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同人)飞跃大明宫之皇后奋斗记 第21章

作者:爱玲粉丝 标签: BG同人

佳芝赶紧起身,带着一众伺候的仆婢们悄悄地退出去,把空间留给了里面那对相顾无言的父子。环山和若为见佳芝出来,忙着上前一左一右的扶着她,若为担心的压低声音说:“娘子,还是歇一会。今天娘子除了早上吃了一点东西,到现在还是滴水未进呢。若是真的煎熬坏了身体怎么办?”

哪里还有心思吃东西,佳芝几乎把全身的重量全放在两个侍婢的身上,她虚弱的对着浣纱道:“都是什么时候了,我就是现在对着那些东西也要有能咽下去的心啊。王福生呢?”王福生立刻过来躬身领命。佳芝想一下对着王福生说:“跟着圣人来的宫人们你要好生的款待,这个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叫厨房把煮好的荷叶汤拿给他们喝。还有你带着人好好地守着寝殿的前后,不要叫人靠近了。”王福生立刻领命而去,这里佳芝坐下来,她的心里堵得很,一点胃口都没有。

浣纱看着佳芝的样子实在是看不下去,端来一碗梅汤给佳芝,碗里面绛色的汁液很浓稠,浓稠的质感叫佳芝心里似乎被蒙上一层东西,好像是一个阴沉的下午,一切都浸在粘稠的油漆里面。就连空气都带着粘糊糊的感觉。浣纱小声的在佳芝耳边:“娘子可是身子不适,要不要叫太医来看看。”

佳芝挥手止住了浣纱的话,正在佳芝要讲话的时候,外面的小内侍进来通报:“长孙司空来了。”长孙无忌来了?长孙无忌这是来看自己生病的外甥呢还是身负军国要事需要立刻请示皇帝?不管是哪一样,佳芝都需要殷勤的招待这位决定着李治未来的舅舅。

“快请舅舅进来。”佳芝示意一边的侍婢们拿来镜子给自己整理仪表。长孙无忌跟着王福生的身后嫩走进了淑景殿,他还是第一次来晋王住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即使长孙无忌权倾朝野,还是晋王的亲舅舅,但是君臣分际摆在那里,作为一个外臣是不能随便进入皇帝的后宫瞎溜达。长孙无忌悄悄地打量一下淑景殿,心里暗想着自己的妹夫还是真的心疼小儿子的。淑景殿修建的小巧精致,花木繁盛,虽然现在空气中的暑热渐渐地散去,别的地方还是燥热难耐,只有淑景殿里面却是清新宜人的。空气中还带着浅浅的清凉气息。

原来佳芝特别在庭院中种植了好些的香草,像是薄荷,紫苏,等等都有驱赶蚊虫的功效。唐朝的窗子在夏天的时候打开的时间多,关上的时间少,因为屋子里面的采光很是问题,这样难免会进来一些虫子。但靠着熏香是没办法把蚊虫驱赶走的,因此佳芝一边督促着宫人们打扫宫苑的每个角落,还特别的种植香草。

长孙无忌一抬眼就看见正殿的帘子掀开,出来两个穿着浅绿色襦衫的宫女,身后紧接着转出来一个温和的女子,身上的衣裳并不见特别奢华,但是一身整整齐齐的,神色柔和笑意盈盈的对着自己微笑着福身:“齐国公安好?”

唐朝也是封建社会,有身份的女子是会见外人的。长孙无忌其实说起来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外人,而且今天情况特殊,晋王生病躺在床上,也只有佳芝出来应酬了。好歹是王妃,长孙无忌向来也不是那种飞扬跋扈,仗着自己的身份和权势做出来骄横之举的人,长孙舅舅胖嘟嘟的一躬身:“王妃安好。”

佳芝以前并没见过长孙无忌,她一边还礼一边悄悄地打量着这位朝中重臣,只是一眼,佳芝就要忍不住感慨长孙无忌真的是朝中重臣啊。长孙无忌和佳芝想象中的精干的中年人完全不符合,好像是面团的长孙无忌看起真的像是个可爱的舅舅。佳芝明白了稚奴的圆脸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外甥像舅舅还真有几分道理。

佳芝亲自把长孙无忌迎进去,长孙无忌坐在客座的第一位子上,佳芝亲自端来一杯浅绿色饮料放在长孙无忌的面前。就在佳芝悄悄地打量着长孙无忌的时候,长孙无忌也在悄悄地打量着佳芝,评估着自己的妹夫给稚奴找的媳妇是怎么的样的人。

