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云烟波
第88章 陈阿娇
太皇太后寿辰,舒云直接献上了好几个版本注解的《道德经》,太皇太后摸着专门为她印刷出来的,字迹凹下去的《道德经》,简直是惊为天人。
东方朔能够因为自己读了有三万字的书籍,吹了一辈子的牛逼,而舒云献上去的几版道德经,加起来就上万字了,哪怕为了太皇太后考虑,字迹比较大,纸也用得比较厚,用的是单面印刷,拿在手上,也就是薄薄一本,比起一卷竹简,不知道方便到哪里去了,但凡是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在知识传承上头,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太皇太后笑得非常开心,她抓着舒云的手:“好,好,阿娇有此功劳,外祖母回头九泉之下,也有脸面去见太ZONG皇帝了!”
刘彻脸色却是很难看,他压根什么都不知道,他狠狠地瞪了一眼少府令,然后就暗中磨起了牙。
少府令也冤枉啊,按理说,这事的确是绕不开他的,问题是,舒云是直接将那几个作坊都扒拉到了自个名下,为了防止泄密,那几个作坊根本就是被封锁起来了,那些工匠名义上还属于少府,实际上也只会听从舒云这个皇后的命令。这也是因为少府这个庞然大物的臃肿结构造成了如今这样的结果,少府太大了,部门太多了,几乎就是个国中之国,老刘家的人还有外戚,最喜欢做的就是到少府挖墙脚,一挖就是以作坊为单位,这些呢,皇帝是从来不管的。这些作坊被挖走之后,名义上还属于少府,实际上呢就已经换了主人了。
而皇后呢,本来就是少府的主人之一,她要少府的几个作坊给自己做事,少府令胆敢说一个不字,舒云就能叫他好看。舒云将几个作坊要走了,少府令那边自然就不敢插嘴,不敢乱打听,横竖没用少府的钱,不耽搁少府的政绩,他们能说什么。而唯一一个可能知道一些的岑休,又直接投靠了舒云这个皇后,他的目标就是少府令,巴不得少府令倒霉呢,自然不会跟少府令通气。
刘彻怄了一肚子气,在那里看着舒云跟太皇太后亲亲热热地表示,她准备回头命人将石渠阁的那些典籍都印刷一番,至于原本那些竹简,就直接收藏起来。而那些没有整理出来的竹简,也可以找人慢慢整理出来,太皇太后呢,顿时又开口给舒云刷名声了:“光是石渠阁怎么行呢,既然现在有这个技术了,干脆回头传诏天下,凡各家藏书,都可送至少府刊印,以传后世。”太皇太后忍了忍,总算没说,儒家除外。
顿时,朝堂上诸多大臣都是眼睛一亮,这年头,就算是那些有着上千弟子的学派,正儿八经读的书也就是那么一两本,然后各自解读引申,各个学派之间为了争执谁是正统,恨不得将狗脑子都打出来,但是呢,相应的,一些学派为了壮大自身,难免需要引入其他学派的一些精华,另外呢,还得想办法给自己这一学派的学说增加血肉。
问题是,在这个时代,知识这玩意是被垄断的,比起后来来说,不知道有多昂贵,想要引用其他学派的东西,那被知道了,除非你能将对方一棍子打死,否则的话,这就是解不开的仇恨了!
秦末战乱,不知道多少书籍毁于战火,也有许多被藏在了各种犄角旮旯里头,这些竹简的传承者一个个多半是一些敝帚自珍的货色,只会拿着这些教导自家子侄,对外一声不吭,因此,即便是那些学派的领袖,也搞不清楚自己手底下那些弟子是不是私底下还藏了一手。
如果能够发动下面的那些人将自家的书简贡献出来,印刷成册,那么,对于各个学派其实都会是一个有利的补充。
这会儿太皇太后话音刚落,立马就有人出列开始拍马屁:“太皇太后圣明烛照,此举是为延续往圣绝学,存亡断续,臣等无不感激涕零,无以为报!惟愿太皇太后千秋万福,日月永照!”
