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攻略》 第50章

作者:听风扫雪 标签: BG同人

  原著中,贾家的三个姑娘都是术业有专攻的。虽然不知道大姑娘元春擅长什么,但是探春写得一手俊俏的字,惜春爱画,迎春却是爱棋的。不仅如此,原著中还说迎春的棋下的极好。

  在黛玉潜意识中,会下棋的人,特别是棋下的好的人,心中自然成谱。照这样的推想,迎春心中自有丘壑,万事都是瞻前顾后,思虑重重。即使不是这样,也不应该是现如今般木头的性子,自己的奶娘中饱私囊,房中的管事嬷嬷们也都不服帖。

  这样束下无术的姑娘,说她棋计好,黛玉倒是有些纳罕。

  不过迎春确实是爱棋,跟惜春一样,遇到了自己喜欢的眼睛都挪不开了。她也不管一旁的宝钗和探春在说些什么,自己只是默默的挪到角落里,连头都不抬了。

  而宝钗和探春则是对黛玉在西宁王府中接触的事情比较感兴趣,这一早上的话题便是围着西宁王府转来转去。说了半晌,就连黛玉都有些不耐烦了。

  午时未到,贾敏便打发了映荷来黛玉院子里。映荷便拉了黛玉到一旁道:“太太说,宝二爷今日在皓哥儿院子中留饭,就不进来扰了姑娘们的兴致了。”

  “母亲不一道过来么?”因为只是隔了一道帘子,黛玉的声音贾家的姑娘们倒是都听得见。

  “太太说,她若是过来,难免让姑娘们觉得拘束了。”映荷笑着,又小声道,“实话告诉姑娘,太太现在忙的脱不开身呢。明日就是今上的登基大典了,老爷刚才也从外间回来了,都在准备着这件事呢,一时半会儿恐怕也照顾不了这边。”

  黛玉便点了点头,她安逸的日子过了几天,倒是忘记了明日便是登基大典了。

  这样算来,她根本不用再住在贾家。林如海是扬州巡盐御史,虽然新皇登基只让三品以上的外任官员回京朝贺,江南的盐政还有都转盐运使管着,但是许多重大的决议都要经过巡盐御史的手处理。

  林如海来京已经近两个月,期间也不知堆积了多少公务。是以新皇登基大典结束之后,林如海过不了几日便要回扬州,在京中待不了多少时日的。只是明年春林如海便是又一个三年任满了,也不知今上到底是什么想法。

  不过不管怎样,林家的结局绝对比原著中要好上千万分。今上即使不信任林如海,但是有肖家和孟家挡着,今上要是做的太过,未免寒了老臣的心。

  这样的事情,即使她知道大故事的走向也无济于事。她已经扭转了一半,剩下的,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宋妈妈今日在厨房里呢,一早便采买了新鲜的材料。太太说了,姑娘想说什么,便只管吩咐厨房里做。”说完映荷便准备着走,突然之间又站住了,回过身来小声在黛玉耳边说道,“太太刚才让皓哥儿带着宝二爷去外书房见老爷呢,我按着太太的吩咐送了茶点进去,老爷不知在问些什么,那个宝二爷急的抓耳挠头的……”

  说完她到底是忍住了笑意,匆匆告辞了。

  黛玉站在远处也笑出了声来,许是因为科举出身,林如海平日里便喜欢考校皓玉的功课。皓玉从贾府中回来,林如海是头一次得了空闲,自然是要把皓玉唤到书房中校考功课的。

  这样的事情,对于熟悉了的皓玉来说,便是家常便饭了。不过说起读书来,黛玉却知道贾宝玉即使比皓玉大上几岁,但是那些正统的《四书》、《五经》远远没有皓玉读的透。

  贾宝玉不愿意学习这些这个时代正统的东西,把读书人称为“禄蠹”。不过这一点黛玉却颇为费解,原著中林黛玉是出生书香世家,林如海更是科举出身,若是黛玉真心的认为读书考取功名的人都是“禄蠹”,那么她置林如海于何地。

  贾宝玉在这件事情上以为林黛玉是自己的知己,恐怕是把这个知己的“笑而不语”当成了默认。

  听映荷的说法,林如海此刻正是在书房中校考皓玉的功课,见贾宝玉在林家,正好也一起传唤来校考一番。

  黛玉想到这里便偷偷笑了起来,从培养皓玉的方式来看,林如海欣赏的便是这样的读书人,贾宝玉这个只有歪才的半吊子,估计在林如海跟前讨不了乖。贾家想跟林家亲上加亲,即使贾母用上亲情打动了贾敏,也是过不了林如海这一关了。

  “你亲自去跟宋妈妈说,让她看看厨房有什么材料,拣平日里合我胃口的让厨房做了便是。”黛玉吩咐了春绯一声,又吩咐道:“若是宋妈妈觉得有什么合适的,也让人做了。”

  春绯应了一声,便亲自打了帘子出了门。

  黛玉刚进屋,便听到探春问道:“刚才我们还在说呢,怎么这么久了,也不见宝玉和林表弟?”

