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色莲华 第65章

作者:深海人鱼 标签: BG同人

  藤?他挑了下眉,不用说,东西肯定又是来自她的那个秘境。“你的生日也快到了,想要什么?”

  她歪着头想了一下,现在是康熙五十五年了,她记得过五十六年西藏战事就要起了……这位估计会很忙,“那天全家人一起出去野餐吧?”她看他。

  他点了点头,礼物还是送稀奇的动物或植物吧,她喜欢。

  “晚上记得回来用膳。”她叮嘱,全府的女人都等着这一顿饭呢,不然没机会送礼物表情意,可不得找到她这儿来?

  “知道了。”他无奈地应着,他也是需要尽义务的。“有空多带冰雅和安康到慈宁宫给太后请安吧,老人家近来精神不太好,常常说话说到一半就睡着。”

  皇父与太后母子感情融洽,对这样的情况很是忧心,常不由自主地同胤禛说起,好在只是精神不济,没什么病痛。

  历史上的仁宪太后是在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崩的,看来她虽然孝敬了不少水果吃食给慈宁宫也不过令太后的身体少受病痛折磨……想到太后对她的关爱照顾,她有些黯然,“放心吧,我会的。”

  雍亲王的三十八岁寿辰,还未到日子就有不少旗下属人及朝中官员打听,寿礼也早就陆续有人送上……胤禛一律以不是整寿,加之现在西北不稳,无心大办为由推拒了不少“好意”。苏宜尔哈知道他如今在朝上太过惹眼,行事更为低调谨慎,便也小心翼翼,逾制的东西不收,打眼的礼收下后必找由头回送一份相当的礼……

  早在昨日,府中管事下人都得了赏钱和额外分发下来的米、鱼、鸡、羊、酒(这个当值是不准喝的),堂院也清扫装扮得分外亮堂喜庆。

  午后,女眷们已妆扮一新纷纷扶着丫环们来正院厅堂了。苏宜尔哈到的时候差点被那花团锦簇的美丽晃花了眼。

  “侧福晋来了!”喜塔腊氏停下了说话站了起来一脸恭敬喜兴地说道。

  苏宜尔哈朝她笑了笑:“没想到你们来的这么早。”这位喜塔腊氏自进了府就明火执仗地处处奉承她,苏宜尔哈虽然不想多一个敌人,但对着这么明晃晃的拍马也实在喜欢不起来。只好秉持自己一贯的待人处事,淡淡的,不喜也不怒,既不驳斥她也不跟她热络。久了,喜塔腊氏倒也收敛了几分,早先众人因她的态度而对苏宜尔哈眼露嫉恨的目光已转向对她的嘲弄了,不过对着苏宜尔哈依然恭谨。

  苏宜尔哈对与耿氏分坐众人之外的武氏道:“你怀胎月份尚浅,自己小心不要太过劳累。”

  “多谢侧福晋关心,婢妾省得。”有过一次惨痛经历的武怡宁自从又有了身孕便处处小心,如果不是爷的寿辰不好不出来,她还真想待在自己的屋子里不来呢。

  “就是啊,还是小心点好,免得重蹈覆辙。”乌雅氏轻笑,垂下的眼睫遮住眼里的嫉妒,她自四十七年生了四格格后就没再怀过,本就不得宠,倚为依靠的德妃如今又说不上话……在雍亲王府的生活可没以前顺畅。

  武氏闻言脸一白,双手不自觉地移在腹部,遂又挺直了背,目光坚定地直视乌雅氏:“妹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说府里还有人想要谋害皇家子嗣吗?”

  乌雅氏被这话堵得,心头好一阵没缓过气来,府中谁不知道爷最恨人在子嗣上动手脚?回“是”的话接下来的话肯定吃不了好,回“不是”的话便是自打嘴巴!思来想去无话可回,只能“哼”了一声,将一腔的气力发在指间的丝帕上。