当下,其他人都是暗骂起来,你这也站出来太快了点,但是一个个也都是大唱赞歌,当然,一些人也没有忽视刘彻这个皇帝,也是对着刘彻还有舒云吹捧奉承起来,刘彻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还得谦虚一下,这都是东宫之德。
舒云并不想给刘彻太多面子,免得这位蹬鼻子上脸,给脸不要脸,做皇帝的,就没几个要脸的,所以,对他呢,就没必要太客气了,他用得着你的时候,会捧着你的,等到用不着你了,你就算是跪在他面前舔他的脚趾头,他也只会一脚踹开来。
当然,刘彻还是得了甜头的,毕竟印刷这种事情,还是需要少府主持的,这个呢,自然需要通过他这个皇帝,刘彻自然可以在印刷各类书籍的时候,自个搞点什么私货。他其实也是被刺激到了,自个原本各种瞧不上的皇后,居然接二连三地搞出大新闻来,那么,他也不能太落后了!攻打匈奴什么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成果呢。匈奴人又不是上林苑里头的兔子麋鹿,随便就能打到,人家能够这么多年跟汉朝扳手腕,自然是有着足够的实力的,而现在嘛,汉朝这边骑兵还没多少呢!因此,很快,刘彻就在大朝会上宣布,颛顼历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生产活动了,要重新制定历法。
对于制定历法这种事情,大家都没什么意见,的确大家也都感觉到了,颛顼历已经开始不合时宜了,别说是下面的百姓了,就算是朝堂上那些士大夫还有军功贵族,对于颛顼历也觉得太复杂,所以,换一个就换一个吧!
而在刘彻兴师动众,动用了一大堆在天文地理方面有着特长的官员,还从少府调用了一大批的纸张,几乎是日以继夜地计算制定新历法的时候,舒云这一胎算是瓜熟蒂落了。
让窦家陈家,还有投靠了皇后这一派的人非常满意的是,舒云这一胎是个儿子,而且非常健壮,在这个时代,压根没多少靠谱的医生,所以,幼儿的夭折率也是很高的,孩子生得健壮,哪怕夭折的可能性自然就不会太高。
至于王太后那一系,另外就是宫中的那些嫔妃们,自然也就心情不是很好了,在这个时代,嫡长子天然就是正统,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动摇的。
至于卫子夫,她如今还没有敢生出太多的野心,刘彻与那一条时间线上的不同,对卫子夫并没有那么宠爱。实际上,在那一段历史上,卫子夫非常得宠,有一个原因就是出于逆反心理,那个时间线上的陈阿娇非常强势,加上长乐宫对刘彻的压制,卫子夫呢,自然也被陈阿娇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彻难免与卫子夫产生一种同理心,会天然地庇护卫子夫。
而现在呢,舒云懒得理会刘彻那些妃嫔的事情,刘彻的后宫,环肥燕瘦的美人可都有,一个个都是千娇百媚,各有千秋,便是上林苑那边,舒云后来也送了一些生得美貌的宫女过去,这个时代,那些妃嫔能够依赖的就是刘彻这个皇帝,而对于舒云来说,刘彻对她也就是个借种的对象,等到回头她立足稳定,可以控制住朝局之后,就可以直接将刘彻撇开了。
既然如此,那么,刘彻身边女人越多越好,若是只有卫子夫一人独宠,那岂不是太没有意思了!至于刘彻会不会因此生出更多的孩子来,舒云也并不担心,她要是到时候连自己的孩子都庇护不住,那就别提什么撇开刘彻的话了。
所以,在身边可以选择的余地比较大,与卫子夫同款的美人都有不少的时候,刘彻这个本来就毫无专情这个品质可言的皇帝,自然不可能对卫子夫有多少额外的宠爱。
所以,卫子夫虽说有孕,但是呢,却暂时不敢有太多的奢望。野心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卫子夫如今最大的奢望不过就是生个皇子,日后可以跟着自己的孩子去封地上做王太后罢了!在那段历史上,卫子夫真正生出野望,还是因为她一直受宠,连续生育,弟弟又争气,之后还给登基好几年,都没个儿子,已经要被朝堂上那些官员挑剔审视,甚至那些诸侯王都蠢蠢欲动起来的刘彻生下了长子,可谓是满手都是好牌,那个时候的她,这才生出了额外的野望。而如今嘛,她光是为了护住自个肚子里头的孩子,就已经足够殚精竭虑了。
然而,让卫子夫失望的是,她生下的只是个皇女,那些之前因为她有孕,羡慕嫉妒她的好运气的妃嫔们一个个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私底下又对卫子夫讥讽不已,机关算尽又如何,还不就是生了个公主而已!