  “我父亲刚回来,正在书房里问皓玉话呢,表兄大概也在吧。”黛玉简单的答了一句,又把贾敏的话简略的说了一番。

  只是过了半个时辰,中饭便已经摆上了。没有长辈在,又是在黛玉的屋子里,贾家的姑娘们便不像之前那样拘束。惜春和迎春只是想着自己之前见的东西,倒是有些心不在焉,而探春和宝钗则是问黛玉什么时候回府中看看贾母,说贾母甚是惦记她。

  黛玉只是含糊答了。饭毕后休息了一会儿未时便已过半。黛玉想着依贾敏的性子,顾忌着她后背的伤势,这个时候应该是要来催了。

  果然又说了一会儿话,芷芳便进来回贾敏的话。说时候也不早了,明日登基大典,今日恐怕查的很严实,让贾家的姑娘们还是赶早回去,以免出什么状况。

  贾家的姑娘们自然是应了,黛玉见迎春看着那本残局棋谱似乎很是舍不得的样子,便说让人抄了一份,等过两日给她送去。

  迎春脸上顿时出现了一分笑意,连忙连声道了谢。

  出了黛玉的南苑,芷芳又带着贾家的姑娘们去正房辞别了贾敏。林家打发了三辆车,又拿了林如海的牌子,一行才不忙不迭的往贾府的方向去了。

  马车骨碌碌的响了起来,因为顾忌到车内坐的是娇贵的姑娘们,车倒是行得很慢。

  自宝钗进了贾府之后,和探春年岁相近,二人又甚是相合,自然是坐了一辆车。马车刚刚动了,薛宝钗突然之间掀了帘子往林府的方向看了一眼,那重新描了一层漆的烫金牌匾似乎有些灼伤了她的眼睛。

  她赶紧闭了帘子,只是默默的发着呆。

  从她进林家大门的时候开始,便知道薛家跟林家比起来,是怎么也比不上的。若说薛家有银钱,这林家如今看着也比薛家差不上多少。

  黛玉比她早一日进贾府,她们也拢共只在贾家住了几日而已。虽然和黛玉只是见过几面,但是贾家的下人们嘴巴不严实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她自然是听过下人们把她和黛玉做比较的。

  进了贾府,黛玉除了日常的请安,便只是蜗居在自己的沁柳园里,不爱和人打交道。平日里见了有脸面的丫鬟婆子,也不跟她一般面上含笑的,她人自然是说林家的这位姑娘,比起薛家的姑娘来,未免少了几分亲和之意。

  只是,若是她家中也是跟林家一般的情况,她又何必做出这几分“亲和”出来给那些下人们看呢?

  她今日进了黛玉的南苑,自然是知道那个院子是费了多少人力才能修建的这般雅致。她那一屋子的摆设,许多是千金也买不来的。父亲是二品大员,母亲是贾府嫡出的姑娘,就连弟弟这般小也知道护着姐姐了。

  想起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哥哥,宝钗叹了一口气,差点就被自己心中一抹道不清的酸涩感带出眼泪来。

  林家姑娘唾手可得的事情,却是她极力经营都不一定能得到的,而黛玉不屑一顾的东西,她费尽心思恐怕都是求而不得。

  就像这次来京,是为了给公主和郡主选侍读,她挣破头也只是为了攀上了皇家,将来能嫁入高门。不过这份“殊荣”,林家的姑娘却是不怎么在意的。

  进京之前,她母亲也跟她说过,这次进京,选上公主侍读的机会恐怕不太大,不过薛家还给她准备了后路。

  若是疏通了贾家和王家的关系还是没选上,便留在京中住上几年。等几年之后她大了,便嫁进贾府当二少奶奶。

  贾家的二房虽然没有袭爵,但是贾宝玉却是二房的独苗,老祖宗又偏着他,将来贾家的财富一大半都要给了二房,给了宝玉。

  她母亲还说,宝玉是极其聪明的,现在还不急,等过了两年,他考取了功名,再来议两家的亲事,对于宝钗来说是最好不过了。

  虽然宝钗心中有些不甘,但是薛家的亲戚当中,也只有贾宝玉的条件最好了。

  第99章 准备

王夫人为什么那样急切的催促着薛家上京,薛姨妈把原因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宝钗。是因为林家要上京了,而贾母又心心念念着要和林家亲上加亲。王夫人心中和贾敏不对付,近些年在和薛姨妈来往的信中也是提及过的。