  坐在一角地宋氏捏着手帕捂在嘴边轻咳了一下,掩住一丝笑意。

  李氏平日总要为难一下亲向苏宜尔哈的武氏耿氏等人,这时却凝着张脸端坐不动,实在令年氏暗自诧异,不由往她那儿看了几眼。

  年氏是个很有心计的,进府不久就敏感地察觉到苏宜尔哈的不易讨好,连爷也没想像中对自己另眼相看——她原以为凭着自己的容貌才情家世至少能夺得三成宠爱,只好改弘易辙,一方面恭顺行事,府中位份比她高或与她持平的女人太多,她的优点反而成了她们攻击的理由(嫉妒啊嫉妒);一方面争取得子——她成功了,但她没想到爷会那么敏锐寺察觉到她的手段,伤了他的自尊,自己失去了邀宠的机会,只能慢慢弥补这裂痕了。幸好,她一举得男,虽然有些缺憾但她已比别人多了依靠,算是在府里站稳了脚跟。但是还不够,既然钮祜禄侧福晋那边靠不上,以她的容貌就算靠得上她也不会选择的,李侧福晋才是她的目标,在李氏这边,她容貌才情无人能比,有她暗地里支持,生有二子的李氏应该能与钮祜禄氏争一长短,只要她们斗起来她就能寻机得利……可惜,这李氏太扶不上墙了,不但屡屡失败,如今连往日的气焰也没了。

  相比乌雅氏的失势,她在府中的地位随着她诞下八阿哥(福惠)及她二哥年羹尧的官运亨通而愈加稳固。如今,她已看出,皇上有意将大位传予爷,所以她更要小心谋划,与她二哥一里一外,二哥争取在朝堂为爷立功成为她在府中得爷看重的筹码,只要有了这筹码,她就不愁没机会从钮祜禄氏手中夺得爷的宠爱,再生一个阿哥……将来,也有望争得大位!

  只是这机会,什么时候会来呢。

  “阿哥们来了!”

  二阿哥弘昀、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晔、五阿哥弘晗、六阿哥弘昼走了进来,朝李氏和苏宜尔哈行礼道:“给钮祜禄额娘(额娘)请安,给李额娘(额娘)请安。”

  苏宜尔哈和李氏忙叫他们起来。

  待他们又见过了宋氏耿氏等人,苏宜尔哈才问:“可去给福晋请过安了?”

  “请过了。”弘晔走到她身边,“额娘,阿玛什么时候到?”

  苏宜尔哈看了看厅里的西洋钟:“一会儿吧,怎么,肚子饿了?”

  “我怕弟弟妹妹们肚子饿。”他理直气壮地说。苏宜尔哈似笑非笑地瞅了他一眼,明明就是想着吃那道“佛跳墙”,没见他口中的弟弟妹妹身边放着水果点心啊。弘昼几人可能也知道他的想法,都捂着嘴笑呢。

  正要说什么,外面的有人禀:“苏公公来了。”

  “快让他进来。”

  “见过钮祜禄侧福晋、李侧福晋……”苏培盛进来后行了一通礼,说道:“主子让奴才先回来说一声,皇上留主子有事商议,让福晋和阿哥格格们先行用膳不必等他了。”

  “苏公公可知是什么事——”

  苏宜尔哈看了出声的喜塔腊氏一眼,打断她的话:“朝堂上的事不是我们内眷该打听的,苏公公即管去吧,我们知的了。”如果不是大事,康熙也不会在这当口留下领导大人商议事情,是战事要起了吧?

  她猜想的没错。

  这事要从康熙四十四年说起。当时,桑结嘉措和拉藏汗(硕特蒙部控制西藏)发生冲突,桑结嘉措败亡,其所立的六世□仓央嘉措也被拉藏汗指为伪六世□,请予“废立”。康熙准奏,命将仓央嘉措解送至京师。但很奇怪的是,仓央嘉措在解送途中,在青海地界“绝然遁去”,不知所终。

  桑结嘉措败亡后,他的余部逃到了策妄阿拉布坦(准噶尔)那里去求援。而准噶尔部众在康熙五十四年就骚扰哈密(西藏),朝廷已准备派兵征讨。

  今次是朝廷得到消息,策妄阿拉布坦侵扰西藏,拉藏汗被杀。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天要改卷评分,更新可能没办法正常,亲们见谅哦:)

另,历史上的准葛尔入侵西藏是在康熙五十六年七月,这里提前了,呵呵,一切为了剧情。。。。  

115、谁掌兵权(下) ...

  拉藏汗被杀,不但使得西藏陷入一片混乱,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四川、云南和青海等地的安全。策妄阿拉布坦在噶尔丹被消灭后,对清朝很是恭顺,但却暗地里收拢噶尔丹的余部,试图恢复准葛尔部原先的威势。此人不除,西北难安。

  这件事,大清是不能放任不管的。

  早有准备的胤禛很适时的献上有关于西藏方面的地形、气候,及行军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并趁机建议设立军机处,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有关于西藏方面的资料也就罢了,朝中数得上号的将军统领们看后无不拍手称好的,有了它,出兵西藏便更有把握。至于军机处,康熙仔细阅读里面的一些制度后以一位封建帝王的政治敏锐立马察觉出它不但可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还使君王集权很大程度得到了提高。他现在虽然明意立胤禛为继承人,也大力栽培,可毕竟坐在龙椅上的人还是他,他是不愿看到自己选择的继承人有丝毫不尊重自己的权力、迫不及待想登上帝位的举动的,胤禛这个时候献上军机处表明了皇父尚在他没有揽权的意思……很好。

