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的红楼生活 第62章

作者:半卷舒帘 标签: BG同人

  唐公公走过去,将那内侍手中的折子接了过来,看了一遍,道:“知道了。”那内侍退了下去。皇上将手中的折子随手丢在一边,转而又去想刚才的问题,忽然想起当日上皇后为元春要位份时说的话,贾家有两门得力的亲戚,一个就是林海,一个就是王子腾。且不说林海是现在已死,单他曾经在江南帮上皇铲除义忠亲王的人手,整顿官场,就将三皇兄得罪个不轻。当时三皇兄在江南的人手折了大半,他也曾折进去几个人手。所以林海绝对不会是三皇兄的人。

  

  目光落到王子腾的名字上,皇上有些不敢确定。据他所知,王子腾应该算是上皇的人。他原来不过在京畿大营中任六品校尉一职,后因为义忠亲王一事中表现出色,上皇也因此发现了几位皇子的野心,所以破格提拔王子腾到从二品的京营节度使职位上,掌管京城军权。为的就是王子腾没有任何派系,不属于哪一个皇子。后来,他登基之后,将王子腾擢升为九省统制,让他去查边。虽然他将王子腾调走,但是并没有贬职,而是升迁,还是重用,之所以将他调走,那是没有哪一个皇帝会允许京城兵马不掌握在自己人的手中,这个上皇都是默认了的。王子腾也不可能不知道其中内情。那么他没有道理投靠三皇兄,除非是在他崭露头角之前?

  

  但是王子腾那个时候不过一个六品校尉,官卑职小,当时三皇兄身边投靠者无数,俨然一副下任帝王的架势,以王子腾那时的身份想入三皇兄府,似乎还不够格,那么王子腾是以什么理由靠上三皇兄的呢?唐公公答道:“陛下,贵太妃出身琅琊王氏。王子腾也姓‘王’。”原来不知不觉中皇上将疑问说了出来。

  

  “对呀!……”由唐公公这么一点破,皇上恍然大悟。官场上这种借着同姓,同乡的关系攀关系的比比皆是,他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想到王子腾竟然是三皇兄的人,皇帝出了一身冷汗。幸好他登基后不久就将王子腾调了开来,不然若是将他当做是上皇的人,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小唐,王子腾身边有我们的人吗?”

  

  唐公公小心翼翼的道:“陛下。王子腾晋升的太过突然,以前他一直不显,所以那个时候还没来得及往他身边派人。等他高升之后,虽然派了几个人,可是时日太浅,并不能获得王子腾的信任。所以王子腾这次上任带走的都是跟在他身边积年的老人。”因为工作做得不到位,唐公公生怕皇帝降罪于他。

  

  看出唐公公的小心思,皇上长叹一声,道:“这不怪你。当时谁会想到名不见经传的他会突然冒出来。说到底是人手不足。若是上皇手里的通政司在朕的手上,朕就不用由此担忧了。不过既然王子腾那边没人,那就告诉在三皇兄府里的内线,想办法查清王子腾和三皇兄之间的关系。顺便再派几个人道三皇兄的府上。朕的这位三哥,藏得可够深的。”

  

  让皇上有些不解的是,王子腾是三王爷的人,恐怕很多人都预料不到。按道理说,他若是他三皇兄,必然将这张牌藏得深深的,捂得一丝风都不透,将来好做一只“奇兵”打不出来。可是三皇兄弄这么一出,为的是什么?给王子腾作脸是作脸了,但是难道三皇兄就不怕把王子腾暴露了吗?三皇兄难道就那么自信他这边不会注意到这事,查不出来?还是三皇兄故意将王子腾抛出来作饵,以此为遮掩暗中另有他谋。但是不管怎么看,皇上都觉得这是一步臭棋,不管从哪方面来说,王子腾作为秘密武器的价值对三皇兄的大业大的多?

