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鲁元公主 第83章

作者:江洗竹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汉穿 BG同人

他是真想杀范增,但也愿意给他个机会。若他不识时务,自然要杀,但若他真得顾惜自己的性命,就要拿出些诚意了。

“将人带回来。”韩信摆摆手,朝着陈贺喊了一声。

于是,不过顷刻间,灰头土脸的范增双手被绑在身后,面色赤红地被丢在了韩信、刘元身前。

见到此情此景,项羽突然就想到了曾经范增与他相处之时。

他的亚父,何曾这般狼狈?

只可惜,那时候,自己还不懂他。后来一次次放虎归山,坏了大好的局面,将这江山拱手相让了。

“你能答应我什么?”

“什么都答应。”范增连连点头,眼中满是乞求。

他知道,韩信没有就地杀了自己,一是为了不断加深他被丢在树林中的恐惧感,二则是给他最后一次求饶的机会。

就在刚刚,范增想明白了,他还没过七十岁生日,他还年轻,他不能死。

如今就在楚国,若是没有他范增,只怕刘元与韩信都难以掌控那些豪强与乡绅。

韩信作为空降的异姓王,必须快速掌控局面。他选择“行县邑”而非在都城发号施令,说明他明白实地考察比文书政治更有效。

二人直接巡行所辖郡县,一来可以熟悉各县情况、二来可以震慑旧势力。

而这两人,全无治国的才能,不过是依靠大将军的军威和长公主的声望,勉强维持控制局面罢了。

“当真什么都愿意做?我要你做的事情,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发觉范增在走神,刘元又一次提醒,“或有性命之忧。”

那范增还能怎么选呢?

若是他退缩一点,只怕马上就会被丢到林子里。

“老夫不怕,我范增,什么都能做!哪怕你要我去打仗,我也别无二话!”

韩信摇了摇头,冷眼看着范增:“我对士兵还是有些要求的,这点你大可放心。”

范增气得脸红脖子粗,他这是什么意思?怎么,他还看不上自己这个顶级谋士了?

那毁掉敖仓粮道的法子可是他想的,还不是急得刘邦他们团团转?

“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刘元笑着说,“本宫有意在都城下邳办一所学堂,如今还缺几个先生。”

范增的关注点在于学堂。

诸侯王通过察举、征辟笼络人才,与地方豪强形成利益交换和权力分享。

如今楚国官员位同虚设,各方势力交错,这学堂莫非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立?

范增跪在地上,露出了志在必得的微笑。

与世家大族周旋,这活儿他熟悉!

萧何能选拔那么多的人才,没道理范增不行。

“长公主放心,老夫定要为你选出贤才。”范增很想拍着胸脯保证,奈何他手被绑住,现在动不了。

“不是选出贤才,而是培养人才,”刘元纠正道,“你要的做的就是教授给他们本领。”

范增恍然大悟,刘元这是要培养那些豪强与乡绅,让他们能够具备官员应有的能力啊!

只是,这些人哪里会明白长公主的用心?

这学堂只怕办得不容易。

“那些公子们,未必愿意好好学。”范增嘟囔着,眼神瞄到了韩信,立马换了说辞,“但那是没碰上老夫!”

“我范增,最喜欢教书了!”

刘元命人给范增松了绑:“希望你记住今日之言。”

谁说一定是公子?

谁说学子一定要有背景?

甚至……谁说这些人一定要有基础?

他们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天赋、有毅力,或者有一颗向学的心。

这一切,范增浑然不知,正沉浸于自己的构想之中……

第85章

刘元、韩信就这样在楚国的郡县绕了一圈,浩浩荡荡的队伍吸引了楚国百姓的目光,更引起了楚国各个势力的关注。

刘元来到了半新不旧的楚王宫,感觉比公主府差远了。

“传本宫旨意,叫昭、屈、景、项四家的人,今晚前来赴宴。”

项氏家族在楚国经营多年,旧部众多,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撼动的存在。刘邦让韩信统治楚地,本就是利用韩信的威望来震慑和消化项氏势力。

楚地有许多老牌贵族,如昭、屈、景这样的显赫大族,这些家族虽经秦末战乱削弱,仍有相当的宗族势力,对楚地的统治更是至关重要。

韩信有些不满,抿了抿干燥的唇,满眼不赞同:“一路舟车劳顿,你该歇息着才是。”

“你该去用些饭食睡一觉,而不是急急忙忙地办什么晚宴。”

更何况,办了也不会有人来的。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刘元毫不在意地摆摆手,“想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哪怕是刘元也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她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她刘元什么时候也一心一意只有工作了?