  老四没有被权势迷花了眼,对自己依旧纯孝,不枉自己赞过他忠君、体国!而且单看这军机处的设立便知他实在适合这个位子,自己并没有选错人,康熙唇角绽出微笑,手中朱批缓缓写下:准奏。

  考虑到当时蒙古各部都信仰喇嘛教,如果让策妄阿拉布坦控制了西藏喇嘛教的话,后患无穷,康熙、胤禛和几位大臣商议后都觉得战事还是速决的好——实际上国库这几年虽然丰裕了不少,可也经不起持久战役的耗费。

  出于对此次战役的重视,康熙决定派皇子出征,可是选谁呢?若是一般的将领也就罢了,皇子兵权过大可是件危险的事,胤禛必是要随自己坐镇京师的,年长的皇子若有了军功对他来讲是个威胁,只能选没建过什么功劳、威望不足的皇子……老八以下,在兵部领过差、在兵营滚打过的只有老十三和老十四两人,老十三自己之所以打压得这么重是想磨他的性子将来留给老四大用,此时不宜将他捧得太高,老十四么,野心太大,就怕他兵权在手会不安份……

  而且,从热河回来时的那次刺杀,那些刺杀的死士无一活口,死无对证,可是只要他是个人,只要他身在大清,做为皇帝想查一个人的身份有何难?结果那些人的身份却很模糊,只能说是历年灾荒逃难的孤儿,被不知名的人收养,训练成死士、杀手。在他们死后,训练他们的人还有平日里照顾他们生活的人却在短短两天内死的死消失的消失,也没人知道那些人的来历。

  不过自己派的人毕竟是专门做刺探稽查工作的,追查的过程中有一个死去的嫌疑人据说跟老十四的门人有过接触。当然,也不乏有人栽赃……不过,老十四有夺储的心思是错不了的。

  若真是老十四出的手,让他留在京城只怕早晚也要生事,不如将他调得远远的,也省得给老四添乱!怕就怕尾大不掉……

  唉,这些儿子没一个让他省心的,把兵权交给谁他都不放心!

  可思来想去,还是老十四最适合,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三十岁),兵法谋略也不错,有练兵经验……就他吧,只是要好好安排一下随军的将领,皇室宗亲里也拨些人去锻炼锻炼,一方面牵制老十四,一方面给年青人建立功勋的机会。

  胤禛回府时天色已黑,他心里有数这次领兵的人八成还会是老十四,不过皇父不问的话他不会在领兵人选上出声的,他所担忧的皇父必定也有想到,他不想多此一举,给人揽权的印象。

  上辈子皇父都能提个年羹尧来节制老十四了,这次也不会轻轻松松地让老十四手掌兵权,龙入大海。

  到达前院,苏培盛机灵道:“主子,福晋们只怕还在正院厅堂里等着给主子恭贺寿辰呢。”

  他这才省起寿宴的事,脚下一转,往正院厅堂走去。

  “王爷回来了——”早有奴才跑进去通报。

  早用过晚膳,强撑着与人聊天的苏宜尔哈松了口气,招了个小丫环让她去通知武氏,便领着众人迎了出去,“爷,您可终于回来了,用晚膳了吗?”

  “再吃点吧。” 胤禛说道,“一起用?”

  乌雅氏等人自是点头,苏宜尔哈无奈,只得相陪。上菜的会儿功夫,弘昀带着弘时弘晗弘昼、弘晔带着冰雅和弘晨到了,其他阿哥和格格或走或被嬷嬷们抱着也都陆续进了厅里,每个人手上都捧着自己认为最能代表自己孝心的礼物给胤禛祝寿。

  弘昀献上的是自己手抄的经书一部,亲绘的花鸟万寿图一张;弘时献上的是康熙赏赐的一块端砚;弘晔献上的是自己亲手雕的孩童捧桃握芝杯一对,杯上三个小孩捧桃握芝的可爱模样活脱脱是他们兄妹三人的模样儿,胤禛看得内心一笑,材料是上好的一块绿檀木,雕工也还不错;弘晗献的是一对绿玉小狗狗;弘昼献的是一块鹤鹿玉雕纸镇;弘晨是苏宜尔哈帮他准备的一个画有松梅图景的鼻烟壶;福惠则是年氏帮他准备的一串五彩玉葫芦;大格格的寿礼则附在纳喇家送来的寿礼里边,是一套她亲手做的袍子并鞋、帽、袜等;二格格三格格也帮着乌喇那拉氏给他做了一身衣袍;四格格阿琳还小,只做了一个荷包;冰雅年纪虽比四格格小了两岁,却是个静得下心的,绣技也是苏宜尔哈手把手教的,一个亲手做的香包也是似模似样,虽然看上去不怎么精致,不过还是很得领导大人的喜爱,因为他当下就将香包系在了腰上。

