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攻略》 第107章

作者:听风扫雪 标签: BG同人

  原来他们掉了个头去了东边的梅林,还未到便隐隐听到梅林内传来了读书声。林如海本来是想乘兴而至,兴尽而归的,却被这读书声勾起了三分好奇心,便进了梅林一探究竟。

  梅林里读书的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他本来是背对着众人的,猛然一转身,见身后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脸上顿时有些无措。

  林如海素来是喜欢读书上进的人的,这男孩穿着朴实,一看便是这庄子哪一户家的孩子。只是这个年纪便念到了《四书》、《五经》,又这般刻苦,心中不禁起了爱才之意。

  一打听却原来是江桥江管事的独子江俞泰。

  林如海想了想,便考校了他一番,更大的惊喜却在后面。

  这江俞泰心思敏捷,见解独到,是难得的好苗子,林如海见如此,便动了心思。

  “老爷是说,让江家的那个哥儿,跟着咱们皓哥儿一块读书?”贾敏听完皓玉说的,思忖了一番,便开口问林如海。

  林如海点了点头:“俞泰这孩子天资聪颖,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如今他也这般大了,若是还是这样,怕是要被埋没了。如今皓玉的进度跟他差不多,便让他跟着岑先生一块上学。”

  贾敏想了想,却没有表明态度,而是问道:“我倒不在乎他什么天资的,若是他日后跟皓哥儿待在一块,却是要看看心性如何。”

  “我说让他跟着皓哥儿一处上学,他虽然眼中有狂喜,但是却还是没有失态,可见是个有自制力的。况且我瞧他谈吐得当,况且瞧着也是个心性醇厚的。”林如海说罢又笑了起来,“而且皓哥儿这个年纪,最是需要有人在旁边做参照来激励的,那孩子这般刻苦,有他比照着皓哥儿的性子自然不甘落后。”

  贾敏脸上便出现了一抹深思。现在皓玉的伴读是宋妈妈的儿子小柱子,这小柱子虽然也好学,但资质摆在那里,如今已经落后皓玉很多了。皓玉这般大的孩子,最容易自傲,若是来一个江俞泰比照着,也要压一压皓哥儿的性子。

  “况且,咱们林家子嗣单薄,这俞泰是个有造化的,将来若是皓哥儿入仕,也算是助力了。”林如海补了一句,“退一步来说,即使这些都不提,就当是结了个善缘吧。”

  “还是老爷想的妥当,皓哥儿读书的事情,自然是该老爷多费心的。”贾敏见蔓草已经把梅花插好了瓶,又端过来给她细看。

  贾敏看了一眼,便随手让蔓草把梅花摆在窗台下面的案几上,便喃喃道:“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希望咱们这个善缘能结善果。”

  夫妻二人便定下了让江俞泰来林家来跟着皓玉一块上学的事,江俞泰早已经觉得如今这个私塾里的先生教不了他什么了,既然林家能请这个先生来教自己家中的独子,这个先生必然是有过人之处的。

  况且林如海还是探花出身,若得了他的点拨,自然是受益无穷。况且他到林家不是做侍读,他不是皓玉的附属品,这让江俞泰心中又意动了几分。

  江俞泰心中欢喜,江家对林家更是感激不尽。他们一家子省吃俭用,便只是为了江俞泰的那份束修奔波,如今林家不让他们出束修,但江俞泰是要住在林家的,因此贾敏便说每月要给林家一两银子的宿食费。

  不得不说贾敏处理这件事情极有分寸,免了江俞泰的束修,一个月一两银子对一个普通庄户人家来说不少,但是对江家来说,却也不多。

  在接济人的时候又保有那人的尊严,至少江俞泰这个有自尊心的少年,不会认为自己在林家是白吃白住。

  林如海第二日还要上早朝,皓玉一早也要上学,因此当天下午林如海便带着皓玉回了林府,而江家也欢欢喜喜的送走了江俞泰。

  因为江俞泰,江桥家的倒是对贾敏和黛玉亲近了几分,也不拦着小满日日往黛玉屋子里跑。

  黛玉陪着贾敏在庄子里住了三日,倒是日日都要泡温泉,自是感觉全身的经络都松散了。等到第四日的时候,贾敏已经决定要在庄子里住上两个月了,而黛玉则是要回林府里。毕竟林如海和皓玉还在,内宅便要有人管着。

