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洗竹
联军在垓下列阵。刘邦以主帅身份坐镇中军。但他将指挥权全权交给了韩信。
“韩信啊,你是我的大将军,也是我刘季的女婿。今日这一仗,我就全权交给你了。你说怎么打,咱就怎么打!”
韩信感激刘邦的赏识,他郑重应下:“我已经有了应对之策,项羽勇猛善战但刚愎自用,这正是消灭他的关窍所在。”
“我有一计策,名为十面埋伏。”
于是,韩信亲率主力为前军,正面迎敌。
刘邦率领中军作为预备队和核心,在韩信军后侧接应。大将周勃统领左翼,将军孔熙统领右翼。
另外,彭越、英布、刘贾、周殷等诸侯军在韩信两翼之后,如此以来,便形成了层层包围,更是有这充足的后备力量。
汉军严阵以待,等着项羽的反应。
卢绾也跟着刘邦来了,他忍不住问道:“西楚霸王项羽,当真会出击吗?毕竟他只有十万人,我们的人数是他的六倍还多。”
他对于大将军韩信是绝对的信服,但还是忍不住问刘邦:“要是他不来,我们怎么办?这不是白忙活吗?要我说,就应该直接把项羽围起来打,哪里用埋伏这里又埋伏那里,搞这么多门道!”
刘邦提起脚就要踹卢绾:“不会说话就闭嘴,多看多学。”
这糟心玩意儿,白瞎他给他安排好的功劳。
*
楚营。
“报!如今各个方向都有汉军的身影,韩信更是带来了足足三十万人,如今包围我们的,足足有六十万人!”
“六十万?”项羽丝毫不惧,反而如同韩信所料,他率一队精锐主动出击,直扑韩信本部。
西楚霸王项羽本就威猛不凡,这队楚军锐不可当,击退了一层又一层的前军梯队。
与此同时,汉营中军,刘邦、张良、陈平、卢绾等人俱在。
刘元也被韩信送到了这里。他早就预料项羽会向着自己所在的方向猛攻,因此不愿刘元与他一起冒险。
“果不出大将军所料,西楚霸王到底是西楚霸王,”张良感慨道,“项羽实在是太勇猛了。”
陈平点点头:“多亏大王善于用人。”
刘元啃了口桌上的果子,问道:“卢绾太尉,所以我们是白费力气吗?”
卢绾脸一瞬间涨红,这死丫头这么说话呢,胳膊肘只会往外拐,一点也不懂得向着他这个叔父,亏他小时候还给刘元带零嘴。
“看看,这就是你说得直接包抄项羽?”刘邦看着战报,拎着卢绾的耳朵,“你有本事,你去包围一个试试!我知道你不服气,你要是也有本事,乃公马上也给你封个大王!”
卢绾捂着耳朵不说话,他心中不屑:难道韩信这个法子就能打得败项羽吗?
还真行。
韩信指挥军阵且战且退,逐渐将楚军引入包围圈深处。项羽的进攻开始受阻,阵型也逐渐散乱。
“大王,冲不出去了!”
“大王,汉军怎么杀了一层又一层!”
……
项羽正奋力厮杀,他一枪就能挑死最少两个汉军士卒,将人甩到远处还能再砸晕两个。
正当他安抚将领之时,异变突起——汉军从四面八方向项羽带领的楚军发起猛烈反攻。左右翼的周勃、陈武、孔熙等人向着项羽所在的方向突击,不断分割楚军。
项羽心道不好,暗恨自己中了韩信的计策,却发现彭越、英布等人的队伍也加入围攻。
至此,楚军虽勇猛作战,但仍难以抵挡,伤亡惨重,防线被逐步击溃。
项羽吐出一口血水,攥紧了手中的长枪,下令撤退,撤入垓下营垒。
此时,中军的刘邦得到消息,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满眼放光,激动地大笑:“寡人一定要诛杀项羽。”
紧接着,刘邦就指挥各个部队,命令他们将垓下包围:“一定要将项羽围得水泄不通,连一只耗子都不要放出去!”
刘元与陈平对视一眼,而后,他们与张良窃窃私语,又生一计。
卢绾撇撇嘴,忍不住指责道:“也不知是什么要紧事,竟然还背着大王商量。陈平,你也是由着她,难不成你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一下子就把西楚霸王赶回老家去??”
“好办法倒是称不上,不过是个能乱了楚军军心的小伎俩罢了。”
随后,陈平便将“四面楚歌”的计策讲给众人听。刘邦听后,一脸赞叹地看着刘元:“好计!好计!”
“这计策,深有乃公的风范,简直有我八成的功力了!”刘邦抚掌大笑,“卢绾,你同刘元一个小孩子置什么气?你也当大度些,都是做叔父的人了,得体面些才是。”
楚军本就只有十万人,又被层层消耗,兵力已极度衰弱。
数日后的一个深夜。
此时,楚军的粮草几乎断绝,将士们更是疲惫绝望。
零星有几个人倚在土墙上歇息,或者背靠背喘着气,其余人都累得昏睡过去,不省人事。
这几日的疲惫战斗,几个楚军将领已经累得连话都没力气说,更遑论是继续作战。
楚军中的几个士卒,正抬头望天。
天似穹庐,银汉西流。一弯冷月,数点寒星。
他们看着天上的星星,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一个小兵戳了戳另一个的胳膊:“你说,我们这次能胜吗?”
