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红楼之带着空间的林奶奶 第82章

作者:风风雨雨 标签: BG同人

林诚走进一看老爹的架势,嘴角就有点抽抽。却不好说什么,老头这是在给自己儿子费神,难道还不领情不成?

“我想过了,那是庄子的,可能道祖不喜欢,还是道德经好,太清圣人的书啊!绝对正宗,来来来,你也读几遍,让圣人多看顾一下海哥儿。”

圣人会那么小气?同样是道教经典,还分个谁写的?当然还有个前提是:道祖能听见吗?翻个白眼,还真是不能指望。

“这,爹不用吧!这也,你平日里也不读这些,这不是零食抱佛脚吗?”

好歹劝劝吧,最近老爹都快睡这里了,这样下去身子可就受不住了。这都什么年纪了,能和年轻人比吗?虽然林诚自己最近几天也有点上火,嘴里都起了好几个泡了。不过面上还是一副信心十足,云淡风轻的摸样。

“呸呸呸,童言无忌,啊不对,你大了,那个,无知者无罪,那个圣人慈悲。你个混蛋,咱家拜的是三清,你说佛祖做什么,我要抱也是抱圣人的大腿。口无遮拦。”

好吧佛脚和圣人大腿差不多。您老真是厉害。

“是,儿子说错了,圣人慈悲,不过,爹,你已经好些人没出门了。好些世伯都派人来问了,说你说好了和他们去郊游的。”

赶忙道歉,圣人别计较啊!林诚也是有点慌,这顺口说了应该没事吧?赶忙转移话题,希望圣人没听见!

“就说我病了,不对,那他们回来探病,趁机弄走我的石头,嗯,就说,这几天我有事,也不对,就说我清修呢。这样他们就不来了。这几个家伙最喜欢热闹,没热闹就消停了。说我过阵子去找他们。”

老头现在没心情交际,就连石头也有好些日子没心思折腾了。大孙子要考试了,不知道怎么样呢!自打他落地就没分开过这么久,害的老头这个年也没过好,总是不自觉的那眼珠子乱瞄找大孙子。

“也好,这…”

话没有说完,外面就是一阵的慌乱,两父子起身推门出去,就见一个小厮,快跑进来,大声的喊道:

“老太爷,老爷,咱家大爷县试头名。”

这话一出口,立马惹来周围一阵的欢呼。主家荣耀,下人们自然也是与有荣焉。更何况这样的喜事,主家定然有赏的。

林老头更是手舞足蹈,眼睛都笑没了,嘴巴咧到了耳根。

“这小子上等封赏钱,家里所有下人多发一个月月钱。哈哈,我大孙子就是有出息。快放炮仗,狠狠的放。哈哈哈!”

林诚也很是高兴,觉得自己儿子很是给自己长脸,也晓得见牙不见眼,不过看到老爹的样子,还是很清醒的立马阻止:

“父亲,不可,不过是县试,咱们家海哥儿连个秀才还不是呢,没得让人说咱们家轻狂了,还是等等吧,要是海哥儿中了秀才,咱们在请酒就是了,再说今年海哥儿可是要连着考举人呢,咱们还是等等的好!”

“对对对,我忘了,还有好几场呢,大福,大福,快,让人多拿些上等的云香来,咱们去祠堂,去祠堂,给祖宗上香,祭告,让他们保佑,海哥儿一路考到进士。”

说着,颠颠的往祠堂走,高兴的身子都有些晃悠了,林诚和大管家林大福赶忙上前搀着,却让老头一把推开了:

“我好着呢,我要等着海哥儿中进士呢。你们有这个心不如多给海哥儿念几遍道德经。”

老头手一挥,往东苑走去,高兴的手都在抖。一个劲的嘀咕:

‘老爹,祖父,太祖父,咱们家海哥儿是第一名,第一名呢!这小子自小就是有福气的,下一场你们一定要保佑还是第一啊!咱们家分出来这么些年,考试上就没有考赢过苏州本家,这可是头一回呢,不对,以前是咱家没和他们比过,咱家除了讯哥儿没人考过。嗯,这个不算,反正就是咱们家这回在老家祖宅露脸了。’

等到了祠堂,老头二话不说直接开始烧香,上等的云香那是青烟阵阵,带着淡淡的檀香,这老头一烧就是一把,好吧,林家今天的青烟阵阵,明天肯定又有的说了。

果然,第二天就有好些人来问,那些小厮正得了赏钱高兴着呢,就随口把林海得了县试头名的事说了,这下好了,都不用宣传!不到半天,该知道的人家都知道了。

有几个还想着就林老头那个得瑟劲,平日里有点好东西都要到他们这里晃悠半天,惹他们眼馋,这会子说不得要请客呢!嗯,林家的酒还是不错的。多个理由喝酒也不错。

还有几个要好的还准备有人来请帖就送礼呢,谁知道林家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下倒是奇了,让人一问,说是林家老爷说了,不过是个县试,不敢惊动大家。

好嘛!知道了,这是人家憋着劲呢,也是后面还有好几场呢。等着吧!

