏公主。

可想而知,端敏公主的后台有多硬,有多么的不好惹。

端敏公主是个高傲跋扈的公主,在她眼中,只有嫡亲的弟弟硕塞算是她的家人,王府那些庶出的姊妹和弟弟们,在她眼中,就是小猫小狗的存在。

但很可惜,父亲死后,弟弟硕塞承袭爵位,在端敏公主出嫁的那一年,硕塞也死了,并没有生下继承人,于是王府的爵位就落在了庶出弟弟的头上。

端敏公主的庶出弟弟正经挺多,庶出大弟弟喇布承袭爵位,没几年死了,还有同母的庶出四弟弟雅布承袭爵位,雅布不仅活的时间长,他还非常能生,给嫡长子雅尔江阿留下了一串的弟弟妹妹,到了雅尔江阿这里,简王府是越发的兴旺了。

但简王府越兴旺,端敏公主越不高兴。

这跟她有什么关系呢?

跟她有关系的家人,都死了,现在只剩一个太后了。

没错,小时候,在还没继位前,小玄烨,也没少受这位大姐的白眼。

就算是现在,姐弟两个也只是维持表面上的温情脉脉,这么多年过去,端敏公主这脾气,还是一如既往,一点变化都没有。

但她是皇太后亲手养大的,她的丈夫是札萨克亲王,她还有两个儿子,她怕谁呢?

要是见不到还好,只要是见着了,端敏公主从来不给雅尔江阿好脸色看,她的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了儿子策妄多尔济。

策妄多尔济对雅尔江阿都爱答不理的,更别提德隆了。

那真是找着机会就刺上一两句,这还是人多的时候,人少的时候,还不知道能干出什么事儿来呢。

因是在外行路,周围不远处都是侍卫等,卓克陀达没有说的太详细,但顺治爷后宫那些个事儿,后世都给编排遍了,这一对上号,德亨大差不差的就清楚了。

但是,让德亨不理解的是:“关那个策妄多尔济什么事儿,他脑子没坏吧?”

尊贵的是端敏公主,不是公主的儿子?

卓克陀达也道:“他明明知道我跟德隆好,他居然还在我身边跟前跟后的,我也觉着他脑子恐怕不大好。”

德隆道:“我阿玛提前给我信儿,让我让着这个人些,要不然,哼。”

德亨:“……皇上也嘱咐了咱们要和气,说来的都是亲戚,唉,要是懂道理的,咱们和气些是自然的,要是遇到这等不懂道理的,要和气真挺难的。”

弘晖笑道:“就现在咱们遇到的这几个人来说,除了他,其他人都很和气。”

德亨:“那就好。对了,小福,我的笛子带来了吗?”

小福从车底下箱子里抽出一根碧玉短笛,递给他,笑道:“自是带了,你跟我说过好几回了,说是在草原上吹笛子一定很有意境。”

众人听了这话都笑了起来,弘晖更是道:“你的铁琵琶我也带了,就在我车上。”

德亨笑道:“马上弹琵琶才有劲儿,现在先吹笛。”

卓克陀达笑道:“快快,我的琴呢……”

傅宁一个跳跃跳上了车顶,给德亨让出了位置来,小福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一个小鼓来给弘晖,于是姐弟三个一人吹笛,一人弹琴,一人敲鼓,演奏了一首草原小调。

德隆听着不过瘾,道:“你们换那首《草原上的风》,我嗓子痒了。”

众人哈哈大笑,调子一转,轻快变高亢恢弘辽阔,伴着曲调,德隆放声歌唱起来。

前头和大臣议政的康熙帝听到这歌、这曲,不由停下说话的声音,听了一会,笑问道:“是谁在奏乐唱歌呢?”

胤祥在车外笑道:“是后头的德亨弘晖他们在奏曲,德隆在唱歌。”

康熙帝笑道:“还是他们孩子们会玩,打开窗子,咱们也听听。”

科尔沁左翼和硕卓日克图亲王巴特玛笑道:“德隆那孩子真不错,皇上还没给这孩子指婚吧?”