  寿礼虽然不是很名贵,不过胤禛十分高兴,特意吩咐苏培盛将它们好好收起来。

  夜已深,各位阿哥格格献完了寿礼便被遣回了自己院里休息,苏宜尔哈觉得领导大人今晚可能会歇在正院,便率先告了退。

  她真的很累,不是事多劳累,而是一整天跟这些女人在一起,说些含酸带嫉的话语,不然就说些流行的衣服首饰和生活琐事——这些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是聊的人不对啊,如果是好友闺蜜那可能会很投机很放松,可跟表面融洽私底却相互防范甚至下绊子的女人……还要力使中间不出半点差错,真是精神高度紧张。

  苏宜尔哈一走,其她人紧张了,本来准备来长篇动情的呈礼感言,这下不得不缩短。然而她们行礼告退的动人身姿、幽怨妩媚的眼波没能引起心目中人的注意,待她们献完了寿礼便大步去了乌喇那拉氏屋子里。

  乌喇那拉氏阖着眼眸半躺在榻上,桃叶正在给她轻捶着腿,见他进来忙起身行礼退了出去,乌喇那拉氏若有所觉,睁开眼睛一看是他,苍白的脸上随着她绽出的笑颜焕发出一抹光彩来。“爷,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今天精神怎么样?”见她想要下床,胤禛阻止道:“身体不好,不必下来。”

  “今天是您的寿辰,臣妾也没能尽上半分力,行个礼还是要的。”

  “又不是整寿,不过家里人吃个饭,行个意思。”胤禛拗她不过,只能无奈地受她的礼,心中喟叹,至亲至疏夫妻就是如此吧。

  乌喇那拉氏却早知他是忙到天黑才回的府,见他无意多说,便宜将话题转到两个女儿身上:“待过了年,殊兰和耶布淳格也十三岁(虚岁)了,她们的亲事我实在放心不下……您可有什么想法?”

  “她们还小,亲事等及笄再议不迟。”女子早婚早育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利,生下来的胎儿也不够健壮——这是他从苏宜尔哈那儿听说的,后来他问了苏太医知道确实如此,因此明知乌喇那拉氏的意思他仍不乐意地蹙紧了眉,“再说她们身为嫡女,皇阿玛那可能会有想法。”

  乌喇那拉氏自然知道自己的丈夫很大可能继承皇位,可是高贵的身份对她的女儿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远嫁蒙古的公主早逝的还少么,尽管这是宗室女的责任,不过,还是有例外的不是么?她不能让她的女儿去受那个罪!

  “爷,想个办法吧,更根不是嫁给纳喇家了么,就看在妾身久病的份上,看在早去的弘晖的份上,让她们……留在臣妾看得到的地方……”乌喇那拉氏跪在他脚边泪水直流地哀求,“臣妾知道,她们有责任远嫁蒙古,可是殊兰和耶布淳格性子娴静,身体也不是那么健朗,嫁去蒙古怎么熬得过啊!”

  她们的身体不健朗那他其他的女儿就身体健朗了?大清以前的公主就身子健朗了?身为嫡女,那是她们的责任!可是,想起弘晖,再看着眼前拖着孱弱的身子哀哀诉求的嫡妻,胤禛心中一软,“我想想办法吧,不过两人一起留下的可能性不大,你做好准备。”

  乌喇那拉氏萎坐在地,手心手背都是肉,要她选哪个都是割她的肉啊!可她知道,这确实是最大的极限,两个嫡女都留嫁京城太让人非议了!不说公主,宗室女指婚蒙古的比比皆是,以爷如今的地位,这是推脱不了的使命。

  翌日

  康熙在朝上破格任命贝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用正黄纛,亲王体制,称大将军王,率师西征。并亲谕青海厄鲁特各部:“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与我当面训示无异。”

  十四阿哥一听旨意,猛地抬头,灼灼的目光直视前方,他没听错吧?!然而朝上百官、其他阿哥投来的钦羡的目光让他知道,那确实是真的,皇父选中的人是他,真的是他!!当得起大将军王的,不是四哥,不是八哥,不是老十三……是自己!!!

