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岐茶
至于克拉克......完全不放在眼里。
“看看,这就是所谓勇敢的人可以得到更多。”安娜戏谑地瞥了神情惆怅的利安德一眼,“你可以找姐姐要分手费,这种事情上,她总是会很大方。”
第130章 番外1.0(论坛体)
◎关于极光的论坛讨论,含专业内容请谨慎购买◎
2025年,某R论坛
AC投资是否改变世界sailors_Posted1hourago
AuroraCapital董事长HaileyKaradzic于昨日发布2025年致投资者函。伴随着这篇或许将深刻影响未来一年全球资本配置与政策博弈的重要信件,更引人注目的是,Hailey正式宣布:AuroraCapital将完成对环球基础建设集团的全资并购。
在信中,Karadzic表示:“高利率、分裂的地缘政治、断裂的供应链与老化的基础设施正在重新定义投资边界。”
据悉,本次并购案金额超过239亿美元,环球基础建设集团在全球拥有公路、港口、电力、数字基础设施等多个战略性资产,尤其在东南亚、拉美和非洲市场布局深远。
除此之外,AC投资还将收购一家私募数据公司,这种举动,无异于进一步模糊公募和私募的边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AG投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高达12万亿美元(约89万亿人民币),如果将其视为主权经济体,那么它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与中国的第三大经济体,是第四大经济体德国的体量的三倍。
对于AC投资,本人搬运了远古论坛一张帖子,这篇帖子是2002年发在互联网上的,当时引发了一定范围内的讨论,不过很快就被删除,幸好当初有人做了备份,否则现在早就不知道去哪里找这里头的神预言了。
【WallStreetTea】
标题:追踪金融界冰山女王HaileyKaradzic的传奇
bychrles_Posted7hoursago
随着AC投资(AuroraCapital,极光简称)近期完成对老牌投行林奇证券资产管理部门的收购,这家三年前还默默无闻的资本公司,如今已经跻身全球第一梯队,AUM(资产管理总额)突破万亿,HaileyKaradzic本人也再次受到全球关注。
本人最近在某个慈善晚宴上看见了传说中的华尔街女王,毫不客气地说,她一出现,全场literally安静下来。由于本人也出自hedgefundmanager家庭,对华尔街圈子有着比较多的了解,这个贴专门为各位解答关于Hailey的疑问,不过一些公开的秘密就不要再问了,比如她哥哥是凯卡拉季奇,就是那个演《神秘海湾》和《天使代号X》的影星,妥妥的一线,这一点全世界都清楚吧……
U/G1:她的资产到底有多少?是亿万富翁吗?
chrles:如果你问的是她个人资产,那是Billionaire毫无疑问,靠着极光的股权、Carry和个人的投资,保守估值年收入也在5亿美金以上,当然这是保守估计,极光这种非上市公司并未对外公开自己的财报,据我所知,这些投资家的财富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那一些。
U/G2:她有男朋友吗?传言她和某好莱坞明星在一起是否是真的?
chrles:没有官方男友。目前单身。已知她有过一段短暂婚姻,和GS的总裁,算是当年行业联姻典型,但很快就离了,据说婚姻签了保密协议,她本人从未公开谈过这件事。至于和好莱坞一些明星的关系.......这个只能说看个人判断,不过俊男美女,还被拍到出席私人宴会,所以……你懂的,noofficialconfirmation,但Hollywood+HedgeFund=一切皆有可能。
U/G2:意思是说是真的?
chrles:uhuh......我可没这么说。
U/G3:AuroraCapital背后的投资人到底都有谁?
chrles:最早是摩根、GS和伯克希尔投资公司,后来陆续吸引了主权基金和一些养老保险巨头加入,三个大客户分别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挪威养老基金、卡塔尔投资局,之后GS出局,现在由林奇证券补上了股东的位置。由于和主权基金关系密切,一个圈内笑话是——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什么时候会变动,就看Hailey有没有路过那国家的机场。
U/G4:她是移民吗?为什么没人能查到她早年的资料?