卓日克图亲王巴特玛是第五代亲王了,第一代是吴克善,今年是他带领科尔沁蒙古诸王公们领年班,进京朝见皇帝,所以,这次木兰秋围,他是从京里,就一路随驾在侧。

对德隆之前发生的事情,雅尔江阿捂的挺严实的,本来就知道的不多,这几年过去,知道的更少了。

巴特玛理所当然的认为,身为嫡长子的德隆会是下一位简亲王。

札萨克达尔汗亲王班第,也就是端敏公主的额驸笑道:“哥哥可是想将侄孙女儿许给德隆?”

巴特玛是吴克善的孙子,班第是吴克善的弟弟满珠习礼的孙子,所以,两个是族中堂兄弟,巴特玛年长,班第就叫他哥哥。

巴特玛笑道:“不只我想,想将自家女儿孙女儿嫁到简王府的汗王们多的是,不管咱们怎么想,都得看天可汗的意思。”

康熙帝笑道:“德隆才多大,他满心满眼的只想着建功立业,等他再长大几年再说婚配的事儿吧。”

兄弟两个对视一眼,都笑道:“可不是吗,十几岁的小子都野的很,还想不到成家的事儿。”

班第又笑道:“四贝勒家的大格格真不错,奴才见过的格格也不少了,都没她出挑的。”

康熙帝指着他大笑道:“那是朕的孙女儿,你就别想了……”

第165章

大人就是这样, 不论男女,聚在一起,除了问候对方父母亲人身体安泰与否, 就是谈儿女婚姻,好像不论一论亲戚关系,拉一拉媒纤,就没话题说了一般。

康熙帝也乐意这些蒙古王公们之间相互论亲戚, 大家都是血脉至亲骨肉,论一论处着也亲热不是。

一亲热了,许多不必要的事情就不会发生,许多微弱的小矛盾就自动消弭了。

挺好。

这就是康熙帝每年与蒙古嫁娶婚姻想要达到的结果。

大人们是这样束手束脚的,小辈们可就潇洒肆意多了,随着来朝见的蒙古王公越多,小孩子们这边队伍就越发壮大了。

有脾气和的,也有脾气不和的。

人一多, 脾气和的扎众聚堆, 脾气不合的疏远隔离,也就看不大出来了。

德亨这些小伙伴们也不总是在外头跑马的, 他还要读书。

弘晖是皇孙,德亨和德隆是宗室子,和胤礼、胤祄都是差不多的年纪,两位小皇子每日要跟着随扈的先生念书,康熙帝又怎么会忽视了自家皇孙和宗室子。

别说弘晖、德亨和德隆了,就是富昌、福保顺和傅宁, 因为胤祄的要求, 都坐在了先生面前, 乖乖读书。

这次随驾北巡的大学士有马奇、陈廷敬、李光地, 学士蔡升元、二格、舒图、王之枢,起居注官徐元正、海宝、塞尔图、阿尔法、蒋廷锡、揆叙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像是徐潮、希福纳、噶礼等,詹事府少詹事陈元龙,侍讲学士年羹尧等,侍读学士席文毓等……

这是文臣,文武兼备的武将就更多了,比如富宁安,比如傅尔丹等。

康熙帝几乎将大半个朝廷中枢都带上了路。

康熙帝的整个文臣武将班子,几乎八成八的都给他讲过书,也就是说,都是帝师的经历。

今天是在去喀喇和屯行宫的路上,上午阴天,下午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平日里上蹿下跳骑马放鹰撵狗打猎不消停的小子们被困车里,然后康熙帝就给侍讲的大学士陈廷敬安排了个任务,去给那帮小子们讲书。

地点就在御驾之后的一架马车里,马车四壁敞开,这样马车里先生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前头銮车里的康熙帝抬头就能瞧见。

真是很有责任心的家长了。

陈廷敬啊,这可是被康熙帝称赞过的“全人”,载入史书赫赫有名的经世之臣,尤精理学。

胤祄跟德亨和弘晖他们嘀咕:“陈师傅可严厉了,讲书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十分精彩,就是不苟言笑,看着可吓人了,好在他是汗阿玛看重的肱骨大臣,不常给咱们讲书,要不然,我看着他那张脸,都要厌学了。”

胤礼忙制止他道:“别这样说,那是师傅,不苟言笑才是正常的,要是嬉皮笑脸的,那可就不庄重了。”

胤祄噘嘴:“谁让他嬉皮笑脸了,只要不耷拉脸就行了。”

上一篇:超能力是声带模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