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攻略》 第124章

作者:听风扫雪 标签: BG同人

  迎春这样的际遇,要说感触最深的人,必然要算是黛玉了。

  想想原著中迎春悲惨的下场,再看看她如今的境况,黛玉便觉得她的努力,让迎春的未来摆脱了那种悲惨。

  她虽然不是救世主,但是她冥冥中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给那些善良可爱的红楼中人制造更多的悲剧的。当然还有一些人,并不值得她去同情,比如坐在旁边笑的一脸无害的薛宝钗。

  不过薛宝钗近来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吧。

  她如今已经十六了,以前还有年纪比她大的迎春在前头挡着,但是如今迎春已经出嫁了,比她年纪小的黛玉和史湘云都已经说了人家,对比起来,她已经是老姑娘了,却还未曾说亲,八字还没有一撇呢。

  王夫人虽然给了她承诺,但是这些年王夫人为人怎样她也是看在眼里的,若是能为贾宝玉找到更好的,她定然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了薛家。现在把薛家不上不下的吊着,无外乎就是找不到还肯和贾家说亲的,还要王夫人看的上的人家罢了。

  黛玉冷冷的看了一眼含笑的薛宝钗,薛宝钗心心念念想嫁进贾家,她一定是会如愿的。只是以贾宝玉的性子,以及必将败落的贾家,她看薛宝钗日后还笑不笑的出来。

  只是她不明白的是,明明她早早的便表示出对贾家的凤凰蛋没有什么意思,她没有对薛宝钗构成威胁,但薛宝钗在力所能及的时候,还是不忘陷害她一把。人这种生物,还真是有很强的劣根性啊。

  239 冬日

  即使是再不得用的庶女,既然家人归家那便是客了,因此倒是凤姐一手张罗下来的。

  如今有了儿子傍身,凤姐说话行事底气就更足了,只是做完月子之后,她似乎再也没提接过贾家的一应杂事。

  因为对金陵祖产不放心,贾琏便寻了由头会金陵好好打探了一番,送回来的消息倒是让凤姐儿的心又凉了几分。被变卖掉的祖产除了贾敏送回来的之外,贾琏也只收回来几处而已,又为了讨贾母的欢喜,在金陵重新整修了家学以及在宗祠附近又买了一些土地。

  其他在金陵的一些小动作,便是和凤姐儿秘密商量了之后决定

  凤姐原先还在帮着王夫人放印子钱,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她以前也硬着头皮做着。后来她跟贾琏的关系好了,也跟贾琏私下里提过。贾琏是个好色的,但是心地却不坏,听完之后便只说凤姐糊涂。这事不但犯了法,还有损阴司。

  巧姐小时身子便不好,怀着贾桂的时候好几次都差点流产。她本来就看透了王夫人,又不想损了自己子女的阴德,因此便想着要逐渐的摆脱掉了。

  一开始王夫人还不肯放过她,只是后来她以保胎为借口不肯管家,整日躲在屋子里不露面。印子钱总是要有人去收的,王夫人摇了摇牙,只能打发自己的心腹去收了回来。

  至此,凤姐才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这胎更一日比一日稳了。

  等做完月子之后,凤姐也没想着去王夫人手中接管家的对牌之类的,王夫人也没寻到机会再把放印子钱的事情交给王熙凤。好不容易寻到由头搭到印子钱上,不是被桂哥儿的哭声扰了,便是凤姐故意扯开话题。

  次数多了,王夫人也隐隐猜到了凤姐的意思,却也无可奈何。

  这银钱是没有过明路的,若是阄开了不单单是影响凤姐,对她自己也是有影响的。

  后来经贾母从中调和,她只领了香烛,针线这样的简单的活计。又因为她性子终于磨平了一些贾琏和她倒是亲近了几分。

  大概是相由心生,如今夫妻和睦,有子万事足,凤姐的眉眼也没有先前那般盛气逼人,反而多了一团和气。

  黛玉瞧着在三春和宝钗中间说笑的凤姐,心中却也不知该如何评断。

  薛宝钗不知跟迎春说了什么,迎春脸色一红却认真道:“古家倒是不错,大奶奶也是个好相处的人,我从来都不耐烦管家这样的事情,平日里倒是辛苦她了。”