  

  难道王子腾和三皇兄起内讧了?皇上摇摇头,否定了这一猜想,这不太可能。以王子腾今时今日的地位,三皇兄拉拢他还不及,怎么会起内讧呢。他很了解他这位三皇兄,虽然心胸狭小,但是面上却作出宽和大度,礼贤下士的模样,能屈能伸的很。在他需要你的时候,不管这个人怎么得罪他,哪怕指着他的鼻子骂,三皇兄心中嫉恨的恨不得把这人碎尸八段,但是面上依旧笑盈盈的,不会露出一丝半点生气的意思。在这个时候,三皇兄百般笼络王子腾还来不及,怎么会舍弃这张牌。

  

  其实三王爷和王子腾正如皇帝所想,起了内讧。当初王子腾虽然借着同姓的关系,和贵太妃出身的琅琊王氏连了宗,攀上了三王爷。但是当时三王爷身为人多很,哪里看得上官卑职小的他?再说有好的职位,安插身边的心腹还安插不过来你,哪里轮得到他,所以在王子腾的升迁上只是那虚言搪塞,不肯使气力。反倒是王子腾靠着自身努力入了上皇的眼,得了晋升。等王子腾做了京营节度使后,三王爷改换了面孔,对王子腾十分亲热,并且口口声声的说王子腾之所能能够升任京营节度使,乃是他背后使了大气力。

  

  对于三王爷帮没帮忙,王子腾心知肚明。不过那个时候,朝堂上态势并不明朗,立三王爷为储君的呼声很高,很多人都以为下一任帝王非三王爷莫属。王子腾也是抱着这个想法,当初他会去投靠三王爷,可不仅仅是为了升官,更是想着讨好下一任帝王。因此面对三王爷的拉拢,王子腾并没有拒绝,不过因为当时上皇防几位皇子防的甚严,而不管三王爷和王子腾,他们的位置都很敏感,所以为了不被上皇发现,两下里暗中来往的并不多。

  

  等上皇退位,传位给五皇子之后,再次面对三王爷的拉拢之后,王子腾就心生退意。三王爷看了出来,哪里肯让他退,当时王子腾在京中,面对三王爷的咄咄逼人,只虚与委蛇。而后,王子腾升任九省统制,出了京,天高皇帝远,王子腾就想着和三王爷彻底断了关系。三王爷本就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人,一而再,再而三被王子腾拂了脸面,哪里肯罢休。因此面对派去联络王子腾的人铩羽而归之后,三王爷恨极了王子腾。正赶上贾家秦可卿去世,三王爷知道王家和贾家关系紧密,两家不仅仅并称,而且王家两代的女儿都嫁入了贾家。所以三王爷就借着秦可卿丧事之际,将他的人派出,去给贾家捧场。

  

  对于,会不会被皇帝发现,三王爷并不在意,因为不管被不被发现,王子腾都讨不好。被发现,王子腾投靠他的事实暴露,就算将来王子腾反水,皇帝也不会重用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被发现,但是经过这么一出,王子腾的身份等于在三王爷的下属之间公开,将来王子腾纵使想否认,也否定不了。这样一来,王子腾暗中想和三王爷划清界限的目的就泡了汤,将来不管怎么样,王子腾身上三王爷的烙印是择不干净的了。

  

  不同于秦可卿的丧事背后隐藏了那么多是非。林家这边若是忽略了林氏宗族这边的人上门的呱噪,日子还是很清净的。只是每次林氏宗族的人上门都让贾敏她们烦不胜烦,不让上门,就在门口撒泼耍赖,引人来围观。但是一旦让人进屋,眼不错的,只要是能拿走的东西全都讨要了去,纵使这边说不给,他们那边置若罔闻,照拿不误。为了这么个十两八两的东西,将姑苏知府请过来,不值当的。毕竟请人过来,欠人情不说,过后备的谢礼至少是拿走的十倍百倍。

  