chrles:这点争议最大。官方资料写她出生在布鲁克林,但真实情况是,她小时候一家人很可能是来自前南斯拉夫的政治难民,有说法她父亲是某个前政权的经济官员,被CIA安置进美国。不过我非常怀疑这条传闻的真实性,因为Karadzic一家过去的生活及其贫困。
U/G5:有没有听过她和CIA、NSA(美国国家安全局)之类的组织有什么关系?
chrles:听过,而且不只一次,但华尔街从来不缺这种传言,我只能告诉你们绝大部分都是假的,并没有那么多夸张和戏剧化的故事。
U/G5:有没有可能AC投资是一个代持结构?表面上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里面藏了很多主权资金、家族财富和黑箱资金,我感觉这家公司很像是西方部分主权力量在华尔街的资产调度平台,有点像一个影子财政部。
听起来像阴谋?那你可以想想,为何她几乎可以调动任何一级市场的资源、为何没有银行敢对她拒绝、为何她能与多个主权基金做联合并购而没有审查问题……
chrles:老兄,AC一直用的基金结构是多SPV+主基金母结构,很多账户都在开曼和卢森堡,而一些分支信托甚至和以色列、瑞士、阿布扎比的资产配置有交集,这很正常,绝大多数对冲基金都是这样操控的,你想的有点太多了。
虽然手里管理着巨额财富,但这些钱并不是她本人的,不过拥有管理权后她的自主性的确很大,极光正在通过ETF购买一些美国公司的股票,这是业内比较关注的一点。
你的疑问也许有一部分是真的,目前看来,仍然是她的客户,背后的资本在影响着她,但再过十年,等到AC以这种模式持续扩张下去,这种情形就不好说了。
U/G6:有人说她是某秘密社团成员……真的假的?
chrles:这个我听过好几种版本,我不能确认这些社团是否真实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在很多顶级闭门论坛上都受到欢迎。比如那个每年在蒙大拿某私人牧场举行的投资会议,还有一份被泄露的宾夕法尼亚智库嘉宾名单,也出现了她的名字。
AC一直走的是governistas的路线,所以Karadzic和政府要员关系很好,才会有这样的传闻出现。
U/G7:你认为,她创办AC的真正动机到底是什么?
chrles:这问题我也一直在想。是为了权力?为了独立?为了掌控话语权?都可能。但从近年来,AC的几次并购策略上来看,我有一些大胆而不那么友好的猜测,你们可以自己判断。
过去传统的金融垄断是通过商业银行制资金供需入口。谁控制了存款,就控制了资金的源头,谁控制了贷款审批,就控制了资本流向。
你也许很难理解,但说出一个名字,你们就不会陌生。
在1933年前,美国金融体系的格局几乎被J.P.Morgan主宰,尤其是1900-1930年期间,摩根家族不仅仅控制住一家银行,而是拥有一个贯穿银行、工业、铁路、能源、政治、媒体的资本帝国。
通过持股、交叉任命董事、提供贷款的方式,摩根让美国钢铁、通用电气、AT&T、爱迪生电灯公司、铁路集团这些大型企业成为摩根财团的附庸。
通过为铁路融资和发行债券,摩根还掌控了铁路资本,他合并几条铁路干线,几乎控制了美国北部的铁路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摩根是英国、法国等协约国的主要贷款中介和军火采购代表,赚取巨额佣金并加强国际影响力。
除此之外,包括但不限于......1907年经济恐慌,摩根亲自召集华尔街银行家,拿出自己的资金救市,稳定股市和银行系统,拯救了当时濒临倒闭的纽约信托公司,让全美认识到他的权力,并促使了美联储在1913年成立,以避免个人银行家过度掌控货币体系。
而这一切,追根溯源是因为摩根控制了银行,银行又从无数人群中吸纳储蓄,钱生钱生钱,就是这样朴素的逻辑。
回到我们的话题上,Karadzic的目的是什么?
