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岐茶
“我想要它。”海莉坚持道,“极光现在非常缺乏零售客户渠道。”
第123章 兵临城下
极光资本在成立初期以所谓的风险资产管理和对冲基金策略立足华尔街,客户绝大多数都是企业和大型基金,占比高达75%。
然而,随着体量增长和经济周期变化,过去宏观对冲基金的策略开始面临边际递减效应的困境。交易机会收缩的大背景下,那些资金量巨大的机构客户的敏感性显著上升。
机构客户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旦要撤资,就是数亿甚至数十亿资金的流出,在当下这种经济环境下,这种大额资金的流出对于任何金融机构来说都是致命的——
宽客基金和狮虎基金可就是因为大资金撤出而惨遭关闭的。
海莉自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擅长于总结前人失败经验老板。
至少,截止到目前,极光已经到达极限,单靠机构客户与高净值投资者已难以支撑长期扩张。
收购维兰德后,极光拥有了自己的公募基金,零售客户虽然单笔资金有限,但数量多且广泛,不像对冲基金那样要高门槛才能进入,人人都能买,对于极光向全球资产管理平台转型的战略来说相当有必要。
而且海莉认为在欧洲市场,客户还有非常大的开发空间。
施曼德有自己的家族办公室、养老金及一部分投行残余业务,是个相当有价值的并购对象——对灰塔资本来说这一部分不重要,但对极光来说很重要。
这导致她非常想要收购施曼德资产管理公司。
见她态度如此坚决,加德纳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过他也很好奇,极光到底有多么富裕,足够在收购了维兰德共同基金后还能拿出更多钱去收购一家欧洲资产管理公司?
太气人了,凭什么她能打那么富裕的仗!
“我可以帮你约乔纳森凯恩,不过你要准备很多很多钱,他们还不一定愿意把公司卖给你,你要知道英国佬哪怕很贫穷,变卖祖产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很小众的事情。”
他讲了一个很冷的冷笑话。
海莉完全没有笑。
加德纳觉得海莉有点太不懂他的幽默了。
完全不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我希望这件事没有第二个人知道了,加德纳,这样我们或许能坐下来谈谈你刚刚说的出版公司的问题。”海莉慢吞吞地说道。
“当然。”加德纳连忙保证,“我们也不是第一天认识了,我的为人你是知道的,更何况我对于这种公司毫无兴趣。”
随着科技公司遭遇重创,灰塔资本的重点投资领域已经逐渐在向地产业转移。
加德纳正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收购地皮,同时入股了一家中型保险公司,他关注的是成长型企业,想的是从中捞一笔赚钱,而非用对方的业务来补充自身的不足。
和海莉的关注点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海莉其实很欣赏他。
毫无疑问,灰塔资本正在成长为一家全球巨头。
“我认为我们得回去听我们的银行家朋友们吹嘘他们的事业了。”加德纳挑眉,“希望加登邓肯不要再讲他那些老掉牙的成功学理论,天啊,这里坐着的谁不是成功人士,为什么要从他身上学习如何成功,他甚至不能算是一位有脑子的投资银行总裁。”
海莉非常认可他提出的这一点。
她一想到要去听AG投资总裁加登邓肯的高谈阔论,就觉得胃部有些不适。
邓肯是一个非常自大且高傲的男人,相比于绝大多数内敛的投资者,他非常自信地向外界展现真正的自己,并认为大家一定会崇拜如此成功的他。真是想不明白这家投行的人怎么受的了他们的老大,海莉想着自己要是在AG投资......