对于卫子夫的这个公主,哪怕是这一代第一个公主,也并没有能够得到多少额外的关注,一是卫子夫身份不够,二来呢,在皇家,哪怕都是一个父亲,但是区别也是很大的。像是先帝,十几个皇子,刘彻能做皇帝,刘荣好歹当年还做过两年太子,而其他皇子呢,好几个封地都不怎么样,以至于刘彻还没登基呢,就有病死的,七国之乱平定之后,那七国除了少数还能继续传承下去,其他的嘛,直接就被收回了中央,而为了争夺一块更好的封地,这些诸侯王差点没打起来。
皇子尚且如此,公主区别就更大了,像是先帝的公主,除了王太后生的那三个,其他加起来也有七八个,但是呢,这些如今几乎都听不见名字,平常也不见出现在宫宴之中,哪怕嫁的也多半是列侯,但是,因为她们的兄弟不是皇帝,所以,只能沦为小透明。
刘彻对于这个女儿兴趣也不是很大,他如今事情多着呢,哪有空管这些事情,既然确定了自己能生孩子,有儿有女,那么,刘彻对于这种事情就不怎么热心了,他现在一门心思就是做出一番成绩来,免得被自个皇后给压了下去,这让他根本无法忍受。
尤其,刘彻心中还存着一种恐惧之心,要是自己再做不出什么政绩来,长乐宫那边会不会直接软禁乃至废黜他,让皇后生的那个孩子继位?毕竟,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更容易被摆弄!
这让刘彻根本没有心思来追求享乐,原本喜欢到处乱跑的他,现在干脆不出长安了,谁知道会不会有人狗急跳墙,直接行刺呢?
舒云自然发现刘彻的心理压力变得很大,但是,对此舒云压根没有任何帮他缓解的意思,她没去火上浇油就算是不错的了!刘彻如今忙着做事,舒云巴不得如此呢,她也正好可以修养一下身体,然后看看,能不能再做点大事出来。
刘彻这个长子被取名为刘衍,是个很好的名字,而且很符合太皇太后的心思,虽说这个小东西没有被立马册封为太子,却已经是整个汉宫的一个中心了,即便是王太后,在面对自己第一个孙子的时候,神情也是非常柔和的。
太皇太后呢,见得舒云已经生下了一个皇子,已经开始将她手里的一些权力移交给舒云,另外就是,开始更加用心地教导舒云宫中的生存之道。舒云听得也比较用心,毕竟,汉宫的制度跟后来那些朝代大有不同,汉宫一直以来就是两宫制,后宫干政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就是东汉之后,后宫才算是失去了这份权力,大多数时候只能靠着枕头风之类的手段了。
所以,作为皇后,舒云拥有的特权其实很多,在她有子有功的情况下,已经天生立于不败之地,既然如此,太皇太后干脆就开始传授她一些政事上头的心得了。这也是太皇太后从自己的丈夫文帝那里学来的。可以说,比起文帝来说,刘彻在做皇帝的水准上,那就是个弟中弟。文帝当初几乎是孤家寡人被弄到长安来做皇帝的,就因为他一直表现得非常低调老实,又没有什么强势的母族妻族,不用担心再冒出一个吕后来,所以,一帮铲除了诸吕的功臣贵族一合计,就跑去代国这个可以说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将文帝请过来了。
结果呢,文帝那就是天生的影帝,当初在代国那边,将一贯比较精明的吕后骗了过去,然后呢,做了皇帝之后,一开始的时候,一副老实本分的样子,等到过了一两年,他就直接将周勃先赶回封地吃自己去了,陈平也迅速被他边缘化,朝堂上头,没多长时间,那些曾经自以为自己对皇帝劳苦功高,倚老卖老的功臣们接二连三地消失在了朝堂上。
比起文帝来,刘彻上台之后的许多举措,简直堪称是惨不忍睹,各种顾头不顾尾,还没站稳脚跟呢,就想要抢班夺权,要不是娶了个出身好的老婆,有个能为他说话的丈母娘,他刚上台就得跪!