刚才一进来淑景殿,宫舍整洁,宫人们也都是安分守己并没有什么喧哗乖张的举止,更没有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在这个溽热的气候里最难得的是淑景殿的宫人们都是整整齐齐的,并没有什么生病或者是萎靡不振的样子。听说圣人给庶出的陈王加封,王妃王氏也是没有露出来不满愤懑之色,王家的女孩子果然是贤惠大度。

接着长孙无忌又见佳芝对自己恭敬有加,一点都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进了正殿里面的陈设雅致朴素端庄大气,窗子上也只是糊着宫内常用的浅色绢帛,并没有和时下一些人那样,使用上好的红色细纱糊窗户。其实那是佳芝认为天气已经够热的,还要把窗户糊上红色纱,这不是给自己招麻烦么?又不是特种营业的地方,搞得那样暧昧干什么?

谁知道因祸得福,成了长孙无忌认为佳芝节俭的证据之一了。佳芝对着长孙无忌也是不断地调整着态度,对于长孙无忌,佳芝要是上赶着奉承,在这个敏感的时候,这样做的穆迪太明显了,也丢了品格。但是也不能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毕竟长孙的辈分和资历摆在那里。即使不提舅舅关系这一层,皇帝身边的最信得过的人,凌烟阁上第一功臣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佳芝对着长孙无忌道:“天气暑热,这是早上采集了太液池上荷叶上的露珠加上解暑的药材烹煮出来的。齐国公为政务操劳,可要珍重才是。儿已经禀告圣人,还请国公稍后。”

长孙无忌端着白玉杯稍微尝尝,一阵沁凉从嘴里一直渗透到心里,长孙无忌问了晋王的病情,佳芝还是和刚才面对李二凤陛下的态度一样,又是一副千言万语到头来只能是无语凝咽的样子。佳芝模模糊糊的说都是因为早上散朝的时候,稚奴被魏王给拖着出去一趟,可能是中暑的缘故。接着佳芝叹息一声:“太医们说郎君的脉象似乎是内心郁结。遇见了暑热才会成了这个样子。”说着佳芝拿着绢子压一下眼角。

长孙无忌坐在客座的第一位上,离着主人的位子还是很近的,佳芝坐在主位下手,虽然是比客座要高一点,但是光线根本没有办法从窗子直接照到佳芝的身上。她坐在阴影里面,长孙无忌当然不会确切的看见佳芝脸上的表情。而且长孙无忌也不会没谱到盯着外甥媳妇看的地步。听着佳芝的语气和欲言又止的神色,长孙无忌内心却是有了点希望。

皇帝的心思他很了解,太子被废掉,接下来的当务之急就是重新立太子,皇帝的心思,长孙无忌也能猜出来,在承乾没有被废掉之前,自己这位雄才大略的妹夫就对着太子的种种行为表示了不悦。太子的行事荒唐是一方面的原因,更叫自己妹夫不能容忍的,就是太子与日俱增的势力和承乾那种跃跃欲试的神色。李承乾做了十几年太子,年纪渐长,阅历逐渐丰富起来,太子被教育的确实很好,他好像是羽毛刚长全的小雏鹰,迫不及待的要脱离父母的束缚。可惜整个帝国只能有一位决策者。

接下来弟通过对魏王施加恩宠给太子敲警钟,可惜皇帝想要的穆迪没达到。皇太子并没有收敛,反而是认为自己处境危险,皇帝有废黜自己的意思,干脆是孤注一掷要发动政变。结果承乾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魏王却在这场**中逐渐羽翼渐丰,对着太子的位子生出来志在必得的心思。

长孙无忌却从心里不喜欢那个把心思全写在脑门上四处招摇的魏王李泰,这个孩子的性格也不知道像谁了。自己的妹妹温柔和顺,却眼光独到,文德皇后的眼光和见识就是一般男人也赶不上。长孙无忌很奇怪,如何皇帝和妹妹生出来一个心无城府,锋芒毕露的儿子呢。这样的人不适合做皇帝,因为皇帝是天下人都在猜测你的心思喜好,但是一个很容易被猜出心思的皇帝是危险的。