她已经无法建立起Morgan那样的银行了,无论是时代还是政策都不会允许,摩根银行自己也无法复刻当年的辉煌,因为贷款的尺度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旧时代的游戏规则失效了。
如果把AC看作一家全球资本系统的实验室,那么一切就都有了合理解释:从最初的投资组合(对冲)模式起步,到现在的指数基金、养老金产品、量化系统、私募债务、主权合作基金、再到收购传统资产管理部门、打通科技、媒体、教育、能源、智库……这是一整套资本平台战略,或者说财富分配系统。
经济全球化下,每个产品就像是一个资产导流管道,把全球不确定的钱聚合进来,再流向AC想配置的方向。
我非常看好AC推崇的指数基金产品,尽管这不是Karadzic目前手底下最赚钱的项目,但我有一种预感,在不久的未来,这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原因很简单,理解复杂的投资太难,而指数,简单又稳定,最关键的是AC可以打通两者的通道。金融贸易的壁垒正在消融,而几轮金融危机也教育了市场,那就是集中持有某一类资产是危险的。
投资指数,意味着自动调节风险,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试想,一个普通的挪威退休教师,他不可能逐一分析纳斯达克科技股里的每一家公司,但他能理解整个“纳斯达克”这个词所代表的趋势。这就是指数基金的美学:用宏观的确定性对抗微观的不确定性。
当我们都把钱投入指数基金,我们认为是在为自己投资,AC也是这样认为,因为这些钱又通过AC进入全球大型上市公司,作为代持者,AC就会变成股东,而非我们本人。
我们——AC——企业,这将组成了一种全新的信托结构。
我们以为是自己在投资企业,但所有的管理权最后集中在AC手中,全球所有上市公司成为了被操盘的对象。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AC的管理规模足够庞大,它不再只是持股机构,而是开始影响,乃至决定——影响一家公司是否更换CEO、是否扩张业务、是否研发某项技术、是否对某个地区进行资本投入。这些决策,最终可能落到极少数掌握投票权的基金经理手中,再进一步集中到Karadzic手中。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Karadzic的实验将宣告成功。
她绕过了银行体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资本帝国。
【作者有话说】
尝试着把一些涉及太多专业知识的内容放到论坛体番外来写,这本书真的很难绕过一些晦涩的内容,写简单了,华尔街的内容容易被笑掉大牙,写专业了又太无趣,导致写了一百多章还是很枯燥,不过也已经进入完结篇了,大概还有那么几万字吧,还会有一轮商战,是关于08年泡沫危机的。
其实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指数的滥用有多大的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去购买ETF,假设你购买的etf里含有某东、某米、某鹅、某里的股票,你买了一万块钱,那么这一万块钱会按照这个ETF里的科技股的等比,由该公募基金经理之手,向券商购买等量的股票。
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一百万个人在买,那么就会有几十亿的资金进入股市去购买科技股股票,为你代持基金的机构就会成为这些科技公司的股东,而且是大股东,排名第一、第二的那种,有投票权,可以影响公司的治理。
资管公司近十年来的飞跃也正因为发行了大量的ETF,全球指数基金三巨头——先锋、道富和贝莱德控制着标普500指数20%以上的投票权,和过去银行通过放贷款来控制企业已经完全不同。国内讨论这个问题比较少,因为国内的资管公司没有这么庞大,而且主要以处理一些风险资产为主,但是在国外,对于贝莱德这种超级资管的讨论已经很多了,近年来也有很多论文探讨指数基金对全球股市的影响。
比如近年来很受企业讨论的ESG议题,大资管们推崇ESG,以此来作为编制指数的标准,很多企业就苦不堪言,每年为了满足这个标准要支付大笔费用。包括巴菲特的合作伙伴芒格批评贝莱德的老板说:我们有了一群新皇帝,虽然我很佩服拉里芬克(贝莱德的老板),但我未必愿意将他奉为我的皇帝。
不管怎么样,海莉这个角色不是以擅长炒股或者单纯靠购买一些公司的股票进行投资成长起来的,她的结构化思维很明显,她对于市场对于资本流通,至少在她那个时代是有超前的理解的。还有一点是,她非常克制,在建立极光投资后,她的投机行为就变得很少,转而把关注度放在了公司治理上,致力于综合发展,而不是把极光做成一家更大的对冲基金。
至于她的感情,我觉得已经没什么好写了,她就是皇帝,没有什么感情,对于写生育这一点,我本人是没有这个想法的,就留给大家脑补好了,全文会在最后一个篇章大决战之后结束。商战本来不是很想写了,但可能这个系列还有一本?大概就是继承之战,争家产这种,还没想好是写欧美背景还是香港澳门东南亚背景,你们可以给我提提意见,我收集一下开个预收。我现在觉得写什么都不会有华尔街这本难了,想想争家产,我只用写写信托,股权转移,阴谋算计,太简单了!