  因此无奈的贾敏,在林氏宗族的族人上门后,待客的花厅中除了桌椅之外,再无其他摆设,通往其他各处的门全都锁上,是他们不能去往他处。贾敏又挑粗壮的丫头婆子围在身为,拦住想要摘钗拔簪剥衣的妇人们。可是就这样,再次上门的林氏族人依然让贾敏叹为观止,上茶之后的茶杯装进兜里不算,坐的椅子也搬了回去。其无赖行径每每刷新贾敏的下限,几个孩子得知后,更是气恼非常。

  

  本来贾敏想着摆一顿酒,请请林氏宗族的族长和几位年纪大,德高望重的长辈,让他们约束一下族人,若是两下里能够化开旧年恩怨,重结旧好,也是一桩美事。贾敏探询下来,除了上门的这几个“滚刀肉”,林氏宗族的族长还没出面,而且还是几户其他人家,他们看上去倒是老实厚道,若是能够与他们几家交好,想必林氏宗族的这几家人就不会上门来了吧?于是在贾敏和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说话,大管家林重进来回事之时,贾敏将她的想法说了出来,并吩咐林重去安排。

  

  林重拦在了里面,道:“太太,不用浪费这个气力,没用。咱们家和林氏宗族没有和好的可能。不说当年林家立功封侯的祖上和林氏宗族的恩怨,就是后面林氏族人逼死老爷的曾曾祖母,谋夺林家财产,已经怨上加怨。当年若非老爷的曾曾曾祖父在外面游历,及时赶回,老爷的祖父和姑奶奶恐怕都会被害死。这样的仇怨哪里还能结解得开?老爷的祖父长大成人之后,可是没少暗中报复林氏宗族。”这仇怨不免越结越深。

  

  叹了口气,林重又道:“当年林氏宗族因为支持废太子,从而被勒令三代不许出仕,可是从高祖立国到当今圣上,这已经是第几代,林氏宗族却无一个读书人?太太可知道这是为何?那是老爷的祖父给姑苏这边的地方官递了话。林氏宗族的人想要参加科考,没有官府出具的保书,根本进不了场!一开始林氏宗族那边还忍气吞声,后来老爷的祖父都差不多忘了这事,不知怎么地林氏宗族反而找上门来了,和老爷的祖父吵了起来,起了争执,将老爷的祖父气得中了风,以至于老太爷不久就去了。为这,到了老爷的父亲这里,依旧不准林氏宗族的人赴考。”

  

  “等老爷的父亲过世,老爷扶灵回来,林氏宗族欺负老爷年轻,竟然从外面弄来一个带着孩子的妇人,说是老爷的父亲在外养的小,老爷的父亲原是打算将他们母子接回来的,因去的急,耽搁了,不过有亲笔书信为证。当时老太太没了主意,想着把这母子接进府里只当小猫小狗养着就是,反正林家也不差他们那一口饭。但是老爷不肯,老爷说,若是退让的话,不仅让林氏宗族那边占了便宜,说不定他们看这边软弱可欺,还有什么后招,到时岂不惨了。与其这份家业被林氏宗族谋了去,老爷宁愿将他拿出来打官司。可怜老爷小小年纪,不仅要支撑家业,还要读书,安慰老太太,和林氏宗族打官司。幸好,老太爷虽故去,到底林家在官场上还有几分交情,而且老爷虽然年轻,可是已经有了举人的身份,前途不可限量,所以老爷赢了官司。为这,老爷发奋读书,出了孝就去参加会试,中了探花回来。老爷做了官之后,首要做的拜访姑苏这边的父母官,依旧不允许林氏宗族有人去参加科考。这么些年下来,原本赫赫扬扬,出过阁臣,好几位二三品大官,书声琅琅,甚至人都说,作了林家的佃户都有几分书香气,差不多能吟两句诗的林氏宗族小一辈里已经没了读书种子,就算老一辈,也没几个读书的了。”