看晋王妃的样子,魏王是对着晋王发出了威胁,等一会自己见了皇帝可是有的说了。长孙无忌也不追问晋王的病情了,只是摆出长辈的样子,和佳芝亲切的拉家常,等着通传消息的内侍出来,佳芝已经称呼长孙无忌为舅舅了。

皇帝一出来,佳芝忙着退出去,皇帝看看长孙无忌,没说什么只是嘱咐了佳芝要好好照顾他的宝贝儿子就走了。佳芝很恭谦的送别了皇帝,在李二凤陛下要离开的时候,她特别的奉上了号称是稚奴今天一早上就预定好要在中午的时候送给耶耶的消夏小点心。看着这些精美的点心,李二凤陛下更难过了,对自己最孝顺的儿子,却要被自己辜负了。

正在李二凤陛下要预备着离开的时候,兕子蹦蹦跳跳的跑过来,看着精神很好的女儿,李二凤心里高兴,兕子好些天没见着耶耶了,扯着袖子和皇帝撒娇。李二凤陛下当然是不会立刻就走,他高兴地和宝贝闺女说起来闲话。一边的长孙无忌和佳芝听的很黑线。皇帝对着兕子傻笑兮兮的,竟是问的都是每天吃什么东西了,还在喝药么?刚才干什么去了,都玩的什么啊,兕子的字写的很好了,反正都是些毫无营养的傻话,最要命的是皇帝陛下一句话颠来倒去的问三遍,兕子不厌其烦的说,李二凤陛下傻呵呵听着。

“你九哥生病,你却是一个人跑出去找新城玩耍。白费了你九哥疼爱你,还把你接来这里住着。”李二凤陛下很满意晋阳公主被照顾的很好,他开玩笑的弹一下兕子的脑门。

“耶耶这话错了,我九哥虽然疼爱我,但是他是男子如何能照顾我嗯仔细呢。都是嫂子尽心照顾,还有今天我出去找新城妹妹,就是因为嫂子担心我被传染了,才叫我出去的。等着太医们确诊了已经无事了,嫂子才叫人告诉我可以回来了。我这不是立刻赶着回来了么?”兕子一副我过得很好,才不要跟着你回去的样子,把李二凤陛下看的又是想笑,又是感慨。稚奴夫妻两个都是孝顺仁厚的人,可惜耶耶要叫他们失望了。

皇帝很满意嫩兕子被照顾的很好,和颜悦色夸奖一下佳芝,又问了那个孙子的情况,佳芝叫来李忠的乳母,乳母所说的话和佳芝的话一样,李二凤陛下满意的点点头。这个媳妇很贤惠,没有刁难自己的孙子。其实李二凤陛下并没有特别的喜欢李忠,他只是高兴佳芝的态度。孙子就是庶出的,也是他们家的孙子,儿媳妇不能虐待。

皇帝一高兴给了晋王夫妻不少赏赐,才带着一队人浩浩荡荡的走了,兕子扯着佳芝担心的说:“九哥病的怎么样了?我进去看看他!”

“我好得很,不必劳烦妹妹进来了。”稚奴一脸平和披着件袍子很随意的踱步出来,佳芝看见自己的丈夫还是摇摇欲坠的样子忙着上前搀扶,一边叫人请太医再看看。稚奴却扯着佳芝的袖子,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汤药和太医还是算了,我饿了!快点叫人摆饭!”一副我能吃下一只猪样子。

佳芝这才想起生病的前因后果,一边暗自嘲笑自己刚才太入戏了,一边对着稚奴说:“郎君中午还没吃东西,饿到了现在,也不适合捧着胡饼大啖,浣纱你去看看厨房还有什么清淡的东西。郎君先垫一点,一会晚饭再说。”佳芝看着稚奴饿的眼冒绿光的样子,心里暗笑刚才他那副气息奄奄的样子都是饿出来的。身为皇子还要挨饿,说出去谁信啊!

浣纱没一会就回来了:“回禀娘子,娘子早上看着他们新制出来的各式点心都送到甘露殿了。只剩下娘子吩咐熬得银耳粥了。”

稚奴听着无奈的哀号一声,猛的抓着佳芝的手咬一口:“那些点心啊!寡人饿了!”你不叫我吃,我就吃你!