  其实王夫人的心思宝钗也能猜到几分,先前是想着让薛家进京来,让自己压一压林家姑娘的风头。

  只是王夫人有王夫人的打算,薛家也有薛家的算计。

  当初让薛家上京之前,王夫人便说这侍读的名额,若是凭着王家和贾家的关系,疏通一二或许可得。能做了公主和郡主的侍读固然最好,即使这条路走不通,王夫人也说留着宝钗在身边也是极好的。

  正是因为王夫人的这一番话,薛家才这样不管不顾的结束了金陵的生意,带着万贯家财上了京。自宝钗的父亲逝世之后,薛蟠又不是个管理生意的料子,薛家这一房的生意难免被族人们惦记着。

  上京之后,好歹有王家和贾家在,有这两家帮衬着,又有皇商的名头支撑着,薛家虽然说赚的不如以前多,但是至少还过得去。退一万步说,即使将来王夫人食言,但薛宝钗好歹是在国公府中教养过的,日后夫家的门第也能高一些。

  “论长相,论才情,我自问不比任何人差上几分。但是你不屑一顾的,我却求而不得……”宝钗低着头,自嘲的笑了一声,心绪却是不停的转着,终是沉了下来。

  “宝姐姐,你要想什么呢,怎么半天也不说一句话?”探春推了推宝钗,轻声问道。

  宝钗才打了个激灵,见探春笑盈盈的看着她,脸上便瞬间浮起一朵笑意:“探春妹妹刚才说什么呢,我一时愣神倒是没听清楚。”

  探春歪头看了宝钗一眼,才笑道:“也没什么,只是有些羡慕林姐姐罢了,我见她在林府中,神色倒是比在贾府里还要松快了几分,才想着到底是在自己家里自在一些。”说完她便自哂的一笑,“说起来也是这个道理,林家的主子少,这事情自然是……”

  话说到一半,探春便突然之间意识到自己这几日跟宝钗走的近了,倒是什么话都敢跟她说。却一时忘了眼前的这个宝姐姐是自己嫡母的外甥女,她还时常去二太太房里走动。若是自己的话不小心被她说漏了嘴,太太恐怕还认为她此时羡慕林家,是因为她认为太太待她不好。

  她在嫡母跟前乖顺了那么多年,日日都是小心翼翼的,怎么刚来了一个宝姐姐,还没探清虚实呢,她便有些交心了?

  探春能想到,宝钗自然也能想到探春的忌讳,只是她面上却没有显出来什么,连忙扯开了话题:“说起来,我倒是觉得林妹妹家中的茶吃着倒是与平日里有几分不同了。”

  探春想了想,却始终没有想出来之前吃的那盏茶是什么不同的味道。先前在林家,她整个心思都在打探着西宁王府的事情,宝钗似乎也是饶有兴致的在一旁搭腔,怎么还有什么多余的心神来品茶?

  “那茶之前我从未吃过,只是听家父说过一次而已。咱们如今说起武夷产的茶,自然是想到了大红袍。但是家父在世里,我听他说武夷的岩茶有一种叫“水仙”,它叶片本身带着一股清香,可以被制成富有香味,极为珍贵的茶叶。水仙茶质美味厚,这价值比起大红袍来只多不少,这可惜现如今在北边似乎不怎么时兴,南边也只是闽越一带吃的人比较多,那边都炒成了天价。“探春有些愕然的看了一眼宝钗,才笑道:“我平日里听太太说宝姐姐博闻强识,是个真真的才女,现如今才知道太太说的果然没错。”

  薛宝钗便含蓄的笑了笑,连声说是“姨妈谬赞了。”

  “可惜我不懂这茶,只知道那香味和平日里吃的不同,可真是牛嚼牡丹了。等下次见到林姐姐,可是要求着她给了一罐子我好好尝尝。”探春捂着嘴笑了出来,两人又嘻嘻闹闹的笑成了一团。

  这厢探春和宝钗正说着黛玉,而黛玉此时却正往贾敏的屋子里去了。

  贾家的姑娘们刚走,贾敏就打发了映荷过来一趟,说今日的晚饭在各自的屋子里摆了。等晚饭过了,让黛玉不要早睡,她忙完了还要来跟黛玉说几句话。

  是以饭毕休息了一会儿之后,黛玉见贾敏还未到南苑,便带了芷兰和春绯亲自去了正房,权且当时饭后的散步。

  见贾敏还在偏厅里跟几个管事嬷嬷说话,黛玉也没有打扰,径直去了里屋。大概过了一刻钟的功夫,贾敏才匆匆进来。

  黛玉以为贾敏必然是吩咐她明日登基大典时的事情,却听着贾敏说的根本不是这个问题。她上下打量了一下黛玉,见脸色还好,却还是问道:“今日玉儿可是累着了?”

  见黛玉摇头,贾敏又道:“没累着便好,我也不拐着弯了,今日这薛家的姑娘可是跟玉儿说了什么其他的话没有?”