文帝做皇帝很厉害,太皇太后耳濡目染,尽管在许多人看来,太皇太后就是个耳根子软,小心眼的老太太,实际上呢,这位是个颇有手腕的人,只不过等她做了太后之后,需要她耍心眼的事情不多了,大汉以孝治天下,她哪怕就是耍无赖,就能逼得皇帝让步。就像是之前为了刘武,太皇太后直接拿绝食来威胁先帝一般。
而等到刘彻登基,太皇太后就更没必要跟刘彻耍多少心眼了,刘彻做太子的时间虽然挺长,像是先帝,当皇帝之前,做了足有二十年的太子,早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在朝堂上也有了足够的影响力,上位之后,就能将先帝的人找了理由踹出去,然后用自己太子宫的旧人填补空缺,像是晁错就是这样上位的。可是刘彻呢,做了十来年的太子,大半时间都是在读书,一直到先帝身体实在是撑不下去了,才让刘彻开始帮着监国理政。
太子宫中那些人,根本在朝堂上就没什么资历可言,像是赵绾,王臧这种儒家出身,背后还有人的,上来之后,不管实际情况,就想要将长乐宫的影响力给彻底解除,然后他们就悲剧了。太皇太后一出手,这些勉强算是有资历,能做九卿的人直接就被清洗了一遍,剩下来的,也就是原本太子宫中的伴读舍人一流,一个个跟刘彻一样,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想要给他们一个好位置,下面人也是不可能服气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里头真正有才干的其实不多,韩嫣算是一个,列侯子弟出身,但是呢,他不是弓高侯家的长子,韩颓当可是个老狐狸,在刘彻能够站稳脚跟之前,是不会立马就站队的。所以,韩嫣能够动用的实力并不多,自然也很难给刘彻多少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彻在军方几乎无人可用,而太皇太后呢,反而能够动用军方不少将领。连虎符,都有一部分在太皇太后手里,刘彻也只能继续憋屈下去了。
许多人只看到了这位老太太这些年来的胡搅蛮缠,难免忽视了她的政治智慧还有她的见识,活得长很多时候真的是一个优势,那些不能被史官诉诸笔端的事情,在老太太这里,根本就是亲身经历过的,她如今年纪大了,瞧着外孙女已经能够立起来了,自然不准备将这些事情带入坟墓之中,直接一件一件告诉了舒云。
舒云也是从太皇太后口中,才算是对汉朝这个时代的一些政治特色有了足够深入的了解。其实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在始皇帝之前,大家也没想过整个中原会统一起来,汉朝的,很多制度是承袭了秦法,但是稍微改了一下,变得宽松了许多,几代皇帝都一再降低田税,减少百姓负担,这才算是让天下彻底平定了下来。因此,这时候的许多政策,那真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尝试研究出来的。大家对于什么新政,也并没有多少抗拒,这也是为什么刘彻一登基,就要搞出个建元新政的缘故,可惜的是,他这个所谓的新政完全是为了抢班夺权,因此,起了个头,就直接没了下文。
舒云顿时对自己将来的一些举措有了初步的想法,某种意义上来说,汉代这个时候的许多制度就是一个粗粗有了轮廓的白纸,并没有真正固化,所以,想要改制什么的,阻力还是比较小的。
尤其朝堂上头,占据了主流的并不是那些儒生文人,即便是那些士大夫之流,想要做到九卿之上的位置,也是一定要有军功在身的,所以,朝堂上头,积极进取才是主流,只要能让他们看到好处,他们什么改革都能接受。
当然,这些话舒云是不会跟太皇太后说的,太皇太后是个顽固的黄老派,这把年纪了,想要改变她的信仰,那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所以,许多事情,这些事情,舒云只需要自个先计划起来就可以了。等到太皇太后过世,王太后嘛,呵呵,论起宫斗夺权什么的,她是没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是战斗力超群,但是论起政治智慧,这位就是个小学生,只想着用孝道压制刘彻,为自己和娘家谋福利,偏偏一家子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货色,田蚡能为了自己的封国不被水淹,下令扒了对面的黄河河堤,之后一直不允许其他人将决口堵上,以至于那里闹了十几年的洪灾,这等事情,你敢信?偏偏一谈到娘家,王太后就像是油蒙了心一样,要不然,也不会闹到最后纯粹变成了摆设的地步。
太皇太后如今老了,也开始考虑身后之事了,瞧着舒云一天比一天沉稳有度,终于有一天,太皇太后握着舒云的手,叹道:“阿娇,我去后,最不放心的就是你母亲,她啊,要说小聪明是有的,但是呢,偏偏就是太贪心了,如今有我照看着还好,等到以后,皇帝未必容得下她,所以啊,阿娇,你母亲那边,就得看你了!”
提到窦太主,舒云也有点头大,这一位之前消停了一些,等到舒云生了儿子之后,就又嚣张起来了,只要别人给足了钱,她就大包大揽,什么都肯应承,别说是刘彻了,就算是舒云这个做女儿的,也受不了啊!舒云心里头都已经将大汉当做是自个的责任了,这位平常挖少府的墙角也就算了,权当舒云孝敬她的养老钱,但是,插手朝堂上的人事变动,给那些犯法的权贵豪商求情,这就让舒云头疼了!这完全是作死啊!
不过,当着太皇太后的面,舒云还是点了点头,说道:“母亲那边,我自然会看顾的!”窦太主是个很识时务的人,在那段历史上,阿娇被废,她立马就消停了,除了养面首,其他过分的事情也不做了,毕竟,她也做不成了。但是如今呢,如何让她真的消停下来,还得想点别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