“扑哧,九哥你可要小心了,你真的把九嫂这回吃进肚子,等一会就要后悔了。”兕子托着下巴,一双眼睛饶有趣味的看着佳芝和稚奴。很不厚道的笑起来。

比起来淑景殿这里的轻松气氛,皇帝那里可是阴云密布,雷声滚滚了。李二凤陛下还是认为稚奴太年轻幼稚,好李泰比起来总是有点经验不足。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啊,将来总是要治理国家的,李二凤实在不敢确定自己能不能把这副担子交给李治。

皇帝立储是大事,和上次皇帝立李承乾为太子不同的是,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那是态度激烈,坚决反对皇帝立李泰做太子。例如正面面红耳赤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的褚遂良还有一副岿然不动,虽然不见情绪激动,但是我就是跟你死扛的长孙无忌。

李二凤陛下也是一脸无奈和委屈,选太子不是发好人卡,我总要对大唐的江山负责,论起来能力李泰强于李治这是不争的事实。

可惜长孙无忌竟然很流氓的说:“陛下的儿子都是金枝玉叶,人中豪杰,晋王资质聪慧,只是年纪小,陛下正值盛年,如何不愁教不好未来的储君呢?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长孙舅舅对着魏王就是看不上。

李二凤被噎一下,眼看着一边的褚遂良还要接着出来开始车轮战,皇帝果断的开口:“昨日青雀来我面前,投我怀里,许诺若是他为储君,百年之后定是会把皇位传给稚奴。他宁愿杀了自己的儿子。”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听见皇帝的话又看看李二凤的表情,差点闪瞎了钛合金狗眼,陛下啊,一个为了皇位能杀自己儿子的人,你还相信他会真的善待兄弟们?你是得多傻多天真才相信啊。

作者有话要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二凤又要抽了。幸好有长孙舅舅。为了保住小命,小九还要在腹黑的路上狂奔了

正在小九感慨着绳命入刺井才的时候,小武要出来鸟!

PS:长评加更啊,长评换分啊!亲们把拿着长评把丝丝的双更砸出来吧!

☆、最佳表演奖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被皇帝一脸我很相信青雀的样子给恶心着了,其实李二凤陛下在处理政务,掌控国家大方向的时候的确是个难得的贤明君主,可是为什么一到了牵扯上皇子的事情上,就成了个毫无原则的傻爸爸呢?

长孙无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上前把抓着自己妹夫的肩膀使劲的摇晃着,最好把皇帝能一下子摇醒了:“陛下你这是肿么了?虎毒不食子,魏王连自己的儿子都能豁的出去,他真的能甘心情愿的把皇位给弟弟吗?那个时候你反正是两眼一闭,我妹妹的儿子可是开始自相残杀了!”可惜啊,长孙舅舅即使再生气也不能真的和皇帝动手啊。就在长孙无忌被皇帝气的倒仰的时候,褚遂良出来了。

褚遂良这个时候顶着皇帝我就是相信我的宝贝儿子的目光上前深深地一躬身:“陛下,李承乾谋反是不赦之罪,还请圣人裁决李承乾自尽。”这是那跟着那里啊,长孙无忌听褚遂良的话一阵伤心。你小子整天埋在书堆里面写字是不是糊涂,这是在和陛下讨论立太子的问题,你没事提废太子干什么呢?

李二凤陛下一听当时不愿意了,李承乾再不是东西也是自己的儿子啊。当初接了太子要谋反的消息,皇帝是生气了,自己对承乾寄托的希望最大,谁知到头来这个被当成眼珠子的宝贝儿子想要老子的命。李二凤陛下当时对着承乾是恨之入骨,但是事情经过了这几天,很快的皇帝对李承乾的恨就慢慢的淡了。如今被褚遂良给嫩提出来,皇帝可是不愿意了:“承乾已经废为庶人,终身不能回到长安,如何还要逼他如此?”这是朕的儿子,要杀要剐的反正你们不心疼是不是。

长孙无忌忽然明白过来,他上前步步紧逼:“圣人对李承乾的心才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心思,魏王狡诈,伪善,世界上哪有疼爱弟弟超过自己儿子的?还请陛下三思。”李泰要真的能狠心把自己的儿子干掉,这个世界上还有他什么不敢做的?皇帝还在鼎盛,没准哪一天李泰也是按捺不住,也来一次玄武门之变什么的。或者等着魏王坐上了那个位子,不管是已经成了庶人依旧享受着亲王待遇的李承乾还是软乎乎的小胖子稚奴都要成了魏王剪除的目标。

