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夜话 第329章

作者:夜雨惊荷 标签: BG同人

李纨笑骂了一声:“你个机灵鬼儿,先生若是没赞誉,你只管说就是了,还在你母亲面前弄这些弯弯肠子。”

贾兰脸一红,挽上了李纨的胳膊:“娘……”

“知道了,知道了,惦记着要见你表叔”李纨揉捏着儿子因为长期练字而生出薄茧的指头,“且等等吧,你表叔一到码头就被宫里面的人叫了进去,听说是皇上要他陪在身边诵读文章。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来,不过你林姑姑却在咱们家。”

贾兰顿时大感失落,“怎么会这样我还以为……算了。”

贾兰有好多的问题等着去问林家表叔,虽然前些日子国子监里好些富家子弟都对表叔有些猜忌,但是大多数贫家子弟却是信任表叔的为人。贾兰并非寒门,但是和这些寒门子弟的关系异常的好,他心里明镜似的,还不是以为自己的表叔是众学子们尊崇的三元及第林致远

李纨见儿子情绪不对,便端了果子碟与贾兰:“我的儿,与你商议一件事儿。咱们院子里每日人来人往,闹腾的很,你的年纪也不小了,很该像你宝二叔似的有个自己的轩馆。娘一直在帮你留意,可那红香圃离稻香村远的很,凹晶馆又过于冷清,可巧你宝钗姑姑向老太太提了一提,老太太竟是应允了,叫你带着暂住咱们家的荣泽表少爷一并住进缀锦楼去。”

贾兰听到母亲的话,厌恶的撇嘴:“罢罢罢,什么宝姑姑,钗姑姑的,我平生最恨藏私纳垢的小人,这种好意我却是不屑的。”

李纨少见儿子说这样刻薄的话,沉声问道:“你一个做晚辈的,如何能这样放肆。”

“母亲,不是我放肆,是那薛家女子实在阴险。母亲还记得我那日休沐,回来时脸色不善?”贾兰见李纨点头,便继续说道:“那日难得的好天气,我就沿着河道往东边行,不多时到了滴翠亭,母亲知道的,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很是个惬意的地方,我将要过去的时候,偶然看见……从另一个方向过去,”贾兰不愿意提到那个人的名字,很是晦气的皱了皱眉,“四面雕镂的窗户关的密密实实,她却没瞧见我,不大会的功夫,有小丫头推窗户,她竟来了个金蝉脱壳,说是看见四姑姑蹲在窗户跟下,她是来找人的。”

贾兰越说越是气愤:“除去水阁子里的人,明明只有我两个是往滴翠亭方向赶,如何会有四姑姑,她分明就是在诬陷,不知道打的什么恶毒的主意。”

李纨一听儿子的话就明白了几分,心中一阵鄙夷。大约是薛宝钗听见了丫鬟们的私语,里面很是有些见不得人,她便接着惜春的名讳要躲过这尴尬。只是心思太歹毒了些

不过一码归一码,李纨仍旧笑着劝慰道:“她不过是个外客,咱们犯不着为了置气委屈自己。况且,你若是不住进去,叫荣泽何处安身?为娘可是拍着胸脯向你林姑姑做的担保,说你定然能照顾好荣泽。”

贾兰狡黠的一笑,趁机“勒索”道:“我若依了,母亲可要应允儿子一个事儿。”

李纨一改刚才的和颜悦色,满是阴沉的说道:“若是为了教员一事儿,你趁早死了这条心。”

“母亲……你怎么这样顽固”

李纨哼道:“这不是顽固,而是为了你的前程着想,你们祭酒大人也是,若是缺了人手,只管从寒门子弟中挑拣便是,做什么要叫你一并去,连带着你的心也散了。”

贾兰倔强的看着母亲,眼睛里闪过坚定的光泽:“表叔曾说,天下读书人不分高低贵贱,不分高门寒门。”

李纨看着儿子梗着的小脑袋,心中长长叹了一口气,这孩子越大越不像他的父亲贾珠。几年前尚小,老太太、二太太只一见兰哥儿便要生上许多的伤感,就是因为这孩子与死去的丈夫极为相似,连脾气也是一般儿,娇贵中还有些胆小怕事,只知道一门心思的读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兰哥儿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日叽叽喳喳在自己面前说外面的世界。说倪老先生,说莲花胡同,说寒门士子……兰哥儿的眼界是越加的开阔,可是口中时不时的就念叨他那个林表叔。

若李纨哪句话不对了,兰哥儿当即就会说:表叔是这样讲的,表叔才是对的。

及至林致远中了状元,儿子对他的敬慕简直到了巅峰,李纨毫不怀疑,兰哥儿对他爹爹的惦念只怕远不及对林致远来的频繁。

李纨心中既有酸楚又有欣慰。

这会儿,兰哥儿像个大人似的与自己交谈,为的事情也离不开林致远。

自打林家办了那个童学桐花书院之后,不到两个月的光景,其美誉是响遍的京城,一开始还只是贫家少年登门读书,好些人都是冲着那每月二两银子去的,虽然进门的条件苛刻至极,但是先生负责,不到半个月,少年们就像脱胎换骨似的大变模样。后来有吏部尚书的孙子进书院读书,那小子是远近闻名的泥猴儿,年纪不大,但是脾气犟得很,谁也不服,在尚书府也就是老尚书大人舍得揍上**掌,余下的夫人太太们都娇惯着。

