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 第12章

作者:微云烟波 标签: BG同人

舒云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起来,连忙说道:“这倒是没必要,大家之所以喜欢买地,无非就是土地看起来挣钱不多,但是却很稳定而已!最重要的是,他们手里那么多钱,根本没地方花,除了买地,还能干什么呢?如果他们的钱有地方投资,良田的收益也不如他们的预期的话,他们自然不会没事去买地了!”

见朱元璋还是觉得有些茫然,舒云干脆跟他粗略地讲解了一些这里头的收益,准确来说,如果不是大规模种植的话,其实种地的收益率是很低的,丰年的时候谷贱伤农,灾年的时候,那真是要把丰年攒下来的钱全拿去买粮食都未必够!而对于那些动辄几千顷甚至更多的大地主来说就不一样了,就算是每亩地能够获得的收益不高,但是当倍数比较高的时候,每年的收益也非常可观了,这些收益还能再拿出来,趁着灾年的时候低价买地,他们的土地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有钱了!

这也是农业时代无法破解的轮回,也就是宋朝做得好一点,失去了土地流民被吸纳进了厢军,有国家养着,虽说对国家财政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但是却大大减少了不稳定因素。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也让更多的百姓不用依赖于土地,也能谋生,当然,这也是有一个限度的。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就不一样了,大量的人口会被工业所吸纳,当做工所能赚到的钱财比农耕强得多的时候,大家自然会权衡利益干系,许多人自然不会去种地,而是要进各种工厂谋生了!而如果没有足够的佃户,在机械化农业生产还没能盛行的时候,那些地主有那么多的土地又有什么用处呢?他们也只能减租降息,才能留得住一部分佃户,另外,也会减少持有土地,改为投资工商业,这样其实也就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了!

朱元璋听得非常专注,跟那些只知道喊着三代之治,却从来给不出一个具体办法的人来说,舒云虽说只是描绘了一个蓝图,但是想想就知道,这是切实可行的。

朱元璋的确重视农业,可是,不能因为重视农业,就将失去土地的农户也捆绑在土地上,这就不是为他们好,而是害他们了!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舒云已经搞出了成绩出来了,虽说应天如今的那些作坊多半就是纺织类的,其他的其实很少,但是,这对于应天的财政收入,已经是个很大的支撑了。最初级的农产品是最不值钱的,唯有将它们进行再加工,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不过,朱元璋想想也觉得,之前所说的事情,估计要很多年之后才会实现,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应该抑制土地兼并,所以,还是得限田。

舒云琢磨了一番,忽然想到后世的个税,便笑道:“我倒是想了个主意,这事还得从税收上头着手!现在税赋是非常杂乱的,等到回头天下平定了,最好还是摊丁入亩,也就是将人头税也算到田税里头去,不再额外征收人头税!然后按照土地的数量征税,土地少的,只需要交最低等级的税赋就可以了,以户为单位,一户人家的土地数量达到一个程度,就要增加征税的比例,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敦促民间分家,不至于形成那种庞大的家族,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有人拥有太多的土地!另外就是,对于官员还有士人关于土地的免税特权也得规定一下,免得为了避税,大家搞什么投献之事!”

“好主意,嗯,各个品级的官员和士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免税额度,嗯,回头我得想一想!”朱元璋愈发兴奋起来,他就是见不得当官的好,一听说可以限制他们,立马就激动起来了。其实他巴不得官员士人都没这个特权的,但是什么好处也没有,人家干什么要考功名当官呢?真要是这样,下面的人只怕立马要跳脚造反了!

舒云瞧着朱元璋这般神情,心中一动,忽然说道:“其实还有一个变通的办法,那就是税照样收,但是每年给这些官员或者是士人退税!算一下一亩地大概能征收多少税银,然后直接年底的时候跟俸禄一起退给他们,这样看起来还好看,也省得有人私底下做什么手脚,搞隐田之类的。”

朱元璋盘算了一下,这个听起来很不错啊,虽说具体细节还要商议一下,但是,先把钱收到手,回头要是这些人出了什么纰漏要罚俸,正好还能多罚一些!

朱元璋一点也没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小家子气的地方,他内心一盘算,决定回头就将这个额制度定下来。有的制度不趁着刚开始的时候就板上钉钉了,等到之后再说,可就没这么容易了!横竖如今大家土地都不算多,这个时候赶紧敲定,也省得麻烦。

第28章 马皇后

朱元璋想要推行的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其他人根本拗不过他,另外就是这会儿大家也没觉得朱元璋拿出来的法律有什么问题,百废待兴的时候,大家资产都有限,而且,朱元璋兵强马壮,已经有了席卷天下的气魄,既然如此,何必为了百年后的事情跟他争执呢?何况,也没理由争执,田税该收,士人官员也能免去一部分税负,虽说换了个方式,但是总比元廷那种强盗强吧!所以,收点田税又怎么样呢?