上帝啊,光是想一想都接受不了。
有时候放平心态想一想,怀特已经是他们之中最清新脱俗的那一位了。
海莉这一刻勉强接受了自己的前夫。
至少他做到了让她不那么丢脸。
“我上个月刚换了一艘意大利船厂的新游艇。”加登邓肯举起酒杯,鹰钩鼻上落下一道平滑的亮光,“98米,是个大家伙,可比之前在法国定的要棒多了。”他的目光扫过众人,似乎在期待着赞叹。
“我想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乘坐游艇度假,加登。”霍布森刘易斯挑眉,摩根银行的总裁向来以冷静著称,“现在是经济下行期,是我们都要想方设法保住利润的时候,不是换船的时候。”
加登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霍布森,你总是这么悲观。经济是有周期的,就像一个圆圈,转来转去总会回到原点,衰退来了又走,生活可不会暂停。”
海莉撇了撇嘴,抬头,刚好对上怀特看过来的目光,两个人互相在对方眼里读到了无语的情绪。
随即海莉不雅地翻了一个白眼。
怀特差点笑出声。
或许是他们两个目光相接太过明显,瞬间吸引了正在搞谈阔论的AG总裁。
“你不这么认为吗,海莉?”加登邓肯的目光转了过来,不赞同地看着海莉。他能感觉到这位年轻女总裁对于他的不耐烦和敷衍,这可太令人生气了,该死的斯拉夫女人,从经验上来说她要学的东西可还多着呢!
“No.”海莉耸耸肩,无所谓地说道,“您说什么都是对的。”
这句话更是让加登邓肯火冒三丈。
卡拉季奇做人就是太表面太虚伪,他很不喜欢。在她手上他已经吃过好几次亏,包括去年和柯蒂斯一同联合做空科技股,幸亏Gordon&Stein在前面拉走了所有的舆论火力,他才得以偷偷跟空头们划清边界,保持距离。
世人对金融大亨的想象都如同1987年迈克尔道格拉斯在电影《华尔街》中饰演的形象那样,西装笔挺、冷酷贪婪、操控市场,一双锐利眼睛仿佛能看穿一切价格与权力的秘密。他们想象中的金融精英,是金表雪茄、办公室里的顶级木质书柜和曼哈顿高层俯瞰世界的落地窗。
而事实上,他们这些投资银行家也是这样做的。
但卡拉季奇总是要与此划清边界,她的哥哥凯总是不遗余力地在外为卡拉季奇一家树立起亲民、善良的形象。
拜托,那个笨蛋和他妹妹根本就是两种人!
于是调转矛头直指极光。
“说真的,海莉。”他说,声音拉长,带着一点教训意味,“你真打算把极光变成一家做指数基金的公司?你不觉得那太......平庸了吗?当然你现在手头上的规模很大,四千亿美金确实会给你带来不小的压力,做对冲业务的确不合适了,但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你不应该急于扩张,稳扎稳打永远是职场不变的真理,你这样很容易吃大苦头的,看看我——”
“抱歉,失陪一下了先生们。”海莉站起来,晃了晃手机,“我得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理由都懒得编完,就离席而去。
加登邓肯的脸臭得像吃了坏鸡蛋。
“你们看看。”他环视一圈,试图为自己找到盟友,“她太高傲了,你们不觉得吗?”
“不觉得。”刘易斯说,“海莉在我们面前一向和善。”
极光和摩根银行的业务交往最多,他当然觉得海莉好!
他转而看怀特:“她是个很难搞的女人,对不对?”
华尔街至今还对卡拉季奇和加西亚的决裂众说纷纭。有说小加西亚先生出轨在先,又有说卡拉季奇才是出轨的那一个,还有说两人其实关系不错,但霍恩比加西亚惹恼了卡拉季奇,所以年轻的卡拉季奇才会怒而离婚,但之后又大力扶持怀特担任GS的总裁......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妨碍加登认为海莉是个很棘手的女人。
“她大部分时候的确是很好说话的。”怀特慢悠悠说道。
嗤——
“你还真是如传闻那样怕她,怀特。”加登嘲讽道,“我敢说我这辈子都不会喜欢上这样的女人。”
“她可能也这么想。”怀特说。
加登:......
“你应该减少对她的偏见,加登。”刘易斯说道,“海莉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女企业家。”
“哈?”加登笑出声,“责任感?”他的表情像吃了芥末糖豆一样难看,“那真是糟糕了,我们之中出现了一位人民的公仆。”
他的嘲讽并未得到任何回应。
**
伦敦
暗淡的天气里,乔纳森凯恩穿过狭长的走廊,秘书们为他推开尽头的大门。
伦敦很多建筑都是石头建材,内部不够明亮,但好在暖气开到极致。他脱下羊绒大衣,随手交给助理,手指还未离开钮扣,话已经脱口而出。
“情况怎么样了?”
