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红楼之带着空间的林奶奶 第78章

作者:风风雨雨 标签: BG同人

林老太爷你实在是太伟大了,瞧,人家都知道你的一贯作风问题了,把林海给脸红的。

……

“伯建兄这是?记得林家与你家并无姻亲。怎么对此子如此看重?”

烛光摇曳的房里,两个中年正在下棋,其中一个就是下午与林海说笑的李颂。

“虽无姻亲,却也算得上世交。京城林家,厉害着呢。”

放下一字,李颂头也不抬的说道。

“哦?我常年在外,知道的倒是不多,这次能调任金陵,还是你的关照,不然恐怕又是什么偏远之地了。”

原来这个青衣中年就是此任的金陵知府崔时。

“你啊,好好的和那几家教什么劲。”

心中感慨这个同年的倔脾气,要不是得罪了人,就凭他的政绩学问,怎么会到了今年都四十来岁的年纪,才在李家的中调和下升了从四品。他可是当年的榜眼啊!

“这些个世家子弟,有几个好的,纵奴行凶,欺压良民,哼!”

这个知府还是有些嫉恶如仇的意思的。当然也不是傻子,不然也不会年年政绩优良了。对待世家子弟也有自己的一套看人标准。

“也不是所有人都是不好的。就说这个林家吧,这才是真正的世家。你说的那些,不过是近百年才起来的,有些还都是些莽夫出身。”

里颂开始普及世家知识了。当然文人看不惯武人粗鄙也是有的。

“这个林家说来也有数百年的传承。族地就在苏州。你若是有幸去过李家祖院,就能看到满满一个院子的进士牌。”

就这一句就把崔时说愣了。一个院子的进士牌,那是什么底蕴啊!

“一院子?”

“嗯,一院子,据说有近二百八十块。这也是我有一次看到苏州县志才知道的。林家从未对外宣扬。由此可推论这一族人又有多少举人,多少秀才?林家人丁不算兴旺,据我所知一家能有两三个子嗣就算不错了。可就是这样还能有如此辉煌,可见林家子弟的秉性如何。”

这是李颂到了江南才知道的,也就是这时候开始才下定决心和林家成为世交的,这样的人家再不结交,他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傻子。

“不简单啊!你说的不错,这样的人家才能称之为世家,江卿之家啊!”

崔时也很是感慨,这样的人家比那些成天的宣扬自己富贵的功勋不知道高上多少倍。哼,这才是香传家呢!

随即又有了疑惑:

“可是听说京城林家除了二老爷林讯是进士出身,不是几代没有科举吗?”

“你呀,真是个傻的,当年林家这一支的祖上因开国之功封了靖安侯,你说要是接着几代再科举入仕,皇家会怎么想?有时候太争气也是种错误。”

这就是世家的处事知道,崔时贫寒子弟出身,对这些是没有感悟的。果然这话一出口,崔大人一脸震惊。随后是恍然大悟。

“确实如此,开国不久,官员奇缺,正是世家做大之时,怕有功高震主之嫌。”

“是啊,所以林家那一支在京城安享富贵,苏州这里也只有零星几人出仕,以求保全。直至如今,承平日久,世家勋贵宗亲,各有根底,此时林家再次入仕,已经不再令人侧目。反而是一片上进兴旺家族的架势。最起码依着上皇和今上对林家是会多加关照的,就是以后…只要林家不卷入夺嫡之事,只怕三代不愁了。”

李颂也很是羡慕林家如今的兴旺之势,家里几个小子虽不是什么纨绔子弟,但却不是什么读的料,能考个举人就不错了,看来要想想后路了。也许做个耕读传家也是不错的。总要为子孙后代留点资本啊!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嗨,到底是底蕴深厚的人家,这看的就是远,这开国百年,多少当年的显赫之家如今不知所踪,就是留下的这些,又有多少已经摇摇欲坠,这林家端的是好谋划。目光长远啊!”

崔时读了这么些年,做了那么多年的官,走了那么多的地方,看得多了去了。这时候李颂一点就透。

“不止如此,你可知,林家在京城有一座山,那山顶小半年积雪,林家在那里种植了雪山紫米,有用山上雪水,灵药制成雪云酒,都是滋补良药,常年都有内务府采买。除了他们家,几乎无人种植成功。”

“这,这,这就是你所说的三代无忧?”