李二凤陛下还是不肯相信,他不甘心的对着长孙和褚遂良进行着最后的挣扎:“这些事情总是虚妄,爱卿们多虑了。”眼看着皇帝你们都对青雀有偏见的样子,长孙无忌只好拿出来杀手锏:“陛下可以问问晋王,魏王究竟是如何对着自己的弟弟说的。”

接着褚遂良出来,语气沉重地说:“宫内都以晋王为人仁孝敦厚,若是立晋王为储君,则天下之心安矣,陛下一片慈父情怀,若想抱保全三位嫡子,只有立晋王为皇储。”

两位大臣跟着皇帝告辞离开,李二凤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大殿里面,其实要是李二凤是个独断专行,和他的倒霉表兄隋炀帝一样,是个不听别人说话的,皇帝完全可以拿出来一句立太子是朕的家事,就把这些大臣打发了。可惜李二凤的性格和隋炀帝仿佛,他们都是雄才大略,梦想着要做出来一番事业的。李二凤陛下能成为一代圣君全是因为他比隋炀帝更聪明,知道欲速不达的道理,更能虚心的接受别人的意见。方才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离开了,皇帝深知他们的态度没变,自己的大舅子和褚遂良还是坚持要立稚奴的。而且最大的可能性是明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会把魏征那个老头拉出来一起劝说自己。

想到魏征又要对着自己一二三四的教训一番,皇帝都想哭了。李二凤虽然身体很好,可是毕竟经历一场大变,皇帝内心憔悴,在立太子的事情上李二凤就容易钻了牛角尖。

大殿里面的空气好像要凝固了,这个时候皇帝身边的内侍蹑手蹑脚的端着个盘子进来:“已经天色渐暗了,请圣人进些茶点。”说着几个小碟子摆在皇帝面前,和宫里面常见的点心完全不一样,李二凤陛下看见浅绿色的小碟子里面放着几个小小的,如同是盛开的荷花一般的小点心。点心的个头不大,和大个的荔枝差不多,却在上面重重叠叠的开出来不层的花瓣,两个指头捏起来都要小心翼翼的,花瓣太薄了,几乎不敢出大气,生怕是一使劲吹散了精致的点心。

皇帝一天折腾下来,这个时候才觉得自己真的饿了。“这是晋王所进上的茶点?竟然是这样精致小巧?”皇帝身边的人都是人精了,这几天皇帝为了太子谋反的事情好几天都没好好地吃东西,跟着皇帝身边的人都是忧心忡忡的。眼看着皇帝对晋王进献的点心产生了兴趣,内侍忙道:“正是晋王进献的茶点,据说是晋王妃亲自看着庖丁们做出来的。这个点心的制法也是王妃特别传授的。是南边的精致做法,里面装的是梅子和桂花等馅料,配上特别的清茶,在炎炎夏日是最合适的。”

晋王对宫人们一向是很好的,而且晋王娶了王妃之后,只要去淑景殿那一边传话或者是送东西什么的,王妃都是和颜悦色亲自接见,给的赏赐更害是丰厚。内侍们对着晋王夫妇是最有好感的,圣人疼爱晋王这是路人皆知的,内侍们当然是更愿意在皇帝面前给晋王讲好话。逗得皇帝高兴,底下的奴婢们的日子才能好过。

听见内侍提起来晋王,李二凤心里开始翻腾了,他当然是明白三个嫡子里面对他最依赖,最孝顺的还是稚奴。捏起来一个点心放进嘴里,酸甜带着桂花香气的馅料软软的流出来,安慰了皇帝的心情和胃口。

还是稚奴孝顺啊,知道自己的为了承乾的事情担心,特别准备了爱心点心给自己。呜呜,稚奴怎么能这样贴心孝顺,耶耶都要开始动摇了。清茶的味道带着点青涩,不过沁凉的感觉还是叫皇帝内心的烦热烟消云散,李二凤靠着凭几仔细把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的话拿出来翻来覆去的研究了。

他对着长孙无忌力推晋王存着不少的疑心,魏王年纪长,对朝政等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主意,以后自己也能安心把这副担子交给青雀。对于长孙无忌这些朝臣来说,就是另一回事,长孙无忌和李二凤陛下是从小长大的交情,长孙无忌可以说在朝政上举足轻重,若是自己——稚奴年纪轻,长孙无忌不就能接着把持朝政?李二凤虽然很信赖自己的大舅哥,但是事关身后事,前面多少是外戚自立的例子,皇帝不能不谨慎。