  

  听林重讲完林家和林氏宗族的恩怨史,屋里一片静默,大家各有所思。贾敏望着沉稳的坐下下方的林重,心中暗叹,到底是林家旧仆,积年的老人,连她这当家主母都不知道的事,都清楚。其实,当年林家在姑苏也差不多是护官符一般的存在吧,不然,怎么林海的祖父差不多都忘记了的时候,姑苏这边的地方官也不知换了多少任,怎么还一直都不遗余力的帮着林家打压林氏宗族。

  贾敏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书中林海死都不肯从林氏宗族过继,不将黛玉托付给林氏宗族,而是托付给贾家。不仅仅是血脉单薄,财产给予外人不甘心,贾家的允诺这样的理由。更是因为哪怕林氏宗族有忠诚仁厚的君子,也不敢托付,实在是林家和林氏宗族的积怨太深了。

  

  漱玉沉不住气,打破静默,好奇的问:“林管家,当初林氏宗族领来的冒称是祖父孩子的那对母子哪里去了?”林重没想到漱玉竟然会问了这么一个不相干的问题,讶然。“啊?不知道。不过应该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敢跟林氏宗族合谋害林家,林家胜了,还能让败者得了好去。

  

  霁玉道:“原来不是说林氏宗族有二十多房呢吗?据说族人居住的地方黑压压的一片,足足占了一条街。怎么现在就剩下这么几家?”

  

  “当年老爷的祖父和姑苏的地方官打过招呼之后,有那眼光深远,有门路的,就都搬走了。这么些年下来,断断续续又搬走不少,毕竟不能读书,就绝了晋身的门路。毕竟林家还没到手眼通天的地步,姑苏这边不能参加科举,其他省份又不是不能。只是奇了怪,这么些年朝堂上,除了林家,其他姓林的关于好像都不是林氏宗族出身。”

  

  听林重这么一说,贾敏也有些意外。这个时代,纵使搬走了,籍贯也是不能改的。所有搬走的人读书科考,竟然没有中进士的?不会吧?号有,只是官职低,林海没发现罢了。贾敏一家正和林重谈论着林氏宗族和林家的种种,贾琏满脸喜色的从外面进来道:“大喜,姑妈,刚才姑苏知府派人告诉侄儿,说是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不仅如此,而且陛下还下旨,说是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者,可以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尽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事。”

  

  看见贾琏兴奋的模样,贾敏笑笑道:“即是这样,我这里就不留你了,你快回去了,此刻家中必是一片繁忙,你回去搭把手也是好的。”贾琏听到这个喜讯的时候,真恨不得当时也在金銮殿亲耳听见封妃的圣旨,更恨不得现在插上翅膀飞回去!所以忙不迭将好消息与贾敏分享,听贾敏这么说,贾琏有些迟疑,他是巴不得回去,共襄盛事。况且对贾赦和贾政是什么模样,他是知道的,根本不是做事的人。贾珍、贾蓉和贾蔷他们又是宁国府的人,盖省亲别院这样的大事,荣国府这边若是没个主事的,实在不妥。可是贾敏这边,林氏宗族的人不是过来闹上一场,若是他在的话,还能以国公府的威势震慑一二,若是走了,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呢?

  

  看出贾琏的担心,贾敏笑笑,道:“我这边你不用担心,没事的。百日孝期,已经过了大半,剩下的日子怎么还混不过来。你走了,大不了我把门堵上,反正我们守孝也不怎么出去,过了百日,我们就收拾东西回京了,他们之所以敢闹,不过是欺清玉和霁玉年少,占着地利之便罢了,等我们回京,难道他们还敢追到京里去闹不成?再说,他们要是实在闹得厉害,我就让清玉去请姑苏知府过来就是,民不与官斗。清玉虽然年轻,不过已经是举人了。有了举人的名头,纵使再年轻,也已经能够顶门立户。若是再不行,大不了我破费些银子就是。你姑父虽然死了,可是林家还没沦落到谁都可以欺负上门的地步,之前之所以不和他们计较,不过是懒得理会他们罢了,只当他们是疯狗一般就是了,但是若是狗总是乱吠,嫌吵的话,直接打死也就省事了。”