  探春便拉了迎春又说起话来,连史湘云都在一旁凑趣,只有惜春年纪尚小,只是坐在一旁喝茶,多了三分冷清。

  见薛宝钗笑的含蓄黛玉便朝她身边的史湘云使了一个颜色·史湘云会意,突然间转了话题道:“林姐姐头上的那根玉簪子花样好漂亮。”说完她仔细的盯着簪子尾部为不可见的一个小印记道“瞧着似乎出自万宝楼,可惜万宝楼贵重的首饰都是不重复的,不然我还真想要一根戴戴呢。”

  黛玉今日是特意把那根“蝶恋花”的簪子戴在头上的,自然是先前便和史湘云串过话了,史湘云又道:“我瞧着真是喜欢的紧,林姐姐便让给我吧,我拿那根玛瑙佛手金簪跟你换可好?”

  “这的确是出自万宝楼,这簪子有个别名叫‘蝶恋花”,是我前几年上京途中买的。”黛玉说着便笑了起来,“我也是喜欢的很不过虽然万宝楼的首饰是不重复的,但是却还有簪子是成双的,这个‘蝶恋花,便是。而另外一根,则是被你宝姐姐买了,你缠着我作甚,姐妹们都知道宝姐姐素来是最大方了的你何不问问宝姐姐?”

  史湘云的眼睛便立刻笑弯了,她和薛宝钗坐的近,便即刻挽了薛宝钗的手:“宝姐姐,林姐姐都说你素来是最大方的,我实在是喜欢那簪子,她小气不跟我换,你便跟我换可好?”

  黛玉可以看到薛宝钗脸上明显闪过的一丝慌乱,然后迅速被笑意掩盖了下去:“这些也不过是死物,若是云妹妹喜欢,送给你又何妨。”

  莺儿便在薛宝钗身后说道:“姑娘,这簪子我倒是记得,只是去年那簪子便已经不见了。”

  薛宝钗一脸的惊讶,才猛然拍手道:“我倒是忘记了,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去年我不见了好几样首饰,我也喜欢那簪子,还找了好几次呢,可惜没找到。”

  黛玉只跟史湘云说了这么多,见话已经说完了,史湘云便收了脸上的神色:“既然如此,我还是再缠着林姐姐吧。”史湘云刚说完,凤姐和三春便笑了起来。

  黛玉便在一旁接话道:“倒还真是可惜了,当初和宝姐姐便是因为这簪子才见第一次面的,还想着和宝姐姐有跟一模一样的簪子,没想到宝姐姐的却那么凑巧被偷了,真是让人觉得可惜!”

  黛玉后面的话一字一顿的说完,薛宝钗的脸色便不怎么好看了。她心里揣测不出黛玉的用意到底是什么,便也只能打着哈哈。

  至于薛宝钗,时间会给她教训,黛玉觉得为难她也没什么意思。况且人家把后路都铺好了,她倒是拿不出什么证据说薛宝钗是故意要害她。今日和史湘云商量好了长双簧,只不过是想给薛宝钗提个醒,她心里有什么猫腻自己是心知肚明,这样的事情,可一不可再。

  薛宝钗脸色难看的僵在原地,只是没一会儿,又神色如常的跟三春和凤姐说笑起来。

  史湘云不知道黛玉今日为何要她这般问,看薛宝钗和黛玉的神色便知道这其中有深意。只是她素来是亲近黛玉的,试探薛宝钗这件事情她便没当一回事。

  从贾家回来,黛玉又只能过起了闭门不出的日子。

  这一日正是冬至过后的一天,黛玉冬日的时候贪睡,教养嬷嬷来了之后,便终于起的早了。这几日教养嬷嬷放了假,黛玉也偷了几日懒,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