“哪里是这些,听说种植之事,林家每年都会提供种子让内务府找人种植,不过是收获太少,但总有一日可以成功的。林家也没有藏私。就他们家那些精明人,怎么会做那样的短浅之事,如今既然占了先机,已是的了天大的好处,若在霸者种子,那就是取祸之道了。主动送出种子,反而让那些得了的人家欠了人情。”

林家的这一手也是林老头示意的,这老狐狸出马还能有错?李颂知道的时候是感慨不已,几家教好的人家那都是林家现任家主林诚亲自送来的。还说了种植之法。就是李家如今也在种植,只是十亩地才得5石,太少了些,不敢多种。想起那紫米的味道,李颂还是口齿留香。继续道:

“关键是当年上皇曾感慨林家教养子弟很有章法,让皇孙们每月与林家子弟相处一二天。多年下来,虽说林家不参与皇子之争,但与各府皇子皇孙关系甚好。”

“按你这么说,林家对诸皇孙还有教导之恩?”

崔时有点傻了,这可是玩大了,天地君亲师,这下子林家果然稳妥了。

“可不是,再说,你再看看这些年的进士名录,有多少林家族子弟中举,又有多少人已经选官,多少人在各州府县任职。不知不觉林家已经起来了!家父曾言,恐怕二十年后,林家就会恢复当年的风光了。而且可能更盛,要知道如今的林家已经文武双修,武举也是一条出路了。”

这一番的展望,让崔时更是无语。心里不禁暗想:什么是世家,恐怕只有这样的人家才能称得上是世家,不倒的世家,怪不得能传承数百年。看史上那些王朝又有几个数百年。能有300年就不错了。等等 ,不对,这样说来,哎呀,厉害啊,这是按照王朝兴替在安排家族处世变化啊!新王朝开国求稳,太平盛世求兴,乱世求隐。这,这,这!崔时偷偷看了一眼李颂,莫不是他们也想到了,所以想跟着林家走?嗯,我是不是也要想想了?反正先交好了再说。

69十项全能

在李颂带着林海见过崔时之后,林海投入了准备乡试的阶段。崔时是榜眼出身,对于文章,八股等等的应试经验给了林海很多的帮助。虽说在京里的时候也有翰林,学士给他指点,但这一次是特别针对他院试的文章做的辅导。对林海来说更直观一些。也明确了自己的温习方向,对崔时很是感激。

崔时也很满意,他看到了林家兴旺的原因,子弟谦逊,温润有礼,学问深厚,不骄不躁。这才是世家风范啊!

到了5月的时候,林家这次准备参加乡试的人大多都聚集在了这个宅子里了,参考的人员增加到了11个。

追根溯源这也是米米的功劳。当年在雪山紫米开始能种植后,林老太爷就开始每年送些到苏州,最初只说是大雪山来的贡米,滋补养身,给族中老弱养身子。这送礼都是有礼单的,再说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所以即便宗长有心私留也不可能,还要尽量的公平。这可是贡米。谁不想要啊!看着就是稀罕的东西。

于是乎,每年一次的发米也成了宗长,族老们的头疼事。特别是在几次食用之后,它的良好补身效果,让族人惊喜。让不过有一点是族人都认同的,那就是给那些身子羸弱的孩子食用,这才是林家的未来。还有产妇坐月子时可以得一斤养身。

等到自己能种植了,那林老头就更是大方了,一送就是好几石,并说明了种植条件。宗长一看,好吧我们没有这个条件,但是我们也不能白的你们的东西,每年都搜集些南方特有的东西,或南货或药材等等,不停地往京城送。

几乎每家有点京城不易的的东西都会不自觉的存了,好做回礼。如此一来,两边更是亲近。有时林老头也会送些灵酒,虽只是三等的,不过已经很是不错了。宗长一般都是在祭祖宴会的时候拿出来给大家喝。

这喝酒的都是林家的子弟,特别是有出息的,读的好的,或是为族里做贡献的。这样一来这些人也等于是每年一次得了灵酒的滋养。再加上偶尔的灵米,这些人的身体也渐渐康健起来。

大人健康,那生出的孩子也会健康不少。这些年下来只要是出生的孩子大多都得以存活,林家子嗣不丰的情况也有所改善。这让林家族人都很高兴。

再加上如今的林家几乎每个孩子到了5岁除了上学习文,还要到族学去学习剑法,内功。身体素质蹭蹭的往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