  

  当年林海和他母亲回来,林氏宗族生事,全靠林海上下奔波才能了解。可是贾敏不同和娘家不来往的婆母,贾家目前还站在她身后,清玉和当年的林海一样,也有了举人的身份。林家是在等清玉考试结束之时,收到林海生命垂危的消息的。所以清玉考完试后,跟着到了扬州,发榜后,清玉虽然考了倒数第二,但是到底中了举。只是因为有林海之事,无法庆祝,可是中了举的清玉纵使年纪再轻,也不能当作孩童来看了,因为举人是可以做官的。

  

  听贾敏这么说,贾琏忽然想到,面前面容柔美的姑妈可不是个吃素的,当日在扬州,新任巡盐御史生事都被她压了下去,而后,贾敏更是将府内上下安抚的平平静静,顺利走出扬州府衙,一行人来到姑苏。贾琏想了想,到底是自家事更重要,于是决定不等贾敏他们,他先回去。他从身上拿出一张国公府的帖子递给贾敏,道:“姑母,这是府里的帖子,姑母你收好,若是遇到什么难事,亮出帖子,或许能帮上一点忙。”贾琏已经知道国公府的帖子不是万事万灵,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

  

  贾敏没有推辞,接了过来。冲贾琏这份情谊,贾敏决定提醒他一下:“琏儿你也比急着回去,既然京里皇上已经下旨,京里为了盖省亲别院,少不得要到各地采买,只怕京中物价上升。趁着京里还没派人到江南,消息未曾传开之前,你看江南有什么合适的物件采买回去,岂不正好?”

  

  贾琏心念电转,拍手称好!只是他到底心急回家,只在姑苏停留了三天,粗略的采买了一番就赶紧赁船回京。贾琏这次回去,除了载货的两艘大船之外,还有姑苏各官宦乡绅所赠之土仪,听说贾家出了个妃子,姑苏上到知府,下到乡绅流水价一样给贾琏送些“土仪”,装满了一只大船,乐得贾琏合不拢嘴。

  

作者有话要说:郑重说明,我并不是黑贾敏,而是请大家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去理解。第一,书中林如海是有妻有妾,在贾敏还生了林黛玉,还有一子的情况,说明林如海哪怕身体有问题,也不大,至少不会影响生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书中却说,虽有几房姬妾,奈何他命中无子。这个奈何两字就值得人回味了。

有人说就冲曹公书中哪怕是宝玉这个绝对主角,母亲都只有姓氏,没名字,而黛玉母亲有名字,而且还是一个“敏”字,所以就不是那样的人,但是,请大家,主意,除了名字为敏外,还有个姓——贾,这就耐人寻味了。

本章中其实林海泄露了他对贾敏的心思,但是对他而言,更重要的不是他对贾敏的感情,而是几个孩子未来的安排。林海之所以会对贾敏下毒,就是因为他识破了贾敏的真正身份,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敢赌,这样一个特异之人,对林家,对几个孩子会是什么态度,所以他下毒,想杜绝隐患。但是在贾敏的言语中,他认识到了错误,又从几个孩子那里得到确证之后,就马上改正了。