  “贾家姐妹们和宝姑娘都跟玉儿说了话,母亲说的‘其他的话’指的是什么?”黛玉心下疑惑,这薛家可是做了什么事情,竟然还劳烦贾敏亲自问一趟。

  贾敏想了一会儿,才道:“今日除了薛家的姑娘来府中看你,薛家还送了一份重礼。”贾敏在“重礼”两个字上加重了语调,又道,“是凤姐儿亲自带了过来的,说是薛姨妈千叮咛万嘱咐托她带过来的,她也不好推辞……”

  既然是送了重礼,则必然是有所求。黛玉心中一跳,便忙问道:“母亲打算怎么办?”

  贾敏突然之间笑了出来:“瞧你这个样子,平日里的镇定到底是做出来给人看的。我想着你父亲如今还在任扬州,即使薛家有所求,咱们能不能帮上忙,还是一说。薛家如今没有出仕的子弟,她们千里迢迢的进了京,除了要照看着这京中的铺子,恐怕还和这次选公主侍读有关。”

  黛玉便突然之间恍然大悟了起来,原著中似乎也提到了这么一茬。只是原著中薛宝钗进了贾府之后,便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情了。她整日里便是跟着贾家的姑娘们在一处相处,也没有单独找过教养嬷嬷,是以当初看原著的时候,她便认为薛家只是打着这个幌子上京的。

  却没想到确实是有这么一件事情,而薛家此时恐怕已经在疏通关系了,连林家这层关系网,薛家都要用上。

  不过薛家看中的未必是现今在京中毫无根据的林家,而是贾敏身后和西宁王妃的这一层交情。

  果然便听贾敏道:“大概是觉得我在西宁王妃跟前能说上什么话吧。”

  黛玉不再说话了,半晌之后又听到贾敏笑道:“只是这层关系如今我可不敢攀上去,薛家的礼不能收,只是还回去难免让薛家面上难看了些,好歹他们家还和你外祖母家连着亲呢。”黛玉便知道贾敏这是趁机在教育她,便坐直了身子听贾敏说话。

  “这礼倒是不能还了,只是等下次寻了机会,给薛家加重一些再送回去,那薛夫人自然知道咱们家的意思了。”

  见贾敏盯着她,黛玉便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听明白了。

  “明日便是今上的登基大典,我一早便要进宫,家中只有你和皓玉二人,我难免是有些话要嘱咐你的。”贾敏突然之间转了话题,“你背上有伤,不宜走动。明日外面必然乱的很,即使你和皓玉有什么想法,明日还是要安安分分的待在家中,不许出去走动。明日里,我还要交代陈嬷嬷和林管家一句。”

  黛玉不爱凑热闹,只是想着皓玉难免又要失望了,便想着明日里怎样安抚住皓玉。

  “等大典一结束,我们收拾收拾一番,便即刻回扬州。我跟你父亲商议过了,九月十五日正好,咱们轻车简装的回去,指不定不久后又要上京了。”贾敏后面的那句话倒是说得很轻,看着神色,也知道她心里藏着事。

  黛玉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有些准备了,也不至于被惊到。林如海明年便任满,多半是要回京述职的,留在京中的可能性也大的很。现在贾敏的语气中带了一份肯定,则必然是贾敏和林如海在外间得到了什么确切一点的消息罢了。

  只是林家若是真的在京中定了下来,贾敏是贾家的姑娘,况且贾母还在,这贾家的一摊子事日后必然又要牵扯到林家了。

  黛玉叹了一声,贾敏误会了她的意思,便说道:“你父亲任满还要小半年呢,先回扬州了要紧。”说完她又把明日里要注意的事情细细的叮嘱了一遍,才放了黛玉出正房的大门。

  九月十二日,子时刚过,林家的正房便是灯火通明了。天还未亮,林如海和贾敏便乘了不同的马车出了林府,喧闹了一阵子的正房立刻安静了下来。

  今日一过,这大兴表面上才算是真的安定了下来。

  第100章 讶异

庆丰四十年九月十二,宣宗登位,仍沿袭庆丰的年号,来年再行改元。依大兴朝惯例,新皇先在南郊土坛祭天,后诣太庙,最后才是群臣在大殿中朝拜。

  先皇退位之后,一直在养心殿中静养,虽然诸葛太医尽了全力,但今上仍旧时好时坏。好一些的时候能由人搀扶着坐起来,也能简单的说几句话,坏的时候便是全身不得动弹,甚至整日的昏睡着。

  先皇还在位,今上便要在太庙中从先皇手中接过传国玉玺和册宝。好在登基大典这一日,先皇似乎意识清醒了些,诸葛太医也说先皇这日的状态前所未有的好。是以先皇便由身边的两个近侍搀扶着,好歹是做样子让今上从他手中接过了玉玺和册宝,也算是完成了一道形式。

  群臣朝拜过后,便是册立和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