然后大家没等多久,林家祠堂的青烟又开始冒了,这一次一打听,哦!是府试又得了第一,咦,这回有意思了,要是院试也是第一,那可就是小三元了!于是乎好几个世交都开始有点期待了,倒不是单为了那顿好酒,关键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家,能在科举上这么争气的可是不多见啊!县试,府试或许能有些人情,可是院试虽说也是一天,可是却是按照乡试的规矩糊名的。这可是要真本事的。

特别是杜家,林海可是杜家的外甥,杜家几个老爷老太爷让家里的小厮见天的往林家方向张望,理由很简单,看到有青烟再去问,保准是好消息。

好吧,这个,这个林家的青烟都快成了京城一景了。几乎人人知道,效果堪比狼烟!很是犀利啊!

果然,没有多久,比以往更厉害的青烟冒出来了,于是好些人家直接带着礼物上门了。不用问,肯定中了,有了秀才功名了,不知道是不是小三元呢?

人家也是有好奇心的好不?上门问最直接了。还显得亲近不是!

等到了林家,看着林家一片的喜气,也不用多问了,人家都写在脸上了!明晃晃的!大家都是有眼力见的好不!瞧瞧那一张张脸,都是见牙不见眼!这得多大的赏钱才能造成这样的喜气!又得有多大的喜事才能发这样的赏钱?

这一天,林家拿出了整整百坛三等灵酒待客!对大家主动上门,林老头很感动,觉得这些人都是真心关心海哥儿的,瞧瞧,都在打听消息呢!感动的拿出好些灵酒做回礼。来道贺的也是人人喜笑颜开!看我们机灵的,只不过是派人每天看看林家的上空有没有冒烟,就得了这么一个巧宗,真是合算啊!

72乡试

在中国的科举制度中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作三级。**其中最次一级就是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省城,由皇帝派的考官主持考试。考试分三场,一场三天,一共考九天。考的人很多,考中了,叫做举人。举人有名额的规定,各个省不一样,大体上100人上下,光这个人数就知道竞争的激烈,各县各府三年二次取中的秀才本就不少,再加上以前留下的没有中举的秀才,合在一起,那就是个大数字了。说是百里挑一也不为过。举人里面的第一名叫做解元。乡试的考试是在秋天,所以叫“秋闱”。

每场考试都是从黎明一直考到黄昏,如果考生没有答完,不能按时交卷,考官对这样的考生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让他们继续作答,这也就是所谓的留有余地,毕竟如果中举,就是这些人有了做官的资格。

这些人里有的觉得继续考没指望的,直接就做了□品的县丞之类的,而有的如果运气好,说不得就能中进士,大家以后有可能同朝为官,当然要留个后路了,可是三支蜡烛也用完了,考生还是没有答完,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是强行收卷了,然后让同考官将其扶出考场之外,当天的考试就宣告结束了。

好吧我们解释了乡试的规则,再来看一下乡试的考场。对于乡试的考场的情况,已经不是艰难二字可以解释的了。

陈独秀曾作过一番描述:“每条十多丈长的号筒都有几十个或上百个号舍,号舍的大小仿佛现时的岗棚,然而要低得多。长个子站在里面要低头弯腰的,这就是那时科举出身的以尝过‘矮屋’滋味自豪的‘矮屋’。矮屋的三面是七齐八不齐的砖墙,当然里面都不曾用石灰泥过,里面蜘蛛网和灰尘是满满的,好容易打扫干净,坐进来拿一块板安放在里面,就算是写字台,睡起觉来,不用说就得坐在那里睡。一条号筒内,总有一两间空房,便是这一号筒的厕所。”这是陈独秀的真实感受,这大概是某一省乡试考场的状况。作者也是在网上找来的,吃惊不已啊!这哪还是考试,简直就是受罪啊!当然各地条件不一,有好有坏是一定的。这就要看你投胎的学问了。

考试结果一般在8月末、9月初公布,此时正值桂花开放的季节,暗香浮动。所以有人也把乡试称作“桂榜”。

考取第一名的称为解元,也称魁解。.这也是有说头的。查看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乡试在明代科举中是初试,而在科举刚刚创立时的唐代称为解试,所以人们也把乡试称为解试。

中试者成为举人以后,也取得了入仕的资格,其家庭便由农户家庭变为宦官家庭,也就是所谓的“改换门庭”了。

这也怨不得那些人削尖了脑袋往考场里钻,要知道那个时候农户和官宦人家那可是天差地远,最起码举人不交税啊!还有子女说亲都是不一样的。高人一等呢。

为了满足人们的衣锦还乡的美好愿望,刺激广大学子的求学。在北京和南京参加乡试而中举的国子监生,还必须在原籍张挂榜文,这样一来,既可以光宗耀祖、让父母分享中举后喜悦,又可以树立楷模,引起更多的读书人见贤思齐,诱发年轻人走获取功名的科举道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回过头我们看看林海,第一个三天出来时,发髻散乱,衣衫褶皱,面色苍白,不过精神还好。多亏了身体好啊!

当然还有林家的祖籍好!金陵曾为旧都,江南贡院算的上是除了京城以外最好的考场了,最起没有什么漏雨啊什么的,江南富足,从县试开始一路的考场都是白墙青瓦,你要是福建路什么的去看看,那里有些地方还是泥墙草棚呢。还有天气,你去广东试试,绝对闷死你,要是不幸在厕所边上,直接熏晕了也是有的。

饶是环境相比之下已算不错,林海出来时还是一身的馊味,三天啊!没刷牙,没洗澡,反正林海回到自己屋子里,足足洗了三次,才一身清爽。接着就是直接睡觉。