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干掉张士诚和方国珍,尤其是张士诚,咱们是吴王,你那边居然也敢称吴王,实在是太不给我们老大面子了!当然,大家是绝对不会想是张士诚先称王,之后才是朱元璋的,其实张士诚后来就改了国号为周了!

不过,不管有理没理,只要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就行了!跟方国珍相比,明显是张士诚那边更有价值,所以,先找他麻烦没商量。

张士诚呢,小聪明是有的,但是缺乏大智慧,看他之前做的事情就知道了,他那点地盘,按理说嘛,弱者是应该抱团对抗强者的,他却是跟陈友谅联手想要吞掉朱元璋,后来还跑去攻打刘福通,刘福通的地盘甚至跟张士诚不接壤,人家远交近攻,他跑去打刘福通,自个压根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还平白留了个大把柄给了朱元璋。

原本对张士诚,朱元璋并不怎么重视,本来想着派下面人过去也就是了,结果打脸的事情来了,朱文正带着自个的一干心腹手下投降了张士诚,临走之前,还命人将王氏还有自个的妻儿一块儿接走了。

朱元璋简直是暴跳如雷,他自觉自己对这个侄子仁至义尽,要不是他,朱文正如今就是个乡下的野孩子,哪里能够有如今的生活。朱元璋自个称王了,朱文正也被封了侯爵,他是朱元璋唯一还活着的侄子了,朱文正早就打算好了,等到自个做了皇帝,几个义子,起码也是个国公,朱文正之前立下的功劳不小,封个王爷不为过!

想得很好,架不住这个侄子心思歪掉了!朱文正觉得自个委屈,觉得自个憋屈,得到的封赏配不上他的功劳,又有王氏各种不甘心,加上手底下的人也有一些小心思,因此,朱元璋这边派他做先锋打头阵,他才开拔呢,就利索地带着人投降了!

张士诚也是要恶心朱元璋,将朱文正就摆在朱元璋攻打他这一方的必经之路上,朱元璋这个暴脾气,还有什么好说的,也不管下面人的劝阻了,直接自个亲自带着兵马出征了!

朱文正也是失心疯了,当年攻打江西,他的确有功,用兵确实颇有心得,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用兵之道,大多数时候看的还是堂皇大势,逆势而行的也有,却多半没什么好下场。朱文正之前作为先锋出征,手底下真心跟随他的能有几个,张士诚把他往前头一放,也是为了防止他是诈降,所以,不光没给他多余的兵马,还叫人在一边监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算是有十二分的本事,又能发挥多少呢?

所以,朱文正即便费尽全力,也没能守住城池多久,最后直接被生擒了下来。没办法,他是朱元璋的侄子和养子,其他人可没这个资格处置他。

朱元璋对于朱文正的选择自然是无法理解的,他直接叫来了朱文正,问他为什么要背叛。

朱文正却是一声不吭,他其实后来就后悔了,但是他这样的年轻人,就算是后悔了,也是不肯说出来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心中就没有什么怨气了,实际上,他其实依旧心怀怨恨。只是,理智告诉他,这些怨恨有些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

朱元璋本来就是爱憎分明的人,他一向觉得,自家人最可靠,最能够理解他。就像是打完了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先封赏了常遇春他们这些手下,没有第一时间重赏朱文正,他觉得朱文正对此应该能够理解,毕竟,常遇春他们是外臣,厚待他们,也是做给下面人看的,只要你们为我朱元璋效力,那么不管是高官显爵,还是金银珠宝,那都是应有尽有。

而自家人嘛,就不一样了,要的是实惠,现在先压一压,回头一块算一下,其他人也没话说!

朱元璋打算得挺好,谁能知道朱文正压根不领情呢?这会儿还死倔着不吭声,朱元璋气得简直要杀人。他勉强按捺住自己的杀意,忽然想到,舒云曾经说过王氏的事情。朱元璋犹豫了一下,干脆叫来了王氏。

王氏吓坏了,她本来就是个目光短浅的妇人,对于许多事情都是搞不清楚的,一听说别人功劳没有自个儿子大,就得了比自个儿子更大的官,更多的赏赐,就心中不平。她根本不知道如今天底下的形势是个什么样子,朱元璋早就不是曾经那个因为家里没饭吃,只得自个跑去出家做和尚的小叔子了!朱元璋早就是一方诸侯,手握生杀大权,除了元廷之外,其他的诸侯如今都已经不是他的对手。

因此,朱文正投降了张士诚,又被加官进爵,还得了许多赏赐之后,王氏还觉得有些得意,你朱老四不给我家儿子的,其他人不都得给我家儿子吗?

另外就是,王氏在应天那边,其实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尊重,她又没个男人,朱文正嘛,自恃本事,嗯,还有身份,性子却并不和气,可以说,人缘并不怎么样,便是当年一块儿长大的李文忠和沐英,跟朱文正也不亲近,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几个人家的女眷愿意去逢迎王氏呢,等到朱文正娶了妻子,家里的事情更是儿媳妇当家,就算有夫人外交,也是朱文正的妻子出面,压根轮不到王氏。

而到了张士诚这边,不管是为了监视朱文正,还是其他什么缘故,另外朱文正的一些手下的女眷,也会过来奉承,这让王氏产生了错觉,以为自个真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了,哪知道,朱元璋一来,就将他们一家打回原形了呢?