至于林海的死,是我在写书的时候就已经设定好的情节,因为林海不死的话,贾母属意黛玉为孙媳妇的胜算还是很大的。在书中,林海还在的时候,王夫人这般待黛玉,虽然态度冷淡,但是除了抬宝钗压黛玉外,再就是周瑞送宫花对黛玉无礼,那个时候,虽然王夫人不待见黛玉,但是碍于林海,待黛玉还是很客气的。真正改变的时候,是黛玉丧父之后再回来。如果林海还在,王夫人虽然愚蠢,不喜黛玉,但是黛玉很有可能会成为宝玉的媳妇。因为不管林海致不致仕,那都是一笔隐形的财富,王夫人或许看不到这一点,但是贾政不会看不出。不然当初也不会为贾珠聘娶李纨了。虽然纵使林海还在,但是只要林家不愿意,都可以不嫁。话是这么说,但是如果贾家放出宝黛相投的风声那时该怎么办?那个时代女子的名声是比生命还重要的,被毁了名声的黛玉除了嫁给宝玉,就只有远嫁一办法了。但是相比远嫁而言,以黛玉的个性,嫁给宝玉似乎更好一点。当然,我可以开金手指,不过因为当初大纲就是这么定的,所以我不想改,因此就这么写下去了。

☆、第八三章 安排

相对于皇帝从扬州安插的密探传回来的林海过世消息,从正规渠道送过来消息要慢的多。除了礼部奏报林海已死的白封折子,一并送过来的还有林海的遗折。不管林海是上皇的人,还是皇上的人,他为国捐躯,立下大功是事实。

林海身为两淮巡盐御史,地方军政和他没有丝毫联系,因此泉州倭寇之乱和他一点都不相干,何况泉州也不属于两淮范畴,因此当时事起之时,林海坐车出城,事后,任谁也说不出他半个“不”字来。可是林海就这么留下孤儿寡母弱女,守城而亡。纵使朝堂上有人暗地里嘲笑他愚蠢呆傻,实际上大多数人心里很是很钦佩他的,因为这种舍生取义之事,嘴上可以说得大义凛然,但是事发之时,真正做到心口如一,很难。林海虽是文官,可是却是以武立功,所以礼部为其拟定谥号为“文肃”,报皇上审批。

泉州倭寇之乱平定后,皇上就雷厉风行的处置了以泉州知府和泉州卫所都指挥使为首的地方官员,首恶被判斩立决,只等秋决。下剩官员,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所有官员的家产皆抄没入官,家眷女子十四岁以上的被充为官妓,男子十六岁以上的入矿场做工,不足岁的跟着被流放。

对于皇上对具有守土之责,却弃城而逃的泉州地方官的处置,纵使那些向来爱和他唱反调的权贵世家都不曾出声反对,也没有人肯为他们说情。不仅仅是因为泉州这几名犯事官员罪责明确,更是因为此事上报之后,上皇和皇帝都犯了雷霆之怒,两人意见一致,都是要严加处置。

在两名巨头意见相同的情况下,他们若是出头,被皇帝的怒火牵连,发到他们身上,就是到上皇那里哭诉也讨不到好去。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不是说笑的,纵使钱财再动人心,也得有命花,有机会享受才成。朝廷对于泉州失职的官员处理迅速而又干净利落,但是对林海这个大功臣的表彰却迟迟没有下来。起初,大家还伸着脖子,探着头等着,但是迟迟不见朝廷的封赏下来,大家也就不耐烦了,左右都不管自己的事,所以就撂开了手。

是朝廷忘了林海吗?不是。是朝廷不想给林海封赏吗?也不是。起初,皇上在知道林海中毒危及生命的时候,最开始的想法是先给他解了毒,救活再说。不然,人死了,这边给林海升多大的官,赏多少银钱,也没用不是。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林海的资历身份,和他这次立下的功劳,他是必须要回京的,哪怕暂时不入阁,官职也不是随意就能委派的。要知道林海不仅仅是正二品巡盐御史,还是兼任兰台寺大夫。