不会,辅机不是那样的人,而且褚遂良这些大臣也不是想要弄权的人,他们不会平白无故的这样反对魏王,一定是哪里不对劲的,自己没有察觉到了。

李二凤陛下忽然想起长孙最后离开的时候跟自己说的话,莫非是青雀对着稚奴说了些什么?李二凤陛下眯着眼睛摸着下巴,他回想着探视稚奴的情景。稚奴对着自己的问话顾左右言他,一直把话题带上什么以前和耶耶在一起的好时光啊,兕子和新城都长大了,还请耶耶要操心她们的婚事啊。对于自己问起来如何王氏提出来要回到并州的话,稚奴的解释是他不忍心看自己的耶耶为难,四哥任何方面都比自己强,这个太子位置还是四哥坐着更合适。他不想看见朝臣们为了立储的事情吵吵嚷嚷,更不想看到耶耶为了这件事为难。

现在想起来,皇帝很想抽一自己一巴掌,真是糊涂了,以前稚奴什么话都对着自己讲,他就相信了稚奴的话。晋王妃的态度确实是耐人寻味,王家的女孩子教养很好,平常王氏也是贤良淑德,甚至很有些长孙皇后的气度在。王家的女儿不会做出来在家翁面前甩闲话的事情,她提出来要就藩,确实是别有隐情,只是当时碍着夫君的面前,她不会说明罢了。

皇帝一晚上翻来覆去,把事情前后想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皇帝决定了一定要闹清楚青雀对着稚奴说了什么。若是青雀是真的蒙蔽自己,做出来一副对上温良恭俭让,背过身就要对着兄弟们下狠手的,自己可要真的考虑一下是不是要真的立青雀为皇储了。稚奴是个老实的孩子,若是真的被兄长猜忌,他老老实实的在并州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一生富贵,但是承乾怎么办?承乾可是对着青雀下了死手的。若是青雀记恨在心,会不会等学者他登上皇位,就要报复承乾呢?

脑子里浮现出来自己三个嫡子互相残杀,李二凤陛□上汗毛倒竖,他不敢想下去了。

同样的晚上,在李二凤正被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巴拉巴拉的时候,稚奴晚上郁闷的看着摆上来的晚饭,为什么都是清淡的素菜啊,自己一天没好好地吃东西,还被太医们灌了一肚子的药汤子。那些药汤子全是清热去火的,自己的肚子里实在是没东西了。

佳芝看着一脸不满,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寡人饿了,要吃肉,要吃很多肉的稚奴,只能拿出来哄孩子的本事,亲自盛了一碗粥放在稚奴面前:“郎君今天没好好地吃东西,胃里面都饿的狠了,这个时候已经是晚上了,膏粱厚味的吃下去容易不消化。今天中暑还没好全呢,若是明天又病了怎么办呢?”

更重要的是稚奴本来就是没什么大事,今天晚上大吃一顿,明天一脸神清气爽的在皇帝面前晃晃,皇帝立刻就不会相信魏王对着稚奴讲了什么过分的话了。就算是要吃,也该等着把话递到皇帝跟前再吃。要是忍不住一时痛快了,历史没准真的就改变了。

稚奴心里明白佳芝的意思,但是娶了个吃货的老婆真的很幸福啊,佳芝不仅喜欢品尝美食,口味还和自己惊人的相似。佳芝:废话,是个人就喜欢好吃的。谁和你口味一致呢?老娘做梦都想的是麻辣锅啊,谁知唐朝连个辣椒都没有!每次吃饭都想掀桌啊!

不满的接过来佳芝递上来的碗,稚奴一脸不情愿的对着佳芝抱怨着:“我要是被饿的面黄肌瘦,明天晕倒了都是你的缘故。你可要想想该怎么赔我才是。”

“郎君还是先忍耐一下,再者说了,郎君真的饿的面黄肌瘦,明天圣人可是先心疼了,自然是有好赏赐下来,天下都是圣人的,那个时候郎君想要吃什么还不是动动嘴的事情?”佳芝半开玩笑的给稚奴面前的碟子里又夹上一筷子的青菜。尼玛的,夏天还没黄瓜和西红柿和苦瓜,唐朝人真不容易啊。好些后来很常见的菜都没有呢。秋葵还不错,佳芝笑眯眯的给稚奴的碟子里堆上了一堆的凉拌秋葵。