第29章 马皇后

王氏有着普通小民都有的各种毛病,欺软怕硬,见风使舵,如今一家人都是阶下之囚,她看到朱元璋,立马就跪下求饶,只说自家人被蒙蔽了,这才有了这样的事情。

朱元璋坐在那里,看着自个这个狼狈不堪,涕泗横流的二嫂,一时间无话可说。他早就听舒云说过,王氏心胸狭窄,见识短浅,不管怎么对她,都觉得不足,担忧王氏给朱文正灌输一些不好的想法。

那时候,朱元璋却想着,朱文正是自个一手带大的,哪里就没这点分辨力了,他那个母亲,就是个无知妇人,比起舒云这个义母来,不知道差了多少,朱文正怎么会相信王氏,而不相信他们夫妇呢?

结果如今被打脸了,母子就是母子,不是一个养父母的名分能够取代的,人家就是相信自个的亲娘不会害自己!

朱元璋一言不发,王氏心中恐慌,又开始哭自个的丈夫,见朱元璋还是无动于衷,竟是破口大骂起来。

王氏在那里骂朱元璋假仁假义,骂舒云面甜心苦,别的不说,她这些年也不算是白过,还是学会了不少骂人的话的,但是,她会的也就是这么多了,之后就是在那里拍着大腿开始撒泼,哭自己的男人,哭公婆,总而言之,朱元璋就是欺负他们孤儿寡母,不给他们好过!王氏还在那里说什么上头大伯没了,朱文正就是长子嫡孙,朱家的一切就该是朱文正的云云!

朱元璋的脾气,哪里是会受人要挟的,王氏越是撒泼,朱元璋越是怒火朝天。

朱元璋年少的时候,是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他是幼子,并没有因此得到什么优待,家里头孩子太多了,到了后来,小孩子就是负担。很小的时候,朱元璋就得去给地主家放牛,地主家又是什么好地方了,也就是勉强混点吃食糊弄一下肚子而已。

等到灾荒来了,他这个最小的,又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父母先饿死了,上头的哥嫂谁都不想多养一个小叔子,反倒是出嫁的姐姐偷摸接济了他两回,但是姐姐自家也是自身难保,他这才不得不出家做了和尚。

所以说,作为兄嫂,他们对朱元璋本来也没什么恩义,反而是他二哥死了,王氏带着朱文正过来投奔朱元璋,连朱文正的名字都是朱元璋读了点书之后帮着起的,而朱元璋那时候自个也不过就是个什长,要不是很快娶了舒云,有舒云的嫁妆在,他那段时间根本是养不起几个养子的!

搞到最后,他收留了他们母子,被视作是理所当然,非得他将自个的一切拱手送上,才算是对得起朱家的祖宗?朱元璋听得王氏在那里歇斯底里,只觉得杀意上涌,恨不得直接拔剑杀人了!

朱文正倒真是个孝子,他看着朱元璋已经是脸上青筋直冒,他咬了咬牙,直接说道:“不干我娘的事情,都是我的主意,四叔尽管杀了我好了!”

朱元璋阴恻恻地说道:“好哇,现在叫我四叔了!行,我也要不起你这样狼心狗肺的儿子!你朱文正摸着自己的良心想一想,我朱元璋到底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你了,我养条狗,它还知道对我摇摇尾巴呢,到你这里,是不是觉得天底下什么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呵,长子嫡孙?我呸!别说你也算不上长子嫡孙,就算是,咱们老朱家往上数八代,都是地里刨食的,有什么能传给你这长子嫡孙的?那几亩种不出几斗粮食的荒田?还是一屁股的欠债?”

朱元璋越说越气,他已经懒得再听他们说什么了,直接喝道:“行,既然你们都觉得委屈,那么,就去找不会给你们委屈的人吧!”说着,就想要下令直接将朱文正推出去斩了,至于王氏这样的蠢妇,朱元璋只会更恨,好好的孩子,都让这等愚妇给教坏了!

朱元璋这边刚刚要开口,那边门已经开了。

来的是舒云,舒云对朱文正并没有多少感情,但是她还是觉得,自个不能让朱元璋觉得后悔。

几乎是朱元璋前脚刚刚带着大军出发,舒云将该做的事情安置好了之后,就跟着出来了。朱元璋正儿八经的亲族其实也就剩下朱文正了,李文忠呢作为外甥,在这个时代看起来,毕竟远了一层。

朱元璋这会儿要是在气头上将朱文正杀了,之后想起来,肯定要懊悔,毕竟,他对朱文正是付出了不少感情的,甚至这个感情并不比对自个的儿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