  只是黛玉对泡温泉似乎有些上瘾了,虽然不能日日待在庄子里,但她十天半个月便会住上两日的,也不怕来回颠簸。

  反正,就当是陪了贾敏……黛玉毫不心虚的这般想着。

  209 再来

  话说贾母一行从林家回去之后,王夫人收到消息,按捺了一个下午,傍晚时分便迫不及待的赶去了贾母的院子。

  贾母心中自然是知道王夫人的来意的,但是这个媳妇眼皮子浅她也是清楚的,便遣退了丫鬟,只让鸳鸯在外间候着。

  “听说老太太从姑太太那里回来了,媳妇便赶紧过来请安了。”王夫人刚坐下,便笑着说了一句。

  贾母连眼皮子都没抬,只是似有若无的“哼”了一声。

  王夫人暗地里冷笑了一声,表情却还是一派恭敬:“今日一早宝玉去了北静郡王府,说是世子请他去喝酒,倒是回来的早,只是喝醉了一些,满嘴的胡话呢。”王夫人见贾母没理会自己,却也不大介意,只是挑贾母感兴趣的事情来说。

  果然贾母便睁开了眼睛:“可是休息了,醒酒汤可是喝了?”说着她的表情便松动了一些,“还是半大的孩子,喝那么多酒做什么,没得伤了身子。”

  虽然说的是责备的话,可是脸上却没有一丝气恼,倒是为贾宝玉圆起话来了:“只是宝玉跟世子相交倒也没多少坏处,不过有些事情你这个做娘的还是要劝着些,莫让他沾染了什么坏的习惯才好。”

  说到这里王夫人是暗地里咬紧了牙关,心中却是平白勾起了三分怨恨。

  这个时候让她管着宝玉一些,早些做什么去了,却原来是漂亮话说的好听。从宝玉刚回走的时候便硬是从荣禧堂把他抱走,平日宝玉荣禧堂待久了便要打发个丫头来催,生怕自己和宝玉的感情好了一分。

  好在母子之间的血缘是断不了的,若不是贾宝玉还和她亲近。王夫人恐怕是整日念经巴不得贾母早死了。

  王夫人缓缓放松下来,这受得委屈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这口气她还是要忍下去的。

  “老太太说的,媳妇记在心里了。”王夫人低了头,声调间已经没有了多少波动。

  “方才太医已经走了。说是睡一觉便好了,如今袭人那丫头在照顾着呢。”王夫人又赶紧补了一句。

  说到袭人,贾母心中一动,嘴巴张了张,却终究是叹了一口气:“袭人这丫头也大了,宝玉如今也不小了……”最后那句话便化做了一句轻叹,就连王夫人都未曾挺清楚。

  见贾母不再说话了。王夫人便笑道:“不知姑太太可好,如今肚子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吧,可是吃的下睡得好?”

  “都好,好得很……”提到贾敏,贾母的脸色又松软了一分,“她倒是个有福气的,这个孩子不闹腾。我瞧着倒比之前胖了。见到她好,我也安心了。”

  王夫人低下头。把显露在脸上的那一丝不甘心统统收敛下去,这才寻回了自己的声音:“那我也就放心了。”说完她话音一转,却还是绕到了来的目的上。“不知那件事情,姑太太可是怎么说的?”

  贾母的眼神忽明忽暗的,却是眨也不眨的看着王夫人。王夫人也不怕,只是被贾母盯的久了,难免有些不自在。

  半晌之后,贾母又重新闭上了眼睛:“都在桌子上那个匣子里。林家比不得薛家。它清贵的书香世家,自然不如商家那般能聚财。如今敏儿拿了十万出来。我想着和先前各房凑的用在一处,却也够了。”

  王夫人脸上闪过一丝讥诮,什么“清贵的书香世家”,单卖起来又能值几个钱,还不如手头有银子实在。

  况且她也不是个傻的,之前林家的姑爷便是做的巡盐御史,连贾政都说那位子是个油水十足的地方。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林家在江南十几年,最少也有百万家产,连自己的母亲都亲自去了,贾敏也只拿出十万两,没得让她笑掉大牙。