这便是成长吗?

韩信听见这个“死”字,更不高兴了:“呸呸呸,说话也不小心些。避谶,你懂不懂啊!”

“你这也太较真了。”刘元被韩信这副认真的模样逗笑了,但还是从善如流,“呸呸呸,我说错了。”

看见韩信稍烧缓和的脸色,刘元拍拍胸脯:“你放心,我会长命百岁的。”

说完,刘元似乎觉得还不够,拉着韩信的手安慰道:“你也会长命百岁的,我们两个哪怕老了,也会是最厉害的阿翁阿婆。”

分明只是两句哄人的话,但这话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安抚了韩信自打进了韩王宫以来便躁动的心。

韩信看见刘元被风吹起的发,终于是露出了笑脸。

想到韩信上辈子可能发生的事情,刘元试着分析道:“如今楚国的情况如何?”

在那寥寥几笔的史册上,元前202年初至前201年底,韩信做过两年的楚王。

而这两年,刘元脑海中的那本《史记》也鲜有提及。

史书更关注韩信的军事功绩、他与刘邦的矛盾,对于其短暂统治过的楚国行政细节记载极少。

似乎是感受到了刘元炽热的目光,韩信回了回神,答道:“楚国目前的丞相是昭明,御史大夫为景春,太尉本是项氏子弟,如今这个位置便空着。”

结合那场梦中看见的过往,韩信建议道:“但这几个家族都不是好相与之人,我劝你还是从长计议。”

一听这话,刘元心里便有数了:这是在说昭、屈、景、项,四个家族并不配合。

如此,那便让她这个摄政长公主,如今楚国的王后,来看看他们的“诚意”。

刘元说:“他们有几个胆子,难道不畏惧楚王手中的精兵吗?若是他们蓄养私兵,刚好可以给他们一锅端了。”

“我都明白的道理,我不信你不明白。”韩信叹了口气,“我知道……你是心疼我,想为我报仇。”

“但那是过去的事情了。”韩信真挚地看着刘元,“我知道你心中有抱负,也并不想成为你的拖累,让事情变得更加难办。”

韩信与刘元都清楚,这几家一定有私兵,但这些兵倒是不足以抗衡他们,关键的是另一件事——

世家到底是世家。

不论谁做皇帝、谁做楚王,他们都会是楚国地方行政、治理的实际参与者和基层社会的控制者。

这些家族对韩信、刘元,乃至大汉朝廷都持观望态度,他们看重的是家族延续和地方利益。

如今,刘元刚到都城便宴请他们,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却也最容易让人轻视。

他们少不得会拿乔一二,方便刘元“礼贤下士”,开出更多更好的条件。

听明白韩信的意思后,刘元笑着打趣他:“难为你这般为我考虑,只是,我何时说过要用他们呢?”

“我只希望,他们一个也不要来。”

刘元叮嘱着阿丑:“你去安排,定要让楚王与我今晚的宴请人尽皆知。”

“本宫要让整个楚国上下都看见,我与大王的诚意!”

阿丑连连点头,一边揣摩着刘元的用意,一边去寻了陈贺将军帮忙。

陈贺听说后一脸奇怪之色:“这当真是长公主所说?”

“千真万确。”

“我会好好办的。”

陈贺一边应下,一边也与阿丑一样有同样的疑惑——长公主就不怕把脸送给这几个家族打,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吗?

人们是会夸赞她的诚意,但也会嗤笑她请不到人。

连陈贺都看得出来,这几家,只怕是不会有多少人来。

与此同时,昭、屈、景、项四家正聚在一起,商量着晚上的宴会。

“这般突然,不会又是一场鸿门宴吧?”

说话的是项家,他们最关注的不是如何讨要职位,而是如何苟延残喘——最不济,他们举族改名易姓,搬到别处去便是了。

这几个项氏宗族并没有那么大的“福气”,他们依旧姓项,所求不过是保住族人的性命。

而余下三家则不然,他们与刘氏皇族并没有仇,他们所想的是博取最大的利益。

刘元、韩信的举动他们也有耳闻,单单从他们巡视各个郡县,他们就明白,这个新上任的楚王与王后,心中是做好了他们不配合的打算的。

韩信战功赫赫,威名在外,刘元生而不凡,制军械在先,造纸张在后,又是大汉朝开国封的摄政公主。

更别提,她前几日还杀了一个诸侯国的太尉!

这二人带着数不清的精兵,浩浩荡荡巡视了每一个城镇,做足了在百姓面前的功夫,秀足了他们的力量。

“咱们的大王和王后,都是有志向的啊!”

——但那又如何?

上一篇: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