但是目前朝堂上三分天下。上皇、皇帝和心有不甘,犹对大位有心的以三王爷为首,连同陈古不化的世家权贵三家势力。其中上皇势力最大,内阁六人,占了一半,而且内阁首辅和吏部都被上皇握在手中。内阁中剩下的三人,站在皇帝这边只有一个,还有一个世家权贵出身,偏向三王爷。下剩的那个是个老狐狸,整日里想做好好先生,保持中立。平日里根本不说话,不发表意见,难得说一次话也是谁都不得罪。若是就朝政问他意见,哼哈之后就如同踢皮球一般被他踢到首辅和次辅身上。皇上早就想换下没有丝毫作为的他,但是皇上手上并没有够资历的人充任此任,为了保证内阁中这一席位不落入其他派系之手,皇上只能继续留着他在内阁里充数,他虽然不会帮皇上,但是至少不会给皇上找麻烦。

内阁中是这般局面,六部中亦是如此。六部按紧要顺序排序,依次是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工部。按照林海的资历,他回来最适合进的部门应该是户部,可是目前户部尚书陈大人从潜邸就跟着皇上,而且和皇上又半师之谊,自皇上登基之后,更是屡屡献策,为皇上稳定朝局,皇上重用还不及,自然不可能让陈大人给林海让路。可是若是将陈大人升职,目前陈大人官职为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现任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都是上皇的人,在上皇还在的情况下,纵使皇上有心给陈大人升官,也是升无可升。

不进户部,那么去哪里?兵部?那是不可能的,就冲林海是上皇的人这一点,皇上也不会将他放在兵部。虽然皇上想将林海拉拢过来,但是不是还没成功呢吗!在不能保证林海是他的人之前,他怎么可能会让林海知兵。但是这样一来,林海就无处安置了。因为剩下的几个部门,更不行。

刑部?林海在调任盐政之前,虽然外放做过几任地方官,但是对诉讼刑名这方面并不精通,这样的一个人放在刑部做主官,上皇那边根本通不过。至于礼部和工部,本就是相对比较清闲的部门,况且因为国库没钱,礼部和工部除了一些例行的差事,其他的能免的全都免了。林海到这两个部门做主官的话,等同于“荣养”。所以不要说上皇那边说不过去,就是皇上对天下臣民都不好交代。

人家立了那样的大功,你将人家调回京师,不曾重赏不说,反而闲置于一旁,有功不赏,岂不让朝臣寒心,这样的话谁还会忠心于他!而且林海回京,不管如何安置他,都是对朝中局势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不管是好是坏,皇上都不喜欢。因为现在的局势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而调任林海回京,跟着引发的一系列变动,可能会引发局势脱离他的掌控,就算不会,他想要重新掌握所有,也是需要花时间和心力的。

因此皇上对于林海的安置是左右为难。等知道林海身上的毒无法解除,皇上其实是松了一口气的,因为林海的死给他解决了一个难题,至少他不用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安排林海才妥当了。只是皇上这边松快了,但是上皇那边不痛快了。上皇登基之初的老臣已经凋零殆尽,就是中期启用的那些臣子,也到了致仕隐退的年纪。让上皇觉得他越发的往孤家寡人上靠拢,所以上皇越发的念旧,对待老臣越发的优容。

林海是上皇的心腹重臣,是上皇一手提拔起来的,而林海也不负他望,当得起干练有才之誉。在皇上不待见老臣,觉得他们都是“尸位素餐”之流之际,林海可谓是其中奇葩,不说林海以前在任上干的有声有色,单这次他守城卫国之举,就给上皇大涨了脸面,看谁还说他看重的老臣不堪?当不得重用?

所以上皇的意思就是要将林海调任回京,并好好表彰一番。皇上当时答应的好好的,却久久不见动静,所以上皇在皇上向他请安之时,又话里话外的点了皇上几句,但是等了几日,依然不见皇上有所表现。上皇心中恼怒,觉得这个做皇帝的儿子眼里没他,把他的话当作耳边风,进而又由此多想了些,所以就把皇上叫来,直接开口询问他如何安排林海,却被告知林海中毒无救,已经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