  见贾母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王夫人嘴边的那抹讽刺也消散殆尽。

  “到底是清贵的人家,姑太太能拿出十万两出来,足见对老太太是十分孝顺的。”王夫人在“十分孝顺”这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贾母的脸色顿时就有些难看了,只是王夫人这番话没有什么语病,只是语气她听着不太舒服罢了。

  “好了,我也累了,你便先回去吧。”贾母挥了挥手,王夫人还未走,她便又叫道,“鸳鸯,送二太太出去。”

  这便是在赶人的意思了。王夫人暗地里笑了一声,却是毫不迟疑的转身便出了门。她倒是没立刻回荣禧堂,而是转了个身便去了梨香院。

  薛宝钗正在屋子里和薛姨妈说话,见王夫人进来,薛宝钗连忙上前来给王夫人请安。

  王夫人一把搀起了薛宝钗,态度异常的亲昵。本来府中没有了碍眼的黛玉,这没有比较,王夫人对薛宝钗也不冷不热了起来。

  可是贾母还未死心,又常常把史湘云接到贾府里来。宝玉和史湘云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王夫人想着只要从小到大只要史湘云一来府中,贾宝玉便是跟前跟后的,对史湘云便没什么好印象。

  薛宝钗便被王夫人忽冷忽热的对待着,直到这次贾元春省亲要建园子,贾府官中的钱又亏空着。正一筹莫展的时候,薛姨妈却突然送了三十万两银子过来。

  王夫人这才想到,她倒是小看了薛家了。

  薛家是皇商,从祖上几代起便开始行商,再加上薛宝钗父亲那一代的经营,薛家的几代积累的财富恐怕是不少的。

  薛姨妈这一出手便拿出了三十万两,倒是让王夫人心中有些意动了。

  这薛家的产业,这薛家的家底,到底还有多少?

  薛蟠是个不顶事的,她冷眼瞧着,薛宝钗倒是能为的。若是将来进了贾家的门,这万贯家财至少有一半要做了嫁妆。到时候不仅是贾家的亏空,就是宝玉日后也是万事不愁了。

  这样思量着,王夫人对待薛宝钗的态度便来了一个空前大逆转。

  薛家如何能不知道王夫人的意思,况且薛姨妈这般慷慨,未尝没有在王夫人跟前露富的想法。

  “好孩子,快起来罢,你今日跟着老太太去了林府,可是好好跟姨妈说说林府的事情。”王夫人拉薛宝钗在身边坐下,跟薛姨妈闲扯了几句,便开口询问薛宝钗。

  薛宝钗知道王夫人心中是不怎么待见贾敏的,她略想了想,倒是一五一十的说了今日的事情。见王夫人和薛姨妈又有事情要说,便寻了由头出去了。

  说起贾敏只给了十万两银子,王夫人便冷哼了一声:“没见过那般小气的人,老太太往年整车整车的往扬州送年礼节礼,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如今心思都是白花的。十万两银子能做些什么,出手打个转便没了,也好意思拿出手。”

  薛姨妈听着眼神闪了一下,嘴角含着一抹讽刺,只是言语倒是温和的紧:“姐姐很是不必为了这件事情忧心,老太太说的对,林家是清贵的书香世家,到底是比不得我们这些……”

  她话还没说完,王夫人便狠狠的啐了一口:“什么清贵,我呸,就说老太太这些年送到扬州的东西都不止十万两,这口气我是咽不下去的。”

  正是因为有这个想法,如今凤姐便坐在了林家的花厅里。她四处瞧了瞧,也没见多贵重的摆设。

  丫鬟上了茶刚出去,便凤姐便听到外面有动静,果然就听到门外有人叫了一声“姑娘”。还没等凤姐儿站起来,黛玉便带着两个嬷嬷和四个丫鬟进了花厅。

  “二嫂嫂可不要见怪,如今这天冷,母亲又是双身子经不住,早早便搬到庄子里去避寒了,怕是要等到年前才会回来呢。”一边解着大氅一边说着,黛玉拉下了带子,把大氅往芷兰手上一塞,便坐到了王熙凤的旁边。

  “姑妈不在府中?”王熙凤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棍子打的有些懵了,贾敏去庄子里的事情,她们可是一点都不知道啊。

  黛玉便笑了起来:“难道二嫂子是有什么要事要找我母亲不成?”凤姐的来意黛玉也是猜个**不离十,只是却没有点破。

  王熙凤原来便听贾母说过,林家的内宅如今是黛玉在管着。她犹豫了一会儿,神色见倒是有些不自在:“妹妹也知道正月十五你大姐姐要回来省亲,如今也不到两个月了。本来这件事情我倒是不好意思跟妹妹开口,却也实在是没有办法。这次来便是想跟林姑妈借点银钱周转的,只是姑妈不在,不知妹妹可能做得了主?”