老尚书一狠心,得,你们这些女人不是下不了手嘛,我找个人下手来收拾。

尚书的小孙子进书院第一天回家,屁股就红肿的老高,小脸黝黑,往日要人追着喂饭,这会子也不用了,自己捧着个小饭碗埋头苦吃,又是夹菜,又是夹肉。

给尚书夫人瞧得这个心疼呦,叫嚣着要去砸了书院。还没等嚷完,就被吏部尚书一声厉喝给呛没声了。第二天一早,这小孙子没等人催,自己跑到前厅等着管家送他去书院了。

惊得一干人目瞪口呆。

一个月之后,老尚书夫人见人便夸,逢人便讲,那桐花书院如何了得,自家小孙子如何争气……一时间,书院是名声大噪。

李纨听人说的时候只当是个热闹,可谁承想,有一天儿子回来告诉自己,祭酒大人找国子监里那些优秀的寒门子嗣到桐花书院去做教员,一月八次,只教三个时辰便可,桐花书院愿意支付这些弟子们五两的酬劳......

PS:喜欢兰哥儿的人有木有~~

正文 第三四一章 薛宝钗游说救薛蝌

第三四一章 薛宝钗游说救薛蝌

李纨劳心费力的将贾兰抚养长大,可不是盼着儿子浪费了大好的光阴去赚那紧巴巴的五两银子,扪心自问,李纨还真没将这点钱放在眼里。她虽说是个寡妇,但是老太太可怜她,每月比照着老太太的月例,贾珠生前又得王夫人的疼爱,那些金的、银的没少往自己屋子里般,但看贾宝玉现在的情景便可知当年贾珠的奢靡。

这样的省吃俭用,再加上近来大观园里分配了活计,她们稻香村里的东西除去自用,余下的都可变卖做钱。黄泥矮墙里的几百株杏花,一到四月间,便如同喷火蒸霞一般。更别说还有桑、榆、槿、柘等各色树枝新条,结了果子,这可不都是钱?

李纨一分钱都舍不得多花,却从不在吃喝衣食方面委屈了贾兰。

“兰哥儿,那教员有什么好的,不说耽误着你的正经功课,只说童学里都是半大的孩子,能听懂什么,你纵然是去了也只是对牛弹琴。”

贾兰并不服气,“古书曾有箴言:读书万卷,行路万里,母亲不叫我出去闯荡闯荡,如何知道天下之大”

李纨笑道:“你外祖是国子监祭酒,少年得名,并不比你表叔差哪些,他读书时何曾做过这些俗事,还不是照样被仁宗皇帝大加赞誉,赐了咱们李家百年清誉的匾额。”

李家是金陵大姓之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这一点也是李纨最骄傲的一点,单凭这个,贾家的众多媳妇妯娌们便不敢小瞧她。

贾兰对母亲的劝言并不领情,只说到:“母亲听了儿子的话别恼,只是有些事情不吐不快。外祖父正是只读书,不知人情冷暖,才叫李家到了今日这般光景……”

“住口”李纨怒喝道,“你越发没了读书人的体统,连你的外祖也敢任意污蔑”

说着就喊银蝶的名字:“银蝶,将戒尺拿过来。”

银蝶和送东西回来的素云一直在门口伺候,早就听得了里面的动静,这会儿见李纨要找戒尺,忙进来求情。两个丫头一见李纨面色涨红,便知道这是气的不轻,素云忙给贾兰使眼色,银蝶便抱着李纨的大腿苦求道:“奶奶好歹给少爷留些面子,西厢的婶娘、姑娘们若是听见了,叫少爷今后如何出门儿。”

李纨气哼哼的骂道:“他连自己的嫡亲外祖都敢玷污,还怕什么丢面子,我今日就代你爹爹教训教训你,叫你知道读书人该有的礼节。素云,我的戒尺呢”

贾兰少时读书稍不用功,便会叫李纨好一顿惩戒,一根藤条小戒尺还是贾珠那时留下来的玩意儿,李纨坚信棒下出孝子,孩子是不打不成器。然而自打兰小子中了秀才,这戒尺便被李纨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还当着素云等人的面笑言,将来把戒尺当个传家宝,留给贾家的好子孙们。

素云哽咽的看着贾兰:“少爷,你说句软和话求求奶奶吧。”

银蝶也眼巴巴的望着贾兰,抱着李纨的手并不松开。

“母亲”贾兰深深的鞠了一躬,“儿子的话虽然不敬,但句句都是实心实意。请母亲仔细想想,李家是世代的书香门第,族中长辈不分男女皆通史书,擅文墨。李家虽然贫寒些,但是并不乏秀才、举人这样的功名。哪知道到了外祖父的时候,只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很不令母亲、姨母们读书,至此扰乱了家中学风,连带着舅舅们也无心上进,日日寻乐。只可怜李家百年的基业就这样丧失殆尽……”

贾兰每说一句,李纨的太阴穴便突突的跳动一次,银蝶、素云两个大气不敢喘一下。

上一篇:聊斋手札

下一篇: 清色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