第131章 衍生交易
2005年5月
对冲基金经理丹.塞西尔走进投资银行Gordon&Stein的大门。
作为华尔街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能进入GS实习,都被认为是全球商科学生最辉煌的一笔经历,只要能从这家投资银行手中拿到offer,全球绝大数金融机构都会对这名优秀的学生敞开大门。
在哈德逊河边,这家投资银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这是一座由钢筋、玻璃和权力堆砌而成的巨构体,宛如一块巨型黑曜石嵌入城市幕墙,几何设计让它在白天呈现出灰蓝色的镜面反射,与周围的玻璃楼群拉开微妙距离,而夜晚,从塔顶至基座稀疏亮起的灯光像一条垂直运行的子弹弹道,金属弹头随时都会冲破枪管,命中要害。
这也是丹塞西尔选择这家投行的原因。
他要找一个愿意背叛自己客户利益的投资银行,同时也是一家非常强势,资本雄厚,有能力实现他的理想的投资银行。
丹.塞西尔今年才三十四岁,手头已经有一支40亿美金规模的对冲基金,在华尔街他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了,因此GS的投资部高管亲自出来接见了他,询问丹想要做什么生意。
“我想要对赌房地产。”他说,“我希望和你们签订一份保险协议,内容由你们设计,你们来卖保单,我来付保费,如果房地产市场下跌,你们得赔付我金额。”
他话音刚落,空气停顿了半秒,然后是几声掩饰不住的轻笑。
“你是说……纽约的房价会跌吗?”中间那位高管扶了下金丝眼镜,像是在确认他没听错,“你要做空美国房地产?现在?”
“我们从没听说过这种玩法。”另一人笑着摇头,“你确定吗?没有人敢做空房地产。”
“我知道你们没有这样的产品。”丹一点也不恼,“所以我才来找你们。”
他顿了顿,把文件夹打开,抽出一张折叠图表。
“我想要对冲的是你们正在卖给市场的这些东西。”他指着页面上的数据,“CDO,债务抵押债券。”
**
ShinnecockHillsGolfClub
ShinnecockHills是美国最古老、最具声望的高尔夫球俱乐部之一,也是美国高尔夫协会(USGA)的五个创始俱乐部之一,完全不对外开放,只有会员推荐与董事会通过才能加入俱乐部。
球场以沙地丘陵而著名,长年海风肆虐,对击球技术要求极高。
偶尔,华尔街的一些投资者们会过来打球。
“你是说,有对冲基金经理要求GS设计可以做空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海莉随手将球杆递给等在一边的教练,接过白色的手帕,擦拭手指。
她的指甲保养的极好,晶莹透亮,涂着一层透明的甲油,在阳光下微微发亮。
金发颜色变深了一些,但依旧如绸缎般的质感。
昂贵的保养方式使得海莉卡拉季奇看起来和十年前毫无区别,唯一要说哪里有变化,就是她的气场。
过去几年间,AC投资公司(Auroracapital)一直保持着低调但高速的增长,高速,源于AC投资的并购和策略,越来越多普通公民开始购买AC投资发行的指数产品;低调,则是因为这几年间,华尔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兼并潮流过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势力得到史诗级加强,对冲基金反而逐渐趋于弱势,美联储疯狂降息后,超级宽松的货币环境下,美元过剩,大量资金开始购买购买写字楼、住宅、商业地产,全球楼市疯长。
整个华尔街都在飞速发展,海莉不是其中最突出的那个人,但业内很少会有人忽视掉她的地位。
上一篇:迹部同学发现了我的超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