寡人是肉食动物,稚奴无奈的端着很秀气的小碗喝着米粥,无奈的把眼前的秋葵一口口的吃掉。等着稚奴把一小碗粥喝掉之后,他赫然发现自己的晚饭已经算是结束了。当然当天晚上稚奴摸着半饱不饱的肚子,决定把躺在自己身边呼呼大睡的小吃货给吃掉,叫自己能心里平衡一下。

第二天下朝的时候,皇帝把晋王给叫住了,听见耶耶叫晋王,魏王别有深意的看一眼自己的弟弟,眼神似乎在对着稚奴说:“想想我的话,你要是聪明就该知道怎么说。”晋王似乎被魏王的眼神给吓着了,稚奴已经瘦成了长圆脸的脸上全是惊吓,他似乎很明显的哆嗦一下,就立刻奔向耶耶去了。

两个儿子在底下的互动,皇帝在上面看的清清楚楚,李二凤陛下的眼神很好,他看进了青雀看稚奴的眼神,那绝对不是一个想要把皇位让给弟弟的哥哥应该的眼神。稚奴那种受了委屈不敢吭声的样子,李二凤陛下看的直心疼。稚奴,耶耶该拿你怎么办呢?

皇帝关上门和晋王进行了深入的谈话,能够在李二凤陛下面前守口如瓶,坚贞不屈,打死也不招的人很少,至少在晋王的身上就没有嫩这样的趋势。于是在皇帝陛下软硬兼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道理摆事实,从道德的制高点上皇帝表示身为皇子要做天下的表率,不能对着耶耶讲瞎话。作为一个臣子更要清楚欺君之罪是很严重的,是不可饶恕的。在皇帝的高压态势谈话攻势下,最后神色还是有些憔悴(纯粹是被恶婆娘王佳芝给饿的)晋王扑进皇帝的怀里,把一肚子的委屈全给对着耶耶哭出来了。

皇帝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青雀,那个刚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像个孩子的青雀真的一转身就对着自己的亲弟弟开始了死亡威胁。李元昌就是稚奴的前车之鉴,那个被自己傻掉的汉王李元昌,怎办成了青雀威胁自己弟弟的样本。李二凤陛下刚被承乾伤害的小心肝再一次华丽丽的受伤了。皇帝开始有点后悔了,若不是当时自己没听褚遂良和魏征的话,注意君臣之分,不给青雀那些意味不明的赏赐。承乾也不会认为自己的耶耶抛弃了他,要铤而走险,也不会有今天的左右为难,更不会叫最弱小的儿子成了被威胁的对象。

拍拍正躲在自己怀里擦眼泪的稚奴,“你已经是做父亲的人了,如何还是这副小儿女哭哭啼啼的样子,还不擦擦眼泪,耶耶都要笑话你了。稚奴是个孝顺的孩子,耶耶不会叫好孩子吃亏的。放心耶耶在,谁也不能欺负稚奴。”皇帝内心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要是孝顺的孩子不能得到奖赏,这个世界岂不是没了天理了?皇帝安慰了一番小儿子,叫身边的内侍总管亲自把稚奴送回去:“晋王身体不好,你用朕的步辇把晋王送回去,告诉娘子,只说是朕的旨意,晋王身体还没痊愈,不准有人来打搅晋王修养。要是谁有什么话,就叫他来和朕说。”内侍总管躬身领命而去。

皇帝送走了心爱的小儿子,他又陷入了沉默,因为皇帝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青雀竟然在骗自己。

和皇帝猜想的一样,送稚奴回去的内侍回来说晋王在回去的路上真的遇见了魏王的侍卫,他们是奉命来请晋王过去说话的。好在是有皇帝的话,魏王身边的侍卫只能讪讪的离开了。皇帝被这个消息刺激一下,重重的把手上的杯子扔在案子上。

杯子没有放稳当,咕噜噜的滚下去,一个纤细的手捡起那个杯子,转身悄悄地出去了。正在皇帝想着如何能自圆其说,把稚奴推上太子的位子的时候,一个娇媚的声音响起来:“陛下请用茶。”武才人奉上一杯新茶,站在一边看着皇帝。

最近武媚娘很是郁闷,晋王对自己似乎没什么好感,皇帝对自己也不是独宠,武媚娘的处境有点尴尬,她预想的事情没发生,自己在嫔妃里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侍寝的次数不少,可惜一点消息都没有。有的时候武媚娘甚至想着自己不求什么虚幻的富贵了,只要能生了一个儿子有了傍身的本钱也好啊。

正在武才人对前路彷徨的时候,李承乾的事情叫她又看见了一线生机。自己若是帮着晋王登上太子之位,他岂不是欠了自己一个大大的人情,人都是讲感情的,现在晋王的心里留下个好印象,如何不愁以后的富贵呢?