  黛玉心中冷笑,面上却是一派惊讶:“前不久,母亲不是说已经送去了十五万两吗,怎么花销的这般快……”

  这钱虽然是从贾敏的私房里出的,但是黛玉问起的时候,贾敏还是略略提了一句。

  王熙凤又是脸红又是心惊。

  脸红是因为黛玉问的这般直白,心惊是太太跟她说林家只借了十万,那剩下的五万两是扣在了老太太的手里还是二太太的手里?

  “话是这样说没错,可是妹妹也知道这省亲自是不同的,花销方面难免大了一些。”说完王熙凤又看了黛玉一眼,见黛玉直直的看着她,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一丝紧张“这还不到年关,各地的庄子铺子还未交账,难免手头上有些紧了。”

  210 思索

  “二嫂子说的也是在理,只是……”她语气一变,就带上了一丝不解,“我们林家也是年关的时候才收账,如今还早了一些。”

  王熙凤一窒,黛玉这番话却是堵得她不知道应该再说些什么了。

  本来这一趟,她是不怎么想来的。

  如今各房凑了银钱,再加上薛家和林家借的,便勉强够了。毕竟林家和她们只是姻亲,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林家出十万两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没得让她们帮到这个程度上来。只是王夫人一直坚持,王熙凤为了讨好她的这个姑妈,也不得不跑这一趟了。

  若是见到贾敏,她还好开口一些,毕竟是长辈。但是黛玉和她是同辈,年纪还比她小,她向黛玉开口借钱,总感觉有些别扭的慌。因此平日里的伶牙俐齿,如今竟然有些用不上了。

  黛玉的这番话,王熙凤却是觉得有推脱之意。下面的帐还没交,一个偌大的林家竟然连存银也没有吗?她心思转了转,刚想开口,却没想到黛玉倒是先一步说话了。

  “二嫂子肯定以为我这是推脱之言了,”她看着王熙凤,不在意的笑了笑,“凤姐姐还记不记得几年前山东那边发了大水,连沿岸的堤坝都被冲垮了?”

  凤姐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

  黛玉叹了一口气:“不是我们不想帮忙,而是那一年山东发大水,林家捐了五十万两,算是捐出了林家大半的家财了。我们林家虽然几代传下来,古董首饰摆设那些虽然多,但是真金白银的还真没有积下多少。”

  朝中大臣为山东水患捐银钱这件事情王熙凤是知道的,那一年贾赦和贾政也都捐了一万两。林家的银钱都已经交到朝廷了。这是不争的事实,王熙凤也没有厚颜到让林家变卖家当来为贾府凑银钱周转。

  她沉默了一会儿,终究还是笑了出来:“倒是我唐突了,姑妈也不易……”

  黛玉见王熙凤没有多做纠缠,对她的印象多少好了一分。她想了想。往日里她去贾家,王熙凤待她还是不错的,虽然多少是看在贾母的面子上。况且在原著里,凤姐对林妹妹也是颇为照顾,虽然这其中也是为她自己打算的多。但好歹还留了几分真心。

  王熙凤这个人,若是生在现代,必定是个人人称赞的女强人。可惜她生错了时代。又遇到贾琏这样的男人,人生未免就带上了一些悲剧色彩。

  “风姐姐如今在这里,母亲倒是有些话让我来转述的。”她笑了笑,“玉儿年纪小,若是言语间有什么冲撞,还请凤姐姐不要见怪。”

  管亲戚借钱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王熙凤早已经遣退了自己身边的丫鬟。黛玉索性也让春绯 下去。只是跟芷芳耳语了几声。芷芳看了王熙凤一眼,便转身出了门。

  黛玉便只是坐下来喝茶。又问贾母近日的情况,没多久芷芳便回来了。

  她手中捧着一个描着金漆的匣子,放到黛玉手边便不声不响的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