  她坐在梳妆镜前看着春绯询问她今日要戴哪根簪子,配哪块玉,便听到身后收拾床的芷兰惊呼了一声。黛玉往芷兰看过去,却见她一手提着背角,神色间有些古怪。

  “芷兰,你怎么了?”黛玉出声询问。

  芷兰支吾了半日,这才道:“姑娘长大了,只是昨日里没什么感觉吗?”

  黛玉往她眼睛的方向看过去,却只见一片鲜红的血迹,正恍然间,就感觉下腹一阵奇怪的感觉。她的葵水,终于来了。

  她已经快十五岁了,即使是放在大兴朝,这个年纪来葵水也算是晚的了。前一世她身子便有些虚,因此每次来的时候,总是手脚冰冷的。而如今她身子比起前世来不会更好,况且黛玉本来就是寒性体质,她已经料到那几天说不定会痛了,只是却没料到会痛到这种程度。

  头一天根本一丝感觉都没有,没想到第二日竟然是手脚冰冷,下腹坠痛,小腹都感觉隐隐的抽搐。

  倒是请了那女大夫来看,却也只是开了寻常的药来喝。

  本来药性就是温补的,药性慢,想快速止了痛却是不可能的。

  黛玉葵水来的第二日便都是窝在床上过去的,捂在小腹上的汤婆子换了好几个,黛玉这才觉得好受些,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

  好在跟上一世一样,也就是来的第二日痛一些,第三日便好了。黛玉有了精神,林家也到了年底交账的时候。有贾敏在,黛玉倒是不用费多少心思,只是帮着贾敏分担一部分罢了。

  明年春便要大婚了,贾敏正好趁着年底交完帐之后,再次计划着要给黛玉添一些产业作为嫁妆。

  家具是一整套的酸枝木的,木材是贾敏在扬州时看好了为黛玉备下的,如今寻一整套的酸枝木家具,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林如海往日总是玩笑说贾敏是打算把整个林家给黛玉做陪嫁了,却在贾敏商量家具的时候,又说把库房里那一套齐备的檀木家具也添了进去。

  林如海从腊月二十四日便开始休假,平日里黛玉的嫁妆一应事务都是贾敏经手,林如海有些空闲,便也想着插一手,给贾敏提一些意见。因此整个冬日,林家的话题都是围绕着黛玉的嫁妆来的。

  比如说当初贾敏商量着要给黛玉陪嫁的庄子,原本是五个的,经林如海一掺和,就变成了八个,倒真有想把大半个林家给黛玉作为陪嫁的意思。

  而黛玉却不敢参与林如海和贾敏之间的讨论,甚至也不敢听任何相关的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冬日萧条的原因,她觉得自己似乎越来越感性了,只要一想到这个冬日过完,她便要离开林家从此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府邸,面对一个对她来说还有些陌生的人,她就会莫名其妙-觉得有些慌乱。

  尤其是这个人,还是让她看不透的赵渊。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黛玉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对于林家,她便更加的不舍了。

  —————明后天三更哟,妹妹要嫁人啦!

  第240章 纳徵

  严冬过后,林如海已经开了衙,黛玉的嫁妆单子被贾敏和林海深入讨论一番后,又开始添添减减起来。

  赵家的聘礼还未送来,按照大兴朝的习俗,女方的嫁妆多少还要按照男方送多少聘礼来定。当初互换庚帖的时候,赵家便说过这聘礼送六十四抬。因为当年和佳公主下嫁赵季的时候,便是六十四抬嫁妆,黛玉是不好逾越。

  其实贾敏准备的倒是比六十四抬还要多,只是有些贵重但容易携带的,比如有些铺子和庄子的地契之类的,她不准备写在嫁妆单子里,私下给黛玉保管便好。剩下的再塞一塞,勉强能用六十四抬装下。