副总裁菲利普格雷站在长桌前,摊开手中文件,说道:“我们必须做出决定。极光的团队已经表达了他们希望在五月前完成尽职调查,并推动下一轮正式报价。如果我们再拖,市场会认为我们拒绝了他们,也会给股价带来进一步压力。”
有人开口道:“菲利普,施曼德不是一家可以按季度利润衡量价值的公司,我们非常古老,而且有的是时间。”
“但我们的股东没时间。”菲利普不客气地反驳,“他们已经对我们过去三年的业绩感到失望。极光给出了20%的溢价,这在当下的市场里并不常见。”
“我更关心的是文化契合度。极光是一家走得非常快的公司,他们在全球过去都是做对公业务,而我们以私人客户的精细化管理闻名,并购后会不会出现客户流失?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是一家英国公司,必须要审慎评估美国佬接手后带来的影响。”
乔纳森凯恩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听着。
财务官翻着资料,若有所思地问:“他们的报价是股份加上部分现金,大概在100亿左右,我们评估过合并后的公司控制权结构吗?我们将是极光的一部分,但有没有董事席位?有没有否决权?”
“我们当然会谈条件。”菲利普立即答道,“我已经和他们的代表讨论过初步框架——两个董事席位、整合后的欧洲总部仍在伦敦,品牌可以保留三年。”
“三年?”凯瑟琳沃森几乎是喊出来的。
这位担任CIO长达十五年的女性猛地从椅子上坐直,声音里带着怒气:“你觉得三年算什么?我们施曼德一百五十年的品牌,拿去换一家美国资本公司的股份,三年后连个logo都不剩?你知不知道我们客户选我们,是因为我们是施曼德,而不是极光旗下的某个部门。”
“冷静一点,Catherine,我们如果接受并购,整合完成后,我们将成为一家全球资产规模超过六千亿美元的超级巨头,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件好事。”
“你说得轻巧。”凯瑟琳毫不让步,“我们现在就已经是英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你也知道是英国,仅仅是英国而已。”
菲利普有些烦躁了:“我们本身的发展已经受限很多年了,你们应该看看我们的利润,被美国公司收购怎么了?美国公司有钱,有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尤其极光又是一家,非常新锐,且技术非常优秀的公司。”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这家公司太年轻了,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它是否能成长为一家稳定的国际金融公司,搞不好再过几年,它就破产了,就像之前风头无量的一些基金公司一样,到时候我们都得完蛋。”
“你考虑的也有道理,但......”
“各位。”乔纳森凯恩突然开口,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我听你们说了很多,在此之前我也和卡拉季奇沟通了很多次,如果价格合适,我认为是时候为我们找一个好的买家了。”
【作者有话说】
之前不是有读者问指数是什么,指数就是一组东西的总体表现,比如想知道今天股市涨了还是跌了,你肯定不会去看几千只股票一个个的涨跌,而是看一个代表整体的股市指数,比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再比如上证指数,或者想知道物价涨了没有,就去看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这个就叫指数。
市场上有股票指数,债券指数、房地产指数、大宗商品指数,基本市场上所有的商品都有指数。
指数公司是专门编制、维护和发布市场指数的机构。在设计指数产品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公司可以纳入,按什么权重排列,多久调整一次里面的排列,行业分类方式等等,为了完成这些,指数公司通过实时收集交易所行情、公司公告、财务报告等信息。
所以海莉会想着要去收购一家已经有很好的指数产品基础的公募基金,因为对指数而言,核心其实就是:数据。
当然还有一些额外的原因,比如公募基金面向散户、退休金、401(k)等稳定型投资者,资金流入大多为长期配置,不像对冲基金那样动辄赎回,而且面向散户市场,可以拓宽渠道,公募基金公司通常拥有ETF注册资质、产品设计团队和监管报备能力,比自己从头搭建平台要简单很多。
至于为什么还想要收购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除了上述一些原因之外,包括但不限于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有一定的零售基础,极光可以通过对方的银行代销、理财平台、在线平台等广泛触达零售投资者,以及获得一些跨国交易的合规资质,打通欧洲市场,进一步扩大规模,保持资金稳定等等....
上一篇:迹部同学发现了我的超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