  “儿臣遵旨!”十四阿哥强捺心中的激动,出列跪拜。

  皇阿玛,皇阿玛谕令西北各部遵从自己指示,自己的话与皇阿玛当面训示无异!!!

  他心中不能自制地油生一股骄傲,在所有的兄弟里,除了被圈禁的二哥,有谁能得此荣耀?!连四哥也比不了!自己在皇父心中还是很有份量的!自己还是很得皇父看重的!额娘说得对,皇父如今身体硬朗,再活个十年八年没问题,自己一定能等到那一天,建立天大的功勋,继承皇阿玛的位子的……

  与十四阿哥的激越不同,胤禛冷静地听着龙座上的康熙亲点的一个个领军人选:有信郡王德昭、顺承郡王诺罗布第四子锡保……有上辈子第一次领军出兵西藏并战败身亡的西安将军额伦特、有自己的属人镶白旗镇安将军玛奇……还有勇武伯长子完颜.佳珲。

  跟在信郡王名下的还有五弟(胤祺)长子弘升、七弟(胤佑)的长子弘曙……和苏宜尔哈的弟弟毓淇。二十一岁的弘升是因嫡母已有嫡子,世子之位是不行了,想要出头唯有搏取战功,二十岁的弘曙(庶出)则是为了顺利继承世子之位才上的战场,而毓淇呢,初生牛犊不怕虎,才十三岁就跑来跟自己说要上战场,怪异的是苏宜尔哈虽然担心却并不阻拦,连凌柱也听之任之。

  反正自己也跟德昭说了,实在不行再将人送回来,就当是历练吧。

  ……

  再听下去,年羹尧果然如预料中的提前两年被任命为四川总督,而接任四川巡抚的蔡珽是皇阿玛的心腹,也倾向自己,四川的布政使载铎也是自己的门人……

  他的唇角忍不住微微勾起,老十四,你的考验还在后头呢。

  出师典礼极其隆重。

  京城黄土垫道,香案遍布,康熙亲授十四阿哥胤祯天子剑、大将军印信,奉节出京,提调古北口、绿营、江南大营各地十万雄兵,向陕西集结,兵发青海,直讨叛逆。

    

116、大军出发后的日子(上) ...

  十三岁的毓淇自请上战场,说不担心是假的,这个弟弟是她怀抱着改善母亲在钮祜禄府的地位处境的期待出生的,是她从他还在母亲肚子里时便用心照顾到自己出嫁,出嫁后仍时不时接到府中照看着长大的……她在他身上投注的心血其实不比弘晔弘晨他们少。

  以前给母亲章佳氏武学秘笈时,虽说是凌柱可以练,可到底她真正要给的人是她的弟弟,以及他们未来的子孙后代。

  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毓淇的资质,他不但武功练得好、兵法谋略纯熟,连文章也是很得先生夸奖的,可惜为了她这个姐姐他小小年纪就选择了上战场,只因钮祜禄府的人脉在军中,家族的根基只能在军中发展,出了一个端海做文官已经够了(以他的能力这个官也不会做得太高),一个家族如果要长久地在朝中屹立不倒,除了要有人才,还不能文武全面发展,那是君王大忌。而且,想要立功,最快的方法当然是上场杀敌了,从文的话,即便像年羹尧那样的(在清朝的升迁制里跟坐直升飞机没两样了)最少也得十几年。

  “姐姐,阿玛当一个太平盛世的二品护军统领是可以的,只是以他的魄力和才能上战场还是有些勉强。姐夫在军事上的力量还是有些薄,太过倚重年羹尧的话那年格格说不定将来会给姐姐气受……我决不允许那种情况出现,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也能成为姐姐的依靠。”对于毓淇来说,苏宜尔哈虽然在他幼年时就嫁出钮祜禄府,但他却从未与她有生疏之感,仿佛天生的,一见就亲密,一见就喜欢,一见就依赖。更何况,额娘常常对他讲,他在她肚子里时姐姐就多么照顾他,期盼他的降生,出生后更是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并不比章佳氏低。

  “你还太小了,上战场……额娘和家里人都会担心。”弟弟第一次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的成熟让苏宜尔哈有些惊讶有些欣慰和心酸,欣慰的是弟弟终于长大成为一个能成熟思考,可以被家人依靠的男子汉,心酸的是他才十三岁,这么小就要强迫自己长大,这也罢了,战场上刀剑无眼,就算以他的身手可以安全无虞,但能躲得过别人的算计么?!

上一篇:红楼夜话

下一篇:清穿之乌雅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