  黛玉知道贾敏私下的打算,只是以往贾敏说护国公府说不定是空壳子了,若是他们给了六十四抬嫁妆抬聘礼,林家总不好送一百二十八抬嫁妆去打赵家的脸。总归是箱子里多塞一些,在多给黛玉一些压箱底的银子罢了。

  开春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黛玉身边三个大丫鬟的亲事。依照黛玉先前的意思,是打算让她们外嫁做正头娘子的。她还未婚,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不好出面,只能由贾敏做安排。

  芷兰、春纾和春络都是家生子,以林家的规矩,自然是先问过了她们的父母贾敏再安排的。那三家都是老实人,除了春络要和她表哥做亲之外,其他两家连声说都听贾敏的。

  她们三人伺候黛玉那么多年,况且都是尽心尽力的,贾敏也不想亏待她们。外面的管事听说林家要放丫鬟出去,早已经派人来求娶了。对于春络,贾敏只是给了她一套头面做嫁妆,打发她回家自行嫁娶了。

  而芷兰和春纾二人,贾敏则是想把她们二人放出去。只是放也要有章法,贾敏先前便考虑到两个人的亲事,给黛玉做嫁妆的铺子·除了地段好之外,还特别留心了铺子里的管事。

  春纾是定给了京东一个铺子的掌柜的独子,那掌柜老了,早等着儿子娶了妻接他的掌柜之职。既然是林家的铺子·还由黛玉管着,春纾是黛玉屋子里放出去的丫鬟,而且她还能写会算的,自然是不会吃亏

  至于芷兰,贾敏本来也想给她安排类似的,没想到陈管家却求到贾敏跟前,自然是替他家的长子求娶芷兰。贾敏询问了芷兰的意见·没想到芷兰竟然肯了。又问若是这样,她能不能做黛玉的陪房。

  贾敏知道芷兰素来是个忠心的,却没想到她这般替黛玉打算。

  连忙让柳岸扶了芷兰起来,贾敏连声说道:“我知道你是为了你们姑娘打算,将来你们姑娘自然不会亏待你的。”

  贾敏心中已然做了决定,芷兰和陈管家的儿子陈铭都是家生子,但是将来她必然是要让黛玉放了芷兰的儿子奴籍。对于芷兰的这个决定,贾敏是求之不得的·黛玉虽然有那么多的庄子铺子,虽然还有三房人做陪房,但是像芷兰这样忠心且一心一意为黛玉的实在是太少了。

  芷兰是看着黛玉长大的·为了黛玉耽搁到如今的岁数,贾敏是绝对不会薄待她的。

  这三个丫鬟都是去年秋的时候说的亲事,正好开春便嫁了出去。芷兰成亲的时候,贾敏和黛玉都添了妆,芷兰的嫁妆,绝对不比外头小户人家的姑娘少。

  三个丫鬟从黛玉的院子里搬了出去,黛玉提了闻音和知雅为一等,又把下面的风清和月朗提了二等。她如今有陪房,还带了几个老嬷嬷过去,三个大丫鬟便足够了。

  因为是赐婚·必然是要大办的,黛玉的及笄礼便平淡了些。来的人无外乎是与贾敏交好的夫人,贾家的亲眷倒是来了一些。还有让黛玉没想到的,便是连在姑苏的表婶温氏都带着芸姐儿来了。那个堂弟比皓玉大一岁,明年便要童试了,因此便在书院里读书·不曾跟温氏一起来。