“不知道。大王这么勇猛,应该能吧。”被吵醒的人也不生气,虽然身体已经极度疲倦,但他竟然对于睡着有些恐惧。
他不想睡着,因为睡着的感觉与死亡过于接近了。
但他想起项羽说的话,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
“大王说,史书将会记载他,以十万敌六十万,而我们也会与他共享这份荣光。”
霜寒露重,这些士兵都是项羽的亲信,甚至是项羽的同乡。项羽屠过城、烹过人,但从来都是厚待自己手下的兵,尤其是这些江东子弟兵。
忽然,一阵又一阵歌声从四面八方传来,直直往楚军士兵们的耳朵里钻。
“是家乡的歌谣!”有人认出了这调子,一瞬间眼眶中就蓄满了泪水。
“这熟悉的感觉,”有人鼻子酸了,“我阿姊曾经就爱唱这个歌,后来……她为了把粮食留给孩子,活活饿死在家中。”
“我阿母也经常唱这个歌,哄我睡觉。”一个楚国士兵颤颤巍巍,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木头哨子,“那时候,我阿翁就吹哨子,故意逗我玩。”
歌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大,仿佛要穿透他们的灵魂,将他们待到那遥远的家乡。
这熟悉又陌生的歌谣啊!
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家乡啊!
“难不成,我的家乡已经被汉军占领了吗?他们为何会唱这曲子?”有许多士兵开始恐慌,他们拿袖子擦着眼泪,彼此对视着。
终于,有人忍不住出声:“我想回家了。”
马上,便有人大着胆子附和:“我也想家,我想我阿翁了。”
这群士兵的头领并不多言,他也想家了。
“我想我的妻子了,我出征的时候,才刚刚成婚。”
“我想我大母了,不知道她的头发是不是都白了。我还答应她,等她老了,我给她做拐杖,扶着她走。”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人诉说着对于家乡的思念。他们流着泪,齐齐望向江东的方向,已经全然没有了战斗的意志。
不知是谁带头,一棍子砸死了头领,然后往家乡的方向跑了出去——
第72章
明月一如往昔皎洁。
今时却不似从前。
营帐中,项羽也听到了愈来愈响亮的楚歌,还有士卒们的哄闹声。
他一言不发,只静静地看着虞姬。
虞姬生的极美,是无数人追捧的仙女。而她只钟情于西楚霸王项羽一人。
她今日穿着曲裾深衣,梳着峨峨云髻,红唇如丹鲜明润泽,秋水般的双眸顾盼生辉,脸颊上的酒涡衬着颧骨,显得格外动人。[1]
“大王,我好像听到了家乡的歌声。”虞姬笑得温婉,看向项羽的眼神满是眷恋与不舍。
若是项羽仔细分辨,定会发现,这是与爱人诀别的眼神。
“这一仗,只怕要败了。”项羽苦笑着,自顾自地饮酒,“事已至此,我已经不在乎这条命了。”
“大王,活着不好吗?”虞姬眸子亮晶晶的,“您从前放过了汉王那么多次,他未必会杀您。”
虞姬收到了刘元送来的信,她承诺会保住虞姬与项羽的性命,甚至会为他们争取一个爵位。
但她没有开口,虞姬知道,被汉王施舍,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刘季?你难道要我像他一样俯首就拜,毫无尊严与气节地活下去吗?”项羽摇摇头,一边盯着手里的酒壶,一遍嘟囔着,“那还不如死了。”
“大王是英雄,妾会陪着您。”虞姬靠近项羽,抚摸着他的脸庞,轻轻一吻。
听见虞姬这话,项羽第一次生出了对生的渴望。若是他死了,虞姬又该如何?她一个貌美的女子,又是西楚霸王的女人。
项羽攥紧了自己的手,他不愿意苟活,却割舍不下虞姬。
“我不要你陪我,我要你活着。我已经安排好了一队亲兵,等天亮,他们就带你突围出去。到时候我会去另一个方向,将刘邦的队伍都引开。”项羽的手覆上虞姬的手,舍不得松开,“你不是最想过平凡人的生活吗?你放心,若是我活下来,我会去寻你的。”
虞姬笑着点了点头,让项羽想起与她在溪边的初见。她也是这样莞尔一笑,就让他的眼里再也见不到旁人。
“小虞,跟着我的这些年,让你受累了。答应你的那些,终究是都没有做到。”项羽歉疚地看着虞姬,曾经飞扬的神采不再,“过一会儿,天就亮了。”
天亮了,寡人的小虞就可以走了。
“大王,让妾再为您跳一支舞吧!”虞姬眼神中带着怀念,“还记得那次,我教她弹琴,她怎么也学不会,后来还是你抚琴为我伴奏。”
这个她是谁,虞姬与项羽都心知肚明。
正是昔日他们的义妹刘大丫,也是刘邦的亲女儿刘元。虞姬也曾恨过她,但她也懂得刘元的身不由己——若她不是那样做,只怕要死在霸王的刀下。
可他们又要如何呢?若她少信任刘元一些,大王或许有也不会这般伤怀。
“那段日子真惬意啊。”虞姬眼中有一闪而过的悲伤,“可惜……”
“没有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