李二凤忽然心血来潮对着武才人漫不经心的说:“你看魏王和晋王谁更好呢?”

“当然是晋王更堪当大任!”想也没想,武才人脱口而出。她根本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生出来多少事端。

作者有话要说:拼命地双更,可惜木有长评,留言也少的可怜。~~~~(>_<)~~~~ 好桑心啊!打滚求安慰。不过感谢两位亲亲的地雷,想想还是更新了。

明天还要更新么?摸下巴望天中

☆、无赖李二凤

现场直播两仪殿皇帝自杀现场,李二凤陛下一进了两仪殿,就看见岑文本和刘洎一班子魏王拥护者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班子晋王拥护者已经是泾渭分明,整整齐齐的站在那里了。太子也是国本,是储君,这个年头医疗条件太差,皇帝又是个珍稀品种,很容易出事。因此有一个能够随时承担重任的太子是全国一等大事。因此两班人马对着速立太子达成一致共识。可惜的是对于谁该做太子两边人马产生了分歧。

岑文本认为长幼有序,晋王年幼没有经验,相比起来魏王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成功的把前任太子逼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且建树颇多,是个能够随时上岗的好太子人选。这些理由被拿着冠冕堂皇的话讲出来,真是花团锦簇啊。长孙无忌那边则是坚持皇帝首先要是个好人,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晋王年纪小自然没有那样多的建树,但是晋王仁厚,具备了做皇帝的首要条件。

正在两边争执不下的时候,李二凤转向了一边的魏征,这个乡巴佬以前总是有滔滔不绝的话等着朕,动不动的就是皇帝应该节俭巴拉巴拉,皇帝应该爱惜民力巴拉巴拉,皇帝应该好色如好德巴拉巴拉。谁知今天魏征怎么安静了?对了他支持谁呢?

李二凤点名魏征发言,一来是皇帝好奇话唠魏征如何变了哑巴,二来是李二凤实在是好奇魏征心中的太子人选会是谁。魏征被皇帝点名发言,他也不急着表示什么,只是上前对着皇帝恭敬地说:“李承乾谋反,固然是太子身边的人不能劝谏,太子也不能检讨自过失的缘故。但是陛下不教而诛,乱了君臣分际也有责任。陛下溺爱魏王和晋王,许魏王不去封地,整个王府的花费远远超过了太子的东宫,还亲临魏王的府邸,赦免延康坊的赋税和死罪。这些恩宠远在太子之上。太子时时刻刻担心恐惧也是陛下考虑不周全的缘故。如今陛下若是里魏王为太子,还请陛下先把庶人承乾的亲王待遇全都撤掉,叫晋王立刻离开京城,去并州再也不要回来。”

李二凤听见魏征的话差点眼前一黑昏过去,这个死老头,这不是专门戳朕的肺管子呢。其实皇帝嘴讨厌的就是听见别人把承乾被废掉的原因推到自己身上,自己花费了心血,好容易教育出来个太子容易么?想想以前只出征的时候,太子监国,父子两个感情那样好。可是谁知道到了后来就变了呢,出事情之后皇帝也曾经在半夜三更扪心自问,承乾在黔州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听说整天郁郁不乐,眼看着头发都白了。若不是自己太偏心青雀叫承乾有了想法,他也不会走上今天的路。

皇帝能这样想,但是大臣们不能当着皇帝的面说出来。今天魏征一番话先是捅伤了皇帝的小心肝,接着抛出来的震撼弹更叫李二凤哭出来了,他发现自己好像真的走错了路,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了。魏王羽翼渐丰,又占着年长的优势,自己以前还把青雀的声望抬得高高的,这一会要是忽然转向,可不是要在朝廷里面引起动乱么?自己的头上已经为了承乾的事情落上个不教而诛的名声,若是青雀再闹起来,自己的老脸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