  芸姐儿上一次来的时候才六岁,如今已经快九岁了,只是她似乎还记得黛玉和贾敏,倒是一点都不生疏。

  温氏本来就是赶在黛玉成亲之前来的,她得知贾敏在之前要办黛玉的及笄礼,便提早了大半个月赶过来。她本就想着要改善两家的关系,虽然恢复了节礼,温氏便想着要趁热打铁。

  那林显敬做人不圆滑,况且还在外任,她儿子林苛是要走科举的路子,将来林如海必定是能帮上忙的。

  贾敏还是让人收拾了温氏原先住的那个院子出来,芸姐儿倒是常常往黛玉的南苑跑,黛玉有她在一旁玩笑,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不安了。就连贾敏有温氏在一旁陪着说话,还能给贾敏一些建议贾敏也不似之前那样烦躁。

  其实温氏这次上京,还特意赶在黛玉的及笄礼之前,更重要的是要为林显敬日后回京述职做准备。

  林显敬也已经外任快十年了,因为为人不圆滑,性子耿直,因此得罪的人也不算少。每年的考绩,即使政绩做出来了,也得不到优。

  以温氏的意思,按照林显敬这样的性子,是不适合外任的,若是能调回京中,即使是做个清水衙门的闲职也是好的。其实这件事说容易也很容易,说难也难,关键是看上头有没有人。温氏和林显敬商量了许久,也磨合了许久,这才求到林如海这头来。

  林显敬的信自然是交到了林如海的手里,但是温氏也知道林显敬的性子,便想说服贾敏在林如海跟前多说几句话。

  其实以林如海的想法,若是本家的人,尽量便要扶一把。况且林显敬不是个心大的,他只要清水衙门不管事的闲职便行,平调和降职都能接受。及时林如海不出面,林显敬自己疏通一下也是可以办成的。

  不过林如海没有正面承诺,只是温氏是个会察言观色的,见贾敏神色轻松,便知道这事多半成了,因此倒是尽心尽力的对黛玉好。

  大兴朝有下小定和下大定之分,大定则是指的纳徵。纳徵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定下了。赐婚时说在三月完婚,赵家还特意打发人来林家商议了一番,婚期便定在三月初六。

  赵家送聘礼那一日,下了小半个月的雨终于停了下来,贾敏看着赵家抬过来的六十四抬抬嫁妆,虽然脸上还带着喜气,但是明显神色已经有些郁郁的。

  前头的那一箱子金银玉器倒是晃眼的很,每一箱都塞的满满当当。贾敏见如此,这才好过了一些。前头和佳公主才六十四抬,赵家总不好越过了公主,这塞的满满的,也算是有诚意了。

  只是还没等管家把人请进来,外面便有人传话说礼部来人了,却是来宣旨的。

  历来皇家赐婚,都是要赏赐一些金银玉器的,这次礼部的人在赵家送聘礼这一日来,定然也是为了这件事情。

  林如海这日沐休,自然是由他去前头接旨。回来的时候林如海眉眼之间都透着喜气,却原来是今上和皇后娘娘赏赐了不少金银玉帛,宫中的珍品也赏赐了不少,可以说是厚赐了。

  贾敏听后也是眉开眼笑的,至少,若是天家送来的这些也算在赵家的聘礼上,黛玉的嫁妆倒是能多给一些。

  稍晚一些,贾敏便拿着赵家的聘礼单子来黛玉的屋子里。赵家的嫁妆虽然是有六十四抬抬,但是除了前头那几抬金银玉器和锦缎看着晃眼一些,后面那些其实论起来也没有多少。比起林家嫁妆的务实,相形见绌。

  好在天家赏赐的这些好歹是充了场面,贾敏便打算着这几日把黛玉的六十四抬嫁妆再重新整理一下,把贵重的都先塞进去。

  夜里贾敏便和林如海说起这些事情,说到赵家的家底,林如海甚至有些不以为意:“护国公府虽然没有什么底子,但是你给了玉儿那么多的嫁妆,她还能过苦日子不成。家底厚是世代累积下来的,但是这些积累哪能比得上皇恩浩荡呢。子深是今上的亲外甥,今上对他颇为信任,过不了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